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溫馨小院
字數:4508 加入書籤
在這溫馨又舒適的日子裏,每個人都像是被春風輕柔地包裹著,臉上泛著紅光,滿是幸福的模樣。何叔尤其如此,最近他總是笑盈盈的,那笑容就好像每天都偷嚐了蜜,甜到了心坎裏。
回想起從前,何叔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坐在床上,或是在院子裏曬太陽,日子清閑得他都恨不得去數頭發來打發時間。可如今截然不同,他的生活充實得很。時不時就有山裏的漢子登門,他們望著那嶄新的房子,滿眼都是好奇與讚賞,還虛心地向何叔請教燒磚燒瓦的技巧。何叔總是熱情滿滿,毫無保留地分享著自己的經驗,講到興起處,還手舞足蹈地比劃著。
偶爾,會有幾個調皮的孩子蹦蹦跳跳地跑來看院子裏那些用泥盆種著的瓜果蔬菜。泥盆裏生機勃勃,種著葫蘆、冬瓜,還有各種各樣的蔬菜,一片綠意盎然。喚男的後院更是別有一番景致,花花草草肆意生長,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風拂過,花枝搖曳,為小院增添了不少迷人又秀麗的風景。
趙亞楠最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做衣服對她來說實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她有自己的打算。每次上山采藥回來,她就想著要向何三請教識字,說是請教,實則是個借口,畢竟她本身就識字。何三識字不多,但對亞楠卻格外耐心,把自己認識的字一個一個、仔仔細細地教給她。趙亞楠心裏暗自歡喜,有了這個借口,以後她便能光明正大地翻看父親留下的醫書。那些醫書裏藏著她的夢想與熱愛,是她一直渴望探索的知識寶庫 。在這美好的時光裏,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活軌跡裏找到了新的方向,日子如詩如畫,滿是溫暖與希望。
喚男的父親瞧見女兒這般拚命學習,欣慰之感如春日暖陽,在心底緩緩鋪展開來。他雖猜不透女兒這般努力的真實目的,但看著她每日都與何三一同識字念書,何三還會分享些自己知曉的草藥醫理,心裏就覺得十分歡喜。
每當瞧見女兒專注學習的模樣,父親就想起自己年輕時鑽研醫術的歲月。他也時常主動參與到教導中,閑暇時分,會小心翼翼地捧起醫書,坐在院子裏的石頭桌子前,一個字一個字,耐心地教給女兒,碰到晦澀難懂之處,便一句話一句話,掰開了揉碎了講解。微風輕拂,書頁沙沙作響,與父女倆的輕言細語交織在一起。
在這般濃厚的學習氛圍裏,日子仿佛被填得滿滿當當。趙亞楠每日都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不斷汲取著養分,她的眼神愈發堅定,對未來的憧憬也在心底生根發芽。而這溫馨的一幕幕,也成了小院生活裏最動人的篇章 ,在歲月裏留下溫暖的印記。
趙亞楠心裏暗自慶幸,終於有了這個借口,能光明正大地看書了。她學習識字的水平和速度,著實把父親驚到了。好在古代大多用繁體字,筆畫繁雜,這才稍稍拖慢了她學習的進度。不然以她這驚人的速度,父親怕是真要以為她是天生就會識字的天才。
每次父親滿臉驕傲,不住誇讚她時,趙亞楠總會一臉謙遜,笑著說道:“爹,我以前雖說腦子不太靈光,可我不聾也不笨呐。以前學過的東西,隻是沒往心裏去,現在重新學,就當是學第二遍,自然就快些。”
父親聽後,細細琢磨,覺得確實有道理。回想起以前教其他幾個孩子的時候,趙亞楠雖然癡癡傻傻,卻也一直被帶在身旁。日子久了,耳濡目染,總歸是能學到一些東西的。如此一來,父親便不再對她的學習速度感到疑惑,隻是滿心歡喜地看著女兒在知識的道路上不斷進步。
為了感謝何三這段時間對自己的幫助,趙亞楠對他格外用心。她把音樂的五線譜,還有“哆來咪發嗦”這些基礎樂理知識教給了何三,方便他日後自己鑽研學習。不僅如此,趙亞楠還時常鼓勵何三多識字,這樣就能把歌詞完整記錄下來。盡管一開始何三寫的字歪歪扭扭不太好看,但總好過每次都跑來問歌詞,唱歌的時候還不知道含義。
在趙亞楠的鼓勵下,何三學得十分起勁,對她的提議也是全力配合。兩人商量著,等過些天去集市趕集的時候,買些粗糙的紙張回來。有了紙,何三就能隨時記錄歌詞,等記住歌詞後,他就可以自己練習,不用總往趙亞楠這兒跑了。何三打心底覺得這個提議妙極了,再加上趙亞楠教他學唱歌曲簡譜,他感覺自己仿佛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一想到以後自己也算有音樂細胞的人了,何三的心裏就滿是期待,對未來的學習也更有幹勁了。
不得不說,趙亞楠的這個提議實在是太妙了。從前何三識字,怎麽學都記不住,仿佛那些字故意和他作對似的。可當趙亞楠教他用唱歌的方式把一個個字記下來後,他才恍然大悟,原來每個字都有著獨特的含義。
從那之後,何三學字的速度突飛猛進,不僅記得牢固,甚至還能默寫出來。最近,他們常常待在河邊的沙灘上,寫寫畫畫,日子也變得愈發充實而有滋味。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春草這小丫頭最近也格外乖巧。她時常在何大爺麵前說些貼心話,有時候還會提著幾個甜果子來看望他。今天她費力地砍了幾根竹子,小小的肩膀扛著那一捆竹子,“哧哧啦啦”地往這邊慢慢走來。好在半路上碰到了何嬸,何嬸趕忙上前,幫她把竹子搬到了小院中。
春草有些靦腆害羞,小聲說道:“何伯伯,你能不能幫我也製作兩個魚簍?我想去河裏放魚簍捕魚吃,總吃野菜可太膩啦。我還想把捕到的魚拿到街上去換錢。”何大爺一臉慈祥地回答:“這肯定沒問題,我幫你編兩個大大的魚籠。不過你去河裏放魚籠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們都是用繩子把魚籠係在石頭上或者樹幹上的,不然很容易被水衝走。你一個孩子可得千萬小心啊。”
趙亞楠和何三在河邊練完字後,總會順路撿些小石子帶回去。回到家,他們便把這些小石子仔細地鋪在自家院子裏。這樣一來,下雨天院子就不會又髒又滑,行走起來方便多了。
看著這些小石子,趙亞楠不禁想起在現代時,路邊常能看到的那句致富標語:“要致富,先修路”。她抬眼望向四周,這偏僻的山村,村民們的出行實在太過不便。一瞬間,一個念頭在她心中閃過,如果條件允許,她真想幫大家修建一座大橋,徹底解決出行難題。可冷靜下來想想,這對她來說,實在是太難實現了。
思索再三,趙亞楠覺得還是先從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她打算先用這些撿來的石子,幫村民們鋪一條路,既能讓大家出行更順暢,也能防止路邊野草肆意生長。這山裏的幾戶人家,之所以選擇住在大山深處,就是因為這裏泥土肥沃,便於耕種。然而,肥沃的土地並沒有帶來出行的便利,他們的日常出入依舊十分艱難。
於是,在許多個夜晚,吃過晚飯,天色還未完全暗下去的時候,趙亞楠就一手拿著工具,一邊教身旁的何三唱歌,一邊帶著何三和啞弟,沿著那條彎彎曲曲的山路,將路邊叢生的野草和小樹一點點砍掉。他們每走一段路,就把從路邊撿來的石子一排排、整整齊齊地鋪設在地麵上。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這條原本崎嶇難行的山路,在他們的努力下,慢慢有了變化,變得越來越平坦,也為山裏的村民們帶來了出行的希望。
目前,唯一讓趙亞楠感到美中不足的便是吃水難題。日常用水極為不便,尤其是嬸娘,家中做飯的活兒基本都由她負責,而且兩家常常合在一起吃飯。像洗菜這種耗水量大的事,做起來特別費勁。雖說家裏的何三他們會去河裏挑水,但他們總有忙得抽不開身的時候。嬸娘心疼孩子們,很多時候就自己擔著菜盆去河邊,洗完菜再回來做飯。
這些日子,趙亞楠一直在琢磨山裏的泉水。她想著,要是能把泉水引到屋子一側就好了。泉水幹淨又清甜,嬸娘的房屋旁邊正好有一塊空地,倘若能把山泉水引到那兒,吃水問題或許就能解決。而且他們家台階修得很高,完全不用擔心排水問題。最近趙亞楠和何三、啞弟在山上玩耍時,特意留意了山上的泉水。山上有一處小溪是朝後山流去的,若要把小溪的水引流到自家這邊,單靠人工挖土,工程太過浩大。思來想去,她決定用竹子搭建管道來引流。當下大家空閑時間多,山上的竹子資源又十分豐富。她知道後山的楠竹又粗又大,估計七八根就能把山泉水引過來。
心中有了計劃,趙亞楠便帶著何三、啞弟,拿著砍柴的砍刀來到後山。他們先挑選粗壯的楠竹,再一根根砍斷。楠竹特別粗大,好在砍斷一根後將它分成兩半,一下子就有了兩節可用的材料。接著,他們用刀柄把竹子中間的竹節一節節去掉,讓竹子形成流水的通道。從溪流的源頭開始,接引一段水流到竹子裏,把竹子架在竹枝上,下一根竹子的位置稍微降低,讓水流從粗的一端流入,細的一端流出。這麽盤算下來,至少需要五根竹子,一根竹子分成兩半,便能充分利用,節省不少時間。可別小瞧這一根楠竹,重達好幾十斤,若不是他們三個人一起,還真幹不了這力氣活兒。
三人組忙得熱火朝天,一天下來,個個累得大汗淋漓。劈竹枝條時,幾個人的手都受了傷,紅腫不堪,尤其是何三,砍竹子的活兒基本都由他承擔。何三負責砍竹子,啞弟負責劈竹子。粗壯的楠竹倒下後,還得把多餘的竹枝全部砍掉,將整根竹子修剪光滑。此外,還要砍幾根細竹子搭建架台,再用繩子把楠竹固定在架台上。畢竟,要是不固定好,長時間風吹雨打,管道一旦倒塌,所有努力就白費了。
他們整整花了兩天時間,才完成管道框架的製作。當最後一根楠竹被引向沈娘的小院旁時,嬸娘和其他人這才知道他們三人組又做出了令人驚歎的事。一股股清泉順著管道流淌下來,嬸娘喜出望外。山上的泉水清甜可口,還能直接飲用,誰會不喜歡呢?一想到以後再也不用辛苦去挑水,大家都特別高興。嬸娘把廚房的一口大缸放在那兒接泉水,不住地誇讚這三個孩子:“你們這三個孩子,真是太能幹了!”
喜歡從現代到古代,趙亞楠的逆襲之路請大家收藏:()從現代到古代,趙亞楠的逆襲之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