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走訪孟山都公司(中)
字數:7222 加入書籤
一行人在艾莉的引領下,腳步匆匆地來到了首席執行官的辦公室。艾莉率先推開了門,輕聲說道:“請進。”張啟等人便依次走進了首席執行官的辦公室。張啟的目光迅速掃視著辦公室的布局,隻見房間寬敞明亮,裝修風格簡約而不失大氣,巨大的落地窗讓陽光毫無保留地灑入,一側的書架上擺滿了各類農業、科技相關的書籍與文件資料,彰顯著主人的興趣。
此時,一位50多歲的白人男子帶著儒雅的學者氣質,大步流星地朝他們走來。他便是孟山都的首席執行官湯普森。
湯普森有著中等偏上的身材,身著一套精致得體的深色西裝,白色襯衫搭配一條簡約的領帶。他的頭頂已呈地中海樣式,中間光禿的部分在燈光下泛著微微的光澤,周邊一圈頭發則梳理得整整齊齊,泛著淡淡的銀灰色。一副黑框眼鏡架在高挺的鼻梁上,鏡片後的眼睛深邃而有神。
辦公室裏還流淌著舒緩的古典音樂,輕柔的旋律為這原本充滿商業氣息的空間增添了幾分優雅與閑適。
張啟禮貌的說道:“湯普森先生,這次冒昧打擾了。我們此次前來,是想拍攝一部紀錄片,深入了解轉基因技術的發展情況。”
湯普森臉上露出笑容,熱情地回應:“你們來對地方了。在生物育種領域,孟山都作為全球大公司,排名一直穩居第四,不過今年我們誌在衝擊全球第三。在這個行業裏,我們有著舉足輕重的話語權,也非常樂意與你們分享我們的成果與經驗。”
雙方在辦公室的會客區從容落座。周雲媚動作嫻熟地架起攝像機,仔細調整著角度,隨後輕輕按下開關,開始了拍攝工作。
張啟身體微微的前傾,目光專注地看著湯普森,禮貌而又不失犀利地問道:“請問湯普森先生,孟山都現在的市值是多少呢?”
湯普森雙手交疊,放在腿上,臉上依舊帶著自信的微笑,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們今年的財報表現還算不錯,目前的市值已經達到了 600 多億美金。這是公司多年來在農業科技領域持續投入與創新的成果體現,也彰顯了市場對我們的認可與信心。我們一直致力於通過不斷研發新技術、拓展業務版圖,來提升公司的價值與影響力,在全球農業產業鏈中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
張啟聽聞,心中暗自思忖:600多億美金看起來確實是個頗為可觀的數字,這足以證明孟山都在農業領域的強大實力與深厚底蘊。不過與國內的華為相比,卻還不到其估值的一個零頭。華為在通信等高科技領域的崛起,那可是令全世界都為之矚目的成就,其技術創新能力和全球市場份額的拓展速度,都是有目共睹的。但孟山都專注農業,能有此市值,也著實不錯了,在農業科技這個賽道上,也算是一方巨擘。自己這次前來定要好好探究一番,汲取經驗,看能否為自己國家的農業科技發展找到新的思路與方向。
張啟微微頓了頓,繼續問道:“湯普森先生,您領導的孟山都這家企業,您認為孟山都存在的目的是什麽呢?”
湯普森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賺錢,這就是我們的目的。”
這簡潔直白的回答讓張啟猛地一愣,他的身子不自覺地往後靠了靠,內心閃過一絲詫異。
他原本腦海中已經設想好了湯普森會滔滔不絕地說出諸如帶領人類發展農業科技、改善全球人類生活之類的高大上的話語,畢竟孟山都在農業領域的地位舉足輕重,他覺得其領導者應該會有更為宏大的企業願景闡述。
坐在張啟旁邊的趙玉林、冰清等人也明顯地一怔,他們相互交換了一下眼神,眼神裏都透著未曾料到的驚訝。趙玉林微微皺了皺眉頭,似乎在思考著這背後所代表的含義。
而張啟很快就回過神來,他意識到,也許這就是孟山都最真實的一麵,在商業世界裏,盈利或許本就是最核心的驅動力,隻是他之前過於理想化了。不過,這樣坦率的答案也讓他對接下來與湯普森的交流有了新的期待。
張啟身體前傾,表情略顯嚴肅地問道:“我有一個冒昧的問題,不知閣下能不能解答?”
湯普森雙手攤開,態度坦然地回應:“您說吧,您盡管說。”
張啟緩緩開口:“在網絡上,有諸多對貴公司不好的風評。有人說孟山都極具野心,妄圖控製全球種子市場,還傳言貴公司利用轉基因製造生化武器,甚至目的是滅絕人口。您是怎麽看待這些問題的呢?”
湯普森先是哈哈一笑,然後不緊不慢地說道:“關於野心,我想問,全球哪一家正常的公司,不管身處哪一個國家,會沒有這樣的想法呢?商業公司的本質就是為了盈利賺錢,沒有野心,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如何獲取更多的利益?這是商業運行的基本邏輯。”
他稍作停頓,接著又說道:“而關於孟山都製造生物武器這種說法,實在是荒謬至極。我們是一家專注於農業科技研發與商業運營的企業,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是為了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質量,應對全球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怎麽會和製造生物武器、滅絕人口聯係在一起呢?這純粹是毫無根據的惡意揣測與謠言中傷。我們一直都在遵循國際法規與商業道德,致力於推動農業領域的進步與發展,那些不實言論,實在是對我們極大的汙蔑。”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啟認真地聽著,他從湯普森的回答中感受到了對方對這些謠言的不屑。
他目光堅定的反問湯普森:“那麽貴公司在曆史上曾經製造橙劑的事情,您可以談談您的看法嗎?”
湯普森微微頓了一下,神色嚴肅的說道:“橙劑,那是我們公司在越戰時期承接美國政府下達的訂單而生產的。當時接受美國政府訂單生產橙劑的有九家公司,我們是其中之一。它是一種廣譜除草劑,主要用途是在越戰戰場上,當時那裏的灌木叢極為茂盛,北越遊擊隊借助灌木叢的掩護頻繁發動遊擊戰。這款除草劑就是為了去除那些茂密的灌木叢,從而讓美軍在戰場上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和行動優勢。
但我承認,我們生產的這種除草劑確實具有生物毒性。在當時的曆史背景和政治環境下,我們確實是遵循美國政府的要求來進行生產運作。戰爭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麵且複雜的,橙劑的使用也引發了諸多後續的問題和爭議。”
湯普森稍作停頓,又補充道:“後來,由於橙劑生產之事遭到了我國反越戰人士的強烈抗議。在 1969年1月5號,公司的董事會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了一個決議,那就是從1月8日開始,不再向美國政府提供我們的這種除草劑。
我們意識到,社會輿論和公眾的態度對於企業的長遠發展有著極為關鍵的影響,我們必須要在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尋找一個更為平衡的點。從那以後,我們也在不斷反思,努力在產品研發和企業運營中更加注重對環境和人類健康的影響評估,以避免類似爭議性事件的再次發生。”
張啟見他如此坦率,心中不禁對湯普森的回應有了幾分意外。原本以為他會有所回避或推諉,沒想到他能直麵這個極為敏感且沉重的曆史話題。這讓張啟意識到,眼前的這位孟山都領導者或許有著更為複雜多麵的形象,而孟山都這家企業背後的故事與真相,也遠比他之前所了解的更為深邃和曲折。
湯普森這時轉而望向張啟,問道:“先生,您知道我們孟山都是一家什麽性質的企業嗎?”
張啟愣了愣神,尚未開口,湯普森便自顧自地說道:“我們孟山都是一家上市公司,您應該清楚上市公司的概念吧。”
張啟輕點了點頭。
湯普森接著說:“作為上市公司,我們必須要為全球的股東負責。上市公司的首要天職便是賺錢,追求利潤最大化。您之前提及的那些謠言,說我們利用轉基因製造生物武器以滅絕人口,這從邏輯上根本就說不通。我們是上市公司,商業利益永遠擺在第一位,目標就是盡可能地將我們的產品推廣至全球市場,擴充產品的消費群體。若真有滅絕人口的意圖,那我們何必每年投入巨額科研資金?又為何要申請多達數百個專利?”
他微微提高了聲調,眼神中透著一絲對謠言的不屑:“如果我們妄圖利用轉基因去滅絕人口,就拿貴國來說,我們大可以進行大量低價傾銷,如此一來,豈不是很快就能達成所謂‘滅絕’的目的?但事實上,我們設立了專利保護。而且,如果把人口都消滅了,或者大量減少了,我們的商業利益豈不是受到了巨大的損失?沒有了消費者,沒有了市場需求,我們的產品賣給誰?我們又如何向全球的股東交代?我們的一切商業行為都是圍繞著在合法合規且符合商業邏輯的框架內獲取利益、發展企業。我們致力於農業科技研發,是為了在農業領域開拓更廣闊的市場,提高農產品產量與質量,這才是我們的真實目的與運營邏輯。”
張啟專注地聽著,並沒有搭話。
湯普森又接著對張啟說:“我們孟山都在種子育種市場上確實有著不可忽視的地位,可全球搞轉基因育種的企業眾多,絕不止我們一家,也並非僅美國本土的公司在參與。粗略算來,全球有將近1000 多家企業都涉足轉基因育種領域,貴國華夏同樣也有自己的轉基因育種企業。若轉基因技術真如外界謠言那般問題重重,為何其他企業包括華夏的企業都未曾被曝光過類似惡劣情形呢?
歐盟對於進口轉基因產品設定了極其嚴苛的審批流程,其嚴格程度超乎常人想象,從最初的申報到最終審核通過,每個環節都需要曆經漫長時間的嚴謹評估與細致審查。我們孟山都的產品除了出口到西班牙,還廣泛覆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全球多達20多個國家。要是我們的轉基因種子存在隱患,這些國家的監管部門怎會坐視不管,允許我們持續在其市場售賣產品?就拿歐盟來說,一項轉基因產品的審批常常耗時數年之久,期間需要提交海量的數據資料,用以證實其安全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以及其他諸多方麵的指標達標。我們的種子能夠打入這些市場,本身就有力地說明了其具備一定的可靠性。
再者,如果生產的轉基因產品有問題,那麽我們孟山都絕大多數產品也在美國大量的使用和銷售。美國本土有著完善且嚴格的監管體係,從研發到生產再到上市流通,各個階段都有相關部門密切監督把控。我們的產品在美國市場廣泛應用多年,若真有嚴重缺陷,早就被美國的監管機構查處,也不可能在市場上存續至今。我們在全球眾多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每一個市場的準入都伴隨著嚴格的審查與監督,這也從側麵證明了我們產品的安全性與合法性。我們一直遵循國際貿易規則以及各國的相關法規政策,積極推動轉基因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合理應用,為全球糧食供應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像那些惡意謠言所描述的那般邪惡與居心叵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張啟微微皺了皺眉頭,思索片刻後回應道:“湯普森先生,您所闡述的商業邏輯確實有其合理性,但公眾對於轉基因技術以及孟山都的擔憂也並非毫無緣由。過往的一些事件,比如橙劑事件,讓人們對貴公司的信任大打折扣。雖然您解釋了橙劑是特殊曆史時期的政府訂單產物,但它造成的危害至今仍有影響。而且,貴公司在商業運作中是否真的如您所說完全遵循道德與法規,恐怕也需要更多的事實依據來支撐。”
湯普森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我理解公眾的擔憂,這也是我們一直致力於加強監管合作的原因。轉基因技術在過去幾十年的發展中,已經有大量的科學研究證明其安全性,當然,我們也歡迎持續的監督與探討,隻有這樣,才能讓這項技術更好地造福人類。”
張啟又繼續提問,他說:“湯普森先生,難道轉基因就是一項十全十美的技術嗎?”
湯普森回答道:“世界上從來沒有十全十美的東西。”他微微壓低聲音,帶著些許感慨地說,“其實我認為,就是上帝,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湯普森接著解釋:“轉基因技術本質上就是傳統育種技術的一種延伸,是向大自然規律的學習,我們隻是在模仿大自然而已。轉基因的本質是蛋白質,轉錄的基因其實就是轉錄蛋白質。如果轉基因有問題的話,那其實就是蛋白質有問題。但是我們在實驗的第一步就對蛋白質進行了嚴格的檢測,隻有確認完全沒有任何致敏性的情況下,才會進行下一步的實驗,實驗才能得以繼續。每一項實驗都長達10年以上,要投入10億到20億美金的巨大成本,如果有問題的話,在第一步就被排除掉了。如果明知道有問題還繼續做,那完全就無法想象,這在邏輯上是完全不通的。我們這麽做,也是為了確保技術的安全性與可靠性,畢竟這關係到公司的聲譽與利益,也為了向全球股民交代。”
張啟認真地聽著,看著湯普森說道:“湯普森先生,您的解釋有一定的道理,但公眾對於轉基因技術的擔憂,也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數據來安撫。”
湯普森點了點頭:“我理解,這也是整個行業需要共同努力去解決的問題。”
湯普森又對他說:“轉基因當然不是十全十美的。轉基因的下一個發展方向,恕我直言,叫做智能育種技術,它肯定比轉基因更加先進。
轉基因雖然不是完美的,但它有著諸多優勢。首先在安全上,我們有著嚴格的把控流程來保障,剛才我也提到了對蛋白質的檢測等多道工序。在性能上,它的優勢更為明顯。從作物的產量來看,轉基因作物能夠抵禦更多的病蟲害侵襲,從而保證穩定的收成,相比傳統育種方式,其產量提升幅度常常能達到顯著水平。從抗逆性方麵而言,無論是麵對幹旱、洪澇還是土壤貧瘠等惡劣環境,轉基因作物都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從營養成分角度分析,我們可以通過轉基因技術優化作物的營養配比,讓其富含更多人體所需的維生素、礦物質等。各種指標綜合來看,轉基因技術都是遠遠高於傳統的育種方式的。
然而,科技總是不斷進步,智能育種技術將在轉基因的基礎上,借助更先進的基因編輯手段、大數據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的精準調控,進一步提高育種的效率和精準度,培育出更符合人類需求的優良品種。但在當下,轉基因技術仍然是我們應對全球糧食挑戰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們需要正確地認識它並合理地運用它。”
張啟聽後,沉思片刻回應道:“湯普森先生,您對轉基因技術的闡述確實讓我有了更深入的認識。但我想強調的是,公眾的認知和接受程度對於轉基因技術的推廣同樣至關重要。如何讓普通民眾理解這些複雜的技術原理和優勢,是我們需要共同思考的問題。而且,在追求技術進步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倫理道德和生態平衡的考量。”
湯普森讚同地點點頭:“您說得很對,這也是我們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們不僅要在科研和商業上取得進展,也要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促進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科學認知,維護生態的和諧穩定。”
張啟這時神色凝重,向湯普森提出了一個極為敏感的問題。他直視著湯普森的眼睛,緩緩說道:“先生,是這樣的。我在國內一些論壇上看見一些論調,他們說,孟山都通過金錢的誘惑,去收買華夏國的農業機關人員和科學家,對此您是怎麽看待的呢?”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