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改變河西教育曆史走向的,小人物警察馮大田

字數:8571   加入書籤

A+A-


    任何人的底氣,都來源於經濟實力。
    任何一個部門,一流的工作也都來源於經濟實力。
    嘴上說沒有用,在工作中,不談格局,生存才是王道,不談情懷,務實才是根本。
    哦。
    道理再多,多至千萬,可沒錢就辦不成事。
    我給教育廳王廳長打過招呼,在市裏教育扶貧款再給你們一點。
    我這個市長就這麽大的權力,多給你們西河縣下撥教育基金三百萬。
    堅決杜絕個別孩子上不起學的問題。
    讓個別貧窮孩子在食宿,車費方麵得到補助,不能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
    劉局長你是知道的,在農村一袋麵,一桶油的分配,都事關政府的形象。
    貧苦家庭孩子上學補助,一定要做到公平。
    好了,市裏還有一個工業與農業用水協調會,城市需要水,村民也需要水,到底誰重要,我要親自參加。
    祁連雪暗示,下屬何惠民,劉世傑要走人。
    縣長何惠民大失所望,他沒有想象中的教育基金一千萬後麵,再追加一千萬,不過也好總算有成績。
    市長祁連雪答應教育基金,在下撥三百萬元。
    有總比沒有強。
    縣長何惠民偷偷暗笑,這一下縣上的辦公經費寬裕了。
    他出來一趟也算有點成績,為西河縣又爭取了三百萬。
    西河縣教師人員多,僅靠國家救助程序複雜,是不能發工資的,在這種情況下市裏多給三百萬救助預算外資金。
    貧困縣教師的工資,能不能按時發放就顯得特別重要,也是他的政績之一。
    而民政局長劉世傑,此時還想有些作為。
    《調整學校結構,改革教學製度,使普通教育步入曆史的轉型,為國家輸送合格人才》,就是引用民政局長劉世傑《陽光撿漏》計劃書。
    “化泥土為陶瓷,化礦石為金屬,化水為電力。”就是撿麥穗計劃的翻版。
    扶貧從孩子開始,要讓孩子融於社會,孩子可塑性強,是一項收益慢,三千元錢就可以拯救一個家庭。
    想到這些,劉世傑還是有點惆悵,那三百萬教育基金遠遠不夠。
    祁市長。劉世傑站起來。
    縣長何惠民暗暗給劉世傑遞個眼色,已經多要了三百萬,做事要有個度,適可而止就行了,不要在上級麵前不識時務,這是官場的大忌。
    哦。
    劉局長。
    扶貧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在工作上有什麽事?
    寫個調研報告,送給市民政廳······祁連雪打斷了劉世傑的話。
    祁市長,你是知道的。
    我們西河縣夾在火星沙漠和宇宙沙漠之間,是一個貧困縣。
    我們縣有八個鄉,一個鄉有八個行政村,一個村有四個生產隊。
    再說,祁市長,我們西河縣村民打工,主要就是金城市公司的礦山、隧道、井下、建築、化工、煤礦、這些行業危險性高。
    一個生產隊有一個孩子,雖然減免了學費,但是到鄉上的中學也有幾十公裏,住宿、夥食對一個貧困家庭是一筆不菲的開支。
    一個隊有一個孩子,一個鄉就是三十二個孩子,一個縣就是二百六十六個孩子。
    祁市長你是知道的,一個村貧困人家不止一戶········
    祁連雪大驚,他想起了那句:“破巢之下,安有完卵乎?”
    你說的真實嗎?
    祁連雪又重新坐在沙發上。
    縣長何惠民臉刷的紅了,惱怒的望著劉世傑,眼睛射出一道寒光,意思適可而止就夠了。
    劉世傑裝作沒有看見。
    何縣長,極個別的孩子上不起學,我以為就是十幾個。
    聽劉局長說,你們西河縣一個鄉就幾十個孩子,一個縣就是幾百個孩子。
    祁市長,我們西河縣是戈壁省狀元縣,尊師重教已滲入到西河人的骨髓裏,哪裏有這樣的事情呢?
    我們已經在各村選派了教師,哪裏有孩子上不起學?
    縣長何惠民信誓旦旦的說“一定是劉局長口誤,或者統計數據錯了……”
    你說劉局長是這回事嗎?何惠民用責怪的眼神望著劉世傑。
    是有這回事,我們西河縣每個村都有老師,國家的免費教育計劃,一年級二個孩子,二年級三個孩子········最後六年級的孩子,無法上初中。
    市長祁連雪大驚,居然還有這樣的事情?
    我看了人大,政協委員的調研報告,這種現象基本上杜絕了。
    祁市長,那是他們把偶然性看成了必然性,把必然性當成了偶然性。
    一個孩子在村裏上了一年學,又有學習潛力,然後到縣城上學,考上了清華或者北大就大肆宣傳。
    而對那些沒有潛力的孩子,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所以調研報告裏無法真實的反映西河縣的教育現狀。
    你說的是真實的嗎?
    祁連雪又反問西河縣民政局長劉世傑。
    祁市長,是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
    縣長何惠民知道紙裏包不住火,他就輕描淡寫,說出了西河縣的部分教育現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祁市長,我是民政局長,是扶貧的,知道西河縣的現狀。
    像這樣的孩子,在我們西河縣恐怕也有三百多。
    金城市長祁連雪呆坐在沙發上,誤人子弟啊。
    他長出了一口氣,然後說:“何縣長,劉局長你們到西河縣,把這些失學的孩子第一手資料拿來,我和吳書記商量一下,要在金城市開一個內部通報會,著手解決這些孩子的入學問題。
    我們不能學涸轍之鮒,幹涸的車轍裏鯽魚處境困難,急待水源來救。
    我們隻要一碗水,孩子上學是個大事情,我們一定要盡力而為。
    縣長何惠民,民政局長劉世傑對西河縣失學孩子的匯報。
    特別是民政局長劉世傑的匯報,如一聲驚雷,並非極個別孩子上不起學,而是幾百個這樣的孩子。
    此刻市長祁連雪不為政績,也不為升官,內心的悲憫與善良油然而生。
    市長祁連雪也曾經貧困,還是小叔祁潤岩,送的那一袋麵粉,才讓他有了今天。
    同情和愛纏繞在市長祁連雪的心裏。
    “不能學涸轍之鮒。”
    哎……市長祁連雪長歎一口氣。
    祁連雪內心的那種激情迸發了。他和市委書記吳明英溝通了。
    就是那一袋麵粉,讓祁連雪無法抗拒的心靈包袱要卸下來。
    他已經是市長了,像他這樣的孩子還會有多少呢?
    他有這個能力,他想卸下心靈的一個包袱,還原過去,報答善良。
    在金城市八一賓館門前,黑色的奧迪車下來了三個人。
    一個是西河縣長何惠民,一個就是大家熟悉的民政局長劉世傑,還有一個小警察穿著警服。
    他在有大領導出現的場合,很少露麵,壯實的身材。
    這名警察還有點拘謹,他用手拽拽警服的衣角,把帽簷扶正,手頭夾著資料。
    這名警察就是西河縣雙橋鎮城關區派出所長馮大田。
    縣長何惠民叮囑派出所長馮大田“老馮,到了現場你不要慌,要實話實說你執法的過程,有什麽責任我承擔”。
    “你大膽如實說就行了,其他事情有我扛著”。民政局長劉世傑也在鼓勵馮大田。
    縣長何惠民,民政局長劉世傑進入八一賓館會議大廳,派出所長馮大田跟隨而入,才發現氣氛不對。
    八一賓館大廳裏都是一些領導,和國營大企業老總,還有著名的民營企業家,以及在金城市有聲望的一些個體老板……
    祁市長。
    縣長何惠民和祁連雪打招呼。
    這是吳書記,祁連雪向大家介紹。
    派出所長馮大田偷眼瞅了一下這個女書記,內斂含蓄,帶著白色的眼鏡,短發,黑色的西裝,配著純白的襯衣。
    書記吳明英有強大的氣場。
    西河縣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三百多孩子沒有學費,也不向市委匯報,市委書記吳明英顯然不高興。
    縣長何惠民趕緊說“吳書記我們工作有失誤······”
    當然他也知道,金城市把這個問題擺在首要,無形中就是對縣長何惠民工作的肯定。
    身在官場,要麽被裹挾,要麽卷入,要麽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推入旋渦。
    那個人還埋怨工作失誤呢?
    八一賓館大廳早已布置好,其中台麵上坐著市委書記吳明英,市長祁連雪,政協主席高東方,主管文、教、衛的副市長張民生,人大副主席鄧旭一行坐在主席台上。
    八一賓館大廳裏,都是金城市頭麵人物,有國營大企業宇宙公司。
    被稱為戈壁公司的一顆明珠,副董事長,兼黨委書記韓亮。
    浙江駐金城市商會會長蘇曉冉,金城市工商銀行行長潘雨天,金城市工商局私營聯合會主席劉向東,地質部駐金城市518地質大隊隊長陳興鑫········
    會議由市委書記吳明英主持。
    今天祁市長不方便主持這個會議,我和祁市長溝通了一下。
    今天請大家來,主要是聽聽西河縣一個派出所長是怎麽執法的。
    或許對大家的工作有幫助。
    下麵就請那位警察同誌上台。
    派出所長馮大田頭上的汗流下來,他還沒有上過大場麵,他邁著步伐走向了主席台,民政局長劉世傑向馮大田點頭示意。
    馮大田脫下了帽子。
    他安慰自己“內心一定要安定,靜下來。”
    他從公文包裏拿出了一個鐵質的摟耙子,然後馮大田說“這是我在雙橋鎮芨芨灘,維護戈壁植被,罰沒的違法工具。”
    “摟耙子價值就是五角錢,不要小看,這小小的摟耙子,它對荒漠草原植被破壞極大。”
    然後他又從公文包裏,取出一個塑料袋子,袋子裝的是枯草,馮大田指著塑料袋的枯草說:“這是我們沒收的最原始的違法所得。”
    “我拿出了這兩樣東西,這些東西,對我們派出所就是垃圾,可是對那些違法犯罪嫌疑人卻是救命稻草。
    然後他把這兩樣東西,遞給了市委書記吳明英。
    市委書記吳明英拿著,那好像與摟山羊絨摟耙子相似,用鐵絲折彎,酷似猴子的手,這就是所謂的摟耙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些人用的摟耙子,成本極低,但是對荒漠草原的破壞力極大,如同草原老鼠破壞草場。
    這些孩子,在戈壁荒漠灘上用摟耙子,摟戈壁灘上稀疏的枯草,為的就是在枯草中尋找珍貴稀疏的發菜。
    發菜貼在荒漠植物的下麵,因其 形如亂發,顏色烏黑,得名“發菜”,也被人稱之為“地毛”。
    市委書記吳明英以前都是聽匯報,今天真正見識,這個東西對荒漠草原破壞的摟耙子,可悲的是對荒漠草原破壞具有殺傷力就是一些孩子。
    市委書記吳明英也聽市農業局王局長匯報過,從上報的資料中,市委書記吳明英也知道一些數據。
    摟發菜的破壞力極大,經西河縣草原站調查計算,匯報給市農業局,產生二兩發菜,需要摟10畝草場,。
    二兩發菜的收入為50元,為50元的發菜收入,破壞10畝草場,導致草場10年沒有效益。
    加上人群湧入草原後,吃住燒……造成的經濟損失,國家每年因摟發菜造成的環境經濟損失近百億元,而發菜收益僅幾千萬元。
    這種付出的代價,就連小學的孩子都能算出,我們卻無法製止,是我們金城市的悲哀啊。
    市委書記吳明英若有所思,隻是長歎了一口氣,把那個摟耙子遞給了市長祁連雪。
    如果說城市長大的市委書記吳明英對摟耙子還比較陌生。
    那麽農村長大的市長祁連雪,對“叉”的認識滲透在血液中,這是一種基本的勞動工具。
    祁連雪拿著摟耙子,望著稀疏的塑料袋裏的枯草,夾雜著灰塵、石子顆粒,枯草中有一根黑色的盤狀物,就是所謂的發財。
    發財是一種極名 貴的食物。
    因發菜跟“發財”諧音,港、澳和南方富裕地方的人特別喜歡它, 不惜以重金購買饋贈親朋,諧音發財。
    一切美食都掩藏著掠奪,自私,殘忍,對生命的殘害。
    如同歐洲有一種貓屎咖啡,是世界上最貴的咖啡。
    麝香貓吃下成熟的咖啡果實,經過胃的發酵,產生了一種別有風味的咖啡,可是商家為了獲得利潤,麝香貓咖啡不惜虐貓求糞,每一杯麝香咖啡都掩藏著麝香貓的痛苦和哀嚎。
    同樣在荒漠中攫取每一根發財,都是對荒漠草原的踐踏與掠奪,如同跋涉在沙漠中的駱駝。
    駱駝的主人給駱駝脖子上放血。
    河西古道,駝鈴聲聲,一支駝隊行走在歲月的深處。
    “叮咚” “叮咚”的駝鈴,穿越悠遠的詩史,回響在曆史的天空。
    這絲綢之路的駝隊,垛子上馱著河西走廊的榮耀,走過大漢,走過盛唐。
    一月,一年,一個世紀,一個朝代,這樣做河西走廊必將走向衰敗……
    喜歡雙橋請大家收藏:()雙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