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孫叔的現場教學
字數:3965 加入書籤
第二百三十六章 孫叔的現場教學
晚上,二貨三人組還有孫叔老兩口又在薑喜軍家造了一頓。
這頓飯可有意思,不光有薑大媽做的龍江菜,還有董亞菲做的俄餐。
紅菜湯,沙拉肉,罐牛,主食是董亞菲自己烤的大列巴還有俄式餃子。
薑喜軍老丈人這些年組織跟老毛子換貨,算是賺大發了,薑喜軍一家跟著也賺的盆滿缽滿,生活條件更不用說。
晚上還是回的孫叔家住的,薑喜軍可沒地方。
第二天在孫叔家吃完早飯,孫叔招呼長海他們三人準備去伐區看看,在那周圍下點套子。
別人下套子都背著點別人,怕被人提前把套子給溜了,孫叔這老頭可不怕,整個鬆林鎮林區就沒有不認識他的。別人看到他在哪裏下的套子,回頭套子套到東西,要不就喊他,要不直接就給他送家去。
主要是這個老頭為人好,東北人本身就這性格,都是移民,平時見到個生人遇到個“馬高蹬短”的情況,都會伸把手,孫叔就是這麽把人給交下的。
四個人趟著雪走了兩個多小時到了伐區,路上遇到不少牽著馬拖著爬犁去伐區倒楞,拉套子的人,認識的就馱他們一段路,遇到雪深的地方他們再下來。
伐區楞場,一聲聲勞動號子穿透林子能傳出去很遠很遠,有時候遇到沉的木頭,幾個人一起用力,哪號子都能震的樹上的雪往下掉!
這一年還沒有後期的50集材爬山虎,50集材是63年仿製老毛子的產品,66年才批量生產,大規模用於東北林區的。
這個時候木材全靠人力和畜力運輸集中到一起,運輸主要靠牲口,分為馬套子和牛套子,牲口在前麵,木材在後麵順著雪道往山底下出溜。是個比較危險的活,弄不好牲口不是讓木材弄傷或者撞死,就是翻進山溝裏。
木材搬運全靠人力,倒楞,碼垛,工人用杠子,掐鉤抬著木頭,分為四人,六人,八人杠,妥妥的力氣活,有的時候幾個人用力不均,最受力的人都能壓吐血。
即使是這樣林區老百姓也願意上林場幹活,冬天都在家貓冬,啥收入來源都沒有,跟生產隊開個介紹信,去林場賣把子力氣,幹上一冬天能頂上大半年收入。拋出去危險性不說,這個時候的林區老百姓生活還是不錯的,隻要你肯下力氣,餓不死!
二貨三人組和孫叔在離伐區二裏多地的地方相中一片塔頭甸子,孫叔一邊下套子,一邊教他們下套子的學問。
比如下套兔子的套子,這玩意兒分上半月和下半月,上半月和下半月套子離地的高度是不一樣的,套子圈的大小也有講究,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
援朝對這玩意兒感興趣,並且悟性還挺高,長海和孫小欠總覺得還是拎著槍麵對麵的跟野獸交流才有意思。
援朝從始至終的幫著孫叔把套子下完,長海和孫小欠,拎著槍漫無目的的尋摸。
還別說這兩人在塔頭甸子旁邊的林子邊上發現一個土包,雖說讓大雪給埋上了,,可疑的是,土包有不大的洞口卻沒埋住。
兩個人深一腳淺一腳的回去喊孫叔過去瞅瞅,這是不是傳說中的獾子洞,要真是的話,這趟也沒算白來。
孫叔跟他們過去一看,老頭就樂啦“這哪是獾子洞,這是刺蝟洞,獾子洞可比它大多了,咋滴?想不想整?這玩意兒也是好東西,是味藥材呢”
孫小欠一聽,開口說“叔,這玩意兒不是五大仙家嗎?咱們也能打?”
孫叔接過長海遞給他的煙,點著了抽一口說“有些事兒吧解釋不清,光說咱們東北有五大仙家,可是又沒有人親眼看見他們開口承認,可是跟他們一起的傳說還有很多事情都解釋不清楚,再說了,這山裏的野牲口在傳說裏那個不是神仙妖怪,咱們獵人還少禍禍啦?”
援朝悶聲問“叔!這刺蝟肉好吃不?”這貨除了吃,不知道其他。
孫叔笑著說“這玩意兒可不好吃,土腥味太重,倒是好收拾,開水一燙,,身上刺全下來,但是扒皮要快,要不然身上的油都滴答沒了。”
“雖說這玩意兒不好吃,但是能治不少病,尤其是痔瘡,用刺蝟的皮有奇效,再一個要是臉上頭上長個癤子啥的,用刺蝟油抹上,沒兩天就好,刺蝟肉不好吃,但是能治胃病,所以這玩意兒渾身是寶”
孫小欠又想到啥,問孫叔“叔!都說這玩意兒會土遁,是不是真的?”
孫叔把煙頭摁滅,這是進山抽煙人必須有的動作,然後開口說“一開始我也以為這是真的,因為有一年,我抓了五隻一窩刺蝟,當天晚上就殺了兩隻,?油,焙皮留著用,剩下的三隻,我聽說有這個特性,就拿了口缸給扣上的,尋思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結果第二天打開一看,一隻都沒了”
“後來還是軍子師傅給我解釋的,他說這玩意兒會縮骨,就算你有手指頭粗細的縫他都能鑽出去,也就是說刺蝟渾身骨頭關節都能脫環,然後自己還能組合上,我回家一看,我的那口缸,圈口本身不平,可不是就有一個縫嗎,在仔細看地上還真有刺蝟的蹤跡”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孫叔解釋完,看著他們問“咋樣?整不整?這時候弄這玩意兒有點費勁,隻能我們用煙熏,刺蝟洞還不止這一個,而且離得還遠,有點不值當,咱們要整,今晚上就得在這過夜。”
援朝悶聲說“不整,不整,又不好吃,弄回去幹啥?”
長海和孫小欠也不太願意弄,本來他倆以為是獾子呢,這玩意兒還真跟援朝說的,也不好吃,弄回去幹啥,至於治不治病的,到時候再說。
四個人其實都不願意抓,為了這一窩刺蝟在山裏窩一宿,犯不上。
順著來時的路往回走,穿過塔頭甸子邊上的林子的時候,孫小欠突然加快腳步,但是積雪太深,就看他高抬腿,一步跟一步的大步往前走,援朝想喊他,長海趕緊製止援朝,然後喊著孫叔跟著孫小欠往前走。
大約走了將近三百米左右,就看孫小欠在前麵趴在雪地裏,把槍伸出去瞄準。
長海他們跟過來,就看前方五十米左右,有五六隻麅子,窩在那裏,有幾隻還把頭埋在雪裏麵。
四個人都把槍伸出去,交換完眼神,同時開槍,就看三隻麅子應聲倒地,然後在雪地上掙紮,其他三隻迅速蹦起來,一蹦一跳的跑遠,就這樣孫小欠還開了兩槍。
四個人趕緊上去,援朝和孫叔掏出手插子就放血。
長海拍著孫小欠說“欠哥,領著你比領條好獵犬都好使”
惹的援朝和孫叔哈哈大笑,誰說不是呢,離得三百六七十米遠,孫小欠就能看到這群麅子,這讓長海他們都得用望遠鏡。關鍵是這是在林子裏,視線還有阻擋。
援朝奇怪的問“叔,這幾隻麅子咋把腦袋瓜子埋雪裏幹啥?不怕悶死啊!”
孫叔跟他們解釋“麅子生性膽小,有時候受到驚嚇,身子就僵了,索性把頭埋在雪裏,好像是我看不到危險就沒危險,要不說咋叫傻麅子呢,再一個就是它們休息的時候,會刨開一個雪窩子,把身子和腦袋瓜子埋在裏麵休息,一邊反芻一邊防止體溫流失,這群麅子就是在這休息的”
長海不禁感慨,孫叔這位老獵手真是見多識廣,啥問題都知道,這現場教學真不錯!
喜歡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請大家收藏:()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