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離開京都,新生

字數:3411   加入書籤

A+A-


    下午時分,柱子回來了,臉色卻有點奇怪。
    家人詢問才知道,辦理戶籍的事情,就算是大管家領著,怎麽說也得兩三日,別說他們家還要一次辦理回鄉的路引。
    可是,今天衙門裏的人二話不說,兢兢業業的就給辦了,他遞過去的荷包還沒人收,惹的大管家打量了他好幾次。
    山子爹分析,應該是那日在場的貴人眾多,有人看不慣侯爺的做法,悄悄幫了咱一把,不過既然人家沒讓咱知道,這恩情我們放在心裏就好,過幾天上玉皇寺記得在佛前上柱香就好。
    那邊,真—做好事不留名的貴人穆熙煜,聽到已經幫小姑娘一家辦妥戶籍和路引的事情,微微頷首。
    墨書正準備退出去,卻聽見主子呢喃般的發問,“要回鄉嗎?回老家。”
    誰讓他是習武之人呢?主打一個耳聰目明,墨書嘴比腦快,的波的波就來:“她們家本姓楊,她爹楊大山,她娘楊花氏,老大楊木清,老二楊木明,小姑娘楊木香,她娘是候夫人娘家很小就買回來侍候的,估計沒什麽家人了。至於她爹,本家在逐州雲都縣城郊小青山村,她們辦的路引就是回那裏落藉。”
    說完,偷偷看了看主子,還是一張冷臉,算了吧,沒被處罰就好,彎著腰悄悄退出去。
    穆熙煜一貫清冷的臉上帶著絲絲不舍,雲都縣啊,靠近邊境,快馬也要走五六日,有點遠呢,以後再見小丫頭就難了,不是,是再想從她身上掏點好東西就難找了。
    柱子拿出辦好的戶籍文書,爹爹用了本名楊大山,娘親落了花蓉,三個孩子則分別喚木清、木明、木香,到時候憑路引到老家辦理落籍事宜即可。
    一家人圍著這兩張薄薄的紙,心潮湧動,從今天開始楊大山家五口人就自由了,這就是他們今後的路,今後的底氣。
    接下來的時間,不時有相熟的人家往來告別,木清、木明專門抽了一日,到侯府求見了二老爺和兩個少爺,把一概人事理料得清清爽爽。
    當然,一家人也在盤點家資,除了侯府賞的一百五十兩,二老爺又單獨送了五十兩,二夫人賞的三十兩,然後就是五口人原來零零碎碎攢在一起不到十兩的例銀,其餘就是木香和娘親手裏的幾匹布和一些首飾。
    當然,其中最貴重的屬二小姐賞的一套銀嵌珍珠首飾,一對鐲子,一對耳墜,兩把蝴蝶插梳和一根鏤空雕芙蓉的簪子,尤其是那芙蓉簪子的花心居然用了一顆不小的紅寶石,很有點低調奢華不張揚的調性。
    東西拿出來時,大家都嚇了一跳,二小姐這套首飾最起碼都得值二百兩銀子呐!
    本來想托人送回去,後來香丫說東西是林媽媽遞過來的,想來二老爺和二夫人也都是知道,既然默認了二小姐的做法,現在他們找上門送回去這就有點打臉的意思了,一家人才作罷。
    最後一致通過把這一套首飾留給香丫做壓箱底兒的嫁妝,以後去了婆家也能得人家高看一眼。
    在忙忙碌碌了快一個月之後,能變賣的變賣,能送的送,能置換的置換,木香家在京都的事情都處置妥當。
    二月初十,一家人相攜著上了馬車,畢竟山子爹要養著,東西多,回老家又山高水遠,所以還是狠狠心花五十兩買了架馬車。
    木香心疼得咧,按照這幾日的觀察,這裏的一兩銀子差不多等於現代五十人民幣左右,這是砸了四分之一身家,買了個會貶值的代步工具哦!
    但當坐上馬車舒舒服服往玉皇寺去時,她就立馬被征服了,外麵看著平常的車廂,裏麵設計了坐榻,榻邊還設計了個小幾子,可以分層放置東西,中間則有一處稍凹,爹爹說那是機關,下麵放有固定好的爐子,可以取暖,也可以熱點吃食。
    木香看著車內這種種精巧的機關設計,撫摸著車廂壁上的雕刻花紋,她不得不承認,古人在木藝方麵的鑽研確實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看著對車廂感興趣的小丫頭,大山笑了笑:“說來也是那兩個小子運氣好,這樣好的馬車,在市麵上都得往一百兩以上走,沒想到賣的人不識貨,竟被他們撿了個大漏。”不
    識貨的賣馬車的人墨書,狠狠的打了幾個噴嚏,嘟囔著這是誰又惦記著我了?
    花蓉看著高興的女兒,忍不住開口:“當家的,咱們家丫頭從小就喜歡這些木頭,還記得吧,小的時候自己在家還拿刀往木頭上刻呢。”
    大山點頭,他怎麽會不知道呢?他知道女兒喜歡木料,也知道女兒願意雕雕刻刻,可那時的身份注定小丫頭無法得償所願。
    “香香,你現在還願意弄這些木頭嗎?”
    木香傻傻的望著爹娘,什麽意思?原主小時候居然也喜歡木雕?
    看著傻愣愣的女兒,大山溫和的摸了摸她的小腦袋,如果喜歡這次回家爹就給你置辦家當,實在不行咱出錢找個師傅學看看人家收不收。
    木香眼睛一酸,成串的淚水噠噠噠流下,在這樣封建落後的時代,能遇上這樣的爹娘,擁有這樣的家庭,她真的是太幸運了。
    “爹爹,娘親!”她撒著嬌,卻沒有拒絕。
    這些日子一出跟一出,她都好長時間沒在空間裏練木匠手藝了,這次她一定要加緊練習,早日通關。
    關鍵她還想把非遺木雕手藝拿到台前,讓家人都過上好日子呢!
    晃晃悠悠間玉皇寺到了,山下有僧人負責寄存馬車,一家人拎著點換洗衣服就往山上走去。
    楊大山享受了特殊待遇,兩個二十多歲明顯腳下功夫不俗的“小師侄”,用一張簡易滑杆穩穩往山上抬,母子四人看著第一次坐轎手腳都不知往哪放的大山,笑得不行。
    到院門前,楊大山好說歹說才讓兩位師傅給他放了下來,羞惱得瞅了好幾眼妻兒。木清和木明趕忙上前攙扶父親,“這裏是佛家聖地,你們倆小子給我皮緊著點了。”
    一家人相扶相攜徑直到大殿參拜,青木老和尚笑眯眯的站在佛前相迎,“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老衲恭喜各位喜獲新生!”。
    新生?當然,從此世間再無成威侯府山子、花娘、柱子、栓子、香丫,人間唯有逐州雲都縣小青山村的楊大山、楊花蓉、楊木明、楊木清和楊木香,他們將開啟他們人生的嶄新篇章。
    .
    喜歡木香悠悠之我在古代雕出錦繡生活請大家收藏:()木香悠悠之我在古代雕出錦繡生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