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藥品能出事,轉基因就不會嗎?

字數:4682   加入書籤

A+A-


    張啟微微向前傾身,目光直視斯蒂芬·約翰遜局長,拋出了一個特別尖銳的問題:
    “事實證明,一些西藥也是經過多重嚴格的安全性、有效性對比實驗後用於臨床,但應用多年後發現其危害性極大且不可逆。比如五十年代風靡歐美的‘反應停’致畸事件等不勝枚舉。所以,事關民族生死存亡的食品安全問題一旦出現差錯,帶來的後果是不難預料的。局長先生,您怎麽看待這個問題?”
    斯蒂芬·約翰遜局長表情凝重,沉默片刻後緩緩說道:
    “你提到的問題確實值得深刻反思。但我要強調的是,fda審批轉基因食品比審批藥物更加嚴格。在藥物審批時,主要側重於對特定疾病的療效評估以及短期的人體耐受性實驗。而對於轉基因食品,我們需要全方位考量。從轉基因作物的研發初期,就要對其基因改造的源頭進行詳細審查,包括插入基因的穩定性、是否會發生不可控的變異等。在實驗階段,不僅要有嚴格的動物實驗,且實驗周期遠超藥物,要觀察多代實驗動物的生長、繁殖、健康狀況,以確保沒有潛在的慢性危害。進入人體實驗環節,樣本數量和涵蓋人群範圍更廣,要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性別、種族、健康狀況人群的差異。
    並且,在轉基因食品上市後,我們的監測體係也會持續跟進,對市場上的轉基因食品進行隨機抽檢,監測其在不同環境、不同儲存條件下的安全性變化,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啟動召回和重新評估機製。這一係列的流程和措施,都是為了最大程度保障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畢竟這關係到每一個民眾的健康與整個民族的未來。”
    突然之間,隻見約翰遜局長“呼”的站了起來,直接坐在了張啟的對麵,對他不慌不忙的解釋道:
    “親愛的張先生,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關鍵且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首先,在轉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評價體係方麵,依據世界衛生組織以及其他眾多全球科研組織所確立的‘實質等同性原則’來行事。簡單來講,隻要能夠充分證明轉基因食品和傳統食品在各個方麵的指數是相同的,例如能夠確定不會導致過敏現象、營養成分毫無差異、不存在蛋白毒性等等,並且要順利通過600多個實驗環節的嚴格檢測以及第三方機構的全麵安全審驗,那麽就可以認定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麵具有實質等同性,也就是說不存在安全性方麵的問題。
    從1960年代出現研究轉基因的相關科學論文起,全球已經有超過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數百萬名以上的科研工作者投身其中,他們發表的實驗論文數量已經超過了10萬篇。通過如此大規模且長時間的研究,如今已經非常清晰地搞明白了轉基因的原理,也確切地知道轉基因本身並沒有毒性。”
    局長稍微停頓了一下,喝了口水,接著說道:“其次,我們必須要深入理解轉基因技術的本質。轉基因技術實際上是在模仿大自然的規律,是向大自然學習的成果。它僅僅是轉入一個在最初就被確認是安全的蛋白質而已,可以將其看作是一種加強版的蛋白質。打個比方,如果把你吃的煎餅裏麵原本的雞肉換成牛肉,無論是雞肉還是牛肉,本身都是安全可食用的東西。所以對於轉基因食品而言,確認其有沒有安全問題,核心就在於確認蛋白質有沒有毒性積累,因為轉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就等同於蛋白質。一旦蛋白質被確認是安全的,那麽轉基因也就是安全的。
    在轉基因科研的過程中,科學家們在做的第一步,注意是第一步,就是要完全確認這個即將轉入的基因是絕對安全無害的,隻有完成了這一步之後,才會進行後續的研究工作。這一點與藥品的研究原則有著根本性的區別。所有的藥品成分從一開始就知道是肯定存在有害性的,而轉基因食品的研究原則是從起點上就必須確保轉入的蛋白質是無害的。”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自信與專業的光芒,繼續闡述道:“再者,從食品消化吸收的角度來看,轉基因改變的是遺傳信息,也就是所謂的‘堿基的排列次序’,但它並未增加新的物質堿基成分),所以從食品角度而言,轉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消化後的可吸收營養成分核苷酸)與常規食品是毫無二致的。同樣,外源基因表達的‘新蛋白質’的一級結構也僅僅是20種氨基酸排列次序的變化,那麽從食品角度出發,‘外源基因表達新蛋白質’消化後的可吸收營養成分20種氨基酸)與常規食品也沒有任何差別。並且,在消化前的‘外源基因’和‘新蛋白質’在致敏性、毒性、抗營養因子等方麵都經過了嚴苛的測試,以此來確保不存在上述這些問題。”
    斯蒂芬·約翰遜局長調整了一下坐姿,語氣堅定地說道: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麵是,確認轉基因安全的科學實驗方來源廣泛,他們來自不同意識形態、不同國家利益的眾多國家,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在利益上幾乎不可能勾結起來欺騙大眾。而藥品研究在很多時候可能會被少數財團所掌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風險管控機製上,轉基因食品也比藥品更加嚴格。國家專門設立了轉基因安全評估機構,這個機構中的成員都是各個領域最頂級的專業人士,其中有許多都是院士等權威專家。而藥品僅僅隻是普通的商業產品,並沒有這麽多權威人士以及權威機構對其進行‘盯梢’。
    同時,由於轉基因話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全球所有人的眼睛都在緊緊地‘盯著’。一些別有用心的人,還有一些職業打假機構,他們都巴不得看見轉基因產品出現安全問題。那些對美國大量低價傾銷產品不滿的歐洲國家,也都在盼望著能夠發現轉基因出現安全問題,這樣他們就可以有借口來抵製進口。所以,轉基因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律都是戰戰兢兢,一百萬個小心翼翼,在產品質量上確保萬無一失。因為任何一個安全問題一旦被曝光,百分之百會立即導致社會輿論掀起滔天巨浪,相關企業會馬上陷入萬劫不複之地。這就從側麵確保了轉基因食品在理論上比傳統食品更加安全。而藥品在這方麵並不具備如此高的關注度和輿論壓力。”
    這位局長加重了語氣,強調道:
    “最後,從學科研究的角度來看,轉基因科學比藥品更加高端,也因此不可能埋伏隱患。轉基因屬於生物工程育種,它涉及到分子生物學、食品毒理學等多個學科領域。而藥品涉及的學科相對較少。在研究機構的數量上,研究轉基因的研究機構數量要比研究藥品的機構更多。藥品被發現存在問題的周期往往很短,甚至可能上市一兩年就會出現問題。然而轉基因研究已經有接近70年的曆史,大規模上市也已經接近30年,到目前為止沒有出現過一例安全事故。用於在全球大規模養殖動物,動物也健康地繁衍了很多代,同樣沒有出現任何問題。
    所以,總體而言,拿曆史上極少數藥品出現問題的例子來對比轉基因安全性,是完全不恰當的。”
    張啟專注地聽完約翰遜局長的長篇闡述,不住地點頭,眼神中多了幾分欽佩:
    “局長先生,您的解答真的讓我茅塞頓開。您從各個維度,無論是科學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技術的核心原理,還是嚴謹的風險管控機製以及強大的社會輿論監督體係,都全方位地為我剖析了轉基因食品安全性評價的來龍去脈。我深刻認識到,之前拿藥品事故來類比轉基因確實是有失偏頗的。轉基因食品背後有著如此堅實的科學依據、嚴格的監管流程以及全球眾多科研力量的支撐,其安全性是有著多重保障的。
    這也讓我意識到,在向大眾傳播轉基因知識時,我們應該更加注重方式方法,將這些專業且令人信服的內容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展現出來,讓更多民眾能夠消除誤解,正確認識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感謝您如此耐心且專業的解答,這無疑為我今後看待相關問題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方向。”
    采訪逐漸接近尾聲,張啟心中滿是對這次采訪成果的期待,他說道:“非常感謝您,約翰遜局長,您的解答讓很多問題都清晰明了了。”
    斯蒂芬·約翰遜微笑著點頭:“希望能夠消除外界的誤解,讓大家正確認識美國轉基因食品的真實情況。”
    張啟等人起身告別,走出局長辦公室時,心中已經開始構思如何將這次采訪內容整理成一篇精彩的報道。
    采訪結束後,眾人走出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大樓。此刻,大家的臉上都帶著若有所思的神情,回想著剛才與斯蒂芬·約翰遜局長的對話,心中五味雜陳。
    張啟的大弟子劉小龍率先打破沉默,說道:“今天這一趟采訪,真是學到很多知識。民間的各種輿論的漩渦裏聽起轉基因,有支持的聲音,也有強烈反對的聲音,普通老百姓感覺就像霧裏看花,怎麽也看不清楚。但通過局長詳細的解答,原來在背後有這麽多嚴謹的科學研究、嚴格的審批流程在支撐著。”
    丁麗也說道:“那些關於轉基因危害的謠言,在這些事實麵前顯得如此蒼白無力。就像約翰遜局長說的,全球這麽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科研工作者,花費了近 70 年的時間,做了數不清的實驗,怎麽可能被輕易否定呢?而且還有那麽嚴格的風險管控機製,從研發源頭到上市後的監測,每一步都嚴絲合縫。”
    趙玉林點了點頭,道:“是啊,這也讓我意識到,我們在麵對一些爭議性話題時,不能盲目跟風,要有自己的判斷,要去深入了解背後的科學依據。”
    周雲媚一邊調整鏡頭,一邊點頭稱是:“沒錯,這次采訪回去後,我們一定要好好整理這些內容,把真相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能夠正確認識轉基因食品,而不是被不實謠言誤導。”
    郗旺堅定地說:“對,這也是我們作為媒體人的責任,要為大眾傳遞準確、科學的信息,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和誤解。”
    張啟看著大家,眼神中充滿了決心:“那我們就趕緊行動起來吧,讓這次采訪的價值真正得到體現。”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