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國企
字數:3095 加入書籤
朱元璋默然,良久沒說出一句話,燈火搖曳之間,聽聞一句歎息“這麽快。”
徐達的離世,在大明也可以說是一件大事了,朱標為表殊榮,親自手書聖旨,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諡號武寧,享太廟,葬於紫金山北麓,臨近孝陵。
並且輟朝三日,親自前往哭祭。朱元璋也露麵了,來送送自己這位老夥計, 他撫棺怮哭,對群臣說道“徐達功高,朕失一臂!”
兩代君王親來還不夠,葬禮由太子朱雄英親自主祭,諸王百官皆送葬。其葬禮規格已經無限接近於皇室成員了,大明三代皇帝共同表示關照,放眼天下,也隻有他徐達一個人了。
但再盛大的葬禮,也總有落幕的時候。
朱雄英父子還是投入到了繁重的政務當中,經過兩年間的休養生息,大明的國力又顯著增強,土豆、紅薯、玉米、花生等作物已經推廣至全國各地,從雲南到遼東,從沿海到高原,都出現了這些新興作物的影子。
大明將其作為補充作物進行種植,極大的提高了糧食產量。
水利工程方麵,農部兩年間,共修築修繕大小水利工程超過五萬處,已經無限接近於華夏巔峰時期。另外鐵路修建方麵,京徐鐵路已經建成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全力修建江南糧道幹線,以及京北鐵路山東段。
由於大明鼓勵生育,鼓勵開墾,兩年之間,幾乎所有大明人的收入都翻了一倍,人口增長率接近百分之十。
再加上朱雄英命令各省時報,每報必須加上衛生醫療知識,普及各種疾病的治療方法,這讓大明的新生兒死亡率大大減少。
文治方麵,一切都朝著好的方向上發展。
而武功方麵也不弱,分海陸兩個方麵同時推進。大陸方麵,燕王、晉王以及原來李文忠率領,現在是藍玉率領的北方邊防衛隊,動不動就北上掃蕩漠南殘部。並且不斷地將戰線,要塞城池往北推進。
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但現在有了水泥之後,十幾天,甚至是幾天,就可以建設成一座堅固的堡壘。
原來北元的韃靼部落,陸續往北逃竄,並且有少量的人口,被大明和瓦剌共同吸取。
大明如今的北部俱有三個勢力,其一就是韃靼,這是北元貴族的部落聯盟,可以理解為東蒙古。
其二就是瓦剌,這是由綽羅斯、和碩特、土爾扈特等部落組成的聯盟,可以理解為西蒙古。
其三就是東察合台汗國,這是成吉思汗一個兒子察合台的封國,後來幾代傳下來,分成了東西兩部分,西察合台汗國漸漸地被瘸子帖木兒掌權,建立的帖木兒帝國雖然他沒稱帝)。帖木兒帝國現在正在擴張期,動不動就搞東察合台汗國。
所以,實際上北方對大明稱得上有威脅的目前就是韃靼和瓦剌。
海上的方麵呢,大明隨著幾年間的海軍發展,大明的海軍已經十分具有規模,分為東西南北四大艦隊,每艦隊都有近百艘軍艦。
並且目前還有蒸汽機驅動的鐵甲艦,轉爐煉鋼大規模生產之後,製作出的鋼鐵龍骨,比木材更加的結實耐用,能夠滿足更大的船隻建造需求,現在海軍之中,每個艦隊都配備數艘鐵甲艦。
這些艦隊分工明確,巡邏的片區也越來越遠,每天都有巡航在印度洋上的大明軍艦。他們有些是給商船護送的,有些則是單純巡邏,以彰顯大明武力的。
經濟方麵,朱雄英和朱標商量出來了國營企業的概念,將軍屯、紡織、瓷器、茶葉、冶煉、鹽業、等多個行業,納入國家經營體係之中,由寶司直接進行管轄。
拿紡織業為例,就成立‘大明紡織製造局’,國企按商業化經營,但確是由國家進行控股掌控。比如大明皇帝,享有國企純利的百分之十,而朱雄英和朱怡則這兩個創始人,加起來也才拿百分之五。
但這已經是十分龐大的數字了,就連千分之一的股份,那也是一筆極大的收入。
每個國企的一把手為正五品的正式官員,但俸祿比一品大員還要高。並且專門在都察院、錦衣衛、禦史台都設立針對國企的監察下屬機構,國企官員但凡貪汙,就關係到九族。
由於寶司常年經營鹽、茶、瓷器等大宗交易,實際上就是擔任了部分國企的工作。又加上朱雄英這些年積累下的商業版圖,國企就在華夏大地上誕生了。
為了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朱雄英提議在各省專門劃撥一部分耕地,由大明糧業安全局利用蒸汽機的機械化種植。
如今,各部門運轉的十分恰當,去年秋,第一批大明糧業安全局生產的糧食,已經可以達到300萬石,等各省工具、人員、土地安排到位之後,糧食產量還會進一步上升。
漸漸地,有了幾分建文盛世的感覺。
這天,朱雄英在文華殿之中,查看二月份國企出口稅額,目前大明的國企的各種產品,已經批量化,正規化的流向了海外諸國,現在舊大陸上,隻要是說的上名字的國家,都能多多少少看到大明的商品。
此時,王老吉悄悄的走了進來,說道:“殿下,沐春沐將軍求見!”
“哦?”朱雄英聞言大喜,高興道:“大哥回來了,快讓他進來!罷了,我親自去迎他!”
朱雄英放下紙筆,撩起褲腿,從台階下去,一路來到了門口,果然看見了一個身姿挺拔的青年人,隻見這人胡須濃密,卻精剪的十分得體,儒雅之中帶著剛猛威視,正是沐英的長子沐春。
“大哥!”朱雄英喊道。
沐春轉過頭來,正看見朱雄英竟然親自出來迎接他,倍感殊榮,但還是連忙下跪行禮,說道:“末將沐春,參見太子殿下!”
朱雄英來到他身邊,親自將其扶起來,看著沐春的變得黝黑的臉,問道:“大哥,你也黑了,怎麽每個人去一趟海上,回來都跟摸了炭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