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二張風波-輿論嘩然

字數:3371   加入書籤

A+A-


    第420章:二張風波輿論嘩然
    蘇良嗣含冤而死的噩耗,仿佛一陣裹挾著憤怒與悲痛的狂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席卷了整個武周王朝,無論是戒備森嚴的朝廷,還是熱鬧喧囂的民間,都被這陣狂風攪得人心惶惶,輿論鼎沸。
    在洛陽城繁華的街頭巷尾,烈日高懸,熾熱的陽光無情地烘烤著大地,卻遠不及百姓們心中的怒火熾熱。
    集市上,人群熙熙攘攘,一位白發蒼蒼、滿臉皺紋的賣菜老者,原本專注於整理攤位上的蔬菜,聽聞蘇良嗣的死訊後,氣得渾身顫抖,他將手中的菜籃重重地摔在地上,裏麵的蔬菜散落一地,老者悲憤地大聲說道:“這張易之、張昌宗兄弟,簡直就是朝廷的毒瘤,禍國殃民的奸賊!蘇大人一生清正廉潔,為咱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一心撲在國事上,怎麽就遭了這等毒手,被他們誣陷致死,老天爺怎麽就不開開眼呐!”
    周圍的百姓們紛紛圍攏過來,一位年輕力壯的後生,氣得握緊了拳頭,關節泛白,大聲附和道:“對!這倆家夥仗著陛下的寵愛,在朝中橫行霸道,胡作非為,陷害忠良,簡直天理難容!他們的惡行,我們都看在眼裏,這樣的人就該千刀萬剮,以正國法!”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紛紛表達著對二張的憤怒與不滿,聲音越來越大,情緒越來越激動。
    消息如瘟疫般迅速蔓延到了城內的茶館。此時的茶館內,座無虛席,幾位書生模樣的人圍坐在一張略顯破舊的桌子旁,他們麵色凝重,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來。
    其中一位身著青衫,麵容清瘦的書生,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跟著震顫起來,他滿臉憤慨地大聲說道:“張易之、張昌宗如此喪心病狂的惡行,實乃我武周王朝的奇恥大辱!他們肆意擾亂朝綱,陷害像蘇大人這樣的忠良之士,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啊!照這樣下去,武周的江山遲早要毀在他們手裏!”
    另一位戴著眼鏡,看起來較為沉穩的書生,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憂心忡忡地歎了口氣,說道:“如今滿朝文武,但凡有點正義感的大臣,無不對二張的所作所為痛心疾首,義憤填膺。可陛下卻似乎被他們的花言巧語蒙蔽了雙眼,對他們的惡行視而不見,這可如何是好?難道就任由這兩個奸佞繼續為非作歹嗎?”茶館裏的其他人也都唉聲歎氣,有的搖頭,有的低聲咒罵,整個茶館被一種沉重而憤怒的情緒所籠罩。
    與此同時,在莊嚴肅穆的朝廷之中,正直的大臣們再也無法忍受張易之與張昌宗的惡行,紛紛挺身而出。狄仁傑、宋璟等一眾大臣齊聚在一間密室之中,密室裏氣氛緊張,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憂慮與憤慨。狄仁傑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緩緩掃視了一圈眾人,率先打破了沉默,聲音低沉而有力地說道:“張易之、張昌宗陷害蘇良嗣,手段之陰險狡詐,令人發指。此等惡行若不加以嚴懲,朝廷的正氣將被徹底踐踏,武周的江山社稷也將岌岌可危,陷入萬劫不複之地。我們身為朝廷大臣,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絕不能坐視不管。”
    宋璟聽後,氣得握緊了拳頭,關節“哢哢”作響,目光堅定地看著眾人,大聲說道:“狄大人所言極是!我們必須聯名上書,懇請陛下徹查此事,還蘇大人一個公道,嚴懲二張這兩個禍國殃民的敗類。若不如此,我們有何顏麵麵對天下百姓,又如何對得起蘇大人的在天之靈?”其他大臣們紛紛響應,義憤填膺地表示讚同,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與決絕。
    於是,一份凝聚著眾多正直大臣心血與憤怒的奏章,被小心翼翼地呈到了武則天的案頭。奏章中,大臣們言辭懇切,字字泣血,詳細地陳述了張易之、張昌宗陷害蘇良嗣的種種疑點和破綻,以及他們平日裏在朝中結黨營私、賣官鬻爵、驕橫跋扈等諸多惡行,強烈懇請武則天明察秋毫,以公正之心嚴懲這兩個奸佞之徒,還朝廷一片清明,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武則天坐在巍峨的龍椅上,手中拿著這份沉甸甸的奏章,眉頭緊緊地鎖在一起,仿佛一座無法逾越的山峰。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與掙紮,輕輕歎了口氣,喃喃自語道:“易之、昌宗,你們為何要做出這等事啊……讓朕如何是好……”她對張易之與張昌宗的寵愛,可謂是由來已久。這二人憑借著出眾的容貌、伶俐的口才以及對她無微不至的侍奉,早已在她心中占據了一席之地。在她孤寂的晚年,這二人總能陪伴在她身邊,為她排憂解難,逗她開心,讓她感受到一絲溫暖與慰藉。
    然而,如今大臣們聯名上書,言辭激烈,態度堅決,民間的輿論也如洶湧的潮水般對二張極為不利。她深知,此事若處理不當,必將引發朝廷的動蕩不安,甚至可能動搖武周王朝的根基。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心中猶如一團亂麻,剪不斷,理還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就在武則天猶豫不決之時,張易之與張昌宗得知了大臣們聯名上書的消息,嚇得臉色蒼白如紙,雙腿發軟。他們深知此事若處理不好,自己必將大禍臨頭。二人匆忙整理了一下衣衫,一路小跑著來到武則天的寢宮。一進寢宮,他們便“撲通”一聲重重地跪倒在地,仿佛兩座瞬間坍塌的小山。
    張易之涕淚橫流,哭得聲嘶力竭,那哭聲仿佛要將自己所有的委屈都宣泄出來,他帶著哭腔,哽咽地說道:“陛下,臣等冤枉啊!一定是那些大臣嫉妒陛下對我們的寵愛,他們心懷鬼胎,故意編造這些彌天大謊來陷害臣等。臣等對陛下的忠心,天地可鑒,日月可表,怎麽可能做出陷害忠良這等喪盡天良之事啊。求陛下為臣等做主,嚴懲那些汙蔑臣等的大臣。”
    張昌宗也跟著磕頭如搗蒜,額頭與地麵碰撞發出“砰砰”的聲響,仿佛要將自己的誠意通過這聲響傳達給武則天,他哭喊道:“陛下明察啊!那些大臣向來與我們作對,此次肯定是他們精心設下的圈套,妄圖離間陛下與臣等的關係,讓陛下疏遠我們。陛下千萬不要相信他們的鬼話啊,否則就中了他們的奸計了。”
    武則天看著眼前哭得梨花帶雨、可憐兮兮的二人,心中一陣心疼。她輕輕地歎了口氣,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與疲憊,輕聲說道:“起來吧,朕並未輕信他們的話。隻是如今輿論洶洶,大臣們又聯名上書,此事關乎重大,朕也需慎重考慮,權衡利弊。你們先退下吧,讓朕靜一靜。”
    張易之與張昌宗聽了,心中雖依舊忐忑不安,但也隻能謝恩退下。他們站起身來,小心翼翼地退出門外,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與恐懼。
    待二張離開後,武則天獨自一人坐在寢宮之中,周圍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她靜靜地望著窗外,思緒萬千。她深知,張易之與張昌宗的行為確實引起了公憤,已經到了不得不處理的地步。但她又實在不舍得懲處這兩個陪伴在身邊多年,給自己帶來無數歡樂與慰藉的人。若不處理,恐怕難以平息大臣們的怒火,也無法向天下百姓交代,武周王朝的統治也將麵臨巨大的危機。
    她在寵愛與朝廷穩定之間,左右為難,仿佛置身於一片茫茫的迷霧之中,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不知該如何抉擇。這一場因張易之、張昌宗陷害忠良引發的風波,如同一團濃密而沉重的烏雲,籠罩著武周的朝廷,而武則天,正站在這團烏雲的中心,麵臨著她執政生涯中最為艱難的抉擇。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