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無菌室的背叛

字數:2266   加入書籤

A+A-


    解剖台的冷光在淩晨三點準時亮起時,我聞到了福爾馬林裏混著的雪鬆香。這是程鐸慣用的須後水味道,此刻卻從404觀測站的通風管道裏滲出來。橡膠手套在金屬器械盤上蹭出細響,三號解剖刀的反光裏,監控攝像頭紅點有規律地明滅——每次間隔恰好是程鐸抽煙時的呼吸頻率。
    "第七次屍檢報告,編號Σ723。"對著錄音筆說話時,我刻意讓刀尖劃過屍體肋下的菌絲斑塊。那些銀藍色紋路在強光下蠕動,像極了程鐸白大褂第二顆紐扣的鏽跡。冷藏庫的嗡鳴突然停滯了半秒,屍體右手無名指突然抽搐——那是他生前敲擊鍵盤的習慣動作。
    通風口突然墜下一滴冷凝水,在解剖台邊緣濺出個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我摘下手套,指腹擦過不鏽鋼台麵,37c的體溫在金屬表麵凝出轉瞬即逝的霧痕。當指紋即將消散時,菌絲斑塊突然暴長,精準覆蓋了所有紋路。
    "你總是改不掉這個壞習慣。"程鐸的聲音從屍體腹腔傳出,帶著胸腔共鳴的悶響。解剖刀突然被菌絲纏住,刀柄溫度驟降至196c,冷霧中浮現出他三天前失蹤時的監控畫麵:淩晨兩點十七分,他白大褂的衣角掃過b13冷藏庫門禁,刷卡記錄顯示的是我的工號。
    冷藏庫的液壓門發出哮喘般的嘶鳴。我握緊液態氮噴罐後退,靴底踩碎了某塊地磚——裂紋延展的軌跡與屍體菌絲完全吻合。程鐸的遺體突然坐起,後頸處爆開蜂窩狀孔洞,六隻機械水熊蟲攜帶著存儲器爬出,在解剖台刻下二進製刻痕:?別相信37c
    警報聲撕裂寂靜。我撞翻器械架衝向安全門,餘光瞥見監控屏幕集體閃爍——所有畫麵都變成我此刻逃亡的俯拍視角。安全鎖的指紋識別區滲出菌絲黏液,當指尖按上去時,灼痛感順著神經網絡直達太陽穴。
    "認知濾網加載完成,第7次輪回記憶解鎖率39。"機械女聲從天花板灑落,像他當年宣讀實驗數據般冰冷精確。防爆玻璃外,整條走廊的應急燈正在菌絲侵蝕下變異成克萊因瓶結構,綠光在莫比烏斯環形的燈管裏無限循環。
    b13冷藏庫的門縫滲出帶著冰碴的血漿。我踹開門的瞬間,七百個培養艙的藍光同時亮起,每個艙體內都懸浮著程鐸的克隆體——從二十歲到六十歲,每具身體都保留著對應年齡的創傷:左肩的槍傷是我們初遇那年的紀念,肋下的手術疤是項目啟動時的事故,而最新那具克隆體的太陽穴處,正嵌著我三天前遺失的錄音筆。
    "存活時間4小時17分,比上次進步了12.3。"最年長的克隆體突然睜眼,菌絲從虹膜爬出,在艙壁寫下熟悉的字跡。這是程鐸批改實驗報告時特有的潦草,連"3"字末尾的上挑都一模一樣。冷藏庫溫度驟降至80c,呼出的白霧在空中凝成dna鏈,鏈節間卡著記憶碎片:他手把手教我操作離心機時,袖口蹭到的甲基藍染料;項目叫停那晚,我們在觀測站屋頂喝光的威士忌瓶底;還有他失蹤前最後那個眼神,像看培養皿裏的菌株般溫柔而疏離。
    警報聲突然變頻。我砸碎最近的培養艙,克隆體的皮膚在空氣中迅速碳化,露出胸腔內的量子糾纏器——顯示屏上的坐標指向東京灣海底實驗室,時間是2001年4月15日。那是我們第一次分離出Σ菌株的日期。
    "認知偏差值超標,啟動記憶修正協議。"所有克隆體突然同步開口,菌絲從培養液裏暴起。我後頸的舊傷突然灼痛,那是三年前屍檢台坍塌留下的疤。當菌絲觸須即將纏住腳踝時,冷藏庫的備用電源突然啟動,安全門轟然閉合的瞬間,我看見最年輕的克隆體用口型重複著:"找37c的死亡"
    應急通道的菌絲地毯吞沒了腳步聲。更衣鏡裏的倒影突然滯後了0.3秒,鏡中人的白大褂第二顆紐扣正在滲血。我扯開衣領,鎖骨下的菌絲斑塊不知何時已蔓延成斐波那契螺旋,最外圈的紋路恰好對應冷藏庫門禁密碼的哈希值。
    解剖室的備用冷櫃發出蜂鳴。當我撬開三號櫃時,程鐸的工作平板正在自動播放監控錄像:畫麵裏的我正將量子糾纏器植入克隆體胸腔,時間戳顯示為2001年4月14日235959——比Σ菌株的發現早了整整一秒。
    平板突然爆出電火花,燒焦的塑料味混著雪鬆香鑽進鼻腔。菌絲斑塊在皮膚下突突跳動,像極了當年他演示心跳同步實驗時的頻率。當警笛聲從地麵傳來時,通風管道的菌絲網絡突然收縮,在牆麵留下帶血的拓撲地圖——那是用程鐸的筆跡標注的逃生路線,終點標著十年前就被封存的焚化爐坐標。
    焚化爐控製麵板的指紋鎖泛著冷光,我摘下染血的手套。當指尖按上去的瞬間,爐膛內傳來熟悉的敲擊節奏——那是程鐸教我的摩爾斯電碼,此刻正從熊熊烈火中傳來斷續的訊息:"真正的實驗體是......")
    喜歡量子蜜痕:七重輪回請大家收藏:()量子蜜痕:七重輪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