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代王的好大侄
字數:7851 加入書籤
如今,大同的局勢已牢牢掌控在手中,楊肇基也頗為順利地徹底掌控了剩餘的三萬兵馬。
再加上黑雲龍此次帶來的兩萬人馬,此刻楊肇基麾下已有五萬大軍。
江寧與袁可立經過一番簡單商議後,決定不再隱忍,隨即著手調兵遣將。
袁可立親自前往太原坐鎮,以此震懾晉王。
而江寧則留下來處理善後事宜。
之後,江寧將李若璉派到袁可立身邊聽候調用,同時調撥兩千錦衣衛隨行。
黑雲龍也調撥了五千兵馬,隨袁可立一同前往太原。
對於軍中剩餘那些有問題的將領,江寧可沒打算輕易放過,直接使出他那“一鍋燴”的手段。
當然,這種事他自然不會親自動手。
他派人前往大同城中,將老魏請了出來。
老魏一聽來意,整個人頓時笑得合不攏嘴,忙不迭地笑著說道:“還是江大人懂咱家呀!
咱家這輩子,除了見不得老百姓受苦、皇上受累,就剩下這點小愛好了。”
所謂的“小愛好”,大家都心知肚明,就是和貪官汙吏掏心掏肺。
隨後,老魏依據江寧提供的證據,雷厲風行地開始拿人。
這一番動作下來,可謂是殺得人仰馬翻,大同軍營內一時間血流成河。
那些平日裏作威作福、違法亂紀的將領,在老魏的手段下,紛紛被揪出懲治。
老魏那狠辣決絕的變態手段,徹底震懾住了楊肇基和黑雲龍這兩位久曆沙場的領軍將領。
他們心中滿是震驚,實在沒想到,平日裏看上去一團和氣的魏公公,竟藏著如此變態的一麵。
其行事手段之狠辣,就連他們這些常年帶兵打仗、見慣了生死場麵的將領,見了都不禁為之咋舌。
不多時,大營之外,隻見幾名士兵抬著擔架匆匆趕來。
擔架之上,赫然躺著郭允厚,此刻的老郭正哼哼唧唧地呻吟著。
在他身後,跟著一群鼻青臉腫的戶部官員,一行人徑直朝著江寧走來。
郭允厚一見到江寧,趕忙開口說道:“江大人呐,老夫感覺如今身體恢複得差不多了,已然可以開始幹活了。”
江寧心裏當然明白郭允厚所說的“幹活”所指何事。
隨後,江寧將早已整理好的名單遞給郭允厚,接著又調撥了兩千士兵以及五名錦衣衛探寶百戶,供郭允厚差遣調令。
誰也不曾想,郭允厚一拿到名單,竟直接從擔架上一躍而下,臉上瞬間浮現出興奮之色,旋即領著一眾戶部官員匆匆離開,迫不及待地去查抄那些軍中將領的家產了。
這時,一旁的老魏一邊慢條斯理地擦拭著手上的血,一邊感慨說道:“郭大人可真是老當益壯啊!
都這把年紀了,前不久險些被那趙將軍給活活打死,緊接著又差點被江大人您給活活掐死。
受了這麽重的傷,此刻居然還如此生龍活虎。”
江寧聽後,尷尬地笑了笑,說道:“魏公公,東西可以亂吃,話可不能亂說啊!
本官可從來沒想過要掐死郭老摳,上次真的隻是個誤會。”
魏忠賢聽完,笑著說道:“江大人,是咱家說錯話了。”
接下來,大同城可謂是徹底天翻地覆。
郭允厚領著戶部官員全力徹查軍中將領的家產,這一查,竟如抽絲剝繭般牽出了一堆驚人內幕。
隨著調查深入,發現涉及的範圍越來越廣,當地宗族勢力也被卷入其中,買官鬻爵的黑幕層層揭開,更是牽連出了大同巡撫王象春,以及鎮守太監周如林。
麵對此等情形,江寧毫不手軟,直接下令將大同巡撫王象春抓捕歸案。
至於鎮守太監周如林,老魏可沒打算輕易放過他,當場就動用家法,將周如林狠狠招呼了一頓,隨後將其五花大綁,扭送京師,等待進一步的懲處。
周如林在老魏那一番毫不留情的家法伺候下,徹底崩潰,將所知之事交代了個底兒朝天。
而巡撫王象春,原本還妄圖硬扛到底,死不認罪,怎料鎮守太監周如林率先將他供了出來。
這下王象春也沒了鬥誌,幹脆破罐子破摔,結果牽扯出的人越來越多。
麵對這種局麵,江寧依舊不為所動,秉持著查到誰就抓誰的原則,絕不姑息。
郭允厚剛開始還一臉興奮地查抄家產,到後來也不禁有些擔憂起來。
他找到江寧,說道:“江大人,如今這牽扯的人可是越來越多了呀!”
江寧聞言,笑著打趣道:“好你個郭老摳,你平日裏不是總吹噓自己,連皇上都不怕,這輩子唯一怕的就是戶部沒銀子嗎?
怎麽,現在就怕了?”
郭允厚聽後冷哼一聲,說道:“誰說老夫怕了?
老夫隻是感慨,此次從京城出來,帶領的人手實在太少了。
你瞧瞧,這些官員越來越多,他們的家產有多有少,但蚊子再小也是肉呀,哪能輕易放過。
可如今,老夫手下這些人根本就不夠用了。”
江寧見狀,無奈之下打算再給郭允厚調撥些錦衣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這一琢磨,他自己也傻眼了。
此次他原本帶領了5000錦衣衛,如今1000人在大同城內負責保護信王朱由檢的安危。
另外2000人由李若璉帶領前往太原,負責袁可立的安全。
剩下的2000人也已經全交給郭允厚了。
隨即他又想到了老魏,趕忙把郭允厚打發去找老魏想想辦法。
恰好老魏此次從東廠帶了2000人馬一同前來。
不曾想,郭允厚找到老魏,將情況一五一十說明之後,老魏興奮得格外高興。
隻見他二話不說,立刻調集那2000東廠番子,跟著郭允厚就開始在大同城“大殺四方”。
江寧瞧見這一幕,不禁傻眼了。
他著實沒想到,郭老摳和老魏湊到一塊兒幹事,威力竟然如此驚人,把整個大同攪得如同天翻地覆一般。
此番清查下來,大同的官員直接被抓了九成九。
好在江寧此次帶來的京營之中,有先前從國子監招收的學子。
他趕忙從中挑選出幾名,暫時代理大同的政務,否則大同城恐怕就要徹底陷入癱瘓。
隨後,江寧又趕忙提筆寫信,安排人手騎快馬送至京師交給朱由校。
信中,他詳細說明了大同如今的狀況,希望能夠從吏部調撥一些人手來山西。
畢竟照他這清查的速度繼續殺下去,整個山西官場恐怕都要被一掃而空了。
與此同時,信王朱由檢也並未閑著。
在王承恩和黃道周的協助下,他們對代王朱鼎渭違法亂紀的行徑展開調查,結果越查越多,那些惡行簡直觸目驚心。
像什麽欺男霸女、搶奪民財、縱人行凶之類的,都隻能算是小兒科。
更為惡劣的是,竟有將幼童擄進王府,折磨致死的殘忍之事,甚至還把百姓活生生燒死,如此喪盡天良的惡行,實在是數不勝數。
好幾次,朱由檢看到這些調查結果,氣得怒發衝冠,差點就要提刀徑直衝進代王府,恨不得當場將朱鼎渭亂刀砍死。
幸虧王承恩和黃道周玩了命地阻攔,才沒讓他衝動行事。
隨後,朱由檢對那僅存的一點親情徹底絕望,心中再無顧慮,當即便調集人手,雷厲風行地對代王府名下的家產展開全麵查抄。
這事兒傳到江寧耳中,江寧著實懵了。
那一刻,他隻覺自己仿佛還沒睡醒,好似仍置身於夢境之中。
想當初在京城時,大家相處倒也和睦,行事都還算是比較講究,從不打打殺殺,基本都是人情世故。
可如今一出京城,好家夥,一個比一個手段狠辣,這轉變之大,實在讓他有些猝不及防。
江寧覺得和其他幾位相比,自己在他們麵前就像個新兵蛋子。
在楊肇基整頓大同鎮軍務期間,江寧察覺到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
軍中將領紛紛馴養家丁,並將其充當自己的親衛。
江寧一眼便洞悉了此事背後潛藏的巨大危機,照這般情形發展下去,最終這些將領恐怕一個個都會變成擁兵自重的軍閥土皇帝。
意識到問題的緊迫性,江寧立刻將黑雲龍和楊肇基召集到一處,神色鄭重地下達命令。
軍中所有將領,一律不得馴養家丁並帶入軍營。
所有將領的親兵,全部由軍中統一派遣,同時對親兵的數量名額進行嚴格管控,而且還要定期更換,絕不能讓軍中養成派係爭鬥的風氣。
剛開始,楊肇基和黑雲龍對江寧的這一命令並未太過在意,隻是敷衍地點點頭。
見狀,江寧笑著耐心解釋道:“二位總兵,你們不妨仔細想想,若是任由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一名將領養上幾十個、上百個甚至上千個家丁,那將會是怎樣的局麵?
況且,大明的參將、遊擊、總兵可絕非寥寥數人。
長此以往,恐怕會重蹈唐朝藩鎮之亂的覆轍啊!
據本官所知,你們二位身邊各自也養了差不多幾百名家丁吧。
為了軍中的長遠發展,也給其他將士們做個表率,二位意下如何?”
聽到江寧這番話,黑雲龍和楊肇基兩人頓時如遭雷擊,腦袋“嗡”的一下。
他們此前馴養家丁,僅僅隻是出於方便自己行事的考慮,壓根就沒像江寧這般想得如此深遠。
但靜下心來仔細琢磨,江寧所說確實句句在理,是實打實的道理。
隨即,二人不敢再有絲毫遲疑,趕忙帶頭表態,願意將自家家丁全部編入軍中。
同時,對於軍中將領馴養家丁一事進行嚴格杜絕。
完全按照江寧的提議執行,所有將領的親兵,都從軍中選派士兵擔任,對親兵的數額、人員進行嚴格把控,並且按照規定定期更換,堅決不能讓軍中再度陷入派係之爭的泥沼。
接下來,軍營裏的事務便順遂起來,一切都在有序推進。
江寧見此,便不再過多操心軍營之事,轉身來到大同城中,去找信王朱由檢。
一到地方,就瞧見這位年輕的親王正忙得不可開交,帶著手下的人四處查抄他王叔代王的家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看到江寧到來,朱由檢顯得格外興奮。
三步並作兩步迎上前去,趕忙說道:“江大人,你有所不知啊,本王這些日子,光是從代王府名下,就已經查抄出幾百萬兩銀子了!
而且這還沒清查完呢!”
江寧聽聞,一陣無語,暗自感歎,嘴上不禁說道:“這位信王殿下,可真是代王的好大侄兒啊!”
就在這時,江寧突然又想起之前在禦書房中與朱由校商量的改製宗室供養政策。
於是趕忙開口問朱由檢:“信王殿下,不知您對代王府下的宗室情況了解得怎麽樣?”
聞聽此言,朱由檢伸手摸了摸腦袋,思索一番後開口說道:“代王府傳承了幾百年,如今算起來,王府宗室大概有三四千人吧。
不過可能還有一些旁支宗室,並未登錄在皇家族譜玉牒之上。”
見狀,江寧笑著說道:“信王殿下,不妨將這些宗室全部重新登記梳理一遍,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狀況,這樣也好在回京之後上報皇上。”
朱由檢聽聞此言,點頭應道:“本王稍後就著手去辦。
至於查抄代王府家產這件事,要不江大人你來接手?”
江寧聽完,趕忙笑著搖頭拒絕道:“還請信王殿下見諒,臣這幾日手頭事務繁雜,實在抽不出空來。”
朱由檢見狀,沉思片刻後說道:“既然如此,那本王就一邊繼續查抄代王的家產,一邊調查代王府一眾宗室的情況吧。”
看著朱由檢一臉認真專注的模樣,江寧不禁心生感慨。
這位信王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宗人府呢,此刻就已經辦事如此認真了。
之前要不是自己在禦書房點將,興許這位信王以後就是個太平王爺,當然了,太平王爺也沒有什麽不好的。
但相比較之下,宗人府的舞台會讓信王更加海闊天空。
有時候想想這官當多大才叫大呀?
王爵在大明已經封頂了。
如今有自己在,朱兄肯定不會出岔子。
除非朱兄將來沒有兒子,才能輪到這位信王殿下。
隻希望這位信王殿下,接下來能擺正自己的位置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