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武舉正式開始

字數:8561   加入書籤

A+A-


    隨著江寧連殺幾人立威,在場士兵無不膽戰心驚,紛紛僵立原地,不敢挪動分毫。
    魏中平被殺後,一同前來的其他兩名將領更是嚇得不敢吱聲。
    江寧目光掃向其中一人,厲聲道:“現在立馬去給我把所有人叫來!”
    那名將領麵露難色,囁嚅道:“啟稟大人,如今有一部分兄弟被安排去種地了,還有一部分兄弟都到各家勳貴府上做工去了,一時之間恐怕難以全部聚集。”
    江寧頓時氣得冷笑,堂堂京營,本是拱衛大明京師的力量,如今卻種地的種地,做工的做工,這要是傳出去,還不得貽笑大方。
    隨後他轉頭吩咐那將領:“現在你就去英國公府、定國公府,把兩位國公給本官請來!”
    那將領還欲辯解幾句,瞥見江寧眼中那仿佛能殺人的目光,頓時一個字都不敢吐露,趕忙拱手作揖,匆匆離去。
    半個時辰後,身著蟒袍的朱純臣腳步匆匆地趕來。
    他瞧見坐在聚將台上的江寧,又將目光投向掛在竹竿上的三顆首級,臉色瞬間變得鐵青,冷冷地質問江寧:“江寧,誰給你這般大的膽子,竟敢擅闖京營斬殺將領?
    今日若不給本國公一個交代,老夫定要到皇上麵前參你一本!”
    江寧神色平靜,淡淡說道:“成國公先別急,等人都到齊了再說話不遲。”
    朱純臣不屑地冷哼一聲,“哼,那好,本國公就在這兒等著,倒要瞧瞧你還能耍出什麽花樣來!”
    不一會兒,英國公張維賢與定國公徐希便匆匆趕到。
    二人跑得滿頭大汗,一到現場,就瞧見坐在聚將台上的江寧,那高懸著的人頭,還有一旁臉色陰沉得仿佛能滴出水來的朱純臣。
    徐希生性向來謹小慎微,此刻被眼前場景嚇得呆若木雞,緊閉著嘴,一個字也蹦不出來。
    張維賢神色還算平靜,看向江寧,開口問道:“江大人,這究竟是何情況呀?”
    江寧站起身,拱手作揖道:“下官見過英國公、定國公。
    下官今日前來京營巡查,不曾想竟看到京營軍紀渙散,士兵懶惰成性。
    故而擂鼓聚將,哪曉得三通鼓響之後,隻聚集了區區幾百人。
    至於那掛起來的三顆人頭,乃是京營的三個參將,他們竟敢聚眾鬧事,如今已被本官軍法處置。”
    聽到這兒,張維賢神色頓時凝重起來。一旁的朱純臣站起身,冷冷說道:“江寧,未得皇命,你竟敢擅自斬殺京營將領?
    如今定國公、英國公都在,你今日必須給個交代,不然本國公跟你沒完!”
    隨後,江寧從容走下台,從懷中掏出朱由校賜給自己的金牌,笑著說道:“成國公,下官奉旨辦事,有先斬後奏之權。”
    見江寧亮出皇上禦賜金牌,成國公朱純臣臉色瞬間大變,態度180度轉彎。
    他趕忙湊上前,雙手遞回金牌,小心翼翼地放回江寧懷中,滿臉堆笑:“江大人,您瞧這鬧的。
    有什麽吩咐,您直說便是。”
    江寧笑著說道:“成國公如此識大體,本官甚感欣慰。
    既然三位國公都到齊了,那就擂鼓聚將吧。”
    聽到江寧還要擂鼓聚將,成國公朱純臣頓時臉色十分難看。
    一旁的張維賢和徐希雖說早已有了一定的心理準備,但此刻也不禁臉色發白。
    眼見三人麵露難色,江寧笑著說道:“既然三位國公有難處,那便算了吧。
    不過本官來是通知一聲,恩科武舉將在京營舉行,還望三位國公配合一下。”
    聽到這話,朱純臣趕忙賠笑應道:“一定一定!”
    張維賢和徐希神情複雜地瞥了江寧一眼,緩緩點頭。
    兩人心裏都清楚,江寧這是要對京營動手整頓了,而他背後站著皇帝。
    為了家族的前途,他們已然上了江寧這條“賊船”,隻能無奈認下,隻盼到時候皇帝能看在他們配合的份上,對兩家從輕發落。
    就在這時,田爾耕帶著兩千錦衣衛以及騰驤四衛調來的五千士兵已然趕到,浩浩蕩蕩地進入京營之中。
    江寧見狀,笑著對三位國公說道:“三位國公,那下官便開始著手準備了。
    三位要是沒什麽事,就先去忙吧。”
    朱純臣趕忙滿臉堆笑地回應:“那就全交給江大人了。”
    隨後,三人起身告辭離開。
    朱純臣急忙找來幾名將領,在他們耳邊小聲叮囑了幾句,便腳步匆匆地離去。
    張維賢和徐希則神色複雜地望向江寧,江寧轉過頭,對著二人露出一個微笑,輕輕點了點頭,示意二人放心,二人才轉身離開。
    隨後,那些京營士兵開始稀稀拉拉地收拾東西,在幾名將領的帶領下,慢悠悠地離開。
    此刻,這座大營已被錦衣衛和騰驤四衛全盤接手。
    京營設有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
    可這僅僅隻是其中一座營寨,整個京營號稱十幾萬人馬,實際上至少有一半是虛報的人數,都被各級將領吃了空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剩下的一半,要麽老弱病殘,要麽被勳貴們拉去府上做工,或是出城種地,算下來真正能調用的,滿打滿算也就三五萬人。
    在這僅剩的三五萬人裏,江寧估計,要是能找出5000具備戰力的士兵,那便是成祖永樂爺在天庇佑,實屬萬幸了。
    隨後,依照江寧的安排,2000名錦衣衛與五千騰驤四衛的士兵,熱火朝天地開始清理大營。
    果然人多力量大,僅僅半天時間,原本雜亂不堪的大營就被整理得差不多了。
    之後,江寧又仔細叮囑了一番後續事宜,才轉身返回錦衣衛鎮撫司衙門。
    三天後,武舉恩科就要正式開考了。
    前來參加考試的舉子們紛紛來到京郊大營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江寧、袁可立和李邦華站在大營門口,望著這熙熙攘攘、人山人海的場景。
    此時,整座大營由騰驤四衛的5000名士兵嚴密防守,2000名錦衣衛則負責維持考場內的秩序。
    在考生隊伍裏,有出身寒門的年輕少年,滿臉朝氣,難掩緊張與期待。
    也有家境富裕的中年子弟,身著華服,神色間透著自信。
    還有身披鎧甲的軍中將領,身姿筆挺,氣勢不凡。
    看著這眾多的考生,袁可立麵帶微笑,輕輕捋著胡須,感慨道:“老夫覺著,此次恩科武舉,必定能為我大明選拔出不少軍中良才啊。”
    李邦華在一旁連連點頭,深表讚同。
    而江寧站在那裏,靜靜地看著這一切,默不作聲 。
    武舉恩科不像文舉檢查那般嚴格,考生本就可以隨身攜帶一些兵器。
    然而,還是有不少人妄圖夾帶違規物品蒙混過關,全被錦衣衛揪了出來。
    這些人在大營門口又哭又鬧,不願接受處置。
    直到錦衣衛將寒光閃閃的繡春刀拔出鞘,他們一個個才瞬間閉上了嘴,滿心懊悔。
    江寧見狀,不禁感慨道:“無論什麽時代,都從來不缺投機取巧的人啊。”
    考生們陸續入場完畢後,江寧、李邦華和袁可立三人一同登上了聚將台。
    袁可立抬起手,輕輕一揮,刹那間,台下一眾考生全都安靜了下來。
    接著,袁可立麵帶微笑,朗聲道:“老夫乃武英殿大學士、內閣次輔,兼任刑部尚書袁可立,是此次恩科武舉副主考官。
    這時,江寧向前一步,開口說道:“本官乃錦衣衛指揮使江寧,擔任此次恩科武舉主考官。”
    緊接著,李邦華也站出來,說道:“老夫是兵部左侍郎李邦華,出任此次恩科武舉的副主考官。”
    隨後,江寧麵帶笑容,恭敬地說道:“袁閣老,您身為內閣次輔,是朝中前輩,就請您給所有學子講幾句,為他們指點一二吧。”
    袁可立微笑著點頭應允,麵向台下,開口說道:“諸位學子,你們來自大明兩京一十三省,齊聚於此參加此次恩科武舉。
    在此,老夫先代皇上,向諸位的到來表示感謝。
    古語有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淩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希望你們在接下來的考試中,全力以赴,認真應考,為自己謀一個好前程,也能光宗耀祖。
    千萬不可粗心大意,辜負了自己的努力與抱負 。”
    這時,一眾學子紛紛抱拳行禮,齊聲說道:“謹記袁閣老訓示!”
    洪亮的聲音在大營上空回蕩,他們神色莊重,眼神中滿是對這場考試的期待與決心,以及對袁可立教誨的敬重。
    這時,江寧快步上前,高聲宣布:“此次恩科武舉正式開始,首考弓馬。
    所有考生即刻做好準備!”
    言罷,在錦衣衛的引領下,一眾考生依次前往靶場。
    考核分為步射和騎射,以八十步為標準距離,每位考生共有十支箭。
    規則是射中三支即為合格,射中六支評定為中等,射中九支為上等,若十支箭全部射中,則獲評特等 。
    隨後,江寧、袁可立和李邦華三人在考場中緩緩踱步,密切觀察著考生們射箭的表現。第一輪考核,上百名考生同時開弓,場麵頗為壯觀。
    然而結果卻不盡人意,隻有30多人射中箭靶,而且箭著點分布零散,真正射中靶心的考生寥寥無幾 ,這讓三人不禁暗暗皺眉,心中對後續考核的期待與擔憂交織。
    這時,隻見一位年輕將領張弓搭箭,一氣嗬成連射十箭。
    眾人定睛一看,竟有八箭正中靶心,僅有兩箭稍稍偏離,差之毫厘。
    袁可立忍不住大聲稱讚:“當真少年英雄啊!”
    李邦華也麵露讚賞之色,不住點頭。
    江寧看著這位青年將領,向身旁人問道:“這小子是從哪兒來的,叫什麽名字?”
    隨行的錦衣衛趕忙翻開名冊查看,隨後恭敬回稟:“大人,這名學子名叫吳襄,南直隸高郵人士,今年二十八歲。”
    聽到“吳襄”這個名字,江寧頓時心頭一震,內心暗自驚呼:“這不就是大漢奸吳三桂他老子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一旁的袁可立和李邦華並不知曉江寧心中所想,兩人正不住點頭,口中連連稱讚:“此乃可造之材!”
    他們眼中,吳襄展現出的精湛箭術,無疑預示著他在軍事才能上的潛力。
    這時,江寧看著滿臉興奮的吳襄,心裏犯起了嘀咕:“要不要暗中找人把這小子解決掉?
    也不清楚吳三桂那個大漢奸出世了沒,要是找個人直接把他掐死在繈褓裏就好了。”
    但思忖片刻後,江寧無奈地搖了搖頭。
    人家吳襄此刻不過是來參加武舉考試,又沒有通敵叛國的實據,自己怎能僅憑一己之言,就貿然對他下手呢。
    就在這時,考場中又爆發出一陣喝彩聲。江寧聞聲轉頭看去,隻見孫傳庭與盧象昇上場了。
    二人迅速彎弓搭箭,動作一氣嗬成。
    盧象升施展“三連珠”絕技,箭箭都穩穩命中靶心,十發無一落空。
    孫傳庭則以單射之法,連續十箭,每箭皆正中靶心,展現出了驚人的箭術功底。
    這時,袁可立忍不住誇讚道:“當真堪稱神射手呀!
    江大人,若老夫沒有記錯,這兩位學子前些日子跟在你身邊,對吧?”
    江寧微微紅著臉說道:“身材高大的那位學子是盧象升,南直隸宜興人。
    皮膚黝黑、身材較為瘦小的這位則是孫傳庭,山西代縣人。
    前些日子他們進京赴考,與本官結識相交。他倆本是舉人出身,原打算參加文舉,經本官一番開導,便改考武舉了。”
    這時,李邦華忍不住稱讚道:“那還真是文武雙全啊!”
    江寧一臉得意地說道:“他倆不管參加武舉還是文舉,必定榜上有名,皆是難得一見的文武全才,日後定是將帥之才。”
    聽到江寧這般誇讚,李邦華暗自腹誹,不禁有些納悶:這江大人也太不要臉,盡給自己臉上貼金。
    這時,江寧開口下令:“將草靶往後再挪50步,讓他們再試試。”
    說罷,江寧朝孫傳庭和盧象升投去一個鼓勵的眼神,二人瞬間心領神會。
    眼見草靶已被挪到100步開外的距離,盧象升與孫傳庭二人再度開弓射箭。
    盧象升發力,有八箭正中靶心,其餘兩箭稍稍偏離。
    孫傳庭則稍遜一籌,六箭穩穩命中靶心,另外四箭偏離。
    吳襄見這兩人突然冒出來搶了自己風頭,心有不甘,便讓錦衣衛也將自己的草靶挪到100步的距離。
    他彎弓搭箭奮力射出,卻隻射中四箭,其中四箭偏離靶心,還有兩箭直接射空。
    原本恩科武舉的標準,草靶距離是100步。
    江寧把它改成八十步,就是為了防止出現考生們成績太差、太過難堪的狀況,也算是給參考的學子們行個方便。
    誰知道,盧象升和孫傳庭兩人如此厲害,其他考生看到他們的表現,紛紛拍手叫好。
    不過,雖說大家都很佩服,卻沒有一個人有膽量像他們一樣,去挑戰100步外的草靶。
    就在此時,曹文詔、曹變蛟叔侄二人登上了場。
    江寧轉頭向身旁的錦衣衛吩咐道:“把草靶直接挪到100步開外的距離。”
    隻見曹文詔與曹變蛟二人迅速彎弓搭箭,每一支箭都精準無誤地射中靶心,曹文昭更是一箭直接將靶心射穿。
    這一幕,把在場的一眾學子驚得目瞪口呆。
    江寧見狀,微微一笑,他心裏清楚,此時的曹變蛟年紀尚輕,還未達到個人武藝的巔峰狀態。
    要知道,處於巔峰時期的曹變蛟,可比他叔父曹文詔還要勇猛幾分。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