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能寫個字據嗎

字數:5198   加入書籤

A+A-


    “咋了?看上去咋悶悶不樂的,收東西打眼了嗎?”
    在逛到劉老板店鋪門前時,他直接走了進去。
    剛進門,就聽見一位光頭、年齡五十多歲的男人跟老劉打著招呼道。
    “不是收東西打眼了,不過跟打眼也差不多,哎!”
    劉老板說著,歎了口氣。
    看見常順進來,對他點了點頭。
    他也對他微笑了下,兩人算是打過招呼。
    “不是打眼又跟打眼差不多,那是個啥情況?”
    光頭中年男人明顯很好奇。
    常順也是一樣,很想知道緣由。
    “老板,你這個油燈多少錢?”
    正當劉老板準備開口說話時,店鋪裏麵的一名顧客指著貨架上的一個老煤油燈問價道。
    此時店裏還有其它兩名顧客,他們同樣在看著貨架上麵的東西。
    畢竟今天是交流會,到這裏逛著的人多,不論是地攤還是店鋪,都有不少人。
    常順掃視了一眼那個油燈,是自己從拆遷區收購過來然後售賣給劉老板的。
    他這邊的店鋪,有不少物件都是出自拆遷區,特別是懷舊民俗類物品。
    當然,雖然是出自拆遷棚戶區,但大多數東西,也並非常見的東西。
    另外哪怕常見,也定然會不一樣、或者說具備一定的特色。
    就拿這個煤油燈來說,它的顏色跟絕大多數的煤油燈不一樣。
    一般的煤油燈,通常是藍綠色,但這個卻是紅色,同時油燈表麵的玻璃上還有“囍”字。
    紅色的煤油燈相當少見,帶“囍”字的應該屬於定製,那就更加少見了。
    “這個不便宜,是特殊年代的,像這樣顏色題材的很少見,你想要的話,給350元!”
    劉老板看了油燈一眼,隨口回道。
    “200怎樣?200我要了!”
    顧客還價道。
    “我再讓點,最低300,能要你就拿去,不要就算了!”
    劉老板語氣很堅定。
    “行!300就300,你幫我裝起來!”
    見價格真的還不下來,顧客同意了。
    或許他也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老煤油燈。
    劉老板拿出舊報紙、塑料袋幫對方裝好後,這人就付了錢。
    在他們談生意時,又有人走進了店鋪,而先前在貨架旁看著東西的一人也看中了一件物品。
    “老板,你這個小藥壺多少錢?”
    這名顧客問價道。
    他說的藥壺,是一個木頭製作的扁壺,裝火藥的,以前的獵槍、也就是土槍所用。
    這個扁壺高度約15公分,有點像鼻煙壺的造型,表麵被一層牛皮包裹,年份比較早,應該能到民國時期,品相很好,藥壺製作的比一般的精致很多。
    “100,不還價!”
    劉老板看了那邊一眼,然後說道。
    “行!我要了。”
    對方很幹脆的答應了下來,隨後就付了錢。
    這人買完東西就離開了。
    其他那些走進店鋪的人暫時也隻是在店內看著一些東西,並沒有急著購買。
    “老劉,你現在可以說說是啥原因了吧?不是收東西打眼又跟打眼差不多,我還真想知道到底是咋回事!”
    這陣閑了下來,光頭男人又問起了之前的事。
    “事情是這樣的,早上有人過來買東西………………”
    劉老板把原因講了出來。
    原來是他的一枚“大清宣三”銀元被別人掉了包。
    也就是說別人用假幣換了他一枚真幣。
    像這種掉包的情況,不隻是古玩,其它生意場合也可能有。
    特別是人多的時候,一時間照看不過來,很容易被人渾水摸魚。
    劉老板說當時進來的人有四五個,就是因為人多,他隻顧著招呼別人不要偷自己的東西,但沒有防住別人用假銀元換了他的真銀元。
    一枚大清宣三,價值差不多相當於十幾枚普通三年袁大頭。
    這個損失還是比較大的。
    “看來以後別人看你店鋪裏麵的東西、特別是那些小件物品,你可要更加小心謹慎了!”
    聽完他的講解,光頭中年男人算是知道了原因。
    常順也明白了。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自己的東西目前雖然沒被別人掉包過,但以後也要多注意。
    “是啊!早上也怪我大意了。
    要是一樣樣的把東西往外拿,一個個的來,拿一件放一件,不讓別人有可趁之機,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劉老板苦笑了下。
    “事情已經發生了,就不要太過自責,或許這是命裏注定該有的一段劫難。”
    常順笑著勸解了一下。
    以他自己個人的觀點,命中有些挫折也並非都是壞事。
    挫折能夠讓人更快的成長,看清這個世界的本質,能夠更清楚的看懂人性。
    而一些劫難,甚至是為人擋災也有可能。
    反正不能一味兒的認定所有的不好就是真正的不好。
    還是之前的觀點——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你說的我都明白,當時心情不好,但現在好多了!”
    劉老板笑著道。
    “老劉,你發現別人換了你的銀元之後沒出去找一下嗎?或許還能夠找到那人呢!”
    光頭男人突然間想到了啥,問他道。
    “我當然出去找了,不過這麽多人,並沒有發現他。
    另外要是真找到,人家多半肯定不會承認,反咬一口也有可能。”
    劉老板又一次苦笑了下。
    他說的很客觀,隻要不是現場抓住,人家掉包後肯定不會承認。
    這情況“作案之人”也能夠想到。
    “那你把這枚銀元放到經常能夠看見的地方,以後每次看見它,都能提醒你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
    光頭中年男人笑著提醒。
    “我就是這樣想的!以後每天至少看上一遍!”
    幾人又聊了幾句,又有顧客選好了想要購買的東西。
    這次是一個青花瓷大盤。
    盤子的工藝為青花留白,圖案是壽字纏枝蓮花卉,年份清朝仿明國時期。
    “老板,這個大盤子多少錢?”
    顧客拿著盤子問價道。
    “2000塊錢!它是清朝時期的盤子!”
    劉老板看了那邊一眼,回話道。
    這個年代的古玩店或者舊貨市場,是有一定數量真貨的,往後隨著鏟地皮的人越來越多,真貨越來越少。
    特別是那些稍微高檔些的東西,基本上沒有真貨。
    與其相對,製作假貨,也就是工藝品、高仿越來越多,這就讓地攤上看到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假的。
    “包真嗎?包真的話我就買了。
    我是怕錢花了,買的東西卻不對,那樣很影響心情。
    說實話,我是個新手,才接觸古玩。”
    顧客又說道。
    “包真!你覺得不對,盡可能讓懂行的人幫你看看,確定真假後再購買。”
    劉老板再次說道。
    “能寫個字據嗎?”
    對方說道。
    “寫了沒用,任何開店之人,東西賣掉拿出店鋪,再拿回來店裏是不退的,因為很可能被掉包,我這樣說你應該能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