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艦炮

字數:3671   加入書籤

A+A-


    得到韓林的示意以後,徐如華繼續說道:“此戰,我水營別露一項不足,便是在這炮上。”
    徐如華的話音剛落,立馬就有一個聲音響起:“水營的船上佛郎機、虎蹲炮具齊,一艘海滄船所載不過區區五十多士族,卻有好幾門炮,這要是擱在陸營當中,老子做夢都能笑醒,就那所謂白甲韃子來多少,老子就轟多少,讓他魂兒都不剩,徐把總,你怎地還不知足?”
    徐如華偏過頭看向了高勇,隻見這位千總大人正大大咧咧的盤起了腿坐在炕上,臉上浮現出三分不屑、兩分不滿、五分傲然。
    “千總大人要不與我換換?你來水營嚐試一番如何?”
    在官方的職銜上高勇是千總,而徐如華是把總,他比高勇要低上那麽一級,但畢竟是老相識了,因此徐如華也絲毫沒有給高勇麵子的意思。
    “不換!”
    高勇擺了擺手:“俺又不懂水戰,俺就是覺得,你水營一艘船造價數錢兩,船上火炮、火箭、銃筒一應俱全。陸營可有這般待遇?”
    “不懂不怕,幹中學唄。方才就說了,海陸迥異,陸路還有山川林木相隔,但茫茫海上,一旦被敵咬上,便是不死不休之勢,我船有炮,賊依然,如果我船的炮能比賊船打得更遠更狠,那就已有半勝之勢!”
    “怎地?我陸營就敢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水營的兵就隻敢遠遠放炮,你水營的兵比我陸營的兵金貴是怎地?”
    高勇的嘴最是不饒人,聽到徐如華反唇相譏,他就陰陽怪氣地與徐如華開始頂牛。
    韓林聽到兩個人的爭執,一時間頗感頭大,他沒想到,海陸之爭竟然在他這裏上演了,要是再喊一聲“馬鹿”那味兒就更正了。
    韓林拍了一下椅子的副手說道:“吵吵什麽,手心手背都是肉,沒什麽金貴不金貴的。在海上,船便是城池,就那麽屁大點的地方,也放不了多少兵,就隻能倚靠利炮了,陸營那邊以後也會給炮,不過先等等。”
    聽到韓林發話了,高勇囁喏了兩聲將嘴巴閉上了。
    作為陸營的主官,他確實十分眼饞水營的艦載大炮,可那些動輒幾百上千斤,甚至數萬斤的大家夥架在城上守城還好,要說行軍野戰,那就是妄想了,能用的也就寥寥虎蹲炮、一窩蜂、小佛郎機這些小炮、火箭。
    韓林揉了揉眉心,對著徐如華說道:“繼續說。”
    “現今我船上所載的炮,無非是佛郎機、虎蹲炮以及碗口銃、百子銃等,這些與陸營野戰的無異,都是些近炮,打不準不說,遠一些根本就打不著,便是連發貢炮都沒有一門。”
    “船借炮勢、炮以船利,用船載這些近炮、小炮屬實有些浪費了,各位知道我徐三是閩人,未來北地以前,就常聽走海的人說紅毛夷,巨舶載西洋大銅銃,重三千斤,大十餘圍,長至二丈許,藥受數石,一發則天地晦冥,百川騰沸,蟄雷震燁,崩石摧山,十裏之內,草木人畜無複有生全者。”
    “聽起來像是紅夷大炮。”韓林點了點頭,補充道。
    明廷一貫重視火器,最早提出製造大炮的是萬曆天啟朝時的兵部尚書黃克纘,在得到朝廷的應允以後,黃克纘遣其侄孫黃調煥從泉州府同安縣招募了十四名工匠,到北京鑄造呂宋銅炮。
    共計製炮三十門,除爆裂的兩門外,還剩二十八門,其中頭炮重三千餘斤、二炮兩千餘斤,後麵還有三炮、四炮,重量逐降。
    不過這批炮的質量奇差,幾乎沒發揮什麽作用,隨後時任少詹事兼河南道禦史的徐光啟,在編練新軍時從澳門的葡萄牙人手中購買了四門鐵製大炮。
    不過徐光啟被葡萄牙人給坑了,因為葡萄牙人並未掌握鐵炮的製作技術,能造鐵炮的是英國人和荷蘭人,這四門炮,其實就是打撈的荷蘭沉船上的艦炮,不過由於徐光啟的舉動有一些私人性質,因此很多人書參徐光啟,明裏暗裏說其圖謀不軌,導致徐光啟被迫稱病辭官,這一批大炮隻能被留在了江西,隨行的鑄炮師回返澳門。
    第二批西洋大炮則來自於英國人在廣東陽江縣觸礁沉沒的獨角獸號商船,推官鄧士亮見船沉沒後,立即雇人打撈,得炮三十六門,其中二十二門鐵炮和兩門銅炮被運送到了京師,而這批炮,便是寧遠之戰時,寧遠城頭上大顯神威紅夷大炮,也就是被天啟皇帝親封的:“安國全軍平遼靖虜大將軍”炮。
    時有人稱其:“一炮糜爛數十裏。”
    這當然是瞎掰的,韓林多次往返錦州和寧遠之間,曾觀望過,按照他的估算這紅夷大炮的射程數裏乃至十裏還是有的。
    沉思了一番,韓林用手指扣動著椅背扶手說道:“四天前收到蔡先生自京中的來信,信言通過他的上下疏通,琉球已在庚子日初九入朝朝貢。”
    金士麟訝然道:“琉球上下跑了兩年,蔡先生去了一個月不到就將這件事辦妥了?”
    “是,蔡先生大才。”
    韓林笑著讚了一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蔡鼎剛來時不過才見了兩麵,韓林就覺得這個人十分有能力,畢竟能跟在孫承宗身邊充當軍師,甚至讓崇禎繪像尋找的人怎麽可能是常人?因此韓林毫不猶疑地就將守備衙署交予他來主理。
    如今看來,韓林覺得自己十分有先見之明。
    “蔡先生的信還言,之所以耽擱了這麽久,全因在京中遇到了故舊,這才敘舊盤桓了些時日,不過約摸著也快回返了。”
    說著韓林看向了徐如華,嘴裏道:“徐三哥,大戰方止,你身上還有傷,但還得勞煩你跑一趟,押送糧船,其他人我信不過。”
    徐如華微微一笑:“大人說的是哪裏話,這點小傷算不得什麽。”
    韓林點了點頭,又看向金士麟:“此次除運糧以外,還有兩件事。這第一件便是鄭思明答應予我引薦鄭芝龍,但我乃一縣鎮戍,不能擅離信地,另一方麵我要是巴巴地跑過去,既不合禮數,又容易讓人小覷,我左思右想還是之定兄最為合適。”
    金士麟沒有說話,但點了點頭,同意了韓林的看法,稍稍坐直了身子等待韓林說的第二件事。
    “這第二件事,就是方才說的,閩地紅毛夷荷蘭人)人多,而且鄭芝龍和紅毛夷交往過密,看看能不能通過他那裏從紅毛夷手裏買回幾門炮、雇回幾個鑄炮的工匠和操炮的炮手回來。”
    金士麟皺了皺眉頭:“西洋炮京中就有人能造,何須揚彼抑此?”
    韓林搖了搖頭:“我大明工匠心靈手巧,但西洋炮之利亦不可小覷,既有仿製西炮更強西炮之先例,何不照此例施行?更何況,我要的是開拓思路,拆之解之,也許工匠就會知其根底,再將艦炮城炮變成陸營野戰炮來。”
    “這件事要做的隱秘,萬不可重蹈徐光啟之覆轍。”
    韓林強調道。
    喜歡鐵蹄哀明請大家收藏:()鐵蹄哀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