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大明不妙曲

字數:8522   加入書籤

A+A-


    江寧絞盡腦汁,越想心裏越煩悶,突然靈機一動,既然皇上想讓自己弄點特別的,那就給皇上整一個“大明不妙曲”。
    隨後,江寧坐在辦公房裏,清了清嗓子。
    開始唱起來:“花開又花謝花滿天,是你忽隱又忽現,朝朝又暮暮朝暮間,卻難勾勒你的臉 ,我輕歎浮生歎紅顏,來來去去多少年,半生的遺憾誰來寫,唯有過客留人間……”
    他沉浸在自己的歌聲裏,一邊哼唱一邊打著節拍,想象著大婚當日,這首曲子在婚禮上響起時眾人的反應,嘴角不自覺地上揚,似乎已經看到了皇上滿意的神情 。
    就在這時,門外隱隱傳來了哭聲。江寧心中疑惑頓生,不禁想:這是怎麽回事?
    怎麽會有人在自己辦公房門口哭泣呢?
    隨後,江寧快步打開房門,隻見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滿臉淚痕,竟然是信王朱由檢。
    江寧趕忙躬身行禮,恭敬道:“臣見過信王殿下,不知信王殿下來微臣這錦衣衛鎮府司,所為何事?”
    朱由檢一邊哽咽,一邊用袖子擦著眼淚,開口問道:“江大人,剛才是你在唱歌嗎?”
    江寧一愣,有些尷尬地點了點頭,回答道:“回殿下,正是臣在唱。”
    朱由檢擦了擦眼淚,皺著眉頭說道:“為何本王聽了,有種全家死光了的感覺呢?”
    聽到這話,江寧眼睛瞪得老大,心中暗自驚訝:這“大明不妙曲”對老朱家的人來說,影響這麽大的嗎?
    江寧趕忙賠著笑臉解釋道:“臣不過是閑來無事,隨便哼唱兩句。
    殿下要是不喜歡聽,臣以後不唱便是。”
    這時,朱由檢擺了擺手,依舊哽咽著說:“江大人,你唱得真好聽,本王也很喜歡聽。
    可不知為何,一聽這首歌,本王就覺得像全家都遭遇了不幸,心裏難受得隻想哭。
    不禁就想起了我那可憐的母妃,還有我那登基不足一月便駕崩的父皇。”
    江寧一時語塞,站在原地,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實在不知該如何回應。
    過了片刻,江寧開口問道:“不知殿下今日前來,所為何事?”
    這時,朱由檢擦了擦眼淚,神情嚴肅地說:“江大人,本王今日前來是要檢舉。
    本王要檢舉自己的幾位老師。”
    江寧麵露疑惑,問道:“殿下,之前教導您的幾位老師,不是已經被陛下下旨查辦了嗎?
    聽說還是東廠魏公公親自督辦的此事。”朱由檢點了點頭,說:“之前那幾個禍國殃民的家夥,確實被魏忠賢處理掉了。
    後來皇兄又給本王重新指派了幾位老師。
    但經過本王這幾日的觀察,發現他們全是些道貌岸然、貪汙腐敗的墮落之徒。
    所以,本王今日來你這兒,就是要檢舉這幾個敗類。”
    聽到這話,江寧驚訝得嘴巴大張,心裏暗自思忖,真不知道該說這位信王是運氣太差,還是膽子太大。
    學生檢舉老師這種在古人眼中大逆不道的事情,竟然就發生在自己眼前。
    盡管心中驚訝,可江寧秉持著執法公正的原則,還是親自鄭重地接見了信王朱由檢。
    在朱由檢詳細且有條不紊的一一列舉下,江寧認真地將所有罪證都記錄了下來,隨後語氣堅定地表示一定會盡快徹查此事,給信王一個滿意的答複。
    這時,朱由檢一臉嚴肅認真,目光堅定地說道:“江大人,這幾個敗類就交給你處置了。
    要是皇兄之後再給我派來的老師還是這種道德敗壞之人,本王必定會接著舉報。
    偌大的大明朝,本王就不信找不出幾個清正廉潔的人來當本王的老師!”
    說完,朱由檢轉身告辭離去。
    看著朱由檢離去的背影,江寧久久沒有說話。
    他心裏清楚,從今日起,這位日後曆史上的崇禎帝,怕是真要徹底成為“老師克星”了,隻要發現老師有問題,便會毫不留情地進行檢舉。
    江寧將罪狀整理得條理清晰後,差人喚來了許顯純。
    許顯純一到,江寧便將罪狀遞過去,神色認真地說道:“老許啊,這是信王親自交辦的案子。
    你可一定要辦得仔細些,必須徹查清楚,隨後依法嚴懲,絕不能有半點馬虎。”
    許顯純接過罪狀,隻瞧了一眼,便頓時愣在原地,滿臉詫異道:“這上麵的官員,不都是信王殿下的老師們嗎?”
    江寧鄭重其事地點點頭,“沒錯,正是信王殿下親自檢舉的,所以其中的重要性,你心裏應該有數。”
    許顯純一聽,隻覺一陣頭皮發麻。
    學生檢舉自己的老師,這種事在常理看來實在是離譜至極。
    可他也明白此事非同小可,不敢有絲毫懈怠,趕忙躬身領命,下去著手辦案了。
    隨後,工部尚書徐光啟風風火火地跑來找江寧借人。
    江寧一臉納悶,心想自己手下人手都緊巴巴的,哪還有多餘的人借給工部呢?
    可徐光啟哪管這些,見江寧不答應,立馬開始撒潑打滾耍起無賴來,江寧當場就看傻了眼。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徐光啟指名道姓,非要宋應星和陳子龍二人去工部幫忙。
    江寧趕忙拒絕,解釋道:“這兩人我有大用,種植玉米和番薯的事兒,全指著他倆呢。”
    徐光啟一聽,毫不客氣地把江寧數落了一頓,氣呼呼地說:“就這麽點小事,還用得著他倆?
    江大人,你先把這兩人借給老夫,我保證讓他倆把種植紅薯和土豆的詳細情況都記錄下來,之後再從戶部給你挑幾個經驗豐富的農官,去幫你種那兩千傾地。”
    江寧仔細想想,覺得徐光啟說的也在理,便點頭答應了。
    徐光啟喜出望外,領著宋應星和陳子龍,高高興興地回工部去了,也不知道究竟要讓他們去忙些什麽。
    這時江寧想起恩科武舉馬上就要開始了,便派人把李若璉找來,詢問相關情況。
    李若璉麵露尷尬,稟報道:“啟稟大人,各地文武舉子差不多都已陸續抵達京城。
    文人還好,頂多就是相互對罵幾句。
    可武人就不好控製了,時不時就大打出手。最近順天府尹劉宗周大人,為了處理這些事,整日忙得焦頭爛額。
    這些舉子打不得也抓不得,實在棘手。”
    江寧聽完,頓時火冒三丈,猛地一拍桌子,怒道:“召他們進京是來參加武舉考試的,不是讓他們來打架鬥毆的!
    老李,你立刻去貼出告示,告誡所有在京參加武舉的舉子,不論身份如何,隻要敢聚眾鬧事、大打出手,一律剝奪功名,發配戍邊軍前效力,終身不得再參加考試。”
    李若璉趕忙領命,去張貼公告。
    隨後,江寧吩咐將猛如虎和虎大威叫來,三人換上便裝,準備上街查看情況。
    剛出門不久,江寧一行來到一處茶樓。
    隻見茶樓裏坐滿了參加恩科的舉子,有趣的是,文人在二樓,武人在一樓。
    二樓時不時傳來文人的鄙夷聲:“一群粗鄙的武夫!”一樓的武舉子們本就脾氣火爆,立馬回懟:“你們不就是會寫點文章、吟幾句詩嗎?
    有種的下來,老子一巴掌把你打趴下!”場麵劍拔弩張。
    江寧對此早已司空見慣,在這一路走來的途中,類似的場景已經遇見不少。
    時不時就有錦衣衛校尉拿著告示前來,一邊張貼,一邊大聲宣讀。
    總體來說,經過告示的威懾,沒幾個人敢真的動手了,大家大多隻是嘴上罵幾句過過嘴癮。
    不過武人在罵人這方麵,確實不如文人厲害,多數時候都是武人被罵得隻能幹瞪眼,吃了嘴上的虧。
    隨後,江寧邁步走進茶樓,瞥見旁邊有一張空桌子,便走過去坐了下來。
    小二立刻滿臉堆笑地迎上前來,殷勤問道:“這位客官,您想喝點什麽呢?”
    江寧微微一笑,說道:“隨便來點就行。”
    說著,他從懷裏掏出幾錠碎銀子遞了過去。
    這時,江寧留意到身旁桌子上坐著兩個人,從穿著打扮和氣質來看,像是文人,沒有武人身上那種粗魯的氣息。
    這時江寧對兩人的身份頗感好奇,便轉過頭,麵帶微笑地開口問道:“我看兩位兄長應當是文人舉子,可為何卻坐在一樓呢?”
    隻見其中一名身材高大的青年轉過頭來,笑著說道:“這位小兄弟,你說得沒錯,我們二人確實是文人舉子,但我們更喜歡和武人坐在一起。”
    江寧一臉疑惑,追問道:“這是為何?”
    另一名青年男子滿臉傲然,開口解釋道:“如今文人之中,空談誤國者不在少數,而武人大多能保家衛國,不惜戰死沙場。
    我等雖身為文人,卻不屑於隻在紙上高談闊論,更願意投身報國,像武人那般舍身保國。”
    江寧聽到這番言辭,心中不禁感慨,大明文武之間多有隔閡,可這兩位身為文人舉子,卻甘願與武人舉子同坐,實在令人心生敬佩。
    於是,他開口問道:“不知兩位兄台尊姓大名?”
    隻見那身材高大的男子麵帶微笑,說道:“在下盧象升,字建鬥,南直隸人氏。”
    接著,那名身材偏瘦、神色傲然的男子開口道:“在下孫傳庭,字白穀,山西人士。”
    聽到這裏,江寧頓時驚得一下站了起來,滿臉都是不敢置信的神情,脫口問道:“你是盧象升,你是孫傳庭?”
    兩人見狀,紛紛點頭。
    這時,盧象升笑著開口:“這位兄台,你認識我們兄弟二人嗎?”
    江寧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深知,明末時期能臣猛將眾多,但眼前坐著的這兩位尤為出名。
    他們雖都是文人出身,可打起仗來比許多武人還要勇猛,堪稱是明末支撐危局的頂梁柱。
    隨後,江寧趕忙拱手,臉上笑意盈盈,說道:“二位兄台的大名,在下可是如雷貫耳,今日有幸得見,當真是三生有幸!”
    這一番話倒是讓盧象升和孫傳庭有些不知所措。
    二人心中犯起了嘀咕,自己不過是進京趕考的普通舉子,怎麽就被眼前這人說久仰大名了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江寧笑著問道:“不知二位兄台打算參加武舉還是文舉呢?”
    盧象升麵露猶豫之色,緩緩開口:“剛才我與孫兄還在商量,我倆都有功名在身,參加文舉自然不在話下。
    可心裏卻更想試試武舉,隻是一直有些拿不定主意。”
    江寧好奇地追問:“這是為何?”
    孫傳庭一臉糾結,解釋道:“原因很簡單,隻因在大明,向來是文貴武賤。不管你是勇冠三軍的猛將,還是能坐鎮中軍的帥才,到頭來往往都要受製於文人。
    就拿戚武莊與俞武襄來說,他們為大明立下赫赫戰功,可最終的遭遇……唉!”
    這時江寧笑了笑,說道:“前些日子,天子已經下詔為戚家軍平反了。
    戚武莊、俞武襄二位將軍也一並被下旨追封爵位,他們被封為侯爵,其子孫後代可世襲伯爵之位。”
    這時,盧象升開口說道:“天子聖明,所以我和孫兄才一直糾結,到底是參加文舉還是武舉。”
    這時孫傳庭接著說道:“聽說這次武舉的主考官是錦衣衛指揮使江寧江大人,我兄弟二人起初還有些懷疑。
    但來到京城之後,聽聞這位江大人口碑甚好,處事公正嚴明,整治了不少在京城作威作福的富商和地痞無賴,也從不欺壓良善。
    他對手下要求更是嚴格。”
    江寧聽到自己的兩位偶像誇獎自己,不禁有些不好意思,臉微微泛紅,說道:“這位江大人不過是做了他份內之事罷了。”
    就在這時,盧象升看向江寧身後的猛如虎和虎大威,開口問道:“不知這位兄台身後的這兩位兄台,也是要參加武舉嗎?”
    江寧猛然轉頭,看到猛如虎和胡大威眼中閃爍著熾熱的光芒,便笑著說道:“沒錯,我這兩位兄弟也打算參加武舉,爭取博個功名。
    俗話說‘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男兒功名馬上取,莫被儒冠誤此生。”
    聽到江寧這麽說,就連向來一臉傲氣的孫傳庭也忍不住點了點頭,隨後開口道:“盧兄,依我看,你我兄弟不如就參加武舉吧,這位兄台說得在理。”
    兩人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堅定,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江寧轉頭望去,隻見一位身著甲胄的少年跟在一位武將身後。
    那武將氣勢非凡,往那兒一站,仿佛千軍萬馬盡在掌控之中,而身後的少年則猶如一把剛剛出鞘的利劍,銳氣逼人。
    兩人走進客棧後,中年武將微笑著說道:“這位公子,我們能坐你這桌嗎?”
    江寧連忙回道:“這位將軍請坐!”
    於是,中年武將與少年一同坐了下來。
    可就在這時,幾名衣著華麗的少年走了進來。
    為首的一人滿臉傲然,隨手朝江寧扔下一錠銀子,囂張地說道:“這桌我們要了,你可以走了。”
    江寧一愣,開口問道:“你幾個意思?”
    那少年一臉不屑,斥責道:“你們這種粗鄙武夫,趕緊把座位讓出來,不然今天有你好看!”
    江寧冷笑一聲:“我們幾人在這兒喝茶,已經付過銀子了,你難不成還想強搶座位?”
    青年男子冷笑:“你可知道本公子是誰?”
    江寧依然笑著說:“我管你是誰,趕緊給我滾,不然我收拾你!”
    聽到這話,那公子氣得麵紅耳赤,吼道:“你知道我爹是誰嗎?”
    江寧還是那副笑容:“你要是再不滾,我連你爹一起收拾!”
    公子頓時大怒:“你這粗鄙武夫,今天就讓你知道,我爹是南京戶部尚書侯恂侯大人,本公子侯方域,你還不快給我滾!”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