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萌芽

字數:3523   加入書籤

A+A-


    “然也。”
    韓林含笑稱是:“不知縣尊大人可知曉江南家杼軸而戶纂組之事乎?”
    見李鳳翥搖了搖頭韓林繼續道:“某乃寧波府人士,臨近蘇杭,曾望之一觀,彼大戶張機為生,小戶趁織為活,比屋皆工織作,轉貿四方。”
    “那地方兩稅如何繳納?”
    作為縣官,李鳳翥問出了最核心的問題。
    “機戶納商稅、門攤稅及本色,機工繳納班匠銀和徭役。”
    李鳳翥點了點頭,心中已經略微有一些明白了韓林的意思,於是繼續問道:“不知都司的意思是?”
    “瑞徵兄可還記得當初本官與高家爭營田後,在聚賢樓上召集縉紳十數家,共議商事?彼時,餘以為,樂亭地薄而田稀,若欲興縣,必以商事為重。”
    韓林將“縣尊”“大人”等詞匯換成了李鳳翥的字,以此拉近關係。李鳳翥也聞弦知意道:“韓兄說的不錯,本官主縣未及一年,多虧樂亭營左近出了一些集貿,民有閑錢可以購糧納稅,否則怕是這稅科難以完成。”
    接著李鳳翥又道:“不過聽說,商事一事響應者寥寥?”
    “是也。”
    韓林搖頭苦笑:“彼時,餘以為可通過商會拉攏縉紳,大家一起賺銀子,可卻忘了,能成為富戶縉紳各家都有自己的生計和算盤,也都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因此響應寥寥。”
    “趨利避害啊……人之常情。”
    “是,說白了,各家都隻希望坐享而不希望建設,就猶如這道一般,好道誰都願意走,但是誰願意去修呢?當時某的心思還是太稚嫩了一心,也好在這路,算是走通了,近年餘以來,往琉球、往東江、往對馬三條商路已辟,大人可知,一趟能賺銀多少?”
    這時代講究“武官不惜命,文官不愛財”,無論真實與否,也要裝做成這個樣子。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儒生,即便心中再愛銀子,李鳳翥也隻能不動聲色地問道:“多少?”
    “幾近三倍。”
    韓林晃了晃比劃出去的三根手指頭:“單拿日本緊俏的生絲為例,天下絲者湖絲最珍,這三倍的利,還隻是倒賣的價格,我們後來盤算過了,若自產自銷所獲之利可再翻一倍。”
    “那就是六倍……”
    聽到這個利潤,饒是李鳳翥想裝,呼吸也不由得急促了起來。
    韓林點了點頭:“不過這隻是理想的情況,湖州產絲,所有產業一應俱全,我們去做,六倍是做不到的,不過四倍還是有的。”
    “那也不少了,這天下除了貪搶偷是無本的買賣,做什麽能獲幾倍的利?”李鳳翥連連感歎道:“但若一個窮苦人家,出一趟海便能褪貧,出三趟便能小康,都司所說事在我,言外之意是叫我鼓動小民出海?”
    韓林搖了搖頭:“非也。瑞徵兄有所不知,我方才說的獲利,在大宗貨主,小民搭船出海,這這船費、夥食、市舶稅等等,一趟下來根本賺不了幾個錢。”
    “在下所說的,是何如效仿蘇杭鬆江,機戶出資,機工處理,以計件或計時供給工錢,由此明年即便地裏薄了收成,民亦有錢來買糧,或食或納。”
    韓林終於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建立商會響應寥寥,進度受阻,韓林一直沒考慮明白其中的道理來,直到自己施行了以工代賑的這個法子以後才猛然間才明白過來,大家都不想承擔風險。
    明末中國最重要的事是什麽?不是改朝換代,不是科技的發展,不是物欲橫流。
    在韓林看來,是手工業、小作坊的資本主義萌芽,一瞬間改變了幾千年的生計方式,原本整個社會都建立在農業的基礎上,而現在則可以變農為商。
    不過現在的資本主義萌芽還十分脆弱,不僅要麵臨朝廷以及官員們的上下其手,同時思想啟蒙階段,很多事情都沒捋順清楚。
    可韓林……就是官府本身,隻要上下打點得當就不必考慮這些盤克的事情。而且,他最主要的還擁有後世的思維,隻要處理好,相信這棵幼芽就能在其庇佑下茁壯的成長。
    “你要化民為工?!”
    李鳳翥驚得一下子站了起來,臉上浮現出了一絲驚恐,甚至隱隱有一絲憤怒。
    勸課農桑是知縣最最緊要的要務,士農工商,之所以農排在第二,是因為民以食為天,足食才能足兵。
    農業乃治國之根本,如果韓林隻是糾集起那些縉紳富戶搞個商會行商也就罷了,這些縉紳富戶通過各種方式避稅,本身稅賦就少,在生產方麵的貢獻也可以忽略不計。
    李鳳翥甚至反而樂見其成,畢竟民有閑財能振一縣經濟,讓縣城看起來生機勃勃。
    但現在韓林想直接將其根本給挖了,人都圍繞著“商”來進行,那“農”怎麽辦?誰來辦?
    “不錯。”
    韓林平靜地道:“敢問知縣大人,就以現時光景來看,明年便是免稅一半,可有幾分把握將兩稅收齊?”
    李鳳翥臉色一陣變換,兩腮不斷鼓動,看樣子是在連續咬著後槽牙,想了半晌以後,頹然坐下:“不及三分。”
    韓林意味深長地看了他兩眼,繼續迫問:“既然如此,那便是有糧,敢問有多少百姓能且願意花錢買糧?”
    李鳳翥臉上更加難看,沉默不語,而沉默就已經能夠說明問題了。
    不知不覺之間,韓林將一根繩子套在了李鳳翥的脖子上,現在韓林決定將這根繩子勒地再緊一些。
    於是歎息道:“作為知縣,瑞徵兄不能不去向小民收稅,而小民因為大災餘糧自己都不夠吃,亦沒有餘財來買糧納稅,走投無路之下,要麽逃籍,要麽聚眾抗稅,逃籍必使縣中凋零,百業俱廢。”
    “至於這抗稅嘛,瑞徵兄可曾聽聞白水知縣張鬥耀乎?其人百般逼迫,治民走投無路,隻得揭竿而起,如今秦中匪盜橫生,亂民蜂起,皆因張鬥耀而起,其人雖死,但百多年後,亦將在史書當中遺臭!”
    “樂亭縣乃京畿之地,若要生亂,你我二人項上人頭定然不保,這還算次要的,待他人提起你我來,可會有好話麽!”
    韓林的一番話,讓李鳳翥臉色瞬間就蒼白了起來。
    喜歡鐵蹄哀明請大家收藏:()鐵蹄哀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