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廢除代王

字數:6314   加入書籤

A+A-


    麵對江寧的打趣,郭允厚尷尬地撓撓頭,隨即賠笑著說道:“九千三百萬兩也不少了,真的不少了。
    老夫這輩子做夢都沒想過國庫能一下子有這麽多銀子。”
    緊接著,他又趕忙說道:“江大人,要不回京之後,您再帶老夫到別的地方轉一轉?”
    江寧一聽這話,頓時大怒,手指著郭允厚罵道:“好你個郭老摳,抄家抄銀子還抄上癮了是吧?
    你得清楚,就這一次,咱們幾乎把整個山西都快掏空了。
    還帶你去別處轉轉?
    要是再多帶你出去幾次,大明非得大亂不可。
    你以為這事兒就跟下館子請客吃飯似的,隔個兩三天就能來一回?”
    眼見江寧發飆,郭允厚趕忙笑著安撫道:“江大人息怒,老夫就是開個玩笑,您可千萬別當真!”
    江寧聞言,冷哼一聲,轉身便離開了房間。
    這時,一旁的魏忠賢和溫體仁也笑著打趣道:“郭大人呀,你說話怎麽越來越不靠譜了?
    這下可好,把江大人給惹生氣了。
    依咱家看,回頭江大人要是再出京辦差,鐵定不帶你玩了。
    咱家給你出個好主意,回京之後,你擺上幾桌豐盛的宴席,好好請江大人吃幾頓,說不定江大人氣就消了。”
    郭允厚聞言,雙眼放光,趕忙點頭道:“那必須得請!
    就算把一年的俸祿都搭進去,大不了再借點錢,也得請江大人好好吃幾頓。”
    此時,京城紫禁城內,朱由校正端坐在龍椅之上,看著方正化遞呈上來江寧等人的折子,趕忙展開閱讀。
    這不看則已,一看之下,著實嚇了一跳。
    隻見自己的親弟弟信王朱由檢與晉王朱求桂竟齊齊上書,請求撤銷代王一脈。
    朱由校驚愕之下,直接從龍椅上猛地跳了起來,這突如其來的舉動,把一旁侍奉的方正化嚇得一哆嗦。
    朱由校緩了緩神,強壓下心中的震驚,手持奏章繼續往下看。
    當看到朱由檢的奏折中,字字句句控訴代王在三年前聽信有人稱其有天子之相,還請來方士在王府中進行占卜時,朱由校頓時怒不可遏。
    在他心中,自家弟弟朱由檢向來是個老實孩子,從不說謊,奏折所寫之事必定屬實。
    緊接著,他又拿起晉王的折子,隻見上麵赫然控訴代王對晉王出言不遜,隱隱有不臣之意,這更是讓他火冒三丈。
    隨後,朱由校又翻開江寧和袁可立的折子,裏麵羅列的全是代王欺男霸女、無惡不作、殘害百姓等諸多劣跡。
    盛怒之下,朱由校猛地一掌拍在桌案上,對方正化厲聲道:“立刻傳內閣六部到禦書房議事!”
    方正化見朱由校龍顏大怒,哪敢耽擱,一溜煙便跑去傳召眾人。
    片刻之後,內閣六部的大佬們紛紛齊聚禦書房。
    朱由校麵色鐵青,將朱由檢和晉王朱求桂的奏折遞了過去,語氣冰冷地說道:“大家都看看吧!”
    眾人見朱由校臉色陰沉得可怕,孫承宗率先接過奏折。
    看完之後,他瞬間愣在原地,心中暗自歎息:這代王是沒長腦子,還是失心瘋了,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竟然都被人查了出來,也難怪皇上如此震怒。
    孫承宗趕忙將奏折依次傳給其他人閱覽。
    眾人看完後,皆麵麵相覷,無人敢率先開口。
    畢竟此事關乎藩王,而且代王一脈已傳承兩百多年,茲事體大。
    就在這時,朱由校臉色愈發陰沉,聲音冰冷刺骨:“代王當真欺朕太甚!
    朕欲廢除代王一脈,眾卿意下如何?”
    一眾大佬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氣氛緊張得仿佛凝固一般。
    隨即,孫承宗帶頭附和道:“代王竟敢懷有不臣之心,妄圖行大逆不道之事,老臣懇請陛下廢除代王一脈藩王之位,將代王朱鼎渭押解回京城受審!”
    其他一眾大佬見狀,也紛紛跟著開口附和。
    朱由校微微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下旨吧,快馬加鞭送至山西。
    順便讓曹化淳率領騰驤四衛前往山西,把信王、袁閣老、江愛卿以及魏忠賢等人一並接回來。
    他們這趟出去時日也不短了,眼下山西的案子基本也已辦妥。”
    眾臣紛紛領旨謝恩。
    就在這時,朱由校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吏部尚書楊鶴,開口問道:“楊愛卿,朕讓你準備的候補官員,如今籌備得怎樣了?”
    楊鶴聞聽此言,咬了咬牙,神情略顯艱難地開口回道:“啟稟陛下,經過老臣及吏部官員連日來查閱檔案、精心挑選,又物色了一批尚未擔任官職的舉人,可派往山西任職。
    如今,山西所需候補官員人數已然備齊,隨時能夠啟程前往。”
    朱由校聽聞,頓時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道:“楊愛卿老成持重,朕心甚慰。
    既然如此,那就盡快將候補官員的任命文書辦好,連同人員一並交給曹化淳,讓他帶去山西赴任。”
    就在這時,孫承宗上前一步,恭敬說道:“陛下,信王在奏折中提到,欲將代王府一脈參與不法之事的宗室一同帶回京城受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外,還想從代王府下轄宗室以及晉王府下轄宗室裏,挑選合適的宗室子弟回京,為重開宗人府做準備。
    此事該如何決斷,還請陛下示下。”
    朱由校聽聞,思索片刻後,緩緩點了點頭,說道:“就依信王所奏之言吧!
    準許信王從代王府下轄宗室和晉王府下轄宗室中挑選人員回京,為重開宗人府做準備。”
    眾人見朱由校已然發話,孫承宗等人紛紛點頭稱是。
    畢竟重開宗人府這件事,他們都有所了解。
    宗人府負責管理皇室宗親,這差事一般人確實難以勝任,讓宗室子弟來管理宗室子弟,倒也不失為一個妥當的辦法。
    眼見諸事安排妥當,朱由校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心中暗自驚歎:“江兄他們這次在山西,也不知到底查抄了多少銀子,奏折上竟沒提及具體數目。
    但想來肯定不會少,畢竟整個山西官場都被徹查,連根拔起,再加上那八家通敵賣國的晉商,怎麽著最起碼也得有個上千萬兩吧!”
    就在這時,兵部尚書李邦華站了出來,恭敬奏道:“啟稟陛下,京營將領曹文詔將軍與滿桂將軍奉命外出招兵,如今即將返回京師,還請陛下定奪相關事宜。”
    朱由校一聽,頓時來了興趣,趕忙問道:“曹文詔和滿桂可是帶著今年所有的恩科武舉人一同出京的,這都過去好幾個月了,不知他們此番招了多少兵?”
    李邦華趕忙回道:“啟稟陛下,據老臣所知,曹將軍和滿將軍在北直隸、河南、陝西等地,前前後後共招募了差不多將近15萬青壯。”
    聽聞曹文詔和滿桂竟招了15萬兵額,朱由校不禁大吃一驚。
    15萬兵額,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得耗費多少銀子來維持啊!
    他有些不敢置信,向李邦華問道:“這15萬人是不是太多了些?”
    李邦華一臉無奈,說道:“具體招兵數額乃是江大人當時定下的,至於後續如何安排,江大人並未交代清楚。”
    朱由校思索片刻後,說道:“既然如此,那就等江愛卿回京之後再做定奪吧。
    至於曹文詔和滿桂招募的這15萬兵員,暫且全部安排入住京營。”
    李邦華趕忙領命。他心中暗自叫苦:江大人啊江大人,您辦事也太沒個章法了,隻吩咐下去招兵,卻不明確具體招多少。
    讓這兩位將軍在外奔波數月,一下子招了15萬人回來。
    萬一您壓根兒就沒考慮過如何安置這些人,我要是再不跟皇上通通氣,這15萬大軍來到京城,要是被有心之人上折子彈劾一本,我這個兵部尚書可就吃不了兜著走了。
    隨著朱由校一番有條不紊的安排,內閣六部的大佬們瞬間投入到緊張的忙碌之中。
    負責吏部事務的官員以最快的速度趕製出幾百名官員的任命文書。
    這些文書一一辦妥之後,連同即將前往山西赴任的官員們,一並交到了禦馬監提督曹化淳手中。
    曹化淳率領著騰驤四衛,浩浩蕩蕩地朝著山西進發。
    而江寧等人,則在大同城內優哉遊哉地四處閑逛。
    信王朱由檢卻沒有這份閑情逸致,他正忙著向自己的老師黃道周虛心請教管理宗人府的相關事宜。
    這幾日,他一直埋頭苦學,廢寢忘食。
    江寧見此情景,不禁大為驚歎,心中暗自感慨:這位爺果不其然,就像曆史上所記載的一樣,是個十足的工作狂魔。
    這宗人府的差事,他人還沒正式上任呢,就已經投入到工作當中了。
    不過仔細想想,這樣的差事,對於他們這些做臣子的來說,確實棘手難辦,相比之下,朱由檢來負責倒也的確是目前最合適的人選。
    江寧幾人皆身著便裝,在大同城內優哉遊哉地四處閑逛。
    此時,袁可立捋著胡須,一邊漫步,一邊笑容滿麵地開口說道:“原本老夫還擔憂,咱們將山西官場徹徹底底清理了個遍,百姓們會因此惶惶不安。
    可沒曾想,如今這大同城竟比咱們初來之時更為熱鬧。”
    這時,一旁的魏忠賢趕忙接過話茬:“袁閣老,您有所不知啊!
    那些貪官汙吏,百姓們對其恨得咬牙切齒,隻是苦於無權無勢,拿他們毫無辦法。
    如今咱們將這些害群之馬一網打盡,百姓們對朝廷好感倍增,自然就敢放心大膽地出門做生意,走街串巷了。
    要是接下來再給山西選派一批實心用事、真正為百姓著想的地方父母官,相信要不了多久,百姓的日子定會蒸蒸日上。”
    袁可立聽聞,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說道:“如今,咱們在山西查抄了如此巨額的銀子,老夫打算回去之後向陛下上奏,懇請免除山西百姓三年賦稅徭役。”
    魏忠賢一聽,趕忙豎起大拇指,稱讚道:“袁閣老,好樣的!
    很精神!
    不丟份兒!”
    袁可立聞言,一臉茫然,不明所以。
    江寧則滿臉無奈,暗自腹誹:這老魏用“拱火三件套”,也不分個時間場合,見誰都想用。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