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 種師道

字數:4476   加入書籤

A+A-


    “隻是,趙桓還是辜負了種師道這片苦心,對於遷不遷都,趙桓不知道怎麽的,一向膽小的人竟然不願意跑路了!?”
    “甚至朝中,還有人嘲笑種師道畏敵,不肯聽從他的意見,總不可能怕他跑路了,被誰奪了權吧!?”
    “唉…總之趙桓當做沒收到種師道的信一樣,沒有回複他,可憐種老將軍身患重病,還替趙桓發愁,他這番苦心到底還是白費心思了!!!“
    “然而宋廷的騷操作行為不止如此,咱們都知道主和派,一直都占據了宋廷主要的聲音。“
    ”所以以唐恪為首的人,由於金兵壓城太過慌亂,為了和金兵議和無所不用其極,種師道曾經調集過那四人回師勤王,隻不過被這群人攔住了。“
    ”宋廷這些行為,翻遍史書,都沒有多少人能相之比較。“
    ”而宋軍一般來說,就是很納悶,對於這樣的朝廷,居然絕大部分都是非常忠心的。“
    ”所以張叔夜剛出發後不久,又打道回府了,誰能預料得到金軍議和不過是拖延時間。”
    “從結果來看,種師道的主意是非常靠譜的,奈何宋欽宗非要跟著徽宗去北方,不願意采納!”
    北宋除徽欽以外的皇帝:……
    大明朱八八:宋廷永遠都走不對正確道路,也不看看金人打不打得過!?
    大唐·魏·嫵媚·征:又慌又不跑路,也不知道在折騰什麽,能被抓看來最後也沒幹什麽,別是白折騰哦!
    大漢桑弘羊:不過宋廷確實實力不強,偏又愛折騰,就算來了,或許也不一定能守住東京城吧!?
    大漢某官員:不斷妥協,不斷簽協議,難道就不會感到屈辱嗎???
    ……
    這樣的行為令各時空的宋朝君臣蒙羞,他們簡直無法理解,怎麽就走到這一步,仍舊不願意去聽忠臣的聲音呢?
    非要等到兵臨城下,才追悔莫及嗎?
    這倆癟犢子子孫,真是氣死他們了!
    另一時空,還在選人當天子的章惇、曾布等人:……
    不是!?這麽悲慘的記載竟然是他們宋朝的未來嗎??!
    看不出來,徽宗這看著很溫和的人能幹出這麽多的事,還有他兒子能這麽坑!
    如果哲宗陛下,還在就好了…
    ……
    而哲宗時期的種師道、種師中嘴角抽搐,對於趙桓的騷操作,都不知道說啥好!
    從林姑娘的那些話中,就聽得出來當時北宋的情況有多危急!
    真有一種憋屈感,總感覺隻有他們是急的,其他人都放棄抵抗,直接擺爛了!
    想到這兒,種師道兄弟倆又對視一眼,又歎了口氣,心中鬱氣難舒。
    隨後,小光屏中又傳出了林可的聲音。
    “而宋欽宗趙桓的做法,直接就讓種師道給氣暈了。“
    ”作為幾朝的老臣,他是見過北宋繁華的,也不願生養他長大,種家又世代鎮守的北宋,就這麽消亡了。“
    ”所以拖著病體,強撐著精神,仿佛就剩下一口氣吊著,他執拗地問身邊的人:陛下,可答應巡幸長安了!?“
    ”這個問題,身邊的人自然回答不出來,隻能默默歎息。“
    ”種老將軍是等不到趙桓的回答了,也許他心裏也明白,自己的陛下是沒有聽他的建議。“
    ”於是,這位縱橫沙場幾十年的老將軍種師道,沒能聽見宋欽宗的答案,就在回京途中去世了,享年七十六歲。“
    ”作為宋朝後期的武將,種師道算得上是鬱鬱而終,然而這並不是個例,北宋末年乃至南宋時期,鬱鬱而終的武將還少嗎!?“
    “所以才有那句詩,可惜宋皇非漢武,北宋末年的結局,並不在於忠勇的臣子,而是在於皇帝和那群投降派的文臣。“
    大明某吃瓜群眾:有點為這群武將不值!這心哇涼哇涼的!
    大唐程咬金:其實種師道這時候去了也好,就算拖著病體回去指揮,那群人多半也不會聽他的,最終還是會兵敗城破!
    大宋某紈絝少年:…唉…怎麽就避不開錯誤選擇呢!
    大隋某官員:種師道的去世,趙桓起碼得負好多責任!!!
    ……
    林可歎息,又繼續道:“種師道病逝,令趙桓很是傷心,隻是傷心是傷心的,臨終遺言是不聽的。“
    ”金人來勢洶洶,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都不會心存幻想,這群人隻要拿了錢財就走!!!”
    “可趙桓他的腦回路和別人不一樣,他還心存幻想,這就不得不佩服完顏宗望的策略了,或許從初次圍東京城,他就清楚了宋廷這幫上位者,稍微嚇唬下,就能自亂陣腳!”
    “所以這一回故技重施,他仍然以議和的要求去約束宋廷,但背地裏卻還是向宋朝開封而來,隻是這一次,恐怕就得令趙桓失望了!!!”
    “不過,不是太理解,就這種危機時刻,這要換了李隆基大概早就在準備跑路了。“
    ”趙桓竟然還有心思給趙佶準備生日宴會,也就是此前我們所說那場不歡而散的宴會!”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父子倆的關係,一時間內甚至是劍拔弩張,據說趙桓對於金兵來襲的消息,沒有告知給徽宗,令趙佶對戰爭局勢是一無所知,難道是怕他跑路嗎!?”
    “趙桓和趙佶的隔閡,還遠不止於此,在徽宗回朝後不久,就舉行了冊封太子的典禮。“
    ”在國家危難之際,立太子來鞏固權力,看得出來他是提防著宋徽宗的!”
    “而朝堂之上,所謂上行下效,徽欽二帝都忙著內鬥,那群臣子也都是如此,在我等看來,便是知道抵抗不過金人,就提前放棄了,似乎幹起其他的事情都好過抗金。“
    “這樣荒誕可笑的行為,竟然是真的存在於千年前的曆史之中,當然就當時的宋廷而言,將領什麽的已經快送完了,所以種師道的辦法是最優選!”
    “隻是,人與人到底還是不一樣的,麵對自己王朝的危難之際,有人選擇縮回去當個烏龜,有人選擇奮勇向前。”
    “就比如說,在太行、兩河地區湧現了抗金團夥,由於末年時期時局動蕩,最先受到禍害的百姓,連番的戰爭下,這群百姓在農民起義軍的領導下上山和金人交戰。“
    “這場起義活動,史料記載很少,在宋將馬擴的帶領下,一時間起義軍規模至數十萬,隻是敵眾我寡,最終仍舊被金軍攻破了城寨。”
    “有時候是真的覺得可笑,朝廷一再錯失良機,本是大好局麵,卻接連折騰,該重用的不用,不該信的人偏要信。“
    ”難道這樣的臣子為官時,沒有立下為為萬世開太平的理想嗎?怎麽百姓自發起義就敢於和金人對抗,怎麽你們為官為君的人麵對金人,就隻能又慫又怕呢!?”
    大宋趙匡胤:……
    大明朱八八:他娘的,這群人咱要是夠得著,非給他剝皮揎草了!!!
    大宋文臣:(′°Δ°`)好凶殘…
    征北大將軍judy:不能打和不敢打一直都是兩回事,如果不是宋廷決策錯誤,又怎麽會敵我懸殊如此之大!
    大明某吃瓜群眾:關鍵是,後麵幾個皇帝的怕金症仿佛是祖傳一樣!
    大漢某官員:咋說呢,宋廷現在是無力回天了,種師道都已經去世了,還有哪個將領能挑大梁!?
    ……
    喜歡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請大家收藏:()曆史直播:開幕劇透老祖宗被氣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