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胡為民就是有種魔力
字數:6341 加入書籤
後世有一段時間,特別流行雞湯文。
這類文章受到歡迎,還是因為其鼓勵人心、強調積極心態,語言通俗易懂,情感共鳴強。
而七十年代的人們經曆了多年的政治運動,生活壓力大,心理上更需要鼓勵和支持。但當時的文化產品多是革命文學,強調集體主義,個人情感表達較少。
因此,胡為民寫的雞湯文更有發展空間。
事實也正是如此,他的那篇《淩晨的光就在前方》大受歡迎,就連官方都忍不住下場,決定為其宣傳。
除了這篇文章外,其他三篇文章《愛國是一個人的底色》《文藝應傳遞向上向善正能量》《直麵曆史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注重光明與信仰的力量》同樣大受歡迎。
短短一天時間,燕京城及其周邊數十萬青年人認識了這個叫胡為民的作家。
……
燕大,今天下課後,學校照例有老師巡視。
沒辦法,這些日子因為《苦戀》,學生們的心都不在上課上,一個個仿佛都成了思想鬥士一般。
這可不行!
哪裏都能出事,就是學校不能出事,這是上頭下達的死命令。
出乎意料的是,學生雖然有聚集,但討論的內容不在是藝術不能被限製什麽的,而是變成一篇篇文章。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篇文章的作者還是同一人——胡為民。
“這胡為民什麽人,能在學生中產生這麽大影響?”
“你照亮自己的瞬間,便已為這世界添了一抹不可替代的晨光。這句話寫得太有詩意了,感覺不是一個年輕人能寫出來的,反而像是大詩人,或者老教授。”
“胡為民是誰並不重要……”
“不,這很重還要!”
其餘幾位老師,麵露詫異之色。
胡為民是誰重要嗎?他難道還能是燕大的學生不成?
不是他們老師看輕自己的學生,正是因為他們太了解,所以清楚知道,胡為民寫的文章沒有深厚的基礎,是寫不出來的。
燕大的青年學子再是天才,也需要時間的積澱。
“胡為民很可能是咱們燕大的學生!”
“什麽?老張,你沒搞錯吧?”
眾人再露驚容。
老張將前幾天在未名湖畔見到胡為民的事情講了出來。
有一位老師樂觀道:“沒想到胡為民是咱們燕大的學生,哈哈,這下咱們學校要露大臉了!”
“這件事官方很重視,胡為民要真是咱們燕大的學生,對咱們學校太有利了!”另一位老師道。
“對了,老張,既然你見過胡為民同學,為什麽不把他找出來?”
張老師搖頭道:“因為我打聽過,結果沒打聽出來胡為民是哪個院係的學生。”
“會不會是化名?”
“也有可能。”
“太可惜了,要是找到胡同學,學校應該大力表彰才是!”
……
隨著全校師生的討論,胡為民的名字不可避免地傳到龔修文耳中。
當龔修文從其他老師嘴裏聽到胡為民的名字時,他愣神了幾秒中。
他心裏一緊,旋即不動聲色問道:“老李,這胡為民是誰,怎麽你們都在討論他?”
老李搖搖頭,笑著道:“老龔,看來你平日學習不認真啊,《燕京青年報》學校一直有訂閱,怎麽你沒看嗎?”
“和青年報有什麽關係,那人難道是記者?”龔修文疑惑道。
老李解釋道:“不是,胡為民在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文章,一下子火了。”
“算了,我這裏有報紙,你看一遍就知道了。”
龔修文接過報紙,就那麽坐在椅子上看了起來。
一開始,他的態度還比較隨意,等他看完後,背脊已經挺得筆直。
他的政治覺悟不低,否則現在的職位也輪不到他來坐。
“這篇文章不知道抵咱們當老師的說多少話啊!”
“是吧,現在咱們學校在這場風波中算是摘出去了,以後再有風雨也和咱們沒關係。”老李道。
龔修文看過這篇文章後,為自己之前的擔心感到好笑。
他那女婿什麽檔次他又不是不知道,別說這種層次的文章,讓他寫篇日記,他估計都寫不利索。
龔修文好奇道:“對了,知道這位胡作家的身份嗎?”
“聽說胡為民是咱們學校的學生。”
龔修文:“……”
不知怎麽的,他心中有一種不好的預感。
他的腦海中再次閃過女婿那張普通的麵孔,“不可能的,他就一個農村來的泥……普通青年,絕對不會有錯的!”
……
一天後,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文章的發酵,胡為民發表在報紙上的另外三篇文章也引起了一陣轟動。
讀者們這才發現,這小子……不,是胡為民同誌不是一般的有才啊!
不過,相比另外三篇文章,還是發表在青年報的《淩晨的光就在前方》更受歡迎。
其他三篇文章集中在對《苦戀》的批評,不像這篇更能激發青年的鬥誌,可謂老少鹹宜。
拖胡為民的福,《燕京青年報》算是火了,這兩天,不少讀者往編輯部投遞信件,還有評論家就胡為民的那篇文章發表評論,進一步提高了青年報的銷量。
當然,事情有利就有弊。
這不,臨近下班,苦逼的郵遞員又馱著一麻袋信件來到報社。
“同誌,有你們報社的信件。”
“怎麽又是那麽多?這都一天三趟了!”
“這不正巧證明讀者喜歡你們唄。”
“我們編輯部人少,這一封封信拆,不得拆到猴年馬月。”
“嘿,這不巧了,明年六月就是猴年馬月。”
“嘿,您可真貧。”
“我謝謝您嘞。”
揮別貧嘴的郵遞員,青年報編輯隻能拎著一麻袋信件回到編輯部。
“哐啷。”
重物砸地的聲音驚醒了埋頭工作的編輯部成員。
“同誌們,又有活了!”
“天啊,我們上午第一批信件都沒看完呢!”
“那篇文章有那麽大的魔力嗎?昨天文章才見報,今天上午我們就收了兩麻袋信件,全是討論那篇文章的,我估計這一麻袋裏麵的也一樣。”
“別抱怨了,咱們分一分吧。”
信件來了,他們還不能不看,萬一有投稿,被他們忽視就糟了。
“讓主編過來瞧瞧看!”
不一會,主編過來,他看到又一麻袋信件,也是很頭疼。
他隨手抽出一封信,隻見上麵地址是報社,但收件人是胡為民。
“咱們把寄給胡為民同誌的信挑出來,找個機會帶給他。”
“都帶過去啊?”
“那怎麽辦,我們編輯部人少,還有工作,一封封信檢查也沒那個能力。”
“那其他信呢?”
主編摸了摸下巴,有了主意道:“還是和以前一樣吧,挑一些觀點不同的信件,將上麵的內容刊發出去,如果能行成持續的討論,對咱們報社也有好處。”
“好主意,還得是主編您啊!”
“少拍馬屁多幹活!”
說笑一陣後,主編感慨道:“這篇文章能有如此熱度,證明青年的心還沒有冷,他們還相信那一天能到來。”
“教員的教誨我們可不敢忘!”
“嗬嗬,望了你也是剛從學校出來的。”
“主編,我們的理想和信念堅定得很。”
主編“冷笑”道:“我就不信這篇文章對你們就沒觸動?”
編輯們不語,大家都是知識分子,又剛經曆過那個特殊時期,怎麽可能一點感觸都沒有。隻是,他們已經學會了隱藏自己的想法。
“新時代新氣象,還是現在的年輕人幸福啊!”
主編抱著一摞信,說道:“大家把信分一下,加緊幹活,爭取早點下班。”
臨走的時候,又吩咐道:“對了,小趙同誌,明天你找個合適的時間采訪一下胡為民同誌,對了,還有稿費的事情,讓胡同誌不要擔心,肯定少不了他的。”
“主編,我知道了!”
小趙是位女同誌,全名叫趙莉莉,今年二十三歲,也是剛畢業沒多久的小同誌。
接到主編的命令後,小趙同誌很興奮。她很喜歡胡為民寫的文章,覺得有深度,還能激勵人心,比現在報紙上發表的那些官樣文章要好無數倍。
同時,她還覺得胡為民覺悟高,是一個愛國的好同誌。
隻是,在她心中,胡為民的形象有些模糊。
她希望胡為民是個高大英俊有才氣的青年,可理智告訴她,胡為民大概率是個胡子發白的老同誌。
帶著這種期望,趙莉莉一晚上都沒睡好。
第二天,她在報社報道後,又請教了一番老同誌該如何采訪。做足準備後,她才照著地址,找到燕大。
如果放在後世,碰到這種大新聞,記者們的反應會很快。也許胡為民的文章火的當天,就會有記者來采訪他。
但在這個時代,媒體的反應會慢幾拍。
這不,趙莉莉是第一個來燕大采訪胡為民的記者。
她走到門衛室前,透過窗戶玻璃,看到一位年齡和她差不多大的青年正在伏案疾書。
“不愧是燕大,學習氛圍就是濃厚,就連門衛都那麽愛學習。”
“咚咚咚。”
趙莉莉敲響窗戶。
胡為民抬起頭,看到一張貼著窗戶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