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文人”風骨“

字數:4025   加入書籤

A+A-


    “當時朝堂上滿漢是分開站的,就兩幫人那樣,隻是沒有想到這滿人不接受他,說他是漢臣,而漢臣這邊也不要他,一個個喊叛徒,這就搞的他非常尷尬。”
    大明朱八八:…活該啊他!剝皮揎草警告!!!
    大宋某世家子弟:真看不起這樣的人!
    大唐程咬金:就這麽迫不及待!?他文人的風骨呢!??
    ……
    “於是一怒之下,這孫之獬就打算對漢人[重拳出擊],隨後他在朝堂上提出:現在陛下平定中原…衣冠束發這是舊製啊!……於是多爾袞就采納了這個建議,下發了僅限十日的剃發令!”
    征北大將軍judy:你他娘……!?…罵的非常髒!)
    大宋某官員:汝何不上天……?…
    大唐某風流才子:作為文人,簡直羞與為伍!……?!…
    “但這剃發易服的過程是非常慘烈的,因為當時的漢人大部分都是被強迫剃發的,這讓漢人的各個階層都非常討厭這個孫之獬,所以也就發生了不少的起義。”
    “不過這孫之獬後來也遭到了報應,在回鄉路上,碰巧遇到了反清的農民起義軍。”
    ”又被他們知道了是這個大漢奸幹的好事,於是什麽臭雞蛋、爛菜葉、酷刑都給他用一遍,最後也是非常的慘。”
    “隻是他沒有想到,在他死後清朝在漢臣的運作下最後也沒有給他任何旌表和撫恤,也不知道他折騰這麽久,折騰個什麽勁!”
    大宋某世家子弟:呼~爽了!誰叫他得罪一大票人!
    大明某吃瓜群眾:大漢奸!
    大唐某紈絝子弟:真不明白他為什麽要這樣幹!!?
    聽到這裏,明朝的百姓都恨得不行!
    這發型醜的不行,還被迫去剃頭,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又如何能剃成這副樣子。
    還有孫之獬,作為一個漢臣怎麽跪得這麽容易,難道寒窗苦讀多年就是為了和漢人一塊作對嗎!?
    文人該有的風骨是一點都沒有!
    ……
    直播間繼續。
    林可歎道:“明朝晚期的文人確實很難以評價,但是也不能一棒子打死。“
    ”這其中仍有不少人選擇殉節或者是堅持反清複明,當然也有不少人選擇投靠清朝。”
    “咱們接下來講的這位也是明朝文官,隻是他不是對清朝諂媚,隻不過他諂媚起來也是挺讓人無語的。”
    “就在明萬曆時期,大太監魏忠賢大家也都知道,權傾一世,人稱[九千歲],民間甚至有不知皇帝,隻知九千歲的傳聞。”
    “這種情況下朝堂上並不缺乏趨炎附勢之輩,顧秉謙便是其中一位,但論諂媚程度,卻也是個厚臉皮的。”
    “在魏忠賢剛掌權拉攏群臣的時候,這顧秉謙就收到信號去投靠他了。”
    “然而這顧秉謙的無恥程度還不止於此,為了保存官位去投靠閹黨還能說得過去,但你也不能拉著自己的兒子,對魏忠賢表示:
    本來想讓您當我老爹的,但我是糟老頭子一個,還是更想讓您當我兒子的好大爹!”
    “所以這麽一個諂媚攀附閹黨的人,在當時的文臣來看是十分無恥的,更別說還是給太監去當幹兒子那種。”
    大宋某官員:此人行徑真令人大為震驚,給人當兒子的想法都出現了!
    大唐某紈絝少年:竟然這麽離譜!
    大明朱八八:靠!…這貨他娘的…呸…?!…
    大漢某吃瓜群眾:好可怕的想法!此人牛逼啊!能伸能屈的!!
    ……
    在另一時空的朝堂之上,此時的氣氛非常微妙。顧秉謙光是站在那兒就覺得難堪,甚至他都能感覺如芒在背的。
    那一道道譏諷和戲謔的目光令他無所適從,更不用說周圍那些竊竊私語的交談聲。
    顧秉謙雙手緊握成拳,心中不斷呐喊:良禽擇木而棲,他有什麽錯!
    識時務者為俊傑,他又有什麽錯!
    ……
    直播間。
    林可又接著道:“咱們再舉個唐朝的例子,這次出場的主角是宋之問。”
    “他在唐高宗時期進士及第,這一年他才19歲,稱得上是文采斐然,前途光明。”
    “《新唐書》中稱讚他的相貌,又長得高大挺拔,吟詩作賦不在話下,這樣的天賦和開局給誰都是一副好牌。”
    “在當時,李治駕崩後不久,武則天就上位了,她有兩個比較寵愛的男寵——張易之和張昌宗。“
    ”所以這宋之問就想到他們倆了,據《新唐書》記載是給張易之奉溺器,通俗點來講就是端尿壺。”
    “當然啦,攀附張氏兄弟的也不止他一個,就是沒想到文人也會這般,還以為他們會對張易之這樣的男寵嗤之以鼻。”
    大宋某世家子弟:啥玩意!??
    大明某吃瓜群眾:我竟無言以對…
    大漢某士大夫:他為啥呀!?不攀附也能當官吧!?
    大唐高宗時期
    聽完全程的李治幽幽的望向武媚娘,眼神好似在說:嗬…你還有男寵!
    武媚娘猛的心一顫,心虛的別看了眼,她心情還真有點複雜!
    隻是她將來真能登上那高位!?
    ……
    “據說宋之問不僅攀附張氏兄弟,也寫過一首“情詩”給武則天,但武則天表示口臭,婉拒了哈!”
    “不久之後宋之問就被貶謫了,諸事艱難下,懷念昔日的光景,於是次年春偷偷回到了洛陽。”
    “友人張伸之沒有落進下石,反而伸出援手收留了他。”
    “其實一個人善於鑽營,不見得就是個卑劣的人,但宋之問,前麵攀附也好求寵也罷,隻當你為了自己的官位而鑽營,但你怎麽能出賣雪花送炭的友人呢!?”
    “當時武則天為帝,武家的人權勢正盛,宋之問就探聽到了他朋友張伸之和王同皎等人在密謀誅殺武三思。”
    “於是他進宮告密,將張伸之和王同皎等人的謀劃悉數吐露,暫且不說張伸之他們能不能行吧這謀劃。”
    “這裏麵主要的問題是:好心收留的張伸之他們卻遭到了宋之問的背刺,最終連累全家。”
    “而宋之問也不用去那貶謫的地方了,他借著告密的機會升為了鴻臚主簿。”
    喜歡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