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天鎮戰役(十七)

字數:5648   加入書籤

A+A-


    李宏這一仗大獲全勝,雖然沒有全殲日軍,但是這一仗取得的戰果卻十分豐厚。這一仗,李宏的部隊消滅日軍 57 人,自身陣亡 7 人,負傷 12 人,沒有重傷,並且繳獲了大量物資。
    回到了自己休整的地方後,李宏開始查看繳獲的物資數目。經過一番統計,李宏這一仗繳獲三八式步槍 150 支、歪把子機槍 10 挺、九二式重機槍 3 挺、八九式擲彈筒 12 具,九四式迫擊炮 4 門,還有若幹彈藥和四車糧食。看著如此大的戰果,李宏拿著清單的手不由得顫抖了一下,清單差點從手中滑落。李宏激動壞了,這麽多的糧食,自己這些人根本就吃不完,並且還繳獲了大量的彈藥,自己的部隊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將不會出現彈藥短缺的情況,自己之前答應徐誌清的炮彈也一下子充足起來,炮兵班又可以為部隊提供火力支援了。
    有這麽多的武器和糧食,李宏心中有了擴充部隊的想法。於是,李宏找來了羅大山,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
    羅大山聽完後,想了想,說:“連長,我同意你的想法,我們眼下有了這麽多的武器彈藥和糧食,已經具備了招兵的條件。不過我有一個顧慮,新招募的士兵大多數都是農民出身,沒有經過訓練,戰鬥力孱弱,會不會影響我們的部隊?畢竟我們眼下還是要和鬼子繼續周旋,根本就沒有多少時間去訓練新兵,若是帶著新兵打仗,這很有可能就會成為我們的破綻。尤其是我們現在還是遊擊作戰,沒有固定的駐紮地點,居無定所,這帶著大量新兵的話,也會拖慢我們的行軍速度,增大了我們被鬼子包圍消滅的風險。”
    李宏神色凝重,羅大山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他一開始並沒有想這麽多,如今羅大山說出這些問題,李宏開始認真思考起來。
    思索了許久,李宏一本正經地說道:“老羅,我認真考慮了一下,我還是打算招兵。我們的部隊人數實在太少,就一個連的人,如果沒有新兵補充的話,幾場仗下來,我們的部隊就會損失殆盡,根本堅持不了多久。遊擊戰雖然很有效,但是我們和鬼子之間的戰鬥力存在著巨大的差距,我們不能忽視,我們在怎麽厲害,每次戰鬥都會出現傷亡,這不可避免。因此,從這一點考慮,我們招兵是很有必要的,必須要做。至於你說的問題,我也考慮了,確實新兵加入會降低我們的戰鬥力,而且我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訓練他們。但是有句老話說得好,新兵成長最快的方式就是經曆戰鬥,不上戰場再怎麽訓練也無法成為一個真正的戰士,好兵那都是在戰場上打出來的,不見血根本不行。”
    羅大山說道:“連長,我明白你的意思,可是這樣對那些新兵來說有點太過殘忍了,戰場之上,死生之地,用戰場來訓練新兵,他們可是要丟命的啊。”
    李宏說道:“老羅,我們現在要麽去尋找大部隊歸建,要麽就留下來和鬼子打。之前我們已經決定了要留下來,那麽眼下我們就必須要招兵。讓新兵未經訓練就直接上戰場,這對他們來說確實殘忍,可我們沒有別的辦法,鬼子正在攻打天鎮,我們不能眼睜睜看著天鎮淪陷,我做不到。而且老羅,我現在給你交個底,天鎮淪陷後,大同也必將不保,到時候鬼子會大規模的進攻太原,我絕不會坐視鬼子進攻自己什麽都不做,我肯定會帶部隊加入到這場大戰之中,即使不能阻止太原淪陷,我也要讓鬼子付出更多的代價。所以這兵我們必須招,我們的實力越強,就越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至於新兵,就讓他們在戰場上成長,我們隻要每次戰鬥做足準備,是可以極大的降低傷亡的。”
    羅大山見狀,也不再多說什麽,同意了李宏的想法。緊接著羅大山問李宏:“連長,既然決定要招兵,那你有沒有什麽具體的想法?”
    李宏說道:“暫時還沒有,我打算將吳青他們幾個排長都集合過來,一起商量這事。”
    “既然如此,我去把他們都叫過來。”說著,羅大山轉身就去喊吳青他們。
    人都來了之後,李宏將自己的想法仔細地給眾人講了一遍,然後詢問眾人的意見。
    徐誌清第一個發言,隻聽他開口道:“連長,我支持你招兵,這些新兵即便打不了仗,也可以幫我們機炮排運輸彈藥,從而節省我們的體力,這是好事。而且連長,我們現在繳獲了鬼子四門迫擊炮,加上我們自己的兩門,一共有六門,炮兵人手不夠用啊,我們總不能讓炮閑著吧?所以機炮排必須要擴充,不會用炮不要緊,我可以教他們,打仗的時候讓他們跟著學,幾仗下來也就會使了。”
    吳青看著李宏,問道:“連長,招兵的事我也支持,但是新兵進來,勢必會影響戰鬥力,這個你打算怎麽解決?”
    李宏說道:“新兵影響戰鬥力是必然的,我打算先擴充一個排的兵力,將他們單獨編成一個輜重排,平時跟著部隊訓練,打仗的時候就讓他們負責扛彈藥,從而節省我們的體力。仗打完了就讓他們負責搬運屍體,打掃戰場,先把膽子練起來。這樣打過幾仗後再讓他們參加戰鬥,到時候我們以老帶新,相信可以把新兵對戰鬥力的影響降到最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吳青聽到李宏這麽安排,覺得沒有問題,於是就不再說話。
    之後,三排長羅廣文問道:“連長,可眼下我們要和鬼子打仗,根本就不能在一個地方停留太久,這招兵的話,我們怎麽招啊?”
    李宏想了許久,說:“這樣,我們兵分兩路,我帶著大部隊繼續和鬼子周旋,羅副連長帶著連部和一個班在附近的村子裏招兵,先招五天,五天後我們在羅老莊會合。”
    羅大山對於李宏的安排沒有意見,於是說道:“可以,招兵的事就交給我,不過連長,我建議你把連部直轄的輜重班給我,輜重班裏有本地人,招兵的時候他們會起到作用。”
    李宏對比表示同意,說:“可以,老羅,招兵的時候切記不能強行拉人,必須是百姓自願,我們不搞強迫拉壯丁的那一套。還有,凡是願意當兵的,每個人家裏都給分一些我們繳獲的糧食,同時對於家裏實在貧困生活艱難的老百姓,你也分一點糧食給他們,在這裏給我們部隊留下個好名聲。”
    羅大山明白李宏的用意,說道:“放心吧,我知道怎麽做?”
    李宏說:“好,既然招兵的事由羅副連長負責,那作戰的事就由我負責,剩下的人跟我繼續去騷擾鬼子後勤補給和他們的小部隊。全連每名步槍手帶 100 發子彈,每個機槍組攜帶 1000 發子彈,每個士兵帶四枚手榴彈,重機槍組扛兩箱子彈,炮兵班換上兩門九四式迫擊炮,每門炮攜帶兩個基數的炮彈,同時帶上五天的糧食,兩個小時後整隊出發。”
    “是。”
    命令已下,全連立刻開始行動起來,李宏將剩下的物資藏在附近的山洞裏,由羅大山調配使用。
    就在李宏準備再次出擊的時候,天鎮城的攻防戰也拉開了序幕。
    張敬俊接到部下報告,在距離天鎮城 8 裏的火車站發現了一列火車即將到站,於是立即帶人前往火車站觀察敵情。張敬俊從望遠鏡裏發現,火車裏是日軍的增援部隊,當即下令將兩門平射炮調來,趁著日軍下車整隊的時機,猛轟日軍。兩門平射炮全力開火,打得日軍暈頭轉向,死傷慘重。張敬俊從望遠鏡裏看到日軍已經從混亂中恢複秩序後,便見好就收,下令部隊撤退到城內。
    天鎮是一座小縣城,沒有關廂,因此日軍隻要出現,就很快會被城內守軍發現。這就導致了日軍很難實施偷襲,隻能硬碰硬地強攻。
    本多政材兵臨城下後,立即調集飛機、重炮猛轟城牆,破壞城防工事,以輕重機槍壓製守軍的火力,以裝甲車、坦克掩護步兵發起衝鋒。
    張敬俊麵對日軍飛機大炮的狂轟濫炸,沒有絲毫畏懼,沉著應對,連續擊退了日軍多次進攻。在日軍飛機大炮轟炸時,張敬俊下令部隊躲在工事裏,等到日軍轟炸結束、炮火停歇,便讓部隊將日軍步兵放到近處再開火。晉造手榴彈、輕重機槍、衝鋒槍一起開火,猛烈地火力打得日軍寸步難行。尤其是晉造手榴彈,裝藥量大,重量更重,用來防禦簡直是絕佳利器。往往日軍衝到 30 米內,守軍一輪手榴彈扔過去,頓時炸得日軍死傷慘重,隊形大亂。守軍隨後趁著日軍混亂的機會,長短槍一齊開火,打得日軍人仰馬翻。而且晉綏軍與國內其他軍隊不同,晉綏軍中大量使用了衝鋒槍,這種武器在近戰時火力猛、威力大,堪稱近戰利器,在防禦戰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這也是晉綏軍擅長防守的重要倚仗之一。
    整整一天,日軍發動的所有進攻均被 399 團粉碎。到了晚上,日軍偃旗息鼓,布置好防禦陣地後就開始休整。
    晚上八點半,筱原誠一郎來到了本多政材的指揮部。一見麵,筱原誠一郎就問:“本多君,今日的攻城戰不順利,不知你接下來打算如何攻城?”
    本多政材回答道:“筱原君,你來看地圖,這是天鎮,天鎮的西南方是陽高縣城,這是天鎮城內支那軍的後路。我已經派出朝生平四郎率領他的第 3 大隊繞開天鎮去突襲陽高,相信最遲明日,陽高就能被我們拿下。到那時天鎮守軍後路被斷,必會士氣低落,我軍再趁機發起雷霆一擊,天鎮城指日可下。”
    筱原誠一郎說道:“本多君,東條司令官已經對我們遲遲沒有拿下天鎮產生了不滿,我們要是再拿不下天鎮,恐怕要成為帝國軍隊的笑柄了。”
    本多政材對自己的布置很有信心,於是勸慰筱原誠一郎道:“筱原君,不必過於憂慮,我相信當城裏的支那軍聽到後路被切斷的消息後,一定會人心惶惶,到時候我軍便可以一擊破城。”
    筱原誠一郎見本多政材信心十足,便說:“既然如此,那我就靜候本多君的捷報了。”
    兩位旅團長在指揮部裏交流了許久,直到兩個小時後才結束。
    盤山距離陽高大約是 37 公裏,朝生平四郎率領他的部隊一路直撲陽高。為了能早點拿下陽高,朝生平四郎下令部隊全速行軍,一路上馬不停蹄,終於在下午其先頭部隊抵達了陽高城下。
    負責防守陽高縣城的是第 61 軍第 414 團,團長是白汝庸,全團僅有兵力 600 多人。然而白汝庸現在很是難受,陽高縣城的城牆年久失修,早已經破爛不堪。有多處城牆高度僅有一兩丈左右,地下散亂堆放的磚石與城牆的缺口形成了斜坡,平日裏老百姓就通過這些斜坡進出縣城。當白汝庸奉李服膺之命進駐陽高縣城時,看到這些情況後,頓時感到頭疼不已。他在現場直接歎息說道:“如此破爛的城牆,縱有雄厚的兵力,亦難完成堅守的任務。”唯一令白汝庸感到慶幸的是,天鎮還沒有陷落,處在側後的陽高縣城還有喘息之機。於是白汝庸下令第 414 團抓緊時間修建工事,構築掩體,加固城防。
    但是戰事此刻並未按照白汝庸預想的發展,天鎮還未陷落,但是日軍已經抵達了陽高城下,大戰即將爆發。
    白汝庸深知陽高的重要性,它是大同東麵的屏障,也是天鎮守軍的後路,陽高若是失守,不僅天鎮守軍會被切斷後路,徹底變成孤軍,就連大同也必將不保。此時閻錫山正在部署大同會戰,大同是萬萬不能有失,因此作為大同東麵屏障的陽高縣城,必須要死守。
    於是,白汝庸在發現日軍蹤跡後,立即下令全城警戒,並親自鼓舞士氣,嚴陣以待。
    喜歡抗戰之烽煙萬裏請大家收藏:()抗戰之烽煙萬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