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差役法VS募役法
字數:5459 加入書籤
此時,整個殿中靜謐無比,仿佛時間靜止了一般。
若不是今日太皇太後心血來潮,命人帶著小光屏上朝,這在場的臣子都不會預料得到自己的所作所為都會被記載於曆史之中。
一時之間,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章惇和司馬光之間來回轉換。
章惇也覺得氣惱,舊黨的人不講武德!說不過他不算,自己還好心放了台階,結果轉頭就搞背刺!
哼!既然兩黨之間矛盾激化是必然,那我還找什麽台階去緩和關係!
真是氣煞他也!
……
直播間裏,林可仍在繼續。
"元佑元年正月公元1086年),司馬光開始發起第二波攻勢,他希望能廢除募役法,恢複舊製—差役法。"
"所謂的差役法,就是指讓鄉村中的上等戶輪流負擔朝廷下派的差役,若是服役過程中造成了朝廷損失,那麽也將由這些上等戶來賠償。"
"然而許多時候,大部分的上等戶缺乏處理朝廷事務的經驗,其中的衙前役總是會讓他們傾家蕩產。"
"所以在韓琦等士大夫的改進之下,到王安石的變法時,差役法已經變為了募役法。"
"而募役法與差役法最大的區別就是由全社會的百姓根據自己的資產情況,向朝廷繳納免疫錢和助役錢,甚至連享有特權的官戶和僧侶都要如此。"
"最後朝廷再拿這筆錢去雇人服役,總的來說這種聚斂之法以收稅的方式將原有上等戶的責任平攤給社會的各個階層。"
大明某農戶 這不比什麽差役法要好一點嗎?
大唐某世家子弟 這比差役法先進點!
大唐某世家子弟 所以為什麽要恢複舊製?
……
"如果站在司馬光的角度,那麽他也並非不清楚這樣的差役法有不足,早在宋仁宗時司馬光曾上書,建議朝廷另外雇人負擔衙前役,比如讓城市中的居民分攤農民的差役 。"
"他以為農民普遍沒有多少資產,尤其是下等農民,外加上司馬光特別不喜歡老王這種理財方式,所以一個司馬牛,一個拗相公,意見不和直接爆了!"
司馬·牛·光 ……
王·拗相公·安石 ……
"後來有學者認為,導致雙方意見不和的部分原因還是因為王安石和司馬光這兩人的南北差異。"
"北方人的司馬光認為北方下等戶生活艱辛,缺少閑錢。而另一方麵南方的農民條件較好,所以作為南方人的王安石覺得,農民交上免疫錢也不是什麽難事。"
大明某世家子弟 咱就是說有沒有可能人司馬光壓根沒有地方做官的經驗呢?
北宋司馬光 ……
"現在,攔在司馬光前麵的王安石已經退休了,所以司馬光提出了表示他已經修改了差役法,那麽他怎麽改良的呢?"
"首先,他認為熙寧朝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衙前役已經歸為朝廷雇人服役,這一點他也讚同,所以不用改。"
"其次,問官戶,寺官戶,女戶收助役錢,這一點也不用改,但是數量要減少,收免疫錢有危害,一定得停止。"
"鄉村的上等戶雖然要回恢複,但是百姓可以自己雇人服役,此前朝廷雇傭的人多半是沒有田產的街溜子,很容易拿了錢就跑路,讓百姓自己雇傭本地熟悉的人,這樣也方便管理。"
"最後司馬光還說如果地方縣城有什麽問題麻煩五天內交給州衙,但朝廷審核他這篇奏疏已經用了十幾天。"
"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蔡確,他明知司馬光已經要開始宣戰,也清楚地知道這篇奏疏還是存在問題的,但他又不敢硬剛,於是他拉上韓鎮和章惇想他們做這個出頭鳥。"
北宋章惇 ……
北宋韓鎮 咋我看著很傻嗎?!
大唐噴子魏嫵媚 瞧我!皇帝都敢噴!
大唐李二鳳微笑臉) …不會說話可以不用說話!
……
"差點讓蔡確氣死的是,韓鎮為了討好高太後,反而幫著司馬光講話,至於章惇,他不是沒看出蔡確的小心思,所以這一次他選擇了沉默,不過雖然這次閉嘴,但反駁的奏疏已經準備好了。"
"這下,蔡確是真正的孤立無援了,沒人幫他講話,既然黨政避無可避,蔡確幹脆激化矛盾,他要讓司馬光這錯漏百出的奏疏公布天下,到時候看他怎麽收場。"
"於是,司馬光的差役法於元佑元年的二月七日,正式公布天下,結果呢自然是引發了"pong"爆炸!"
"雖然這篇奏疏表麵看起來不錯,邏輯都沒什麽問題,它的內裏都是基於理論,這都是在紙上談兵,坐而論道!"
"司馬光到底還是吃了斷網的虧,常年在地窖裏寫書,與社會關係脫節,既沒有實事求是的去調查,也沒有與基層縣衙交流的經驗,所以這篇奏疏都隻是他的設想而已。"
"他不清楚,縣衙地方雖小,但世間百態,存在著緊密繁雜的事務,這是不論如何都做不到在五天之內就能夠及時反饋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大明某官員 建議不要隨便提建議!
大唐某世家子弟 沒有調查,就不能隨便發言
大漢某士兵 這是不是和那個叫趙括的差不多意思!?
"莫說司馬光的死對頭了,就連他的追隨者劉摯都覺得離譜。"
"還有範純仁和程頤程朱理學的重要人物)也認為這樣一搞動作太大,容易著急出用人問題,並且以當初變法的王安石為例來勸說司馬光慢慢搞。"
"而聽說反饋的司馬光,也如當年的王安石一般,誰的話都聽不進去,怪不得他們倆曾互罵對方執拗。"
北宋司馬光 ……我怎麽可能和老王一樣!
退休後正在騎毛驢的王安石 ……誰跟他一樣!
"這時候蘇軾就說,這兩個法雖各有其害,但是差役法到募役法的發展乃是分工更細化的曆史所趨,如果恢複差役法,豈不是曆史倒轉?"
"這話說的其實沒啥毛病,不成想司馬光聽了固執己見,氣得咱蘇東坡回家後大罵[司馬牛]"
撈哥專業能手哥哥說的對!
樂觀達人蘇東坡 嘿嘿!
"上麵這幾位的反饋並不能讓司馬光怎麽樣,接下來登場的這位才讓一向執拗的司馬光感覺到了何為破防!"
"這一位咱們也都熟悉,是知樞密院事章惇。"
"他直言指出,朝廷既然雇人做衙前役,那麽這錢從哪裏來,由誰出?"
"如若取消免疫,削減助役,那朝廷還有沒有足夠的經費去雇人?"
"另外在變法以前,老百姓並非沒有雇傭街溜子替自己服役,隻是朝廷不知,若由朝廷來雇人,管理方麵隻會更加嚴謹,犯罪記錄一查便知。"
"除此之外,章惇幾乎針對司馬光的每一條都進行了反駁,並且還有理,最後還貼心地告訴他如果要想成事,起碼得地方官員做好半年的總結和反饋,再讓中央有經驗的官員一起進行實踐等等。"
大明某世家子弟 這位才是做實事的!
大唐某紈絝子弟 哪有臣子,在先帝剛死就廢他新法的!
"在舊黨看來,章惇語言太過鋒利,並且這封昭令原應該由宰執提出修改意見什麽的,但蔡確為了看他笑話並未做什麽改變,這就激起了舊黨的敵意。"
"而司馬光又是舊黨的領袖,這羞辱他無異於羞辱他們啊,如此一來算是惹了眾怒。"
"接下來朝堂儼然變了新黨舊黨爭辯的地方,總的來說舊黨罵章惇是奸邪小人,結黨生事,種種彈劾辱罵,但俗話說泥人還有三分脾氣呢,最後章惇還是他喵的怒了!"
"章惇在禦前直接開吼 異日安可奉陪吃劍,就這一吼,讓人覺得悲哀無比,他做了什麽天怒人怨的事嗎?他就活該被人辱罵嗎?"
"也是這一吼,讓高太後表達了章惇禦前無禮的憤怒,或許也讓幼年時期的宋哲宗記住了這位被逼到如此地步的臣子。"
"隨後,在舊黨的步步緊逼之下,蔡確韓鎮章惇這三人統統被外放,舊黨徹底勝利,司馬光擔任了空出來的首相,呂公著則為右相,而韓維成了執政。"
"為了更好的借用仁宗時老臣的威望,還任用了已經八十多的文彥博,充當朝廷吉祥物。"
"隨著高太後逐漸借用這些老臣來控製了台諫,意外卻在這時發生了,擔任首相的司馬光去世,享年68歲。"
"拋開其他的,司馬光其實挺勤政的,做到了躬親庶務,不舍晝夜。"
大明一根繩崇禎 嗬嗬,誰還不是勤政呢?
大宋某世家子弟 韓鎮向舊黨,也沒什麽用!
大明某學子 章惇大人真的是可惜啊!
大唐某風流才子 這是不是說明,神宗的努力全白費了!
喜歡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