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始燎原

字數:3490   加入書籤

A+A-


    崇禎二年,三月初一,籌措了大半年之久樂亭營營學終於迎來了開學的儀式,營學設立在校場的南邊,與守備公署相對,也是占地頗為廣泛的院子。
    樂亭營學設置為軍、民兩個大類目,民設置農、商、工等科類;軍則設置醫、繪、策等科類,當然這些科類都是進階的科目,在這之下還按照所掌握的程度,以初、中來劃分。
    初級就是識文斷字以及基礎的算術,考試合格則可以入中級,這個時候就按照自己的未來規劃做分流,學習民、軍的基礎類知識,等這些基礎類的知識合格以後,再入高級更係統的學習單一科類了。
    作為最初級的識文斷字以及算術,這些十分基礎的內容韓林已經聘請了西席先生來教授,而初高級這種,則像之前說的,有王徵、茅元儀、何歆、張景嶽乃至於蔡鼎這些人做授課。
    最為奇特的就是農科,大字不識的老農和漁夫竟然也被聘請了過來,隻因為其地種的好,魚養的肥。
    與此同時樂亭知縣李鳳翥、縣丞王相舉以及張國瑞等一些官紳代表也前來觀禮,樂亭營熱鬧非凡。
    而觀禮的人群當中,還有兩個人出乎意料,那就是之前韓林在山海關遇到的鹿善繼和孫鉁。
    正如韓林所料,兩個人去見袁崇煥的旅程並不順利,他們連袁崇煥的麵兒都沒見到。
    對於其二人所請,袁崇煥遣人做了回複,他願意為王在晉、錢允鯨對於孫承宗的貪墨的指責做辯解,但對於馬世龍仍然采取否定的態度,不願意替馬世龍說話。
    雖然王在晉已經削籍,但這件事還需要有一個說法,在這個問題上,孫承宗貪墨一事隻是一個十分小的借口,而真正的因由都是馬世龍而起,馬世龍的嫌疑不洗涮,那麽重用他的孫承宗仍然汙點不去。
    在寧遠呆了十來天,麵對袁崇煥的冷淡,兩個人也知道再在此耗下去也無濟於事,於是兩個人便回到了山海關,後來想了想,又往樂亭來了,恰好趕上了這次所謂的營學開學典禮。
    “韓守備行事果然讓人難以捉摸,這營學教得竟然不是四書五經,孔孟之道。”
    鹿善繼轉過頭對著身旁的蔡鼎道。
    蔡鼎和鹿善繼是老熟人了,私下裏的關係也十分要好。
    天啟五年,孫承宗去職以後,蔡鼎繼續跟隨著孫承宗去了高陽,而鹿善繼則回鄉講學,兩個人也有四五年沒見,尋常的通信倒是不少,此次蔡鼎和孫鉁來樂亭最主要的一個目的便是來看看蔡鼎這個老朋友。
    蔡鼎笑道:“守備所看重的,是經世致用,去虛存實,其人嚐言‘夫天下之學問不知凡幾,老農耕種勝我,當學之;商賈獲利勝於我亦當學之,此乃三人行必有我師之正解也!’”
    “此與陽明先生的‘教人為學,不可執一偏’大有異曲同工之處。”
    鹿善繼點了點頭。
    蔡鼎又對著鹿善繼道:“如若伯順有意,我這樂亭營學正之位就交給你如何?”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樂亭營的學正由督理衙署的蔡鼎暫代,王徵和茅元儀為輔。
    鹿善繼意味深長地看著蔡鼎,歎了一口氣:“蔡無能啊,蔡無能蔡鼎號),昔日幕府當中,數你最會算計,四五年過去,甫一見麵就將這算盤子打到老友身上來了,你是羞也不羞?”
    對於蔡鼎這個人,鹿善繼太知道他為人了,其人中正當中,又冒著一股子邪氣。
    蔡鼎無所謂的聳了聳肩:“難道伯順兄還有意仕途?”
    鹿善繼搖了搖頭:“若是有意仕途何必辭了那太常少卿之職?如今老夫隻想鑽研學問,光大陽明。”
    “那就是了。”
    蔡鼎看了看座地稍遠一些的茅元儀:“止生尚在壯年,仍有意仕途。而你我都絕了仕途之心,既然你在家鄉能講學,在樂亭這裏亦能,樂亭處京畿,往來士子無數,比你那窮鄉僻壤來說更能光大陽明。”
    鹿善繼挑了挑眉毛,似笑非笑地看著蔡鼎:“我看蔡無能你可沒有絕了仕途之心,督理這樂亭營衙署可是開心的緊呐,如此盡心盡力,恐怕是有什麽企圖罷?”
    蔡鼎嗬嗬一笑,平靜地道:“你猜。”
    “實在猜不出你是何居心,不過這樂亭營授的是雜學,而非儒學,難道我要教一群卒伍稚子格物致知?”
    “這有何難?無非建一書院耳,但你肯來,就在祥雲島上建一個祥雲書院如何?我可跟你說,祥雲島上彩雲環繞,灘沙綿若黃金,可是不可多得的好機會。”
    “你們一個軍伍大營,建書院做何?”
    這下鹿善繼真的心中有些驚了。
    蔡鼎將聲音稍稍壓低了一些:“你我至交,也不妨告訴你,樂亭營初立,在朝中的根基淺薄,便有三兩個交情,也無非是利益所驅,若祥雲書院立起來,士林當中便可以引為奧援,假以時日其人若入中樞,怎能不感念昔樂亭營資助之恩?”
    鹿善繼微微眯了眯眼睛:“結恩,還是結黨?”
    “伯順兄此言差矣,君子,朋而不黨。”
    ……
    正在台上慷慨陳詞的韓林,自然不知道蔡鼎與他想到一起去了,也在極力拉攏鹿善繼,要是知道了,定然會大聲感歎一句:“知我者,莫若無能先生。”
    自今日起,營學就算正式開門授業了,當然,現在隻能是從最初級的識文斷字開始,第一批有合計五百的十五歲以下學童,將被送入營學當中學習,這以後將會是樂亭營無論民還是軍方麵的中流砥柱。
    除了學童以外,入學的還有軍伍當中的貼隊官,以後升遷在營學當中的成績是重要的考核標準,營學不過,升遷不了。
    雖然早就放出了風去,但那些軍官們各個都愁眉苦臉,包括千總高勇、把總楊善、徐如華等人亦是如此,他們這些高級軍官也要一樣在營學當中學習。
    聽著下麵雷動的掌聲,韓林自己也有些感慨萬千,一人之力是難以匡濟天下的,他現在所做的就是想先點起星星的火光,將各個學科都先建立起來,不至於落後西方太久。
    好在此時是明末,正是百家爭鳴的時刻,強烈的文化包容讓基督教這種外來的宗教都能夠在大明的土地上開花,要是在女真人的王朝當中,他是萬萬不敢的。
    便讓這星火,自今日始燎原。
    喜歡鐵蹄哀明請大家收藏:()鐵蹄哀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