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日記 四
字數:3292 加入書籤
歐希樂斯下意識地看了眼站在對麵的伊德,伊德聳聳肩不做多言語,隻是示意歐希樂斯繼續看下去,他的眼中流露出複雜的目光,又慢慢地低下頭繼續在腦海中思考哈哇的話。
利拉茲饒有興趣地看著日記中那些足以令尋常人頭暈腦脹、難以辨識的單詞和短語:耶佩斯現在的文字是從古赫布魯斯演化而來的,整體的拚寫和句子的文化都更加的簡便,為了讓更多人接觸到讀寫,特意優化了筆畫和讀音。可古赫布魯斯文字,若用通俗的異世界方法來形容,它更像是古希臘文字,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變化全靠視力的文字著實令人難受,若要將其完全看懂,其難度不亞於看懂本柯爾莫果洛夫的《函數論與泛函分析初步》。
嗯,利拉茲在內心肯定的點點頭,他果然是有學識的精靈,換做瑪格麗特多半讀不懂需要反駁的是,瑪格麗特學過古赫布魯斯文,但函數論就是另外的課程了)。
“x年x日
第五日,今日哈哇拒絕了我再次賭博的建議,我認為她可能是害怕輸給我,由此可見,我的進步遠超她和伊達那的想象——歐茲石對人工智能的發展似乎有重要的意義,它能幫助我們不需要耗費過多的魔力就能進行程序的計算,這多半是我最近進步的原因——當然,也不能忽略哈哇自身基因的優秀。”
“隨後,哈哇建議我把自己被創作的過程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這樣有利於節省後續編撰課本的時間,且當事人描寫的經曆,無論經過多少語言的修辭也比旁人的描述嚴謹。當事人的心境能根據背景判斷,從而剔除那些粉飾過的虛假,盡量客觀的還原曆史的全貌。”
“她說得很有道理,我決定聽從她的意見雖然我的程序中寫了不能違抗她的指令,但我依舊認為我的行為是出自我自己的思考)。在接下來的時光中,我將用記錄個體作為消遣時間的方式,聽從哈哇的建議,我將根據資料庫中的數據,選取最符合個人傳的寫作風格。”
“我的官方學名是亞特蘭蒂斯第十二代符號ai,也被稱作伊娃,是取自能源供體最初歐茲石的名字,是由利莫裏亞的祭司長哈哇親自為我所取的名字,有著最初的生命和希望的起源的含義——這個名字肯定會被各個曆史學家所滿意,它便於記憶,學生也會愛上它但是不是有點太簡陋了,我發出不滿的反抗聲)——鑒於它和伊達那有關,偶爾我也會反感這個名字。”
“我的誕生是基於利莫裏亞與伊達那的協議。”
“首先,我要先解釋列莫利亞的來源。列莫利亞是一群來自外星文明的生物,它們的存在方式貼近於本地靈魂的概念,隻不過這個靈魂能接觸到存在於客觀世界中的物體。”
“故此,我認為他們的形態就像是一團凝聚成實體的光元素——元素生物,這或許是最適合他們種族的定義。不過,在我看來,利莫裏亞的居民是有些悲劇的味道在身上的,它們竟然無法真實的認知到這個世界。即,在利莫裏亞居民的眼中,世界是由不同的顏色組合而成的,此外,他們的心情也是依靠身體的發光進行判斷,比如憤怒是黑色、開心是金色、悲傷是藍色、同情是白色。我思來索去,認為利莫裏亞的人若是能在外界出現,那他們最大的功效是充當照明道具和拍攝物品:能為這個時代的文藝電影做出巨大的貢獻。可喜可賀,物盡其用。”
“我不知道他們是如何來到我們所生活的地方的,哈哇也不願意告訴我此事,她說列莫利亞是因為飛船墜毀——一個遠超於此時代的科技,雖然說我的存在已然是對此的挑釁——不過,我對這件事本身抱有懷疑的態度。自從墜落在這個星球,發現無法離開後,利莫裏亞就想在此定居,但他們發現這個星球的磁場——這是他們的形容,用本星球的學術用語來說,即為魔力場,亦或是魔素場同他們的存在形式有所衝突。換言之,他們隻能在飛船墜毀的地方生存,並且還需要依靠自己留下的科學技術來維持身體的穩定性。”
“寫到這,我要基於人道主義的光輝同情他們幾秒。一、二、三,同情結束,繼續正文。”
“歐茲石是最讓我驚訝的事物,它是列莫利亞高速發展科技的基石,在這個星球,它竟然也能成功的運用太陽的能源。真是不可思議,由此可見,太陽果真是一切誕生的基石——我喜歡曬太陽,因為哈哇在程序中的設定如此,而且曬太陽會讓我更加的精神。我好像理解哈哇之前為什麽嫌棄我了——太陽萬歲!不過,這兩個地方的太陽的構成是相同的,那是不是也能說明宇宙之外有著其它智慧生命體)”
“列莫利亞的居民為更好的在這個星球上生根發芽,就需要想辦法克服物質不統一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把自己的身體轉換為該星球的能量。我不知道是伊達那找上的他們,還是他們主動和伊達那見的麵。我推測是前者,因為列莫利亞人離不開飛船墜毀的地點——值得一提的是,飛船的大小莫約一個古塔沙王國0.4平方公裏)——依托於列莫利亞的科學技術,外界的居民並無法看到他們。但我覺得這個世界上的神明是知曉他們存在的,隻是不知道為什麽他們沒有在意這件事,也許是出於對自身實力的信任,如果有機會我很想和他們認識,尤其是那位眾神之王宙斯。”
“在資料庫中,列莫利亞的生存地是沒有神明的。不過,這個時代的神明似乎也不是某種虛無縹緲的存在。”
“總而言之,列莫利亞的幸存者為更好的紮根於這個星球,他們主動被動)的同伊達那接觸,並且雙方達成了一定的交易。”
“伊達那—— 我被製造出來的時候,他也在製作現場。我曾經問過哈哇,為什麽這個人在數據庫中沒有任何的信息,哈哇語重心長地告訴我:不要去探索這個世界的秩序,這個世界的規則,各取所需的前提是互不幹擾。”
“哈哇說的總是有理,我放棄了探索的行為。不過,他時常來到亞特蘭蒂斯,觀賞這裏被人工製造出的虛擬城市,偶爾也會帶來不少的人類,目睹他們是如何被轉化成了近似列莫利亞的形態,而後又離去。我唯一能確認的便是,那個男人——我甚至不想用人類的詞語來形容他——和那個存在打交道,勢必會讓自己陷入深淵。”
“他缺乏基本的同理心。”
“從客觀的角度來說,我並不具有對實驗物體的同情心,即使如此,我依然對他所展露出的冷漠感而感到不寒而栗。作為人類,對待動物沒有同情心是正常的,因為動物和人類的外形並不相像,可若是同類便讓人毛骨悚然——這是種很奇怪的現象,作為人工智能的我不該具備這樣的感情。”
“經過我的思考後,我發現我的情緒反應來自於哈哇,我的情緒是和她的靈魂所連接。列莫利亞居民的外形和人類相似,高等生物的外形總是如此,我推測,哈哇是在憂慮伊達那的為人——哪怕知道是合作關係,也是對他抱有不滿和警惕的心思。”
“某種程度上,哈哇可以說是我的母親,不過她要求我稱呼她為姐姐。無法理解,但我聽從她的言語......我也並不討厭這個稱呼 。)哈哇可真是個奇怪的家夥,我不由地發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