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三萬降卒

字數:4751   加入書籤

A+A-


    威懾有沒有效果不知道,但是巴君的葬禮很風光。
    重創楚國,庸國。
    內亂也已經平定,即便剛剛又經曆了一次分裂,在場諸侯國,依舊沒有人敢小覷這個姬姓之國。
    巴君正式下葬之後,按照慣例,會在棺槨周圍,坑殺一圈仆從,歌姬,侍女。
    讓這些人,永遠伺候巴君。
    然後在外圍,再坑殺一圈精壯侍衛,用來保護國君的安全。
    最後,在坑殺一群奴隸,越多越好,用來為國君死後,提供所需之物。
    一場葬禮,死個幾百人都是正常的。
    但是巴國卻沒有,隻是在墓的周圍挖了一圈坑,放入了一群與真人等高的陶俑。
    “那是何物?與真人幾乎無異了。”
    “似乎是陶俑一類的物件。”
    眾賓客,看的嘖嘖稱奇,並對接下來,坑殺的慘狀,表示期待。
    然而,陶俑下葬之後,墓室就封閉了。
    這把眾賓客看的愣住了,“這就結束了?!”
    有些人領悟到了陶俑的作用,大歎姬長伯仁德。
    而有些遵循周禮舊製的,卻是大罵姬長伯不守孝道,枉為人子。
    姬長伯對此,卻是不以為意。
    他站在高處,平靜地看著下麵議論紛紛的眾人。
    他高聲說道:“吾父生前最喜安寧祥和,若以眾多活人殉葬,如此血腥殘暴之舉,實非吾父所願。陶俑陪葬,既可全禮儀,亦不失為平和中正之舉,免得打擾父親清淨。”眾人聽後,有的微微點頭,有的卻仍麵露不屑。
    姬長伯卻是不再多言,目送巴君之墓閉墓。
    葬禮結束之後,在王叔的提議下,姬長伯還是舉行了一場簡單的登基儀式,因為沒有宗正,這場儀式,沒有周天子詔書。
    一旁使臣,都是人精,對於前些天傳言的祭台衝突,也都有耳聞。
    自然知道是巴國宗正,姬尚安拒絕承認姬長伯為嫡子。
    沒有宗正的文書,他是當不上巴國之君的。
    眾人一副看熱鬧的樣子,想看姬子越如何主持姬長伯的登基。
    姬長伯穿著量身定製的,巴國特有的錦衣華服。
    年僅七歲的他,一步,一步走在巴國宮城的大殿台階上。
    “咚咚咚…”鼓聲擂動。
    “叮叮叮…”編鍾齊鳴。
    “嗚嗚嗚……”號角震天。
    當姬長伯抵達正殿最高處時,姬子越早已等候在正殿門口。
    一旁的案牘上,放著三件物品。
    姬子越拿起巴君地位的象征,巴國國君印璽。
    “印授君權,與天共主!”
    姬長伯接過印璽,麵向東北,高舉過頭頂。
    此舉,是向這枚印璽的來源,周天子行禮。
    王叔姬子越又拿起一旁的第二件物品,一把青銅長劍。
    “劍授兵權,與地同生!”
    姬長伯放下手中印璽,又接過青銅長劍,麵對江州城,舉起長劍。
    下方軍士,紛紛跪地,兵戈置於一旁。
    最後,王叔,拿起了手邊的一份錦布卷軸。
    這是一封來自周天子的誥書。
    “天子詔書!民心歸一!”
    王叔姬子越,將詔書打開!
    傳閱諸國賓客。
    原本這一步,準備看巴國笑話的賓客,此時卻是笑不出來了。
    因為這份誥書裏的,真的有周天子的印信!!
    這就不得不提,周天子那日得知巴君薨逝,在司徒和司馬的建議下,決定交好巴國。
    於是,在宗正的文書還沒抵達之前,就先一步,下達了姬長伯繼位的誥書。
    看到誥書上的印信,那些心存看戲念頭的賓客臉色皆有些難看。
    姬長伯嘴角微微上揚,眼神中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真是瞌睡來了個送枕頭的。
    自己剛幽禁宗正,誥書就到了。
    原本準備放棄的巴君之位,機緣巧合之下,讓姬長伯徹底坐實了。
    登基儀式順利完成,姬長伯成為名正言順的巴國之君。
    但他深知,國內仍有諸多隱患。
    那些反對他的勢力雖暫時蟄伏,卻猶如暗處的毒蛇,隨時有可能衝出來,再次擾亂巴國。
    順利繼位的姬長伯準備開始著手改革內政,他第一時間下令減輕賦稅,鼓勵百姓開墾荒地,發展農業。
    畢竟,連續的內亂,征戰,已經掏空了巴國。
    烏江秋汛的賑災,更是讓巴氏都徹底獨立出巴國。
    對外,他則通過賈富的商隊,派遣使者前往各國,一方麵表示友好,另一方麵暗中探查各國虛實。
    尤其是楚國,庸國。
    姬長伯接下來要對蜀國用兵,自己必須要搞清楚庸、楚的情況,他們是巴國目前最大的威脅。
    隻要他們的元氣,短時間無法恢複,自己就可以著手準備來年吞並蜀國東境了。
    另外一邊,姬長伯也安排賈富的商隊,準備進入??國、蜀國,探聽虛實。
    之前抓獲蜀國質子,已經知道了蜀國現在的重心,在西邊。
    尚未全力東進,在蜀國解決西部問題之前,姬長伯有一段珍貴的窗口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姬長伯,決定在馬具的基礎上,開發一種全新的武器,加強騎兵。
    弩!
    騎兵確實害怕長柄器步卒,但是騎兵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機動性強。
    以前的騎兵,騎馬都費勁,很少能夠做到彎弓搭箭,但是馬具,讓騎兵,擁有了很大的操作空間。
    可惜姬長伯不準備安排騎兵用弓,一來弓體積巨大,需要臂力,需要箭袋,需要瞄準。
    而且使用弓箭,將不利於騎兵騎射之後,繼續進行近戰搏殺。
    相比起弓,弩就非常適合。
    其特點是便攜,射速快,威力雖然弱些,但是搭配騎兵,一旦形成規模。
    幾輪齊射,就能在步卒中撕開一個口子,方便騎兵衝殺進去。
    有了弩箭騎兵,姬長伯將有把握在短時間內,吞並蜀國東境。
    將涪江東岸,納入麾下。
    心中有了想法,姬長伯書信一封,寫給君無器和鮑季平,開始研發弩箭,盡快製造馬具。
    需要的皮料,木料,可以動用貿易所得,從各地購買,有了充國水道和烏江的歸心,嘉陵江和烏江,將為整個巴國,提供源源不斷的原材料。
    在離開江州之前,姬長伯還有最後一件事要處理,處理結束,他將返回閬中。
    那就是庸國三萬降卒的歸屬問題。
    前軍八千降卒,在姬長伯的攻心話語中,有五千,加入了蒼溪軍。
    而中軍和後軍的兩萬降卒,王叔,卻並沒有盡數交給姬長伯。
    其中緣由,姬長伯也是心中有數。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夢回春秋當大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