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5章 詠大棚蔬菜

字數:4416   加入書籤

A+A-


    書房裏靜悄悄的。
    兩人前腳一邁進去,下人便把門輕輕掩上。
    室內爐火溫熱,茶香嫋嫋。
    李北玄隨手拂了拂衣袖,在案幾前落座。
    本是打算寒暄幾句,順帶聽聽魏王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畢竟,他與贏高熙如今的關係,說到底也隻是臨時合作。
    而他們合作的唯一紐帶,就是那個日漸搖搖欲墜的太子。
    除此之外,他們之間,實在談不上什麽交情。
    所以李北玄心裏早就有譜。
    魏王請他來,所謂大棚蔬菜,不過是個托詞。
    真正的目的,八成是想趁機套話,或者謀些後續布置。
    於是李北玄打好了腹稿,便想勸勸贏高熙,先稍安勿躁,不要輕舉妄動。
    然而,他剛開了個頭,還沒來得及說到主題,贏高熙卻偏偏先開口,眉飛色舞地提起了大棚菜的事。
    李北玄聽了一會兒,不自覺有些納悶。
    心說這魏王殿下,怕不是還真把“訂菜”當回事了?
    這不就是個幌子嗎?
    然而,贏高熙談興上來了,誰也止不住。
    甚至越說越興奮起來。
    “妹夫啊,本王看這大棚蔬菜,真乃利國利民之舉!”
    “昔日冬月裏,百姓唯有醃菜鹹菜度日,非但寡淡,且傷脾胃。如今卻能日日得食新鮮瓜蔬,何其快哉?何其盛哉!”
    “此誠社稷幸事,蒼生之福!”
    李北玄“……”
    你是第一次知道藍天有大棚菜?
    李北玄更納悶了。
    但贏高熙卻話鋒不停,越說越起勁,甚至連李北玄的舊事也翻了出來。
    “更何況,妹夫昔日所創騸豬之法,革古今之弊,讓豬肉不複臊穢,百姓得享膏腴之味。此功此德,非止於一家一戶,而是萬民同沐。今日又有大棚之策,使四時皆能得蔬。”
    “真乃天佑我武朝,天佑我父皇,天佑黎庶!”
    說到興處,贏高熙眼睛一亮,竟當場賦詩一首。
    《詠大棚蔬菜》
    冬雪深時春意生,瓊芽翠葉滿庖烹。
    不辭寒土千辛力,卻見黎民萬口盈。
    畜肥由君除臊味,蔬鮮賴子起陰棚。
    若教父老長年飽,勝似開疆萬裏征!
    聲情並茂的吟誦完畢之後,贏高熙搖頭晃腦的品味了一會兒。
    隨後轉過頭來,得意洋洋地對李北玄道“妹夫!如何?本王才思縱橫,亦能與世同譽。待來日此詩傳誦坊間,你我之名,必與惠民二字相連,流芳百世!”
    李北玄“……”
    看著贏高熙得意的搖頭晃腦的樣子,李北玄一開始十分想笑。
    但聽著對方翻來覆去的念叨了好幾遍之後,心裏忽然冒出個古怪的念頭。
    這首詩……
    好像還真他娘的有可能在曆史上留名啊。
    雖然說實話,一開始,李北玄是看不上這首詩的。
    隻覺得囉嗦又好笑,完全沒往心裏去。
    畢竟,這首《詠大棚蔬菜》從字麵上看,毫無雕飾。
    全是些“春意生”、“滿庖烹”這種直抒胸臆的句子,格律談不上工整,意象更是實到不能再實。
    簡直就是一篇押了韻的政務公文。
    可偏偏,就在這時候,李北玄心底一動,想起了幾個人。
    比如汪倫。
    此人本是唐代一個籍籍無名的縣令,寫詩的水平也不算登堂入室,可就因為花錢請刮痧小李吃了頓飯……
    結果如何?
    李白名滿天下,詩傳千古,汪倫也跟著沾光,成了後人提起必帶的注腳。
    後世說到友情,說到送別,必然少不了汪倫的大名。
    可要不是李白寫了那一首《贈汪倫》,後世誰能記得此人?
    還有張懷民。
    此人好像隻是一個在仕途上沒撈到什麽風光的小官,卻因為蘇軾寫了《記承天寺夜遊》裏一句“懷民亦未寢”,便留名千年,被後人津津樂道。
    甚至再晚些時候,讀書人提起夜談風月、閑話人生,還能搬出他的名字當典故。
    可要不是跟蘇軾結下這段酒局之誼,他的一生怕是早就湮沒在史冊黃塵裏了。
    李北玄思緒轉得飛快,又想起好幾個這樣的例子。
    比如“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董大,亦或者是“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的劉十九……
    這些人或是偶遇,或是故交,本身並無驚人之才。
    卻因為名士一首詩、一篇詞,便意外闖進了曆史長河,在後人眼中,反倒多了一抹風流雅致的色彩。
    想到這裏,李北玄忍不住抬眼看了看贏高熙。
    說句實話,贏高熙寫的這首《詠大棚蔬菜》,要論文字精巧,是拍馬也趕不上李白、蘇軾的,甚至連個中等文人水準都談不上,直白得像一張農業推廣單。
    但李北玄偏偏不敢斷言,它將來一定默默無聞。
    因為有時候,流芳百世這四個字,跟詩本身未必有多大關係,跟時代、背景、話題,甚至一段傳奇經曆,都脫不開幹係。
    贏高熙是魏王,是帝王之後,是一個活生生的曆史節點。
    假如有朝一日,這大棚蔬菜真成了武朝農業變革的,甚至推動了政局民生的走向。
    那麽這一首看似土得掉渣的詩,就極可能被後人反複引用,被史書錄入,被士子講談。
    甚至有人可能會這麽寫。
    “魏王高熙,博學好古,尤關心農政。曾作《詠大棚蔬菜》一首,以示惠民之誌。其辭質直而情真,傳於後世,鹹稱盛事。”
    李北玄忽然覺得,這畫麵還挺生動。
    畢竟這樣一首本來毫不起眼的詩,現在竟有可能,變成後人茶餘飯後的談資,甚至成了某個時代的象征。
    世事好玩,真好玩。
    這麽想著,李北玄心裏暗暗樂了半晌,嘴角甚至忍不住微微翹起。
    可他跟魏王終究不是很熟,所以隻是自娛自樂了一會兒,很快便斂了神色。
    隨後,輕笑著問道“舅兄,你今日請我來,難道就是為了聽你當場作詩?”
    此時的贏高熙,原本還沉浸在對自己詩才的自得裏的,被這一問,登時回過神來,連忙擺手,正色道“豈止如此!妹夫休得取笑,本王方才吟詩,不過興到之舉,正事還在後頭。”
    “哦?舅兄,請講。”
    喜歡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從負債百萬到最強錦衣衛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