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遷都漢中

字數:8067   加入書籤

A+A-


    馬車緩緩前行,車內陷入短暫的沉默。
    即將抵達宮城時,車外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一名斥候策馬奔來。
    如花接過急報,迅速閱覽:“君上,城固傳來急報,楚軍退出聯軍,正在有序撤離城固防線。”
    姬長伯眉頭緊鎖,眼神中閃過一絲憂慮。
    姒好聞言急忙問道:“如此一來,城固之圍是否能解?”
    姬長伯卻是搖了搖頭,“聯軍主力,以姬伯安為主力,楚軍退兵,聯軍實力依舊不容小覷。”
    “讓鄧麋盡快摸清城固外圍局勢,若有機會,告訴褒英,尋機決戰!”姬長伯轉頭對如花吩咐。
    姬長伯既然決定遷都漢中,城固是必須要解決的關鍵門戶。
    既然楚軍退去,城固壓力減輕,自己也可以考慮一鼓作氣,擊敗姬伯安,同時反攻庸國,最好是把戰火燒到東部安康附近。
    安康這個地方,處於巴、庸、楚,過去還有申國,等交界處。
    乃是漢江下遊,名義上屬於巴國,實際上一直由庸國控製。
    姬伯越進攻漢中,還需要向庸國借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褒國勢大的時候,安康一直是褒國領土,但是自從犬戎之亂,褒國關中領土盡喪。
    蜀國也不斷在葭萌關騷擾褒國,以至於褒國國土越來越小,最後安康也丟了。
    現在漢國初立,正是要找一個倒黴蛋立威的時候,控製安康的庸國正是一個好目標!
    新仇舊恨,一起辦了!
    “葭萌關援軍到哪了?”姬長伯詢問如花。
    褒國並入漢國,葭萌關就沒有必要屯重兵了。
    “已經抵達漢中南部,正準備順漢江而下。”如花之前已經收到軍報。
    姬長伯點點頭,沒再言語。
    隨著馬車前進,錦衣衛也開始入城,祭天儀式之後,檄文已經遍布漢中城。
    漢中老百姓已經知道,褒國不複存在,新的國號是漢。
    而曾經的褒國王族,官員貴族,依舊沒變,整個漢中一切照舊。
    姬長伯看著繁華的漢中城,一點不輸江州。
    正在盤算遷都的具體工作事宜的時候,海倫和一名蒙麵人來到了漢中。
    “你怎麽來了?”姬長伯疑惑,海倫是自己特地安排,留在蒼溪,等自己解決漢中問題之後,再接她過來。
    海倫沒有說話,而是施了一禮,“我在蒼溪時,遇到了這位先生,討論了夫君的遷都決定。我們一致認為,遷都之事不宜。”
    姬長伯一愣,眉毛一挑。
    這是海倫第一次公開反對自己,一旁的陪同的姒好也側目看過來。
    女子不得幹預國政,這是慣例,姬長伯雖然年紀不大,但是是一個非常有主見的人,雖然他一直不介意海倫與自己討論國政,但是公開反對,實在是有點驚世駭俗了。
    “敢問這位先生是?……”姬長伯沒有立即追問海倫為何反對,而是轉頭看向一旁穿著黑袍的中年人。
    那人摘下頭套,竟然是蒼溪舊臣,原兵部侍郎,權國上卿,現任充西大夫,文景!
    “怎麽是你?”姬長伯驚訝道。
    “公子,多年未見,可安好?”文景微笑著拱手施禮。
    自從蒼溪被姬長伯剝奪兵權,關入大牢之後,文景就淡出了蒼溪舊臣的統治序列,錯過了姬長伯的崛起,徹底淪為背景板一樣的人。
    直到最近,姬去疾調任南充,空出了充城和充西大夫的職位,姬長伯才想起來重新起用這兩個蒼溪舊部。
    “說說你的意見吧,為何不宜遷都?”姬長伯按下心中不滿,想看看這個文景有什麽說辭。
    “君上雄才大略,想來對於未來漢國的發展,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臣大膽揣測,君上可是想先北後南,以漢中為跳板,入關中?”
    姬長伯沒有說話,沉默就是默認。
    文景繼續說道,“君上此舉,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周天子的態度?”
    姬長伯聞言愣了愣,心中雖然對文景有些不快,畢竟此人曾經拒絕自己的調令,與自己有過不愉快的經曆。
    但此刻他提出的問題確實切中要害。姬長伯微微皺眉,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文景見姬長伯沒有打斷自己,便繼續說道:“周室雖衰,但仍是天下共主。君上若以漢中為都,北上關中,勢必與秦國正麵衝突。屆時,即便君上能擊敗秦軍,那被秦軍壓製的犬戎怎麽處理?”
    “一旦秦國危急,犬戎作亂,周天子一怒之下,號召中原諸侯衝進關中平亂,到時候關中之地,混亂不堪,君上如何控製?”
    “而且關中之地,可不僅僅是一個秦國,難保其他諸侯不會以‘尊王攘夷’之名,再搞一個葵丘之盟!”
    “如今君上效仿楚武王,自立門戶,不尊天子,早就已經得罪了周天子,得罪了天下諸侯,一旦被諸國群起攻之,以巴蜀之力,即便能僥幸存國,也必然會在接下來的諸侯爭霸中默默無聞!”
    姬長伯眼中閃過一絲思索。他並非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但一直認為隻要實力足夠,周室的權威不足為懼。然而文景的話讓他意識到,政治上的名分同樣重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那依你之見,該如何?”姬長伯沉聲問道。
    文景微微一笑,拱手道:“臣以為,君上當依舊以江州為都,穩守巴蜀根基。漢中可作為北進前沿,但不必遷都於此。如此,既能避免過早與周室衝突,又能以巴蜀之富庶,養精蓄銳,待天下有變,再圖關中。”
    海倫此時也輕聲補充道:“夫君,文大夫所言極是。遷都漢中雖能顯我漢國北進之誌,但也容易樹敵過多。不如暫緩遷都,先鞏固根本。”
    姬長伯沉默片刻,目光在文景和海倫之間遊移。他心中權衡著利弊,遷都漢中的確能彰顯自己的雄心,但文景的擔憂不無道理。過早暴露野心,可能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君上,”如花忽然開口,“江州,梓潼……諸位總督皆上書,勸阻君上,延緩遷都……”
    姬長伯聞言一愣,“那你為何不第一時間呈上?”
    如花急得都快哭了,連忙跪地,“文書是今早陸續送達,隨後祭天典禮,典禮之中又遇到巴楚聯軍突擊,混亂之下無暇顧及。”
    姬長伯聞言點了點頭,卻是不能怪如花,今天的典禮,確實混亂不堪。
    他看向文景,目光中多了一絲讚賞。“文大夫,你的建議很有見地。眼下局勢,遷都確非良機。我欲在褒國設立漢中總督一職,你可願意?”
    文景聞言大喜,他千裏迢迢從充國那邊趕來,正是為此,連忙躬身一禮,鄭重道:“臣願效犬馬之勞。”
    姬長伯點點頭,又看向海倫,眼中閃過一絲柔情。“夫人,多謝你的提醒。”
    海倫微微一笑,柔聲道:“夫君能以大局為重,是漢國之福。”
    隨後一旁的姒好看到姬長伯的目光看過來,生氣一般的轉過頭去。
    “奪回城固,救出我三哥,讓他留在漢中,我就跟你一起南下回江州。”姒好淡淡說道。
    姬長伯頓時一滯,姒好猜到了他想說什麽,也給出了自己的解決辦法。
    大哥褒國世子是肯定不能留在漢中的,三哥公子棋則可以作為漢中,姒姓宗族的代表,保證漢中褒國舊部的利益。
    姬長伯則可以讓文景主理漢中政務,推行巴蜀之地的政策,廣播文教,宣傳政策。
    然後再讓褒英領漢中武官一職,主管軍事,成為獨立第三方。
    最後再派一個心腹太監,組建錦衣衛,監察漢中。
    漢中的基本組織構架就有了。
    接下來當務之急,就是解決城固之危,最好再從庸國手上,拿下安康!
    “傳令下去,全軍備戰!動員漢中貴族武裝,由錦衣衛收攏整編,打開褒國兵器庫,糧庫,由我親自統禦,支援城固!”姬長伯向如花吩咐,一旁的姒好則喚來杜襄陽,命其配合如花,執行姬長伯的命令。
    剛剛經曆公子林之亂的漢中,貴族們的私兵養在各個貴族的領地,他們一直觀望著褒國王族內亂,並試圖在王族內亂之後的空虛期,撈一些政治資本。
    然而姬長伯的出現以及褒國王族對姬長伯的迅速妥協,讓所有漢中貴族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
    很快,宮城衛四散開來,將姬長伯征召的軍令送往漢中各個貴族的領地,
    而姬長伯坐鎮漢中宮城,靜待漢中貴族的反饋。
    “君上……漢中貴族,無一響應。”如意如實匯報。
    姬長伯此時正在看錦衣衛從江州送來的政務。
    “文景,你怎麽看?”姬長伯頭也不抬,隨口問了文景一句。
    “巴蜀改革,大夫貴族統治地方的模式成了君上直接任命官員,必然會讓漢中貴族抵觸。”文景分析道。
    姬長伯嗯了一聲,但是沒有接話。
    過了好一會,姬長伯處理完桌上政務,才放下手中毛筆,起身走到了文景身邊。
    “過去在蒼溪的時候,你犯過糊塗。”姬長伯淡淡說著,文景聞言急忙跪伏,
    “臣有罪……”
    姬長伯沒有扶他,也沒有繼續揪著過去不放。
    “漢中初定,褒國大夫們算準了我初來乍到,沒有根基,拿他們沒有辦法。”姬長伯踱著步,此時姒好,杜襄陽紛紛看向姬長伯。
    “但是我這個人,向來不喜歡被人拿捏,以前做庶子的時候,我就不喜歡,現在做了大王,更不喜歡。”
    “散播一條消息出去,城固危急,巴庸聯軍突破城固防線,深入漢中,前鋒已經抵達漢中東部,讓各貴族加緊巡邏,以防不測。”
    跪伏的文景沒領會姬長伯的意思,“若是如此,漢中各地貴族恐怕會立馬動歪心思,也許會尋機投靠巴庸。”
    姬長伯冷笑一聲,“投靠?我就是要他們動動歪心思,如意,鄧牧。”
    “在!”兩人走上前來。
    “派出一個錦衣衛千夫鎮,加強對漢中各地貴族領地的監視,嚴守前往城固的要道,抓捕可疑人員!”
    跪伏的文景反應過來,連忙拍起了姬長伯的馬屁,“君上此舉甚妙!”
    “你別恭維我,此事就作為你擔任漢中總督的考察,若是做得好,我便將漢中總督的位置給你,做的不好,我不介意換個人來坐這個位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文景一愣,連忙應諾。
    隨著消息的散播,漢中各地貴族領地頓時人心惶惶。
    一些原本觀望的貴族竟然真的開始蠢蠢欲動,他們清楚姬長伯在巴蜀是如何壓迫國中貴族的,根本不願意配合褒國王族,歸附姬長伯。
    漢中各地貴族開始暗中與巴庸勢力聯絡,企圖為自己謀得一條後路。
    而錦衣衛千夫鎮也如姬長伯所安排,悄然潛伏在各個要道,密切監視著貴族們的一舉一動。
    沒過幾日,錦衣衛便抓到了幾個與巴庸勾結的貴族信使。
    姬長伯得知後並沒有聲張,而是根據收集到的信件,挑出了一個實力最弱,兵力最少,野心最大,性價比最高的軟柿子。
    隨後下令將這些信使公開處決,並在漢中城張貼告示,揭露了經過挑選出來的貴族的通敵之舉,並在聚集圍觀的漢中百姓麵前,當場命鄧牧領一千錦衣衛,兩千漢中軍,“剿滅軟柿子!”
    漢中軍,正是從公子林手中正式接過的叛軍組建的部隊,為防止漢中軍和宮城衛再次爆發衝突,也為了防止漢中動亂,姬長伯將這支漢中軍的指揮權,給了文景。
    文景不愧曾經的權國上卿,政治手腕過硬,隻過了短短一天,消息靈通的漢中貴族們,就收到了姬長伯發給他們的檄文。
    “漢中叛徒已被剿滅,漢君初定漢中,以仁義治漢中,不擴大,不株連,現再次敦促漢中各方,抽調麾下大部兵力,組建漢中軍”
    一時間,漢中貴族們人人自危,再也不敢對姬長伯的征召令置若罔聞。
    很快,貴族們紛紛響應征召,帶著自己的私兵前來匯合。
    大軍在漢中城外雲集,如同溪流歸入大海。
    數百人,上千人……
    漢中城牆上,姬長伯帶著姒好,海倫看著城下整齊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姒好看著這一幕,緊咬嘴唇。
    “是不是覺得這些牆頭草,坐視漢中大亂,褒國覆滅,心中很生氣?”姬長伯仿佛看穿了姒好的心思。
    姒好鬆開已經猩紅的嘴唇,麵無表情的看著城下,沒有回話。
    姬長伯還真有點不適應如此冷漠的姒好,於是從袖中拿出一個手帕,給姒好拭去嘴上血汙。
    “這就是政治,沒有忠孝仁義,沒有君臣佳話,隻有權謀算計。”姬長伯耐心安慰。
    姒好有些明悟的看向姬長伯。
    “這個世上,即便是親眷家人,也必須要以利待之,以權壓製,以勢逼之!”
    “褒國覆滅,根本上是王族式微,無力壓製褒國各地貴族,公子林之亂,隻是導火索,即便沒有公子林之亂,一盤散沙的漢中,也擋不住巴庸楚的聯軍,最後要麽是我,要麽是秦軍進入漢中。”
    姬長伯想趁機化解他和姒好之間的嫌隙。
    “人心難測,唯有自強以應萬變!”姬長伯最後這句話,也不知道是說給姒好聽的,還是說給自己聽的。
    喜歡夢回春秋當大王請大家收藏:()夢回春秋當大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