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三十六姓
字數:3381 加入書籤
三月初四,是清明節的第二天,京師在為大行皇帝朱由校發引即出殯),而樂亭營則迎來了一位客人,鄭思明。
鄭思明便是當初韓林在京師小巷遇到的那個人,開了春以後果然應邀而來。
韓林看著這個琉球人,他身穿及膝紅衾,足踏草履,戴著漢氏的巾幘感覺與漢人沒有什麽差異。
詢問過後韓林才恍然,原來他便是所謂的“久米三十六姓”的鄭家,太祖朱元璋時琉球中山王向大明朝貢,而太祖為方便貢使往來,賜福建船工三十六姓移民琉球,如此繁衍了下來,鄭思明是福建長樂移民鄭肇祚的後裔。
其父親名叫鄭迥,鄭迥十六歲時以官生的身份入學南京國子監,歸國後轉理國內向明朝朝貢的事務,因為血統、留學以及後來的種種經曆,鄭迥親明而恨倭,萬曆三十三年,五十七歲的鄭迥出任琉球三司官。
這也讓他成為了琉球史上第一位擁有中國血統的三司官,有道是:三十六姓為法司,自迥始。
琉球的朝廷一般叫王府評定所,國王尊稱為“禦主加那誌”或者“首裏天加那誌”,國王之下便是國相,一般都來自國王的叔父或者兄弟。而國相之下便是“三司官”,再之下便稱為“表十五人”,負責輔佐國相和三司官。
親明派的鄭迥當上三司官以後,與琉球國內的親倭派爭執朝政,萬曆三十七年,薩琉之戰打響,倭薩摩藩派三千兵進犯琉球,琉球難以抵擋,隻十九日就被攻克其首都首裏,雙方締結了掟十五條,琉球成為了薩摩藩的附庸。
鄭迥和琉球尚寧王以及一些王公貴族被擄至鹿兒島,鄭迥拒不降順薩摩藩,甚至破口大罵,薩摩藩藩主島津忠恒怒而下令將其處死,而且死法十分殘酷,是烹刑。
臨刑前尚寧王擔心無人可以委托明朝朝貢之事,鄭迥向尚寧王舉薦了同為三十流姓之一的蔡堅,總理琉球貢典唐榮司。
蔡堅一樣是親明派,在他的庇佑下鄭迥的兒子鄭思明和弟弟鄭周才秘密出奔於琉球北中城隱居。
尚寧王死後,尚豐王繼承王位,偷偷聯絡鄭思明,鄭思明由此成為了尚豐王的私人幕僚。
隻不過這個王是琉球自己認的,因為還沒得到大明的冊封。麵對明人,尚豐隻能稱呼為世子。
聽完這些來龍去脈以後,韓林與在座的蔡鼎、金士麟這個民事和軍事兩個主官都唏噓不已。
“請封和朝貢兩事還未定型?”
聽到鄭思明滯留在明地的原因以後,韓林向其問道。
鄭思明一臉苦澀地回道:“世子臨國已有八載,臨國時便上表請封,前年和大前年又再請,可惜,大行皇帝三次都以未‘通國結狀’不納。”
說到這裏,鄭思敏臉上閃過一絲怒氣:“都是那群倭奴的走狗,如若他們不對倭人唯唯諾諾,上國聖上和群臣如何會對我們持以戒心?可惜鄭某不過一介白身,難能左右朝綱。”
琉球的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其在大員)和日本之間,不僅可以與日本進行貿易,還可以與盤踞在大員的紅毛夷荷蘭人)以及佛郎機人葡萄牙、西班牙)展開貿易,是一個很好的交易中轉站。
韓林想在海貿上有所建樹,那麽與琉球交好可以大大獲益,而與琉球交好那麽親明的鄭思明則是一個非常好的人選。
想到這裏,韓林對著蔡鼎問道:“蔡先生可有什麽法子?”
“有的。”蔡鼎微微一笑,緩緩說道:“禮部主客清吏司郎中與我有舊,請封一事不敢說,不過朝貢一事倒是也許可行。”
朝貢其實就是藩屬國向宗主國進獻禮物以表臣服,不過一般情況中原王朝都更注重其背後的z治意義,往往以十倍回之,這對於很多小國來說是可以大大薅一把中原王朝的羊毛,甚至一些小國靠著進貢回來的賞賜就足以過很長時間的好日子了。
琉球同樣如此。薩摩藩正不斷地抽著琉球的血,讓他們處於赤貧的狀態,而他們這個能被三千人就打下來的蕞爾小邦,自然對朝貢一事十分看重。
鄭思明原本是和韓林來商量購買糧食一事的,薩摩藩要求的那八千八百石的糧食如同一座大山一般壓在琉球的頭頂,讓其苦不堪言。
但沒想到原本隻是想博取同情的言語,竟然在韓林這裏找到的解法,讓鄭思明感到萬分驚訝,心中更是對韓林的實力和勢力進行了重新一番評估。
鄭思明忙不迭的站起身,恭恭敬敬地向幾個人深深彎腰行禮:“鄭某以世子之名,謝過幾位大人。”
鄭思明如此給麵兒,韓林也要投桃報李,從座位上站起身將鄭思明扶起:“鄭兄何須客氣?你我都在一條船上,這都是互惠共利的事情,莫要記掛在心上。”
重新落座以後,一直沉默著的金士麟突然發了問:“敢問鄭兄,不知道如今島上有多少倭奴駐紮?”
韓林微微抬頭看了一眼金士麟,暗讚金士麟的眼光果然可以,和他想到一塊去了。
鄭思明毫不隱瞞地說道:“我琉球合為三省三十六島,薩琉之戰後,倭人隻駐那霸,約有八百之數,不過這隻是兵員,還有一些倭人移居至此,不過數量不是很多。”
韓林心中暗自盤算了一下,三千人滅國,駐軍八百即可讓琉球稱臣,這琉球的戰鬥力實在是不怎麽樣。
不過韓林手上目前也隻有千五之數的戰兵,而水兵也隻有五百,樂亭距琉球三四千裏,要是出事,一時也救援不及。
不過現在也隻是隨口打探,既然已經知道了倭人的兵力部署,那麽往後也可以圖圖徐之。
韓林忽然心思一動,嘴裏問道:“既然鄭兄乃我閩地移民,與鄭一官可有淵源?”
所謂的鄭一官便是鄭芝龍,他雖然是海盜,但是對普通的平民來說反而十分仁慈,去年間,閩中大旱,鄭芝龍憐閩人無所依托,於是招撫泉州數萬饑民赴大員脫墾,赤貧者給予錢米,在民間的威望很高。
而如今聽聞福建左布政使熊文燦正在與他商討招安之事,又聯想到同姓鄭,韓林才有此一問。
鄭思明笑道:“家祖鄭肇祚與鄭一官之祖為一母兄弟,雖然一官比思明小兩歲,但他實為思明的族叔,五六年前,思明還曾與之一同去閩中祭祖。”
韓林忽然笑了起來。
喜歡鐵蹄哀明請大家收藏:()鐵蹄哀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