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淄川

字數:3520   加入書籤

A+A-


    崇禎元年十一月十六日,韓城縣淄川鎮今芝川鎮),澽水和芝水兩河在鎮內交匯,隨後向東三裏注入黃河,而過了黃河,便是山西的地界,那裏是平陽府蒲州的萬泉縣。
    淄川古名夏陽,是個曆史上鼎鼎有名的重鎮,太史公司馬遷在這裏出生並完成了《史記》,其祠墓就在毗鄰黃河的淄川鎮東,順著祠墓往南有一古渡,曰夏陽渡,由於其連接秦晉,因此也讓淄川成為了曆來兵家爭奪的要地。
    除了戰略地位以外,其商業地位也十分顯著,正統萬曆年間,黃河之上商船雲集、晝夜不停,大批的貨物從夏陽渡輸送至秦晉兩地,淄川鎮也為此開設了常市,與其他旬日一集或逢日一集相比,淄川的市集每日開市,人聲鼎沸,熱鬧非凡,成為了周邊十數個縣中,最富庶的一處。
    不過在萬曆末年以後,連年出現天災,這兩年的大旱以及河道積淤,更是讓黃河水位大降,大船駛不進來,集市雖然還是日開,但與之前已不可同日而語。
    辰時三刻,一支六七輛騾馬大車的商隊從鎮南緩緩駛來,書著“古韓雄鎮”門額的鎮南門門洞中,四五個鎮兵正裹緊為數不多甚至破破爛爛的衣服,圍在一起吹牛,猛然一個鎮兵抬起頭來,看到了駛來的商隊,對著其餘人笑道:“怨種來嘍!”
    其他幾個人循聲望過去,臉上都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其中一個隊頭模樣的看了看,對其餘幾個人擠眉弄眼地道:“好家夥,這怨種還不小哇,得有幾個月沒這麽大的商隊來了吧,看來今天是該著咱弟兄幾個吃肉。”
    說著他站了起來,用腳尖捅了捅,還在地上坐著的幾個人:“起來起來,門前列隊,莫要吊兒郎當的,拿出點狠辣來,多榨他們一點銀子!”
    等了一陣,商隊終於駛到了門前,那隊頭按著刀走了過去:“站那,站那,哪個是行首,出來說話。”
    一個三十來歲蓄須的漢子走了出來,對著這隊頭兒一拱手:“這位軍爺,小人便是行首。”
    那隊頭微昂著頭不鹹不淡地“嗯”了一聲,隨後一伸手:“拿來。”
    “什麽?”那行首被他的舉動弄得微微一愣。
    那隊頭皺起了眉頭:“官府開的路引、牙行的保舉啊?你個行商的,這點規矩不懂?”
    此時經商不是誰都能做的,所謂的路引便是通行證,商人在跨區域行商時,需要向官府申請路引,路引上注明籍貫、貨物種類、數量以及行程路線,以便沿途關卡核驗,而牙行便是官府指定的中介機構,當商人遠途行商時牙行為其出具帶證稅的小票,證明這已經是納過稅的了。
    “哦哦,自然有的。”
    那行首哂然一笑:“連日趕路,走得都糊塗了,軍爺少待。”
    隨後那行首從身上一陣翻找。
    “快點,快點,這大冬天的,休叫爺幾個跟你們這裏受凍。”隊頭不耐煩地催促著。
    “就好,就好。”行首一邊點頭哈腰地稱是,一邊在身上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個用綢布包裹的包袱來,打開以後又翻撿了一陣,這才找到了路引和保舉文書,伸手遞給了隊頭。
    隊頭接過以後,打開掃了半天,發現印信是真的,找了半天也沒找出什麽破綻來,將兩樣東西捏在手裏以後,又向行首頤指氣使地問道:“打哪來?往哪去?走的什麽貨啊?”
    “從鳳翔來,想去平陽府,走的是糧食。”
    那隊頭點了點頭,了然道:“是往平陽的亢家送糧吧?”
    “是,亢家是大糧商,四處收糧,年初就已經商定好了,秋收以後就往他們那運。”
    那隊頭猛然冷笑了一聲:“今年大旱,咱這關中自己糧都絕收,哪裏有餘糧拿出去賣!我看你們是假借送糧之名,暗行那不軌之事,來啊,給我扣下!等我呈報巡檢司以後再將他們下獄!”
    “是!”
    幾個鎮兵將腰刀給抽了出來,呼啦一下子就將這支商隊給團團圍住。
    “怎麽,你們不服?!”
    隊頭看著那十來個不為所動押運車隊的漢子,寒聲道:“我看你們是要造反!”
    “軍爺!軍爺!”
    行首趕忙攔住那隊頭,一臉苦笑著對隊頭說道:“俺們都是尋常百姓,哪裏有膽子造反,再說了,造反怎麽能帶半大小子出來。”說著他一指隊伍當中一個纖瘦的身影。
    說著,行首已經將隊頭拉到了一邊,低聲對其說道:“實話跟軍爺說了吧,這糧是軍糧,從固原那裏來的,軍爺可懂了?”
    此時的大明文武,不僅上下盤剝卒伍的軍餉,甚至有很多將校將軍糧也轉手賣了出去,由此也導致了朝廷再怎麽發餉發糧,也難以喂飽下麵的卒伍。
    “原來如此。”對於這種醃臢齷齪的事,隊頭也十分清楚,因為他也是受害者之一。
    不過小雞不撒尿各有各的道,他作為守門的鎮兵,自然也有別的生財辦法,現在就看著行首曉不曉事了。
    果然,行首從懷中摸出了一些散碎銀子來,看似無意的拉扯之間偷偷地塞到了那隊頭的手裏:“規矩小人懂,請隊頭和各位軍爺吃酒。”
    那隊頭偷偷在手裏掂量掂量,發現竟然有三四兩之多,心中大喜,悄咪咪地扣下了一半,倒到另一隻手裏,笑了兩聲:“行首清白之身,誤會了誤會了。”
    拿了銀子也不能不辦事,於是兩個人一邊往回走,那隊頭一邊寒暄道:“過白水、蒲城沒有?聽說最近最近可不太平。”
    “軍爺說的是,到處都是流民,要不是俺們這三十多個人個個都帶刀帶棒,那群流民得把俺們的糧食搶個精光,到時候怎麽敢回固原交差,怕是也要成流民咯。”
    隊頭頷了頷首,似乎好意地提醒道:“你們的家夥可不能外露,現在查得緊,甭管是不是押車的,都給你們抓起來關進去,得納了大筆的銀子才能放出去。”
    行首無限感激地道:“多謝軍爺提醒。”
    “行了行了,一場誤會,都散了,放他們入鎮。”
    隊頭揮退了一眾鎮兵,等商隊入鎮以後,將一半的銀子掏了出來:“弄到了二兩銀子,拿夾剪過來挨個分了。”
    隨後他又吩咐道:“我那份和大夥兒一樣,可不許多給我分”
    幾個鎮兵個個喜笑顏開:“隊頭真是仗義!”
    喜歡鐵蹄哀明請大家收藏:()鐵蹄哀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