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5章 賡續榮耀

字數:3448   加入書籤

A+A-


    溫婉在辦公廳裏看著網絡上的馬路視頻。
    去圍觀新兵巡遊的群眾們紛紛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見到的場景。
    河洛別出心裁,以非遺表演的形式歡送新兵很快衝上了熱搜。
    電腦屏幕的藍光閃爍,溫婉看著微博熱搜榜實時跳動,#河洛非遺送新兵#話題像點燃的竄天猴,短短兩小時便攀升至榜首,話題閱讀量突破1.2億。
    騰訊彈窗新聞、今日頭條推送、天涯論壇熱帖,這場發生在小城的儀式,正以裂變之勢席卷整個網絡世界。
    點開秒拍平台播放量破三百萬的視頻,三十六麵鎏金大鼓在晨光中震顫,鏡頭掃過鼓手脖頸暴起的青筋,畫外音傳來圍觀大爺的驚呼:“這是失傳多年的得勝鼓!我爺爺當年打鬼子時就聽過!”
    彈幕瞬間被“雞皮疙瘩”“老祖宗的東西活過來了”刷屏。
    更有眼尖的網友發現鼓麵暗紋與故宮博物院藏的清代戰鼓如出一轍,考據帖迅速在豆瓣文化小組引發熱議。
    “原來傳統藝術可以這麽燃!”微視上,ID為“國風少年”的博主連夜剪輯了高蹺穆桂英翻身的片段,搭配《好漢歌》remiX版音樂,點讚量突破50萬。
    評論區裏,00後們激烈討論:“比街舞帥多了”“建議納入奧運會表演項目”。
    甚至有COSer發起挑戰,模仿踩高蹺藝人的扮相,衍生話題#非遺變裝秀#登上微視熱榜。
    軍事論壇“鐵血社區”裏,退伍老兵們集體破防。
    一位ID為“南疆老槍”的用戶留言:“當年我們走得靜悄悄,現在的娃娃們踩著祖宗的鼓點出征,值了!”
    這條評論收獲2.3萬點讚,置頂熱評寫道:“看到新兵給大娘回禮那刻突然懂了,強軍夢從來不是口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
    微信公眾號“文化華國”連夜推送深度文章《當非遺鼓點敲響強軍戰歌》,分析這場儀式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傳統文化。
    文章被人民日報客戶端轉載後,引發全國文旅係統關注,蘇市、安市等城市文旅局官微紛紛留言取經。
    百度指數顯示,“河洛非遺送新兵”“河洛新兵歡送儀式”搜索量環比暴漲870%,相關詞條的百科頁麵在24小時內被編輯23次。
    海外社交平台上,海外華人留學生自發組建翻譯組。
    YOUTUbe視頻《Cdier &nOny》下,德國網友評論:“這是我見過最有文化衝擊力的征兵儀式”;新加坡用戶留言:“原來華國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如此熾熱”。
    這些討論被搬運到知乎後,衍生出“傳統文化如何在新時代破圈”的熱門問答,吸引百位大V參與討論。
    溫婉的手機不斷彈出消息,林正明打來語音通話時聲音激動地在顫抖:“溫婉!華夏電視台要來做專題報道,隔壁幾個省武裝部已經打電話來跟我要策劃案了!”
    “最重要的是,今天下午,我們武裝部接到很多青年谘詢入伍信息的電話,溫婉,真的就像你說的,這巡遊,不僅僅是送行,更是賡續榮耀,是別具一格的家國情懷。”
    溫婉站起身看向窗外,洛市的天空中似乎還回蕩著零星的鼓點,街邊店鋪的電視裏循環播放著巡遊畫麵,老板娘正跟著秧歌音樂哼唱,她不知道,此刻自家小店的鏡頭,正通過千萬台手機屏幕,成為2015年網絡記憶裏最鮮活的華國注腳。
    突然,辦公室門敲響,溫婉轉過身,就看見程瑾瑜站在門口朝她笑著。
    “溫主任,考慮一下,今晚的歡送晚會由你代表政府發言。”程瑾瑜的手機接了好幾個上級的電話,無一不誇河洛這次新兵巡街儀式太讓人驚喜。
    原定由洛市書記萬晟代表講話,但剛剛他特地打電話給程瑾瑜,問自己能不能說服溫婉上去講話。
    “萬書記找你了?”溫婉坐回凳子,“我不是說讓他上去講就好了?我上去講名不正言不順。”
    這次參加新兵歡送儀式的隻有洛市的新兵,河洛其它地區也有舉行歡送儀式,但像洛市這樣隆重卻是沒有的。
    按林正明的意思是,今年洛市先試行,明年整個河洛地區都搞。
    因此萬晟自然會出席晚上的歡送晚會,但早上巡街儀式結束,他給溫婉打電話,說今晚的歡送晚會讓她代表政府上去給新兵講話,說沒有誰比她更適合了。
    溫婉毫無準備,自然不肯答應,畢竟她幫武裝部做策劃搞宣傳已是越職了,怎麽可能還上去講話。
    沒想到萬晟沒說服她,就去找程瑾瑜了。
    程瑾瑜坐到她辦公桌前的椅子上,“不考慮一下嗎?”
    溫婉睨他,“你覺得合適?”
    “沒有什麽合適不合適的!”程瑾瑜拿起溫婉桌上的文件翻了翻,“新兵歡送晚會,代表政府上去講話,無非是鼓舞新兵。”
    程瑾瑜放下文件,身體前傾目光灼灼:“你看看這些數據——全國熱搜第一、海外百萬播放量,這背後是千萬雙眼睛在關注。新兵們需要的不是官話套話,而是能說出‘把老祖宗的精氣神扛在肩上’的人。”
    他掏出手機,調出論壇熱評:“南疆老槍”那條點讚兩萬的留言,字字戳心,“阿婉,你策劃的這場儀式,已經讓‘傳承’二字有了具象的溫度。”
    溫婉摩挲著鼠標墊上的河洛地圖,屏幕還在不斷刷新著非遺送新兵的相關動態。
    遠處傳來零星的得勝鼓點,混著廣場舞的電子音樂,在夏末的空氣裏碰撞出奇妙的韻律。
    她突然想起今早巡遊時,那個踩著高蹺扮演穆桂英的姑娘,紅色戲服在陽光下翻飛,露出的卻是雙貼滿創可貼的腳踝。
    “可是……”溫婉剛開口就被急促的敲門聲打斷。
    羅敏君抱著筆記本電腦衝進來,屏幕上滿是各省文旅部門的合作邀約:“主任!蘇市文旅局想學習這次非遺軍事化展演的方案,安市要聯合開發‘新兵巡遊’文創IP,還有……”
    程瑾瑜把發言稿模板推到她麵前:“萬晟特意強調,今晚的致辭不用拘泥格式。你就講講策劃時怎麽把‘得勝鼓’和‘強軍夢’聯係起來,說說那些為了排練磨破手掌的非遺傳承人,新兵們需要知道,他們的征途背後站著整個民族的文化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