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蘇爺講采參
字數:3478 加入書籤
第二百四十二章 蘇爺講采參
二貨三人組出發的前一天,三個人在家收拾裝備。
蘇爺雷打不動的過來送小活魚,中午李老爺子和蘇爺一起吃飯喝酒,蘇爺聽說長海他們要進山去找人參,當時笑的差點把酒噴出來。
“海呀!你當放山挖參隨隨便便就能去呀?還有你們就這麽去?知道挖參啥季節進山嗎?進山都有啥規矩?需要啥工具?”
長海尷尬的撓著頭,李老爺子在旁邊給長海打圓場“老蘇哥,他們三個就是瞎胡鬧,我看他們在家待的有點五脊六獸的,小海跟我說我就同意讓他們去見識見識”
長海聽蘇爺這麽講應該是明白放山采參的一些事兒,於是趕緊給兩個老頭倒酒,詢問蘇爺關於放山的規矩。
蘇爺喝了口酒,又夾了一根煎小魚兒咽進肚子裏才說“我呀當年年輕的時候,為了生活跟著參幫進過山,連放山帶放木排你蘇爺我整整幹了十年,攢的錢才娶的媳婦兒,那真不是人招的罪呀!”
老蘇爺停頓了一會兒,開始了自問自答的講解模式。
“知道為啥采參叫放山嗎?用別的詞害怕驚了人參,知道為啥進山的參幫人數都是單數嗎?因為就圖一個下山的時候算上人參是個雙數,圖個吉利。”
“再說了你們現在去也不是個季節,大棒槌放你眼前你都認不出來,進山是有規矩的!”
這時候孫小欠跑過來找長海,也聽到蘇爺在這講,於是趕緊問“蘇爺您先跟我們講講人參是咋回事兒唄”
蘇爺抹抹嘴,點上煙袋鍋子,開口說“要說這棒槌呀!還得是咱們東北這旮瘩的好,關裏也有,照比咱們這差不少,要說分布,從咱們這開始算往北到本溪,撫順,新賓一線開始沿著長白山山脈一直往東北方向推,能到黑省的佳木斯,勃利,穆棱哪裏都有分布,品質上來說,還是長白山周圍的為最好,主要是撫鬆,通化,白山這周邊的最好”
“都說七兩為參,八兩為寶,可是誰又見過七八兩的人參?還有啥千年人參,純他媽扯淡!咱們村蔬菜研究所的張技術員給我講胡蘿卜bei四聲,方言發音)種植的時候就講過人參,其實人參就是植物的肉質根,是人參儲存養分用的,生長年限也就在六七十年”
“當年我們參幫的把頭給我們講過,采參看葉子,啥二甲子,燈台子,四品葉,五品葉,六品葉當年我就見過一次,為了這顆六品葉參幫還死了兩個人”
“人參長到六七十年以後,地上的杆莖就沒有了,別管幾品葉過幾年再發出來還是從二甲子開始,所以有經驗的老放山把頭不會放過二甲子,因此二甲子雖說代表是二品葉,但是從叫法上就能看出來,一甲子代表六十年二甲子就代表超過六十年的參”
“都說人參是百草之王,可是低於十五六年的人參從營養成分上說還不如胡蘿卜,因為它還沒產生人參皂苷,這也是張技術員說的,嘿嘿!”
蘇爺又給煙袋鍋子續上點煙末,然後繼續講。
“放山抬參規矩大,你得拜祭山神老把頭,這是放山人的祖宗”
孫小欠插嘴說“這個我知道,老把頭叫孫良,嘿嘿嘿!跟我還是本家”
長海踹他一腳,意思讓他別插嘴,蘇爺笑的用煙袋鍋子指指他繼續說。
“把頭爺死的地方就叫蝲蛄河,就在通化,當年我還去過那裏,放山人給他立了塊碑,碑上麵刻的就是他死前寫的那首詩,其實能把他當成山神老把頭還是因為這首詩的最後一句話,再有入山迷路者,我願當成引路神。”
“每年的陰曆三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放山人都要進行祭拜的,進山的講究很多,忌諱也多,一般每年都是七月份到九月份是放山的最好季節,參幫進了山不能輕易開口說話,害怕驚到棒槌,遇到動物也不能直呼其名,比方說蛇就叫錢串子,耗子就叫媳婦兒,貓頭鷹就叫喜鳥。”
“遇到人參不能瞎喊,得喊棒槌,然後回答他多大,發現的人再說幾品葉,一般二甲子和燈台子不采,二甲子要看把頭的意見,抬參也是抬大留小,遇到大貨,抬完以後要在旁邊的樹上刻上兆頭,就是在樹上扒下樹皮,再在樹上刻上在這裏啥時候抬的多大的參,這是告訴別人這裏曾經出過大貨,因為人參都是連片的,別的參幫看到後就會留意周圍”
“參幫如果連著幾天沒有發現棒槌或者發現的都是燈台子,二甲子就得趕緊下山,這是山神老把頭不賞飯吃,下山待幾天然後重新祭拜老把頭再上山”
“再給你們講講放山人用的工具吧,首先是索羅棍,這是放山人扒拉草窠子找參用的,一般就是蠟木,黃菠蘿做的,長五尺二寸,也就是一米七三,取這個音,要起參,索羅棍一頭大一頭小,大頭鑲著五枚道光或者光緒年的銅錢,因為這兩代皇上不吉利,這是用來鼓勵放山人的,索羅棍不光用來找參,有事情還用它敲打樹木通知同伴,在山裏除了發現棒槌最忌諱大喊大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還有抬參用的快當簽子,快當刀,快當剪子,快當簽子使用鹿骨做的,好處是鹿骨滑溜,不容易傷到棒槌,再一個即使是傷到棒槌棒槌也不容易爛”
“剩下的就是些棒槌鎖,棒槌兜子啥的,棒槌鎖就是紅布繩,兩頭也拴著道光或者光緒年間得銅錢,棒槌兜子就是牛皮或者麅子皮做的放工具用的”
“抬完的棒槌不能直接裝在兜子裏,得栓上紅繩,然後采新鮮的苔蘚皮,裏麵放上棒槌原來的土給包上,外麵再用樺樹皮包裹嚴實才行”
“還有,參幫采到參下山的時候,關於棒槌啥都能說,就是不能問值多少錢,這都是忌諱”
孫小欠好奇的問“蘇爺,您老抬過大貨嗎?”
蘇爺吧嗒吧嗒抽口煙說“當年我還年輕,經驗也少,最大的就是四品葉,再說了弄到大貨不一定是啥好事兒,我們參幫把頭就是因為弄到個大貨沒的命”蘇爺說完若有所思的繼續抽煙。
孫小欠急切的想聽,緊的催蘇爺繼續講。
蘇爺回過神講“當年我們把頭抬了一顆六兩的五品葉,這麽大的貨就不能用苔蘚跟樺樹皮包,得用人的血肉養,於是我們把頭就把腿肚子割開,把棒槌塞在裏麵,說來也怪,腿肚子包上,第二天就結嘎巴,把頭本想著去營口走水路進關裏,找個大買家賣個好價錢,結果連山都沒有出去就讓人給害了,害他的人可能也不知道他把棒槌藏在腿肚子裏,等我們找到他的時候發現棒槌還在,可是割開一看,棒槌已經爛了,老人講,沒了活人氣血的供養,棒槌也保不住”
孫小欠看看長海,長海看看他,兩個人同時說“咱們還去嗎?”
喜歡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請大家收藏:()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