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太平公主參政-拉攏武氏
字數:5761 加入書籤
在武周那風雲變幻的朝堂權謀舞台上,太平公主與李顯之間的權力鬥爭已然呈現出白熱化的態勢,恰似兩頭勢均力敵的猛獸,在權力的叢林中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殊死搏鬥。每一次的朝堂交鋒,都如同火星四濺的碰撞,讓整個朝廷彌漫著緊張壓抑的氣息。為了在這場關乎生死存亡的權力博弈中占據絕對上風,太平公主經過深思熟慮,將目光敏銳地鎖定在了武氏家族身上。她心裏清楚,武氏家族盡管在政治的浪潮中曆經沉浮,但在朝中依然盤根錯節,有著不可小覷的勢力根基,若能將其拉攏到自己這邊,無異於為自己增添了一股強大而穩固的助力。
這一日,在一眾侍衛和宮女的簇擁下,太平公主乘坐著裝飾得美輪美奐的馬車,緩緩駛向武三思的府邸。
馬車沿著寬敞的街道緩緩前行,車輪滾動發出的輕微聲響,仿佛是這場權力謀劃的前奏。不多時,馬車穩穩地停在了武三思府邸那高大巍峨的朱紅色大門前。太平公主在宮女的攙扶下,輕盈地走下馬車。她抬頭望向那氣勢恢宏的大門,深吸一口氣,臉上迅速浮現出自信而親切的笑容,這笑容仿佛有著神奇的魔力,能瞬間拉近與他人的距離。隨後,她邁著優雅從容的步伐,緩緩走進府邸。
武三思早已收到太平公主來訪的消息,早早便在府門外等候。見到太平公主,他趕忙上前,恭敬地行禮,臉上堆滿了熱情的笑容,說道:“不知公主大駕光臨,有失遠迎,還望公主恕罪。公主今日前來,定是有要事相商,快請進府。”太平公主笑著擺擺手,說道:“三思兄客氣了,本宮此次前來,確實是有重要之事與兄長相談。”武三思連忙將太平公主迎進客廳,客廳內布置得奢華而典雅,四周擺放著各種奇珍異寶,彰顯著主人的尊貴身份。兩人分賓主落座後,下人立刻奉上香氣四溢的香茗。
太平公主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感受著茶香在舌尖散開,緩緩說道:“三思兄,如今這朝堂局勢,猶如那波濤洶湧的大海,變幻莫測,複雜萬分呐。本宮與武氏家族,本就血脈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同氣連枝。兄長在這朝中摸爬滾打多年,人脈廣泛,根基深厚,想必也對當下這嚴峻的形勢洞若觀火。李顯身為太子,卻心胸狹隘,容不得他人對朝政有絲毫的建言與幹涉。他一心想要獨攬大權,對我等是百般排擠,處處打壓。長此以往,不僅我等在朝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恐怕武氏家族多年來苦心經營的榮耀與根基,也將在他的手中毀於一旦啊。”
武三思微微皺眉,臉上露出凝重的神色,心中暗自思索太平公主所言。他在朝中多年,自然深知局勢的錯綜複雜,這些日子,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李顯對武氏家族的敵意正逐漸加深。太平公主見狀,繼續說道:“兄長,若我們攜手合作,憑借武氏家族龐大的人脈與深厚的勢力,再加上本宮在朝中積累的影響力,必能成就一番大業。我們可以在朝堂上相互呼應,緊密配合,共同對抗李顯一派。如此一來,既能保住武氏家族的榮華富貴,延續家族的榮耀,又能為武周的江山社稷貢獻一份力量,維護朝廷的穩定,這豈不是一舉兩得的美事?兄長,你意下如何?”
武三思低頭沉思片刻,心中權衡著利弊。他深知,如今武氏家族在朝中的處境日益艱難,與太平公主合作或許真能為家族謀得新的生機,打破當下的困境。況且,太平公主深受武則天的信任,在朝中的影響力不容小覷,與她聯手,勝算自然更大。想到這裏,武三思抬起頭,目光堅定地看著太平公主,點頭應允道:“公主所言極是,武氏家族願與公主通力合作。隻是,不知公主可有具體的合作之策?還望公主明示,我等必定全力配合。”
太平公主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仿佛早已成竹在胸。她說道:“兄長,我們可從兩方麵入手。其一,在朝堂之上,每當有重要事務商議,我們武氏家族與本宮的支持者要相互配合,如同齒輪般緊密咬合,共同發聲。若李顯提出某項政策,我們覺得不妥,便一同據理力爭,從各個角度闡述其中的利弊,讓陛下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比如,若他提出的政策可能會加重百姓負擔,引發社會動蕩,我們就以民生為重進行反駁;若政策不利於國家的長遠發展,我們便從戰略層麵進行分析。總之,要讓陛下清楚地看到他提議的不足之處。”
武三思點頭表示讚同,說道:“公主所言甚是,在朝堂上據理力爭,以理服人,方能讓陛下重視我們的意見。隻是,若李顯一派強詞奪理,我們又當如何應對?”
太平公主輕輕一笑,說道:“兄長不必擔憂。我們事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收集相關的數據和案例,以此作為有力的論據。同時,我們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爭取更多中立大臣的支持。隻要我們有理有據,那些中立大臣自然會站在我們這一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武三思聽後,連連點頭,說道:“公主考慮得如此周全,實在是令在下佩服。不知這其二又是如何?”
太平公主接著說道:“其二,我們聯合上書陛下,在一些關鍵政策上達成一致,提出我們的見解與主張,試圖左右陛下的決策。比如,在官員選拔、賦稅調整、軍事戰略等重要方麵,我們共同撰寫奏疏,詳細闡述我們的觀點和建議。奏疏內容要條理清晰,論據充分,讓陛下看到我們的誠意和能力。同時,我們要注意把握時機,選擇在陛下對相關事務正在考慮決策之時上書,這樣才能更好地引起陛下的重視。”
武三思聽後,思索片刻,說道:“公主此計甚妙。隻是,聯合上書之事,還需謹慎行事。我們要確保奏疏內容無懈可擊,以免被李顯一派抓住把柄,反咬一口。”
太平公主點頭道:“兄長所言極是。所以,在撰寫奏疏之前,我們要召集武氏家族和本宮的心腹,共同商議,集思廣益。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武三思趕忙說道:“公主放心,此事關係重大,我定會與家族眾人詳細商議,確保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李顯一派的挑戰。隻是,若陛下對我們的奏疏不予采納,又該如何是好?”
太平公主神色鎮定,說道:“即便陛下一時不采納,我們也不能氣餒。我們可以在朝堂上再次闡述奏疏中的觀點,爭取更多大臣的支持。同時,我們要密切關注局勢的變化,尋找合適的時機再次上書,讓陛下看到我們的堅持和決心。”
兩人又詳細商討了一些細節問題,包括如何加強與其他大臣的聯絡,如何在朝堂上更好地把握時機發聲,以及如何應對李顯一派可能采取的反擊措施等。不知不覺,天色漸晚,夕陽的餘暉透過窗戶,灑在兩人身上,仿佛為這場權力的聯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太平公主起身告辭,武三思親自將她送出府邸,說道:“公主慢走,武氏家族定會全力配合公主,期待我們合作成功。”
此後,太平公主與武氏家族緊密合作,相互呼應。在朝堂上,每當李顯提出觀點,他們便立刻站出來反駁,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看法,讓李顯的提議難以順利通過。
一次朝會上,李顯提議增加對一些偏遠地區的賦稅,以充實國庫,加強邊防建設。他說道:“陛下,如今邊關戰事頻繁,突厥等外敵屢屢犯境,軍費開支龐大,國庫日漸空虛。那些偏遠地區,多年來受益於朝廷的庇護,卻對國家的貢獻甚少。如今適當增加賦稅,用於邊防建設,實乃當務之急。若不如此,恐怕邊防將士們將因缺乏物資而難以抵禦外敵,國家的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
太平公主立刻站出來,神色嚴肅地說道:“陛下,兄長此議不妥。那些偏遠地區,本就經濟落後,百姓生活困苦。當地土地貧瘠,農作物產量低下,百姓們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體。若再增加賦稅,無疑是雪上加霜,百姓們將不堪重負,恐會引發民怨,導致社會動蕩。況且,邊防建設固然重要,但應從長計議,尋求更為妥善的解決辦法,而不是一味地加重百姓負擔。陛下一向以民為本,若因邊防之事而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恐怕有違陛下的初衷。”
武三思也緊接著說道:“陛下,公主所言極是。臣以為,可先對朝廷內部的開支進行清查,削減不必要的浪費。如今朝廷中,有些官員鋪張浪費,奢靡之風盛行,各種不必要的慶典和活動耗費了大量的錢財。若能削減這些開支,必能節省不少資金。同時,我們可以鼓勵商業發展,出台一些優惠政策,吸引商人到偏遠地區投資,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貿易稅收。如此既能充實國庫,又不會給百姓帶來過重負擔,還能帶動偏遠地區的發展,實乃一舉多得之策。”
其他武氏家族的支持者和太平公主的親信也紛紛附和。一位大臣說道:“陛下,三思大人和公主所言有理。增加偏遠地區賦稅,看似能解一時之急,實則後患無窮。我們應尋求更加穩妥的辦法,確保國家的長治久安。”
另一位大臣也說道:“是啊,陛下。若因賦稅過重引發民變,那將是得不償失。我們應從多方麵入手,共同解決國庫空虛和邊防建設的問題。”
一時間,朝堂上反對李顯提議的聲音此起彼伏。武則天聽著眾人的爭論,陷入了沉思。她目光緩緩掃過眾人,說道:“此事關係重大,容朕再考慮考慮。諸位愛卿,皆是為了國家著想,但若有更好的辦法,還望暢所欲言。邊關防禦關乎國家安危,百姓民生亦是重中之重,朕需權衡利弊,做出最恰當的決策。”
除了在朝堂上直接對抗,太平公主與武氏家族還聯合上書武則天。在一份關於官員選拔製度改革的奏疏中,他們寫道:“陛下,如今官員選拔製度存在諸多弊端,導致一些庸碌之輩混入官場,而真正有才能的人卻難以施展抱負。部分官員選拔過程中,任人唯親,隻看重出身和關係,不注重才能和品德。這不僅使得朝廷內部風氣不正,也嚴重影響了國家的治理和發展。臣等以為,應拓寬選拔渠道,不拘一格降人才,無論是寒門子弟,還是商賈之後,隻要有真才實學,皆可參與選拔。同時,加強對官員的考核監督,建立嚴格的考核機製,定期對官員的政績、品德進行考核,對於不稱職的官員,堅決予以罷免,確保為官者清正廉潔,盡職盡責,為國家和百姓盡心盡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則天看到這份奏疏後,召集大臣們商議。朝堂上,太平公主和武三思據理力爭,詳細闡述改革的必要性和具體措施。
太平公主說道:“陛下,如今朝廷正處於關鍵時期,需要大量有才能、有擔當的官員來治理國家。然而,現有的選拔製度卻限製了人才的湧現。若不進行改革,國家的發展將受到阻礙。我們提出的這些改革措施,旨在選拔出真正優秀的人才,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
武三思也說道:“陛下,公主所言極是。隻有選拔出德才兼備的官員,才能讓朝廷充滿活力,讓國家繁榮昌盛。此次改革,不僅關乎官員選拔,更關乎國家的未來。請陛下明察。”
雖然遭到了李顯一派的反對,但由於太平公主和武氏家族準備充分,他們的提議得到了不少大臣的支持。李顯一派的一位大臣說道:“陛下,他們的提議看似合理,實則會擾亂現有的官員選拔秩序。如今的製度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經過多年的運行,已經相對穩定。貿然改革,恐會引發混亂。”
太平公主反駁道:“這位大人此言差矣。現有的製度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弊端,若不改革,隻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我們提出的改革措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旨在讓選拔製度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為國家選拔出真正的人才。這不僅不會引發混亂,反而會讓朝廷更加清明。”
武三思也說道:“陛下,若不改革,那些有才能的人將永遠被埋沒,國家將失去發展的動力。請陛下慎重考慮我們的提議。”
最終,武則天決定采納部分建議,對官員選拔製度進行改革。她說道:“諸位愛卿的提議,朕已了解。其中一些建議,確實切中時弊,朕決定采納。希望你們能繼續為朝廷出謀劃策,共同為武周的繁榮昌盛努力。”
通過這些方式,太平公主與武氏家族在朝堂上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他們的陣營也日益壯大。而李顯一派,麵對太平公主與武氏家族的聯合攻勢,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雙方的權力鬥爭愈發激烈,整個朝堂都被籠罩在一片緊張的氛圍之中。武周的未來,因為這場激烈的權力角逐,變得更加撲朔迷離,充滿了變數。每一次的朝堂交鋒,都如同在權力的天平上加上了一個砝碼,讓局勢更加難以預測,武周的命運,仿佛被一隻無形的手,緊緊地攥在這場權力鬥爭的漩渦之中。
喜歡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請大家收藏:()武則天生死之間的不凡曆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