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0章 沒有班底,就沒有未來

字數:4220   加入書籤

A+A-


    “爽!真爽!妹夫,你不知道啊,本王這心裏這口惡氣堵了多少年!父皇今日在太極殿上罵得痛快,本王聽著,比喝了十壇烈酒還痛快!”
    話頭一旦提起,贏高熙頓時打開了話匣子。
    先是把今日大殿上,贏世民訓斥太子的細節,又添油加醋地複述了一遍,仿佛他自己也在其中出過力。
    隨後,又自吹自擂了一通,好似太子當眾挨罵,全是他算計來的結果似的。
    而李北玄聽他語氣昂揚的吹牛逼,心裏雖然暗暗翻了個白眼,但麵上卻不顯,隻是笑了笑,時不時附和幾句。
    有李北玄這個捧哏,贏高熙說的更爽了。
    足足宣泄了小半個時辰,才意猶未盡的收聲。
    隨後,帶著幾分遺憾,悶聲道:“可惜啊……父皇最終還是沒把我大哥給廢了。”
    看著贏高熙滿臉可惜的樣子,李北玄淡淡地笑了一下,不鹹不淡道:“殿下,廢太子豈是隨隨便便就能廢的?牽一發而動全身,若無十足準備,貿然行事,動搖的是宗廟根基。”
    他頓了頓,又補了一句:“不過這事兒我們也不必著急。雖說他還戴著那頂帽子,可實際上,如今的東宮,和被廢也沒什麽兩樣了。失了人心,失了顏麵,空有虛名,已是死局。”
    贏高熙聞言,心中微微一震,旋即點點頭,麵上浮起幾分快意。
    可下一瞬,卻也帶著幾許感慨道:“妹夫說得對……可惜了啊,本王不通謀略,身邊也無人可用。否則趁著這個機會,本王非要想個好法子,把那廢物徹底拉下馬不可!”
    李北玄:“……”
    騷年,這想法很危險啊!
    李北玄看他說的咬牙切齒,趕緊道:“舅兄,萬萬不可衝動!此時正是風口浪尖,東宮雖失勢,但到底還是太子。若舅兄貿然出手,不僅拉不下他,反倒要自家先惹火上身。到時候,不光陛下震怒,怕是滿朝文武,也要把殿下視作奪嫡的出頭鳥看待了。”
    “……嗤。”
    贏高熙聽得心口憋悶,狠狠哼了一聲。
    咬牙道:“本王又不是傻子,豈會不知其中關竅?”
    “隻是說到底,本王確實在謀略方麵,略有不足。身邊也沒什麽可用之人。孤掌難鳴,孤立無援。若本王身邊有人才,縱是三個臭皮匠,也能湊個諸葛亮!可如今……”
    贏高熙搖頭歎息,語氣裏有一股說不出的怨氣。
    而李北玄微微眯眼,看著贏高熙,緩緩笑道:“殿下如何說自己不通謀略?”
    “謀略之道,不在於會寫多少兵書文章,而在於能識時勢,懂取舍。”
    “你能想到現在不能輕舉妄動,能忍住這口氣,就已經比許多人強了。”
    贏高熙原本眉頭緊皺,聽到這話,心裏登時舒坦了幾分。
    先是得意地挺直腰板,隨後又覺得少了點什麽,忍不住又哼了一聲。
    語氣裏帶著些許自滿,卻仍然掩不住那股遺憾。
    人手啊。
    還是人手不夠。
    雖然病愈之後,魏王府外已經常有賓客往來,甚至也有不少人主動上門投效。
    但免費送上門的,哪兒有什麽好貨?
    絕大部分都是來濫竽充數的蠢貨,亦或者是想要借著他魏王的威風往上爬的小勳貴小官員。
    所以贏高熙是一點都看不上他們。
    可單打獨鬥,終究不能長久。
    贏高熙心裏很清楚,皇子要想真正立得住腳,僅靠父皇的寵信是遠遠不夠的。
    最重要的,是攢下自己的班底。
    這不是他一人有此想法,而是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幾千年的朝代更迭,早就把一個鐵律反複印證過無數次。
    臣子押寶,皇子收人。
    皇子還未即位時,若有人敢冒險輔佐,替其出謀劃策,提供錢糧與人手,一旦賭贏,便是青雲直上。
    等到皇子登基,論功行賞。
    位極人臣者,比比皆是。
    比如漢代的劉恒。
    本是偏居代地的王,按理說他這個冷門皇子,根本輪不到做皇帝。
    可恰恰是因為當時局勢驟變,他被迎入京師,成了後來的漢文帝。
    而劉恒之所以能穩穩接過天下,就和他在代國時早早聚攏班底有關。
    張武、宋昌這些人,都是他在代國時的舊臣,後來一直輔佐到他稱帝,而宋昌更是因為勸說劉恒進京有功,最後被衛將軍,壯武侯
    再比如劉秀。
    東漢光武帝當年,還隻是南陽郡的一個小宗室。
    起兵之初,手下不過千餘人。
    可他身邊,卻早早聚攏了一批死心塌地的班底。
    鄧將軍鄧禹,從草莽起一直追隨。
    而吳漢、賈複、耿弇等人,也幾乎都是跟著他打天下的老部將。
    劉秀一生信任他們,幾乎不疑,用到老死。
    正因如此,光武帝才能在群雄並起的亂世中,最終中興漢室,建立東漢。
    而後世稱讚雲台二十八將,說的就是這批,劉秀還在王侯身份時聚攏起來的人。
    再往後,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他爹,贏世民。
    贏世民還隻是秦王的時候,就有房謀杜斷爭相投效。
    房如晦,杜玄齡,本是寒門讀書人,卻早早投在他門下,替他籌劃大計。
    再加上勇冠三軍的尉遲敬德、秦瓊、朱知節等猛將,幾乎都是在他做皇子時,就死心塌地追隨的。
    而正是因為有這一整套班底,贏世民才能在玄武門之變中一擊而定乾坤。
    登基之後,也才能迅速展開貞觀之治。
    這些例子,全都指向一個事實。
    沒有班底,就沒有未來。
    皇子若真要有朝一日登上至尊之位,就必須有人在暗裏為他奔走呼號,必須有人替他承擔風險,必須有人在朝堂裏鋪路,在軍中替他掌聲援。
    可如今的贏高治,卻孤立無援。
    雖心中激蕩,奈何雙手空空。
    別說搞一套治國班底出來,就算打把王者農耀都湊不齊四個隊友。
    想到這裏,贏高熙不由得扼腕歎息。
    一時間,甚至連炫耀的心思都沒了。
        而另一邊,李北玄也打算抬腳走人來著。
    但剛出百花園,就見一麵白無須的中年人笑著迎上前來,道了一句:“定遠伯,陛下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