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轉基因食品品嚐會

字數:8278   加入書籤

A+A-


    第二天,也就是2013年10月14日,陽光灑在城市的街道上,張啟早早地將麵包車停在燕京大學門口。他坐在駕駛座上,眼睛不時地望向校門口,等待著饒毅教授和謝鬱文的出現。
    沒過多久,饒毅教授和謝鬱文走了出來。饒毅教授步伐穩健,眼神中透著睿智與深邃,謝鬱文則身姿優雅,麵帶微笑。張啟忙下車迎接,打過招呼後,兩人上了車。
    車子緩緩啟動,朝著下一個地點駛去。在途中接上曾薇後,一行四人便直奔這次轉基因食品品嚐會的地點——燕京航天航空大學。
    車內,大家的話題不知不覺轉到了即將參加的“轉基因食品品嚐會”上。饒毅教授詳細地給大家介紹著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曆程和現狀,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科學普及的熱情。曾薇和謝鬱文則好奇地問著各種關於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問題,張啟則一邊開車,一邊補充著一些專業知識,氣氛熱烈而融洽。
    終於,麵包車抵達了燕京航天航空大學的停車場。眾人下車,朝著舉辦“轉基因食品品嚐會”的場地走去。
    眾人來到會場,隻見一座超大帳篷矗立眼前,帳篷門口擺放著一張桌子,兩位工作人員正襟危坐,進行著登記事宜。饒毅教授率先走向前去,臉上帶著和藹的微笑,主動與他們打起招呼並開始登記。
    登記完畢後,饒毅教授轉身向張啟介紹道:“這位是來自天津的科普作家協會會員王麟,他是鐵路高級工程師,在科普創作領域頗有建樹,撰寫了許多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科普佳作,讓眾多讀者對科學知識有了更清晰的認識。而這位則是廣東中山醫科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郭雅彬,在醫學研究和教育方麵都有著卓越的貢獻,為我們國家培養出了不少優秀的醫學人才。”
    說到這裏,饒毅教授悄悄的附耳對張啟說道:“這位郭醫生,還是一千萬粉絲的微博大v。隻是他低調。”張啟聞言,點了點頭。
    饒毅教授接著與二人愉快地交談起來,王麟和郭雅彬表示:“我們是科學公園安排的誌願者,希望能為這次轉基因食品品嚐會盡一份力,讓活動順利進行,也能更好地向大眾傳播科學知識。”
    隨後,二人又熱情地與張啟握手,張啟能感受到他們手掌傳來的力量與真誠,心中對此次活動也更多了幾分期待。
    就在這時,帳篷內傳來陣陣討論聲,似乎裏麵已經聚集了不少人。饒毅教授道:“我們進去!”
    四人走進帳篷,會場還沒有到齊人,入目之處大約有一百多號人分散各處,男女老少皆有,或輕聲交談,或四處張望,氣氛頗為熱鬧。
    此時,有幾人瞧見饒毅教授進來,眼睛驟亮,臉上堆滿熱情的笑容,疾步上前握手寒暄。饒毅教授轉身麵向張啟,開始逐一介紹。
    “這位是清華大學的趙南元教授,國際上著名的人工智能權威,也是科普專家。”饒毅話音剛落,趙南元教授爽朗地笑著,伸手與張啟相握,他身旁帶著一個六七歲模樣的小男孩,那小男孩眼睛滴溜溜地轉,好奇地打量著周圍。
    趙南元說道:“饒毅啊,今天我可是把寶貝孫子也帶來了,讓他也見識見識,順便嚐嚐這轉基因食品,可不能讓孩子在科學認知上落後咯。”
    張啟看著小男孩,心中不禁泛起一絲暖意,微笑著回應:“趙教授真是用心良苦,從小培養孩子對科學前沿的感知,這孩子未來定有大出息。”
    “這位是複旦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盧寶榮教授。”饒毅接著介紹。
    盧寶榮教授推了推眼鏡,緊緊握住張啟的手:“我都已經是第三次參加這種活動了,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獲,希望這次也能有所得。”
    張啟聽聞,不禁對盧教授的堅持心生敬意,回應道:“盧教授對科學普及的熱忱實在令人欽佩,相信您的經驗會為這次活動增添許多寶貴的見解。”他暗自琢磨,盧教授多次參與,想必在轉基因議題上有著深入的研究與思考,自己可得多向他請教。
    “這位是燕京大學前任校長、現代農學院的許智宏院士。”饒毅話音未落,張啟已恭敬地伸出手。許智宏院士的手寬厚而溫暖,他目光讚許地看著張啟:“你就是張啟啊,我早有耳聞,你破解了黎曼猜想,那可是數學界的一座高峰,你真是我們華夏人的驕傲。”
    張啟臉上微微泛紅,謙遜地說:“許院士謬讚了,我不過是在數學的浩瀚海洋裏偶然拾得一顆貝殼,還有太多未知等待探索。”他內心實則有些惶恐,在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院士麵前,自己的成就仿佛變得渺小起來,同時也深感責任重大,不能辜負前輩們的期許。
    “這是華夏科普研究所的副所長羅隱。”饒毅繼續介紹。羅隱副所長握手時力度適中,眼神透著犀利與睿智:“張啟,你在數學領域的突破,對科普工作也有著潛在的巨大推動,希望以後有機會合作,讓更多人了解科學的魅力。”張啟忙點頭:“羅所長所言極是,科普工作意義深遠,我定當全力配合。”他心裏思索著科普對於大眾科學素養提升的關鍵作用,若能與專業人士合作,定能產生不錯的效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位是燕京市農業局副局長王偉業。”饒毅又介紹道。
    王偉業副局長麵帶微笑,握手時態度親和:“今日這活動匯聚各方豪傑,想必會對我們農業領域的科技發展有諸多啟發,張啟先生的到來更是為活動添彩啊。”
    張啟禮貌回應:“王局您客氣了,我也期待能在活動中學習到農業與科技結合的新知識。”他心中明白,農業與科技的融合是大勢所趨,而此次活動或許就是一個深入了解的絕佳契機,隻是不知後續會麵臨怎樣的討論與決策。
    眾人正在寒暄,饒毅教授眼睛尖,叫道:“老謝!你也來啦!”
    眾人一看,原來是燕京大學客座教授、華夏科技部高級顧問謝振邦。張啟和謝鬱文等人連忙上前打招呼,謝鬱文也高興的喊了一聲“二爺爺”。
    謝振邦教授邁著穩健的步伐走過來,臉上洋溢著笑容,和謝鬱文打了招呼,又親切地拍了拍張啟的肩膀。然後對著饒毅教授說道:“我都已經來了兩個小時了,因為我是科學公園的誌願者。”
    頓了頓,他又不無惋惜地說:“可惜方舟子和科學公園鬧出不可調和的矛盾,這次轉基因食品品嚐會,很多支持方舟子的人已經退出,而且還予以抵製。”
    饒毅教授聽了,搖了搖頭,沒有說話,他知道科學公園與方舟子不和,但這與他沒有關係。
    謝鬱文有些好奇地問:“二爺爺,他們到底是因為什麽事情產生這麽大矛盾呀?”
    謝振邦輕輕歎了口氣:“這事兒說來話長,涉及到理念和行事風格等多方麵的分歧。但不管怎樣,這些紛爭不該影響到科學知識的正常傳播與交流。”
    饒毅教授微微點頭:“科學的歸科學,爭論不應偏離理性探討的軌道。我們今天的重點還是在這轉基因食品的科普與推廣上,希望能讓大眾基於科學依據去認識它。”
    張啟點頭說道:“沒錯,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對於農業和醫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著潛在的巨大推動作用,不能因為一些外在的紛爭就被忽視或誤解。”
    突然,一陣爽朗的笑聲從背後傳來,呼喊聲隨之響起:“張啟兄弟!”
    張啟轉頭一看,隻見身材魁梧的陶黎納醫生帶著另外幾個人,大步流星地奔過來。陶黎納醫生一把將張啟緊緊抱住,興奮地說道:“我剛剛從魔都趕來,兄弟我想死你了!”
    張啟也滿臉欣喜,回應道:“陶兄,好久不見,真是太意外了。”
    與陶黎納分開後,張啟又和他旁邊的寧方剛醫生打招呼,寧方剛笑著說:“老陶總說你是少年奇才,沒想到你現在已經是大學教授了。”張啟謙遜地笑了笑:“寧醫生過獎了,我不過是在自己的領域鑽研得久了些罷了。”
    陶黎納醫生接著介紹身邊的幾個人,說道:“這幾位可都是名重一時的醫學科普專家。這是李清晨醫生,心內科專家。”
    張啟注意到李清晨是個比較沉默的人,瘦削的高個,眼神中透著深邃與內斂。張啟禮貌地伸手:“李醫生,幸會。”
    李清晨輕輕握了握張啟的手,簡單地回應:“你好。”
    “這位是華山醫院的主任醫師趙啟華教授。”陶黎納繼續介紹。
    張啟趕忙上前握手,尊敬地說:“趙教授,久仰大名,您在醫學領域的建樹一直為人稱道。”
    趙啟華教授微笑著回應:“小張啊,幸會幸會!”
    眾人相談甚歡,張啟突然想起來一個人,也是他上一世接觸過的醫學專家,他問陶黎納醫生:“請問紀小龍醫生會不會來參加活動?”
    “那個紀小龍?”陶黎納醫生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呃呃呃,他應該不會來的。”
    看見陶黎納醫生的表情,張啟心裏明白了幾分,沒有繼續追問。
    就在眾人聊天的時候,一個年約三十的帥氣男子雄赳赳地走了進來。張啟雖未曾與他謀麵,但也猜到這位渾身精壯肌肉、英氣逼人的男子定是此次轉基因食品品嚐會的舉辦人、科學公園創始人吳興川。
    隻見吳興川此人身姿挺拔,步伐有力,渾身精壯的肌肉即便在衣物的包裹下也隱約可見線條輪廓,麵龐如雕刻般棱角分明,劍眉斜飛入鬢,雙眸深邃有神,整個人散發著一種英氣逼人的氣場。
    張啟用神識一掃,驚訝的發現他竟然也是一位修士,而且是體修,達到了築基後期的修為,這讓張啟心中不禁多了幾分留意。
    吳興川踏入會場後,臉上帶著熱情洋溢的笑容,開始與各位朋友打招呼。他先走向許智宏院士,雙手緊握,尊敬地說道:“許院士,您能撥冗前來,真是令我們的活動蓬蓽生輝啊。”
    許智宏院士笑著回應:“吳老弟用心良苦,這轉基因科普活動意義重大,我自然要來支持。”
    接著,吳興川又與趙南元教授寒暄:“趙教授,好久不見,這次還勞煩您帶著小孫子來體驗,相信您的見解會給大家帶來很多啟發。”
    趙南元哈哈一笑:“吳興川,你這活動辦得好,我肯定要全力支持,也讓小家夥來長長見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與眾人一一打過招呼後,吳興川的目光落在了張啟身上。他帶著好奇與友善,主動上前:“這位朋友看起來如此年輕,想必就是近來在科學界聲名鵲起的張啟吧?我是吳興川,久仰大名。”
    張啟禮貌地回應:“吳老師您客氣了,您舉辦的這場活動才是備受矚目,能來參加我深感榮幸。”
    吳興川笑道:“張啟先生,您在數學領域的突破可是震撼了不少人,我雖專注於生物科學相關的科普工作,但也對你的成就欽佩不已。”
    張啟微微一笑,道:“我很期待能在今天的活動中有更多收獲。”
    下午兩點,轉基因食品品嚐會正式開始,參會人員大約300多人。
    主持人是一位妙齡女子,名叫周雲媚,作為科學公園的編輯,她身姿優雅地走上台,以清脆悅耳的聲音進行了簡短的講話:“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好!非常歡迎各位在百忙之中蒞臨本次轉基因食品品嚐會,希望今天我們能共同度過一段富有意義且收獲滿滿的時光。”
    隨後,吳興川邁著堅定的步伐走上講台,他目光掃視全場,開始發表講話:“諸位,雖然網絡上流傳著諸多關於轉基因食品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謠言,可至今沒有任何一方能拿出可靠的證據。我本人和科學公園針對這些謠言,已然發表過多篇文章進行辟謠。”
    台下的趙南元教授微微點頭,與身旁的盧寶榮教授低聲交流:“吳興川這話在理,那些謠言實在是混淆視聽,早該好好澄清了。”
    盧寶榮教授輕聲回應:“是啊,可很多民眾不懂分辨,被誤導得厲害。”
    吳興川的聲音繼續在會場回蕩:“另一方麵,大量的科學研究和數據表明,目前已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作物科學亞洲協會北京代表處官方微博做過總結:‘20多位專家曆時兩年通過大量動物研究、過敏性檢查數據報告結果,轉基因產品上市20多年的數據報告,以及美國國家學院對 900 項研究進行審查的結果均顯示,目前已經商業化的轉基因作物和傳統作物項目,沒有證據可以證明兩者對人類健康的影響存在任何的差異性。’
    也就是說,已商業化的轉基因食品,其安全性不但不低於傳統食品,且由於嚴格的檢測和監管,甚至高於傳統食品。和很多謠言中宣稱的不同,國內外主流科學界的幾乎所有的科學家們,不但沒有憂心忡忡地指出轉基因技術存在‘危害’,反而力挺轉基因。”
    此時,台下的張啟若有所思,他注意到一些參會者臉上露出思索的神情。而謝振邦教授則表情凝重,心中暗自歎息,這些科學依據本應被大眾熟知,可如今卻仍要反複強調。
    吳興川的語調微微提高,透著一絲無奈:“今年2013年,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的61位院士聯名力挺轉基因。出於對陌生事物的恐懼,以及很長時間以來,以著名主持人嶽正義老師為代表的一部分公眾人物的造謠傳謠,轉基因在很多人心中被嚴重妖魔化了,不但有人談轉基因色變,甚至一部分科學素養很高的科普人,也因為怕‘掉粉’或遭遇網絡暴力,盡量避免提到這三個字。
    對於這些科普人的擔憂,我能夠理解,也深有體會。因為支持轉基因,多年來我一直遭受嚴重的網絡暴力。半個月前,因為辟除轉基因謠言,我創辦的科普媒體科學公園遭到了綠色基地的黑客攻擊,本人也遭遇了網絡人肉。但是,我不會因為懼怕網暴和汙蔑,而停止支持轉基因。
    在我看來,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重於泰山!”
    台下頓時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裏,有對吳興川的欽佩,有對轉基因真相被揭示的期待,也有對未來科學普及之路的思考。
    這時,《科技日報》的記者馬愛平女士率先站起身來提問,頓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張啟抬眼望去,隻見這位馬愛平女士有著獨特的魅力。她膚色白皙,麵容精致,五官極為立體,眉眼深邃而明亮,鼻梁高挺,嘴唇線條優美,一頭烏黑的秀發整齊地束在腦後,整個人散發著一種知性優雅的氣質,從她的外貌特征能看出有著少數民族血統,宛如仙境中走出的美麗仙子,在這會場中自成一道亮麗的風景。
    她神色嚴肅地發言道:“吳興川先生,在轉基因科普的進程中,我們麵臨諸多挑戰。我想在此提出一個關鍵問題,您覺得科普轉基因最大的困難究竟是什麽?”
    會場瞬間安靜,吳興川看著馬愛平女士,誠懇地說道:“這位女士,我一直長期訂閱貴《科技日報》的公眾號。我發現一個很無奈的現象,《科技日報》經常刊載對轉基因謠言的辟謠文章,然而閱讀量卻低得可憐,最多也就小幾千。可反觀一些反對轉基因、妖魔化生物技術的謠言文章,那熱度簡直驚人,動輒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的閱讀量,點讚數也是幾萬乃至幾十萬。”
    馬愛平聽後,輕輕點頭,表情凝重:“這確實是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自從進入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問題就愈發凸顯。原本應該讓公眾知曉真相的科普內容被大量不實信息所掩蓋,民眾在信息的洪流中難以辨別真偽,導致我們的科普工作舉步維艱。”
    謝振邦教授在一旁無奈地搖頭歎息:“是啊,如今的網絡環境太過複雜,民眾又更容易被那些誇張、博眼球的謠言牽著走,我們科學工作者即便手握真理,卻難以將其有效傳播。”
    盧寶榮教授皺著眉頭分析道:“這背後其實反映出多方麵的問題,民眾科學素養的培育未能跟上信息傳播的速度,網絡平台對於信息的篩選和推送機製也存在漏洞,讓謠言有了可乘之機。”
    馬愛平深以為然,她一邊記錄一邊說道:“大家所言極是,這需要我們整個社會共同努力,無論是科學界、媒體界還是普通民眾,都要提升對科學信息的認知和判斷能力,我們媒體人更是要肩負起引導正確輿論導向的重任,思考如何在這個自媒體時代,讓科學真相衝破謠言的重重包圍。”
    此時,會場內眾人紛紛點頭,討論聲此起彼伏。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