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來自老地主的溫暖
字數:3815 加入書籤
韓老實裝作好奇的問道:
“這兩大車酒,怕不是得有兩千斤吧?夠俄國兵喝多長時間的呀?”
巡警們哈哈一笑,道:
“那可說不準,這還得看怎麽喝了。駐紮車站的俄國兵有一個步兵營,還有一個騎兵連,加起來能有五百多號人,真要是敞開了喝,信不信一頓就能造個精光。”
“就是啊,不服不行,俄國兵真都挺能喝的,見到酒比見到啥都親。但是俄國兵平時也有軍紀節製,隻有到禮拜天晚上的時候才允許喝酒,而且還不讓喝得爛醉。所以,這些酒差不多夠他們喝半個月的,我們也是隔半個月給押送一回。”
“俄國兵也挺會享受的,禮拜天的晚上搞會餐,隻不過據說軍官都不參與,人家的軍官有專門的軍官俱樂部,就在中央大街那塊,不但吃香的、喝辣的,還可以摟著女人跳舞。嘖嘖,下輩子還是托送成洋人吧,可比咱們強百套……”
韓老實聽他們七嘴八舌的一頓說,不由點點頭:嗯,駐紮火車站的有五百多號俄國兵,多乎哉,不多也。
做戲就要做足,韓老實假裝從兜裏掏出一個塑料袋——正常,青島人平時就用這玩意打啤酒喝。
巡警端詳了兩眼塑料袋,說道:“老哥,你這裝酒用的玩意挺別致呀,不愧是在專賣緝私隊當差,啥西洋景都有……”
韓老實微微點頭,道:“我這人最喜歡好酒,精益求精。這兩車別看都是龍江酒,但是也有細微上的差別。既然整一回,我就挨個瞅瞅行不行?”
“那有啥不行,隨便上去瞅”,巡警們滿口答應,“隻要別往裏撒尿就行!您還別笑,就是因為俄國兵不放心,才讓我們弟兄負責押車。”
這家夥,顯然俄國兵是很不得人心呐,老百姓恨他們恨得牙根癢癢。
問題是光路上押運有啥用,人家燒鍋在釀酒的時候要是給加點惡心人的小料,那誰能知道。想起來一個事情,白酒釀造需要用腳踩曲子,那麽問題來了:誰知道到底是妙齡女子踩的,還是摳腳大漢、邋遢大媽踩的呢?)
而且,這次可不止小料的問題。
韓老實很自然的登上了一輛大掛車,趴在酒海的敞口上,裝作一副陶醉的樣子,搖頭晃腦的聞了聞。
然後又登上了另一輛大掛車,故技重施。
這才跳下車來,裝模作樣的說道:“還是前一輛車上的酒好,更香醇,不錯,真是不錯!”
巡警們則是忙著捧臭腳,“行家,果然是行家!”
然後用長柄的木頭舀子,把韓老實的拿出來的塑料袋裝得滿滿的,得有三四斤——反正是慷他人之慨。
韓老實擺擺手,道:“得了,哥幾個忙著去吧,改天再遇到,一定還請你們抽好煙!”
巡警們摸著口袋裏的五根煙卷,也是心滿意足,甩起鞭子:啪啪——骨碌碌……
韓老實看著兩輛大掛車走遠之後,這才趕緊弄了一些水,把兩隻手仔細的衝洗了一遍又一遍。
就在剛才,他登上大掛車趴在酒海口上搖頭晃腦聞酒的時候,卻暗中往裏灑了一些粉狀的白色結晶。
這就是《名偵探柯南》當中出場頻率非常之高的營養品——氰化鉀。
韓老實唯恐俄國兵因為營養跟不上而耽誤了訓練,所以一口氣兌換了一斤氰化鉀。
絕對量大管飽。
氰化鉀這玩意無色無味,易溶於水,而溶於白酒那更是不用提了,效果杠杠的。
除了沙俄妖僧那種能人異士之外,一般人攝入50毫克基本就可以從頭再來了。潘金蓮要是能搞到這玩意替代砒霜,根本用不著又是捂被子,又是騎在身上的……
而1克等於1000毫克,1斤等於500克。
何止是喪心病狂,簡直就是喪心病狂。
這六十五度的龍江酒,俄國兵就喝去吧,一喝一個不吱聲……
韓老實算了算時間:哎呦,不錯呦!
今天就是禮拜天!
那四個巡警要是反應快的話,出事之後趕緊收拾東西跑路,隻要出了哈爾濱就啥事沒有;要是反應慢,那就愛莫能助了,誰讓你們給老毛子當差呢?
……
經此一事,韓老實感覺這個皮膚還是挺有用的,於是決定繼續穿著再說。
而且,剛才還得到了一個有價值信息:禮拜天,中央大街,軍官俱樂部。
很好!
韓老實在大街上招手攔下一輛黑篷二輪馬車。
上車之後,說道:“去中央大街的俄國軍官俱樂部!”
車夫還以為這是辦差的呢,於是答應一聲,鞭子甩起來,沒用上二十分鍾就到地方了。
韓老實付過車錢之後,跳下馬車。
這軍官俱樂部不是樓房,而是人字架的平房,但也足夠高大寬敞,是典型的俄式風格,外立麵包著大理石,建築平麵呈“”型,出入口就在轉角處,有銅製的旋轉門,門的上方有醒目的雙頭鷹標識。
此時太陽已經快要落山了,俱樂部進進出出,顯得有些忙碌。
韓老實剛要往前湊,就被一個紮著領結的老毛子攔住,操著一口有些蹩腳的漢語說道:
“必須中國人禁止進去,你這個穿衣服的也一樣。”
韓老實卻不生氣,道:“裏麵一個中國人都沒有?”
老毛子鼻孔衝天,說道:“那是必須的,這是軍官的俱樂部,中國人的不高貴,隻有高貴的俄國人才可以!”
韓老實還是不生氣,點點頭:行吧,你們高興就好!
這倒不是韓老實的脾氣好了,而是沒必要和要死的人計較這些。
既然裏麵一個中國人都沒有,那可就省事兒了。
於是韓老實轉身就走,遠遠的繞著俱樂部轉了兩個半圈,然後找一個沒人注意的地方蹲了下來。
夜色降臨之後,軍官俱樂部的燈光亮起來了。
這俱樂部是麵向整個駐哈爾濱俄軍的,所以來的軍官可真不少,粗略估計也有六七十人,但都是尉官和校官,一個將官都沒有。
但也夠用了,要啥自行車呀!
韓老實已經把這棟建築給摸清了,隻有前窗而沒有後窗,而且窗戶也都不大——這也是俄式建築典型特征,或者說是遠東建築的典型特征,因為冬天動輒零下三十度,為了防寒保暖,隻能這麽設計。
這可太方便龍灣老地主的發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