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你很喜歡玩信仰啊

字數:4745   加入書籤

A+A-


    諸葛亮望著那支水上的鋼鐵艦隊,眼珠子瞪的滾圓,手裏那份策略此刻顯得格外蒼白
    “不是,你真有啊!”
    龐統在他身旁苦笑
    “孔明,我等前半生所學,在主公這怕是沒有用武之地了。
    往後還有很多新東西要學。”
    諸葛亮長出了一口氣,也還好他還年輕。
    ……
    在擊敗黃射的江夏水軍後,大軍一路向南,先後收複長沙郡及荊南三郡。
    這些地方向來是地廣人稀,無有多少人口和城市,所以也隻是象征性的走了一圈。
    各地縣城主事、世家豪族,隻要見到了袁軍,便直接大開城門迎接。
    各家都搶著往前麵湊,生怕慢了一步。
    畢竟誰都清楚之後這些地方肯定會被換上袁耀的官吏,這時候誰不積極,到時候就有可能會被清算。
    各家,都精明著呢。
    收複荊州整體,袁耀用了四個月,其中作戰時間極短,剩下的時間幾乎每天都在接收當地世家豪族送來的‘風土人情’。
    在結束收複荊州之戰後,袁耀緊接著便將矛頭對準了益州。
    地圖上看,荊州和益州緊挨著,且一條江水貫穿兩地,似乎走水路是個好主意。
    但實際上從荊州往益州走長江,那是逆流而上!
    而且益州雖然水脈眾多,但水和山一樣險,甚至要更加危險!
    根部探子早就將益州山勢水脈全部記錄,不管是荀攸還是郭嘉,都一致認定在打完荊州後,無法從荊南直入益州腹地。
    山水太過險峻,根本就不是體型龐大的蒸汽卡車能進得去的。
    從荊南地區入蜀,可以預見袁軍的機動優勢將蕩然無存。
    為何曆史上劉備被曹操追了那麽久,明明可以更安全的往南走,再入蜀,卻仍舊要去兵力充沛的漢中?
    要知道漢中是五鬥米教創始人張魯在控製,在信仰加持下,漢中每個百姓都是五鬥米教的信徒,也是張魯這個教主的兵!
    黃巾軍都做不到讓每一個百姓都甘心為他作戰,但張魯可以做得到。
    後有追兵,前又不好打,卻仍舊要從漢中入蜀,這其中定是有諸多考量的。
    而在袁耀手下這幫軍師的分析下,也斷定從漢中入蜀才是最好的計劃。
    哪怕是他們現在所處荊南,還要掉回頭去再從襄陽入漢中。
    所消耗的糧草、人力以及風險,都要大大降低。
    穩,如泰山一般的穩,硬生生是穩穩的壓死敵人,這就是如今袁耀手下軍師的戰略方針。
    他們如今已經不需要半分弄險了。
    大軍很快回到襄陽,並正式從襄陽進入漢中,抵達房陵縣。
    這第一個縣城袁耀拿下來的非常輕鬆,因為房陵縣的縣令壓根就不做任何的抵抗,整個人有種躺平了的淡然。
    在被袁耀召見的時候,整個人都一副超然脫俗的樣子
    “某,五鬥米道濜口治祭酒,朱昌。”
    濜口治?還祭酒?
    “爾不是這房陵縣令麽?”
    朱昌抱拳拱手道
    “吾雖為縣令,但更重要的身份還是教中祭酒。”
    這確實戳到了袁耀的知識盲區,還是諸葛亮幫他解了一下惑。
    “五鬥米道乃天師張道陵所創,初設24治傳播教義,大多設立在蜀地,分上中下治,陽平治乃最高治,在蜀郡繁縣。
    而這濜口治乃下治之一,在漢中沔縣。
    按理說,每個治都應設一祭酒,最高者為治頭大祭酒。”
    朱昌聞言很開心,他也沒想到還能有人這麽了解五鬥米教
    “這位小友非常了解我教啊,可是有興趣加入我教?”
    諸葛亮沒理會朱昌,袁耀也聽明白了。
    也就是說這個五鬥米教最初有24個堂口,每個堂口的堂主這種職位就是祭酒,在往上的龍頭老大是治頭大祭酒,也就是張魯的職位。
    袁耀對此還挺感興趣就多問了諸葛亮兩嘴
    “那下麵的紅花雙棍白紙扇都叫啥?”
    諸葛亮滿臉問號,雖不理解,但大概明白意思。
    “祭酒之下還有奸令祭酒,監督教眾。
    再往下則是鬼吏,負責協助祭酒。
    剛加入的普通教徒則為鬼卒。”
    咦~聽著還怪帶感的嘞。
    袁耀眯起了眼。
    那朱昌見狀,也是直言
    “秦王殿下到來,五鬥米教歡迎之至,大祭酒早有言,教中眾人不得阻攔秦王大軍,違令者逐出五鬥米教。”
    袁耀點點頭,難怪這幫人一點不抵抗。
    倒是很順暢,但,卻給袁耀一種很不爽的感覺。
    怎麽說呢,看似是大開城門、直接投降,實際上是給了他一個下馬威。
    這暗地裏的意思其實是,你看,我教信眾如此聽話,我能讓他們投降,也能讓他們反抗。
    這是一種隱晦的警告,告訴袁耀,這地方你可以占領,但動搖不了他張魯的統治。
    這真是袁耀南征北戰以來,第一次遇見這麽新鮮的戰鬥。
    “所以張魯的意思是想投降於本王,那麽,代價呢?
    他想要什麽?”
    朱昌說話很直接
    “大祭酒所求不多,五鬥米道教化百姓,施人以善,還望秦王殿下推五鬥米道為國教,讓大漢百姓人人都能信我五鬥米道。”
    這時候的五鬥米道還不全是後麵的道教,隻能說是雛形,但在道教中的地位非常高。
    這個教,傳教的手段也是治病救人,隻要治好了的,那就是誠心信教之人,收他五鬥米便可入教。
    而要是治不好,你多少是有點不夠誠心,咱就不收你的米了,反正人也沒了。
    要真比起來,五鬥米道肯定是比黃巾那邊還是好上不少的,黃巾那邊純騙,弄點符水就給人喝了,能不能活下來純看命。
    但五鬥米道的傳教者,最起碼也是個赤腳醫生。
    他們治不好,那是真沒辦法,時代限製。
    所以五鬥米道在最開始實際上是個‘醫療機構’,隻不過在張魯上任大祭酒後,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才搞出了更多的教義。
    現在的五鬥米道,已經不純粹了。
    袁耀很討厭這樣的五鬥米道,這種暗搓搓的手段比起明著給他一棒子更惡心。
    宗教戰爭也比國爭更讓人不齒。
    所以袁耀可以允許這個國家有信仰,但不允許百姓的信仰淩駕於對他的信仰之上!
    想想看,不光是漢中這一個地方人人聽張魯,信張魯的,而是全國都這樣,那他還有什麽統治可言?
    真的會有人為了信仰而拋棄對他的忠誠的。
    信仰這東西是真的洪水猛獸,非常瘋狂。
    張魯這是給他開辟了另外一個戰場,這個戰場不動刀槍,卻更加危險!
    但,他何懼之有!
    袁耀忽然對著朱昌笑了出來
    “本王還真不能立你們五鬥米道為國教,因為本王剛剛才立了個三鬥米道,本王打算將這個三鬥米道立為國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