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會再次錯過基因編輯農業麽?(中)
字數:3471 加入書籤
依然卡在了政策上
阻礙我國基因編輯農業發展的最大障礙,依然是其“曖昧”的政策。
2022年的1月24日,國家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用基因編輯植物安全評價指南試行)》,規定未引入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植物將按照本指南開展安全評價,不再參照《轉基因植物安全評價指南》;對於目標性狀不增加環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風險的基因編輯植物,經中間試驗後,可直接申請生產應用安全證書。
然而對於這一規定,業內的反應有喜有憂:
喜的是,中國終於邁出了第一步,似乎不打算照搬之前的轉基因管理法規來管理新的基因編輯作物;憂的是,中國也沒有跡象完全擺脫之前的轉基因管理模式和框架,對不含外源基因的基因編輯作物施行“免監管”。這裏“免監管”的含義是等同於普通的農作物。
“這個基因編輯管理辦法最大的問題還是,辦法有了,但沒有細則。比如說你不能含外源dna,但是沒有告訴你,它接受一個什麽樣的檢測方法,讓你證實沒有外源dna;它說你要保證對食品是安全的,對環境是沒有影響的,但是它又沒有告訴你,要做什麽樣的實驗來證實。”一位基因編輯領域的研究者告訴《知識分子》。
缺乏細則讓申請基因編輯作物安全證書充滿了變數。
即使是在美國已經上市的高油酸大豆,在舜豐於去年3月份遞交了申請後,一切如“石沉大海”、杳無音訊。在這期間,他們三番五次被要求提交更多的材料給第三方檢測機構,測基因組、測表達、測蛋白、測氨基酸、測水分,測各種營養成分、測各種生長的表現 …… 可花了幾十萬,好幾個月後,卻一直沒個結果。
繁瑣的審批流程,幾乎看不出有任何的簡化。
“基因編輯作物這事,在民眾的層麵,我沒有見到有任何的反對。這個沒有外源基因引入,就是這個植物它自己基因的改變,而且是非常精確的改變。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能夠真正基於科學,在監管上能夠區別對待,最好是做到免監管。” 一位基因編輯領域的資深專家說。
在他看來,理想的情況下,最好是跳出轉基因管理的框架,這麽做的理由有兩個方麵:一是,鑒於轉基因在中國已經被嚴重妖魔化,隻要是跟轉基因沾上邊,對於基因編輯的發展就不利;另一方麵,最終,“安全證書解決不了基因編輯的管理問題”。
“安全證書對於轉基因是管用的,比如用抗蟲的基因做轉基因玉米,一個轉基因事件通過回交轉育到各個玉米品種上就行了,就需要一個轉基因安全證書就行了,但基因編輯不行。基因編輯有時候涉及的編輯位點特別多,而且都是在各個品種上直接做,好不容易做成一個,不可能再和其他品種回交。最後那麽多性狀,那麽多作物,是不是得有上百萬、千萬的安全證書?現在這個框架等於是完全不適應現在新的技術發展,”上述專家告訴《知識分子》。
從2018年算起來,濟南的這個植物基因編輯產業基地項目已經走過了近五年。在這五年中,基地自主研發了基因編輯的底層核心工具crispr cas sf01和crispr cas sf02),打破了國外對基因編輯核心技術的壟斷,取得了一係列“卡脖子”技術的關鍵性突破。首批的基因編輯產品,如高油酸大豆、香味玉米、高vc生菜也早在2021年就已經創製成功。可以說,目前所有的阻礙因素都不存在或者不那麽主要,他們最需要的是一個合乎科學的、寬鬆的政策。但正在在這一點上,也是讓他們最感無力的。
鑒於政策上的不確定,資本市場也持觀望態度。本來,在當初給濟南市政府的承諾中,五年後第一家基因編輯農產品公司要上市,現在看來也達不成了。“因為投資者看到,政策還不確定,他們不放心。” 上述資深專家有些無奈。
日本、美國:和普通農作物一樣監管
對待基因工程植物,之前各國的態度差異明顯,如美國最為開明,歐洲最為保守。
這次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到來,歐盟繼續其一貫的保守,可也有另外一些國家不再“死腦經”,如脫歐後的英國;還有一些國家,如日本,甚至“畫風突變”,轉而開始大力支持基因編輯農業。
促使他們轉變的關鍵一點是,這次基因編輯的產品,不含有外源基因,也就是本質上不屬於轉基因產品。前文介紹的基因編輯的高油酸大豆,高gaba的番茄,都是如此。
這裏,我們就簡單介紹下日本的高gaba番茄是如何產生的。
此前科學家已經知道,gaba?氨基丁酸)這種物質有降血壓、使人放鬆的功效。普通的番茄中就有一定量的gaba,但問題是,量實在太少。那怎麽才能提高番茄裏麵gaba的含量呢?
科學家首先搞清楚了番茄中gaba累積的機理,確定了影響積累的關鍵基因,然後做實驗表明,刪除這個基因的一小段後自身抑製結構域)就可以提高gaba的量。用新型的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來做這個工作,自然是手到擒來。由於隻是敲除了基因,最終基因編輯過的番茄產品沒有引入任何的外源基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個番茄在實驗室研發成功後,築波大學就成立了一家初創公司sanatech seed,全力以赴將這一產品推向市場。他們先是收集了實驗數據給到一些部門,這個階段稱之為谘詢。部門委任的專家確定其是否是基因修飾的植物,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在安全性方麵是否可以供人食用等。這個谘詢過程不是必要的,隻是可選的選項。
在批準商業化後,該公司還特意建了一個網站,收集第一批種植戶的意見,得到很多正麵的反饋後,該公司開始在一些合作的農場大規模種植,此後正式向市場售賣高gaba番茄。
像gaba番茄這樣的基因編輯農產品在日本是屬於免監管。其實,不僅是日本,在美國、澳大利亞等國家,隻要是最終的基因編輯產品不含外源基因都是免監管。
遺憾的是,在地球另一端的歐盟,在2018年的7月,歐洲法院cjeu) 裁定基因編輯作物應作為轉基因生物進行監管,這也意味著歐洲今後幾乎不會再批準任何基因編輯作物。
歐洲此舉令一些國家的感到憤懣。
僅僅過了一個月,美國農業部部長就批評歐盟的做法是“落伍”的、是“開倒車”。確實,歐洲法院作出這個裁決所依據的法案已有25年,四分之一世紀之久。緊接著三個月後,阿根廷、美國、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等13個國家共同簽署一份聲明,主要目標是“協調努力,確保包括基因編輯在內的這些技術的監管方法以科學為基礎並在國際上得到協調。”[3]這一聯合聲明被看作是直接針對歐盟而來。
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請大家收藏:()穿越後,成為了農業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