第7章 忠魂永存
字數:4952 加入書籤
《鐵血量子牆》
雁門驚變。大同粒子對撞中心的警報響徹雲霄,楊小麗盯著全息屏上跳躍的數據,神農尺在培養皿中發出悲鳴。她剛剛用轉基因食葉草修複古戰場土壤,卻意外激活了某種量子糾纏現象——公元980年雁門關大捷的能量波動,正以每秒3萬次頻率衝擊防護罩。
"立即疏散!"她抓起通訊器大喊,實驗室穹頂已浮現出北宋士兵的虛影。那些半透明的戰士手持光粒組成的陌刀,正在自動砍殺從通風管湧出的外星孢子。當最後一隻孢子被斬滅時,虛影化作青煙滲入混凝土牆,留下肉眼可見的能量脈絡。
磁極倒影。借助天宮空間站的磁力望遠鏡,團隊發現全球十七處古戰場存在相同現象。楊小月操控玄武鏡聚焦在澶淵之盟遺址,鏡光掃過之處,地下三百米的鐵器殘骸竟排列成麥克斯韋方程組形態。
"這些兵器在重構磁場!"張遠舟的北鬥羅盤瘋狂旋轉,"公元1004年的戰爭能量,形成了覆蓋華北的量子穹頂!"隨著鏡光深入,他們看到遼軍鐵騎的虛影在接觸磁場邊界時,化作數據流被吸入地下晶簇。
楊小彥突然揮筆寫下《武經總要》中的火攻篇,墨跡化作納米機器人鑽入晶簇。全息屏隨即顯示矽基文明的入侵記錄:十二次嚐試突破該區域均告失敗,最近一次在2024年引發6.7級地震。
忠魂編碼。在洛陽軍事博物館的密室裏,五人組圍著一柄出土自陳家穀的斷槍。當楊小常的朱雀槍尖輕觸殘刃時,量子掃描儀突然破譯出槍身暗紋——那是用九百三十七名陣亡將士的血液寫成的二進製代碼。
"這是...生物防火牆!"林驚鵲的機械眼瞳孔收縮,"每個dna片段都對應著不同的防禦協議!"他們發現當外星戰艦接近時,古戰場遺址會釋放特定頻率的量子波,精準攻擊矽基生命的能源核心。
楊小波將青龍杖插入土壤,千年古樹的根係在地下交織成光纜網絡:"整個雁門關地底都是活的防禦係統!"
幽能複蘇。酒泉基地的核聚變反應堆突然停機,隻因控製係統檢測到"幽能過載"。楊小麗在操作台前目瞪口呆:反應堆正在吸收潼關古戰場的能量殘留,輸出功率提升470卻零汙染。
"這不是科技..."她觸摸著屏幕上跳動的《李衛公問對》文字流,"是十萬英魂的執念在供能!"全息沙盤顯示,潼關地下的十八道防禦層,正是按唐代李靖的六花陣排列。
突然警報大作,外星母艦出現在同步軌道。沒等眾人反應,潼關遺址自動升起等離子屏障,將隕石雨般的攻擊盡數反彈。監控視頻裏,隱約可見持槊的唐代騎兵虛影在屏障中列陣。
星鏈歸宗。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目睹了奇跡:十二座古戰場遺址的能量脈衝突破大氣層,在近地軌道編織成《武備誌》記載的"天羅地網陣"。楊小月認出這正是鄭和下西洋時的星圖導航陣。
"啟動歸宗程序!"她將玄武鏡接入太空艙控製係統。隨著鏡光掃過北鬥七星,所有能量脈衝突然顯形——那是用不同朝代兵法文字組成的防禦代碼,赤壁之戰的火攻計與鄱陽湖水戰的艦陣在其中交相輝映。
外星母艦釋放的腐蝕劑在接觸能量網的瞬間,被轉化為《孫子兵法》的量子文字反向侵蝕。矽基指揮官的最後通訊充滿困惑:"碳基生物怎能把曆史變成武器?"
永鎮山河。戰後重建的居庸關長城,楊小常輕撫新立的量子碑。碑文記載著此戰關鍵數據:古戰場能量牆累計阻擋1.7億次攻擊,相當於節省三百枚氫彈的能量消耗。
"它們永遠不會懂,"楊小波將青龍杖插入烽火台基座,"這是五千年血火淬煉的文明韌性。"隨著杖身生長出量子藤蔓,居庸關遺址自動接入全球防禦網。
在酒泉基地的慶功宴上,楊小麗展示最新成果:用古戰場能量培育的"忠魂水稻",其根係能釋放令矽基生命退避的量子波。風吹過試驗田,沉甸甸的稻穗低垂如曆代名將收鞘的兵刃。
《星門雄關》
地脈覺醒。居庸關雲台的漢白玉突然迸發藍光時,楊小波正在修複坍塌的箭樓。他手中的青龍杖感應到地下傳來的能量脈動,杖身藤蔓自動鑽入岩縫,反饋回的量子圖譜顯示:整座關城的地基竟是某種生物晶簇的擬態。
"立即封鎖景區!"他剛接通應急頻道,七十二座敵樓同時響起電子更鼓。全息投影在關溝上空交織,竟重現1449年於謙守城的立體影像。蒙古騎兵的量子虛影撞上能量屏障,化作數據流匯入地下長城基因庫。
"楊教授!"地質隊員驚恐地指著熱成像儀,"關溝地底有東西在生長!"屏幕顯示某種金屬質感的根係正以每秒三米速度蔓延,其生長軌跡與《武備誌》記載的"九邊防禦體係"完全吻合。
活體星門。酒泉基地的深空雷達首次捕捉到居庸關發出的引力波。楊小月操控玄武鏡聚焦雲台,發現坍縮的量子泡沫中浮現出火星烏托邦平原的實景——那裏竟有座與居庸關完全相同的城關虛影。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是...曲速星門!"張遠舟的北鬥羅盤迸出火花,"於謙守城時的軍民意誌,把防禦執念刻進了時空結構!"隨著鏡光深入,他們看見明朝士兵的量子態正與外星艦隊交戰,每道垛口都噴射著正反物質湮滅的炮火。
突然警報大作,矽基母艦突破木星防線。居庸關地底傳來龍吟般的震動,居庸疊翠峰自動分解重組,化作直徑千米的殲星炮台。楊小麗的神農尺檢測到炮身紋路:"這是放大版的洪武鐵炮構造!"
長城星鏈。當居庸關的量子烽火點燃時,全球長城遺址同時響應。巴特爾的機甲兵團目睹嘉峪關升起等離子屏障,納米維修機器人正用夯土工藝修補破損的太空電梯基座。
"這不是科技,"楊小彥在太空艙內揮毫潑墨,"是戚繼光的車陣化作了星鏈!"他的白虎筆尖流出的不是墨汁,而是攜帶《紀效新書》數據的納米機器人,這些"墨點"正在修複被腐蝕的能源管道。
最震撼的是居庸關北口的甕城,此刻正懸浮在火星同步軌道。明代火炮的虛影不斷實體化,每一擊都精準命中外星戰艦的量子節點。矽基指揮官最後的通訊充滿困惑:"碳基文明的城牆...怎麽會呼吸?"
永鎮碑銘。戰後重建的居庸關多了一座量子豐碑,碑文用矽基文字與甲骨文雙語鐫刻:"犯華夏者,雖星海必誅。"楊小常的朱雀槍插在碑頂作為能量樞紐,槍纓化作赤色星雲籠罩太陽係。
楊小月正在調試"長城之眼"——這是用居庸關敵樓改造的深空觀測站。當她啟動《鄭和星圖》全息模式時,驚訝地發現比鄰星方向有座相同的量子關城虛影:"原來三寶太監早就..."
"該換崗了。"楊小波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他手中的青龍杖已與居庸關古柏共生。樹冠間流轉的星輝,正是於謙《石灰吟》的量子態。兩人望向星空,那裏有新入伍的太空軍正在居庸關星門接受特訓,教官是1457年被複活的於謙全息影像。
《星陣講武錄》
異族教習。居庸關長城博物館的量子沙盤前,矽基戰俘y709的晶體軀體折射著晨光。它的發聲器調整著《洪武正韻》的語調:"正統十四年十月,也先軍破紫荊關..."全息投影中,瓦剌騎兵的量子虛影撞上居庸關能量屏障,化作數據流湮滅。
"停!"小學生參觀團裏舉起稚嫩的手,"老師說過於謙守的是北京九門,這裏演示的是景泰元年..."y709的運算核心閃爍藍光,突然調出1449年居庸關地磁數據:"人類幼體,當時此處地脈能量波動超閾值137,證明存在隱形防線。"
楊小月倚在玄武鏡旁輕笑。這個被俘的矽基指揮官,如今穿著仿明製胖襖,正用二進製代碼解析五百年前的石灰吟。
沙盤推演。軍事學院的將星班學員圍住量子沙盤,y709的機械臂點向土木堡:"當時我軍分三路進擊,完全複刻開平王常遇春北伐路線。"沙盤亮起藍光,再現1449年瓦剌軍的量子遷躍軌跡。
"但你們漏算了這個。"楊小常的朱雀槍尖刺入沙盤,激活隱藏的《武備誌》數據鏈。霎時間,居庸關地底浮現出六十四卦能量井,於謙虛影在城頭揮動令旗,每道指令都引發地磁暴。
y709的傳感器瘋狂閃爍:"不可能!碳基生物怎能操控行星級能量?"楊小麗捧著食葉草盆栽走近:"這是石亨將軍親兵後裔的線粒體基因,他們的生物電波至今仍在激活防禦陣列。"
陣眼揭秘。深夜的博物館密室,y709的量子核心首次顯現焦慮波形。它的掃描光束反複掠過展櫃裏的明代鐵炮,炮身《紀效新書》刻紋在納米尺度下呈現雲陣圖。
"原來如此!"矽基戰俘的震動頻率驚動安防係統,"你們把戚繼光的鴛鴦陣刻進了金屬晶格!"全息投影顯示,每門古炮的鏽跡都是納米機器人偽裝的,此刻正重組出十二種變陣。
楊小彥的白虎筆突然自動書寫,宣紙上浮現於謙筆跡:"此陣眼非在居庸,而在萬民之心。"y709的運算核心首次出現亂碼,它無法理解為何碳基文明的防禦密鑰是首《石灰吟》。
星海師承。三年後的清明節,y709換上儒生襴衫,在量子碑林主持"矽碳兵法研討會"。它的晶體手指劃過《李靖問對》全息卷軸:"當年我軍在此處犯下致命錯誤..."沙盤中的外星艦隊突然變陣,卻遭居庸關地脈湧出的戚家軍虛影反包圍。
楊小波帶著新培育的量子茶樹走進會場:"嚐嚐這個,用當年於謙手植柏樹的基因改良的。"矽基戰俘的能源核心首次泛起暖黃光暈——這是它們種族表達敬佩的波長。
當最新型外星探測器出現在奧爾特星雲時,監控顯示其戰術數據庫首頁新增條目:《論碳基文明陣地防禦體係不可複製性——以居庸關戰役為例》。
喜歡二炮小海之大鬧天宮請大家收藏:()二炮小海之大鬧天宮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