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地震
字數:3435 加入書籤
時間來到一九七五年的二月份,由於快過年的原因,家裏人能從島子上回來的基本上都回來了。
雖說現在不提倡過春節,也沒有假期,但是這個傳統節日在老百姓中間還是割舍不去的。
作為一個最重要的,代表團圓的節日,家裏人能聚在一起,哪怕是吃頓家常便飯也是那麽個意思。
四合院裏,剛過完小年的第二天,長海家裏人才吃完晚飯。
家裏人都圍在李老爺子房子的客廳裏聊著天。
瑤瑤因為李老四舍不得她這麽早就去當兵,所以一直待在家裏,反正街道也不敢過來催他們家的孩子去上山下鄉。
李老四本著能留在身邊稀罕一天就稀罕一天的原則,沒舍得送她走。
兩對龍鳳胎領著大慶,東平,二狗子,佑生趴在地上的熊皮上邊,嗚嗷亂叫扇煙盒玩。
妞妞坐在李老爺子懷裏,扒拉著老頭的胡子,一根一根的數,冷不丁的薅一根下來,惹的李老爺子哈哈大笑。
兩個媽帶著長娟他們幾個媳婦兒在旁邊挑豆子,這兩天準備做兩板豆腐,一部分給鄰居送送,取一個好彩頭“都福”的意思,再一個自己家留一部分做凍豆腐。
二貨三人組和李老四聊著時下的社會形勢跟時政新聞。
現如今二貨三人組都已經三十四五歲的年紀,早已經褪去年輕時的張狂,衝動,更多的時候是穩重,冷靜,多思。
突然間,人們就感覺頭暈目眩,緊接著就是地動山搖,趴在地上的這群孩子嘰裏咕嚕的在地上打滾。
女同誌趴在挑豆子的桌子上強行穩住身子,長海反應最快,他第一時間撲向死死抱著妞妞的李老爺子。
老爺子坐在椅子上差點摔倒,孫小欠,援朝和李老四反應過來是地震,第一時間也是分開撲過去護住家裏的女眷和地上的孩子。
晃動持續了一分多鍾才停下來,長海從李老爺子手裏接過妞妞,小丫頭還不知道出了啥事兒,手裏還捏著一撮李老頭的胡子,長海扶著李老爺子往外走。
剩下的援朝,孫小欠還有李老四也護著女眷和孩子們趕緊跑到院子裏去。
與此同時,胡同裏也亂了套,鄰居們紛紛都從家裏衝到室外空曠的地方,互相議論著剛才是不是地震發生。
別看李老爺子快八十歲的人,老頭畢竟是是當過部隊高級指揮員的,李老爺子喊李老四“老四,你趕緊騎長海的車,加滿油去海防部隊,盡量聯係上島子上的人,一是問清情況,二是讓他們都搬到山上去,有地震就怕有海嘯,讓他們早做準備”
李老四趕緊往外跑,老爺子接著安排。
“長海,援朝,小欠你們趕緊找一些臨時物資,在院子裏搭棚子,回屋裏盡量把被品這類生活用品還有糧食搶出來”
“娟子,你領著抗美她們把孩子看好,振山家的,還有大本事家的,你倆和我去胡同裏看看鄰居們都咋樣,有沒有受傷的,有啥需要咱們能幫盡量幫”
李老爺子一通安排,全家人全都行動起來。
長海騎著自行車就往食品廠跑,李老四在防空洞裏存了不少的建築材料,長海去開卡車拉回來,不光家裏能用,胡同鄰居也能用。
再一個,長海也得去食品廠看一看有沒有啥損失情況。
李老爺子和兩個媽來到胡同,老爺子衝著鬧鬧哄哄的鄰居們高聲喊著“大家夥都別慌,趁著現在還沒有餘震,趕緊去家裏把日用品,糧食食物搶出來,今晚盡量別回家住,各家各戶盡其所能,先搭個臨時棚子將就一下,我家小海去拉材料了,有能力的盡量幫著周圍鄰居,咱們挺過今晚,政府會來人幫助咱們的”
有了李老爺子這個安排,人群慢慢的恢複了秩序,男女老少各司其職,開始忙活起來。
這個年代的人組織性紀律性還是挺高的,隻要有人組織,並且建議能被大部分人采納,認同,秩序就會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
老爺子安排李大哥趕緊壘幾個簡易的灶台,讓呂大爺多燒一些薑糖水,畢竟是十冬臘月,人們不敢回家,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人們的保暖問題。
筒子樓有很多造紙廠的單身小年輕,他們成了幹活的主力軍,還別說在這個寒冷的冬夜,人們熱火朝天的忙活著反倒不覺得冷,就連小孩子們也都加入進來,幹點搬搬抬抬的簡單活。
長海動作很快,他一個人在防空洞連開車帶裝車,滿滿的一車木材沒用上兩個小時就被他拉了回來,當然把他累的夠嗆。
夜裏十二點前,江海胡同大大小小的簡易地震棚搭建起來不少,暫時夠胡同居民湊合的扛過去今晚。
李老爺子的預測很準,在這期間又有兩次餘震,隻是震感不強,但是這也讓一些存在僥幸心理的人放棄了幻想,老老實實的開始搭棚子幹活。
政府的行動很快,不到兩點,街道和區裏的工作人員就紛紛的下到各個社區,胡同這樣的居民聚集地了解情況,解決問題。
江海胡同是他們見到動作最快,也是最有秩序的胡同。
當一位區xxx副主任了解到是李老爺子組織起來的,激動的握著老爺子的手一個勁兒的說著“感謝老首長,關鍵時刻還得有您這樣的定海神針呀!”
李老爺子不願意聽他們現在的幹部放這些沒用的彩虹屁,開口就攆他們趕緊去有需要的地方幫忙去得了,用不著在他這裏拍馬屁。
李老四是淩晨四點多回來的,神情很疲憊,但是卻很高興。
長海看他的樣子就知道島子上應該沒啥大問題,要是有事兒李老四也不能回來。
東溝縣反應很快,早早的就發出海嘯,地震預警,海防部隊更是第一時間聯係上各個外派的駐島部隊,盡量幫助老百姓,防災,減災。
李老爺子其實並不太擔心島子上的情況,現在島子上不光有他們家和周老師,楊書記他們,還有不少周圍的漁民,為了在海上打魚方便,就住在這個無名島上。
老爺子不擔心的原因就是,楊書記和王尚友以前都是部隊優秀的指揮員,轉業後更是在領導崗位鍛煉多年,遇到這種情況迅速做出反應是他們必備的素質。
喜歡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請大家收藏:()五,六十年代我在東北上山下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