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得輿論者得天下!
字數:7524 加入書籤
夜,濃稠如墨,將燕京大學實驗田基地緊緊包裹。張啟躺在狹窄的床上,輾轉反側,雙眼直直地盯著天花板,腦海裏不斷回放著白天與謝振邦教授、吳興川交流的畫麵。
窗外,微風拂過稻葉,沙沙作響。
“張啟啊,如今這輿論的壓力,你我都清楚,轉基因水稻的推廣,難呐……”謝振邦教授沉重的歎息仿佛還在耳邊回蕩。吳興川也無奈地搖頭:“大家對新技術的恐懼,不是一時半會兒能消除的。”
張啟翻身坐起,雙手用力地揉搓著臉龐。上一世的記憶如潮水般湧來,那些鋪天蓋地的謾罵與汙蔑,像尖銳的刺,紮在他的心上。他耗費了整整六十年的心血,研究的國產技術轉基因水稻,卻始終未能得到正式推廣,壯誌未酬,抱憾而終。
可命運弄人,他竟穿越到了這一世。剛得知這個事實時,張啟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他發誓要改變曆史,逆天改命,讓轉基因水稻造福人類。但此刻,現實卻如同一堵冰冷堅硬的高牆,橫亙在他麵前。
這一世,輿論環境依舊糟糕透頂。網絡上、大街小巷裏,充斥著對轉基因技術的質疑與恐懼。有人說吃了轉基因食品會改變人類基因,斷子絕孫;有人聲稱這是資本的陰謀,背後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每一條負麵消息,都像一把鈍刀,一點點地消磨著他的希望。
張啟起身,走到窗邊,望著那片在月光下影影綽綽的實驗田。那裏,承載著他的夢想與希望,一株株水稻幼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像是在向他訴說著無聲的鼓勵。他握緊了拳頭,指甲深深嵌入掌心,疼痛讓他的眼神愈發堅定。
“我絕不放棄。”張啟低聲自語,聲音雖輕,卻帶著破釜沉舟的決心。他深知前方的路荊棘密布,但為了心中的信念,為了讓科學技術照亮人類前行的道路,他願意做那個披荊斬棘的勇士。他要在這黑暗中,為轉基因水稻開辟出一條光明大道 。
張啟想了一會兒,實在睡不著覺,就打開了平板電腦。一篇篇惡毒的文字鋪天蓋地的映入他的眼簾。
有一條微薄得到了他的關注,這是一個叫做“大路鋪子的居士”網民指名道姓的攻擊謝振邦教授。他寫道:
“這個叫謝振邦的磚家,孟山都到底給了你多少錢,不遺餘力的推廣轉基因,還惡意攻擊反轉的愛國誌士!
說實話的,我就想問一句,轉基因的好處是什麽?我從小在農村長大,那時候根本沒有轉基因這玩意,水稻甚至都沒有使用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我們自己能留種子,做出來的米飯也很香。而且,每年的產量根本吃不完!
你們這些所謂的專家,這些拿著孟山都的錢的轉基因鬼們,你們打著‘科學’的旗號,竭斯底裏的推廣轉基因,意欲何為?”
張啟的目光定格在屏幕上那一行刺目的字——“孟山都到底給了你多少錢”,刹那間,一股怒火從心底熊熊燃起。
他太清楚如今的輿論環境了,那是一片毫無理性可言的混沌之地,在這裏,事實與道理被棄如敝履。人們隻要瞧見自己不待見的事物,便不假思索,劈頭蓋臉地破口大罵,“孟山都的走狗”三個字就像一頂隨意扣下的帽子,不管合適與否。
哪怕你是炎黃二帝、上古聖賢,為科學技術說上一句公道話,也會被無端地汙蔑為“孟山都的走狗”。就拿那個叫“大路居士”的網名來說,沒有經過任何調查,也沒有一絲事實依據,一張嘴就給人定了調子,斷定別人拿了孟山都的錢。還沒等辯論開始,就先把人踩在腳下,潑上髒水,不由分說地將人定義成“拿孟山都錢財辦事的人”。
可悲的是,像“大路鋪子的居士”這樣信口開河、滿心惡意的人,在網絡上俯拾皆是,並且不知何時,竟成了輿論的主流形態。他們躲在虛擬的網絡id背後,肆意宣泄著情緒,讓真相在鋪天蓋地的謾罵與汙蔑中愈發模糊,也讓真正為科學技術努力的人,舉步維艱。
張啟的呼吸急促起來,胸膛劇烈起伏,滿心都是對謝振邦教授的不平。在科研領域,謝振邦教授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身為科技部高級顧問,他的經曆就是一部鮮活的奮鬥史。
早年,謝振邦教授獲公費派遣,前往蘇聯潛心學習。在那裏,他爭分奪秒,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一心隻為學得真本事。回國後,他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寒來暑往,從不懈怠。那些密密麻麻的數據、反複鑽研的實驗,見證著他的付出。憑借著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他在業內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矚目的成就,為國家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
受他的影響,兩個女兒也在學術道路上一路高歌猛進,成為國內超一流名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一家人都是行業精英。謝振邦教授一心為國,純粹得如同赤子,他的每一次科研突破,都飽含著對祖國的熱愛。
當轉基因技術被謠言攪得烏煙瘴氣,謝振邦教授本著知識分子的良心,撰寫了一篇科普文章,用事實和邏輯駁斥謠言。他隻希望大眾能了解科學,不再被不實言論誤導。可誰能想到,這篇文章招來的竟是鋪天蓋地的惡意攻擊。那些人根本不去核實一個字,張嘴就汙蔑他是“孟山都的走狗”,把髒水一股腦潑向這位一心報國的老科學家。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啟想到這些,隻覺得眼眶發熱,內心滿是憤怒與無奈。謝振邦教授這樣的科研前輩,本應備受尊崇,如今卻被無端抹黑。這背後,是整個輿論環境對科學技術的惡意抵製。張啟咬咬牙,目光堅定起來,他在心底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這現狀,讓真相被看見,還謝振邦教授和所有科學家們應有的清白 。
張啟揉了揉發漲的太陽穴,腦海中又浮現出饒毅教授的身影。
饒毅教授,那可是學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回溯至上世紀90年代,彼時海外生活和科研環境優越,諸多誘惑擺在眼前,饒毅教授卻懷著一腔報國熱血,毅然決然地從美國歸來,成為海外科學家歸國奉獻的傑出典範。
在學術生涯裏,饒毅教授始終秉持剛正不阿的處世態度,他嫉惡如仇,麵對學術不端行為,向來是零容忍,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批判。在學界,他憑借自身的正直與果敢,贏得了廣泛的尊重與讚譽,大家都尊稱他為“學術界的海瑞”,他的存在,宛如一股清流,讓學界多了幾分純粹與正氣。
然而,世事難料。饒毅教授不過是基於科學事實,為轉基因技術說了幾句公道話,便就此陷入輿論的風暴眼。一夜之間,網絡上充斥著鋪天蓋地的惡意言論。那些不明真相的網民,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僅憑無端猜測,就給饒毅教授扣上了“花旗國派回來的間諜”“孟山都的狗腿子”等不堪的帽子。各種無端指責和汙蔑如潮水般湧來,將饒毅教授淹沒其中。
饒毅教授本可以選擇沉默,置身事外,可他骨子裏的那份執著和對科學的堅守,讓他無法對這些惡意中傷坐視不管。他一次次地站出來,試圖用科學知識和理性分析,撥開輿論的重重迷霧,讓大眾看清轉基因技術的真相。但他的努力在那些偏激的聲音麵前,顯得如此無力,惡意的攻擊依舊如影隨形。
張啟越想越氣,一拳砸在桌子上,桌麵的台燈都跟著晃了晃。
這些為國家科研事業嘔心瀝血、無私奉獻的人,本應在鮮花與掌聲中繼續為科學探索前行,如今卻被這些毫無根據的輿論傷害得遍體鱗傷。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他們勇敢地扞衛科學真理,為被誤解的轉基因技術發聲。
張啟目光堅定,他在心底暗暗發誓,一定要改變這現狀,不能讓這些正義之士的付出付諸東流,更不能讓科學的進步被無知和偏見所阻礙。
張啟的手指機械地滑動著屏幕,不由自主地點開了那個叫“大路鋪子的居士”的網頁。
一進入頁麵,鋪天蓋地的惡意撲麵而來。張啟的目光瞬間被一係列針對何祚庥院士的人身攻擊言論所吸引,那些詞匯不堪入目,突破了人倫道德的底線,汙穢至極。每一個字都像一把帶著毒液的匕首,狠狠地刺向一位為國家科學事業奉獻了一生的老人。
何祚庥院士,在理論物理等諸多領域都有著卓越的貢獻,他將自己的青春與智慧毫無保留地獻給了國家。他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中國科技的進步,為國家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的一生,是為科學真理不懈奮鬥的一生,是值得所有人敬仰的一生。
可如今,在這個虛擬的網絡世界裏,卻被一個躲在屏幕後的匿名網民肆意詆毀。張啟看著那些惡毒的話語,隻覺得一陣惡心,眼眶也因憤怒微微泛紅。他實在無法理解,一個人究竟要有多大的惡意,才能對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說出這樣的話。
張啟心煩意亂地隨意刷新了一下頁麵,一個自媒體營銷號的視頻標題瞬間映入他的眼簾——“郎鹹平教授真敢說,原來轉基因有毒有害”。
他下意識地掃了一眼點讚數,竟高達3.5萬,這數字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他的心坎上。
張啟的眼神中滿是無奈與憤懣,他對這個視頻再熟悉不過了。那是郎鹹平十年前造謠的視頻,當時就憑借著一些毫無根據的言論和煽動性的話語,誤導了不少人。本以為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不實信息會被大眾遺忘,被科學的真相所取代。可誰能想到,十年後的今天,這個如同垃圾般的視頻竟如雨後春筍般再次冒了出來,在網絡上大肆傳播,興風作浪,攪亂輿論。
張啟緊咬著牙關,雙手不自覺地握緊成拳。他實在想不通,為什麽這樣漏洞百出的謠言視頻,還能有如此高的熱度和點讚量。在這十年間,科學界已經無數次用嚴謹的實驗和數據證明了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可這些真相卻在這些謠言的衝擊下,顯得如此無力。
他仿佛能看到,無數不明真相的群眾,因為這些視頻,對轉基因技術產生了恐懼和誤解,讓科學的發展之路又多了重重阻礙。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卻躲在背後,利用這些不實言論,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張啟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鎮定下來。他明白,憤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如今當務之急是要找到應對之策。他在心裏暗暗發誓,一定要想辦法戳破這些謠言,讓大眾看清事實的真相,不能讓這些垃圾視頻繼續混淆視聽,阻礙科學技術的進步 。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啟的手微微顫抖著,他實在看不下去了,緩緩地關上平板電腦,像是要把那些不堪的言論永遠隔絕在外。
他靠在椅背上,深深地歎了口氣,心中滿是悲哀與無奈。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網絡本應是傳播知識、交流思想的平台,可如今卻成了一些人宣泄惡意、造謠生事的溫床。
張啟坐在椅子上,周身被靜謐的黑暗籠罩,隻有書桌上那盞台燈散發著昏黃黯淡的光,將他的身影扭曲地投射在牆壁上。他垂著頭,眉頭緊蹙,腦海中像是有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許久,他深深地歎了口氣,靠向椅背,上一世一位摯友的話語在他耳邊清晰地回響起來:
“得輿論者得天下,這世界上很多事,若有輿論推動,便能事半功倍;反之,要是輿論對你不利,哪怕你再正確,是真理,也可能被無情踐踏。”
那時的他,雖覺得這話有理,卻遠沒有此刻這般深刻的體悟。
如今,身處自媒體時代,張啟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句話沉甸甸的分量。
在這個時代,發言的門檻被無限降低,無論身份、學識如何,是人是鬼,是貓是狗,都能在網絡上肆意發表自己的言論。若發言者素質高,懂得講事實、擺道理,那他們的言論還有些參考價值;可一旦碰上那些頭腦糊塗、科學素養低下的人,各種突破底線的言論便會如決堤的洪水,洶湧而出。
各大網絡平台,本質上是商業機構,盈利才是首要目標。要對鋪天蓋地的言論進行全麵監管,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平台隻能無奈地采取抓典型的方式,這就使得網絡上誹謗、迷信、妖言惑眾的言論屢禁不止,呈現出一片群魔亂舞的亂象。
人工智能算法的出現,本是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卻在不經意間加劇了這種混亂。就拿那些迷信偽科學的人來說,人工智能會根據他們的瀏覽偏好,源源不斷地推送相關內容。於是,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信息繭房裏,接觸的全是反科學的東西,而那些正常、健康、理性的內容,卻很難進入他們的視野。因為平台依據算法,總是推送他們“喜歡”的,而不是“正確”的。
張啟越想越覺得無力,他抬手揉了揉發漲的太陽穴。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想要為科學正名,推廣轉基因技術,簡直難如登天。
但他心底有團火在燃燒,那是對科學的執著,對真理的堅守。他深知前路荊棘密布,可他沒有退路,也不想退縮。
此刻,夜幕像一塊巨大的黑色綢緞,將世界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唯有點點繁星倔強地閃爍著微光。
張啟獨自一人凝視著那片墨色的夜空。時間在這一刻仿佛凝固,隻有牆上的掛鍾在不緊不慢地滴答作響,每一聲都像是在叩問他的內心。
“如今已是子夜,子夜過後,黎明還會遠嗎?”張啟低聲呢喃,聲音裏帶著幾分疲憊,卻又透著一股堅韌。他深知,此刻的黑暗隻是暫時的,就像黎明前那段最黑暗的時光,隻要熬過這一陣,光明必將到來。
作為炎龍集團副董事長以及神龍科技集團的負責人,張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財富和影響力。但他清楚,僅憑這些,想要改變當前的輿論局勢,推動轉基因技術被大眾接受,讓科學的航船在正確的航道上破浪前行,還遠遠不夠。
“得輿論者得天下”,這句話在他的腦海中不斷回響。他意識到,要想真正改變曆史的走向,掌控輿論的話語權是關鍵。
想到這裏,張啟站起身來,緩緩踱步到院子裏。微風輕輕拂過,帶著一絲涼意,卻讓他的頭腦愈發清醒。他抬頭望著滿天繁星,心中漸漸萌生出一個大膽的想法:
“既然如今輿論如此混亂,各種謠言和不實信息肆意傳播,那我為何不成立一家互聯網媒體公司,將它打造成像國外‘x’那樣的巨頭企業,親自掌控輿論的正確方向呢?”
這個想法一旦在他心中生根發芽,便迅速茁壯成長。張啟越想越覺得可行,他的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他深知,這將是一條充滿荊棘與挑戰的道路,成立一家媒體公司並將其發展壯大,談何容易?資金的投入、專業人才的招募、技術的研發,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精心策劃和籌備。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麵臨來自各方的壓力和阻礙,那些既得利益者、反科學勢力,肯定不會眼睜睜地看著他改變現狀。
但張啟沒有絲毫退縮的念頭,他握緊了拳頭,暗暗給自己打氣。過往的種種挫折和困難都沒能將他打倒,這次也不例外。他堅信,隻要自己堅定信念,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夠實現目標。
“從明天開始,就著手籌備這件事。”張啟在內心裏做出了決定。
他深吸一口氣,感受著夜晚清新的空氣,心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他仿佛已經看到,在不久的將來,自己的媒體公司如同一座燈塔,在茫茫輿論的海洋中,為大眾指引著科學與真理的方向 。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