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清理內鬼
字數:6232 加入書籤
此刻,老魏一臉尷尬,賠著笑說道:“江大人,實在對不住啊,咱家剛才著實是一時著急,沒收住腳力。
您放心,回頭咱家就安排人給您重新修兩扇大門,保準結結實實的,比之前那兩扇還好!”
江寧一臉無奈,哭笑不得地說道:“魏公公,下次能不能勞煩您用手敲門啊?”
老魏尷尬地撓了撓頭,嘿嘿笑道:“江大人,咱家記住啦!
您也知道,這不每次來找江大人,事兒都急得火燒眉毛似的,咱家一下子就習慣用腳踹門了。
江大人放心,下次一定改,肯定改!”
說著,他便扭頭招呼身後幾名東廠番子,吩咐道:“還愣著幹啥,趕緊把江大人府上這兩扇大門抬走,找最好的工匠,重新打造兩扇新的,要又好看又結實!”
那幾名番子趕忙應了一聲,上前抬起大門匆匆離去。
江寧則一臉無語,隻能跟著郭允厚和魏忠賢一道前往皇宮。
眾人遞上腰牌之後,隨即入宮,徑直來到禦書房。
此時,方正華早已守在門外,隔著老遠便一路小跑過來,恭敬行禮,打起招呼:“江大人!魏公公!郭老大人!
皇上正在裏邊等候幾位呢,請進!”眾人點頭示意,趕忙走進書房。
不一會兒,袁可立、孫承宗等人也紛紛趕到。
眼見所有人都已到齊,這時朱由校開口說道:“諸位愛卿,山西那邊的事情暫且算是處理妥當了,但京城裏的事務也到了該處理的時候。”
眾人聽聞這話,心裏皆是一緊,瞬間明白皇帝這是打算對京城涉案官員動手了。
畢竟山西官場已被徹查整頓,京城這些官員又豈會輕易逃脫幹係?
就在這時,朱由校臉色鐵青,憤怒地說道:“還有宮裏那些吃裏扒外的混賬東西,竟然敢背著朕與外臣勾結!”
眾人聞聽此言,皆是麵露驚色。
唯有江寧和魏忠賢臉色依舊平靜如常。
此時,魏忠賢向前邁出一步,恭恭敬敬地說道:“皇上,老奴掌管東廠,負有監察之責。
此次出了這等事,老奴難辭其咎。
懇請皇上給老奴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老奴必定將宮裏這些吃裏扒外的家夥全都揪出來。”
聽聞此言,朱由校的臉色稍稍緩和了一些,開口說道:“魏大伴不必如此自責,這些吃裏扒外的東西暗中勾結的時間,可比你掌管東廠的時間長得多了。
你之前沒察覺到,也在情理之中。
這樣吧,你這就和方正化一同去,把這群吃裏扒外的混賬東西全部給朕抓了,然後帶回東廠,想盡辦法,把他們嘴裏那些見不得人的事,統統給朕逼問出來!”
魏忠賢與方正華聞聽此言,趕忙領命稱是,隨後二人匆匆離開禦書房。
眾人聽聞朱由校這番話,都選擇了沉默不語。
畢竟宮裏頭出現這樣的事,說到底屬於皇帝的“家事”,他們身為外臣,實在不好隨意發表看法。
江寧倒是一臉無所謂的模樣,在他心裏,皇帝的安全乃是重中之重。
他之前已經囑托方正化和魏忠賢,將宮裏徹徹底底地清理了好幾遍,可不曾想還是有漏網之魚。
江寧可不敢有絲毫大意,萬一自己輔佐的這位朱兄,像曆史上記載的那樣英年早逝,而且死得不明不白。
那到時候,他江寧必定第一個倒黴。
畢竟,他與皇帝的命運在一定程度上已緊緊捆綁在一起。
就在這時,信王朱由檢來到了禦書房。
朱由校見狀開口說道:“明日大朝會,朕將下詔重開宗人府。
顧愛卿,你身為禮部尚書,屆時可要全力配合。”
顧秉謙聽聞,趕忙點頭應道:“陛下放心,臣已命人將宗人玉牒名冊全部準備妥當,隨時可移交宗人府。”
朱由校聞言點了點頭,緊接著又說道:“到時若有東林黨人在朝堂上唱反調,諸位愛卿可要齊心協力。”
眾人一聽,心裏都明白,明日這大朝會恐怕不會太平。
但皇帝決意重開宗人府,以便更好地管理宗室,這對當前朝廷而言無疑是件好事,必須全力促成,於是紛紛表態會全力支持此事。
朱由校見狀,微微一笑,說道:“到時候朕親自擔任大宗正。”
隨後轉頭看向一旁滿臉激動的信王朱由檢,說道:“五弟,朕任命你為左宗正,宗人府的大小事務就交付於你。
你可從宗室之中挑選幾位幹練之才,輔佐你處理事務。”
朱由檢趕忙點頭,說道:“臣弟定不負皇兄重托,定當管理好宗人府,也管束好一眾宗室。”
緊接著,朱由檢又開口說道:“啟稟皇兄,此次從山西帶回眾多宗室,其中不少人觸犯律法,罪大惡極。
先前江大人說,隻有等重開宗人府之後,才能對他們依法論處。
所以臣弟打算從帶回的宗室子弟中挑選一些,組建一支由宗人府直接管轄的軍隊,用來管理大明境內的藩王宗室。”
眾人聞聽此言,心中皆是一驚。宗人府成立軍隊,而且還是信王朱由檢提出來的,皇帝能答應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況且其中成員還都是宗室子弟。
朱由檢說完,朱由校沉思片刻之後,點頭笑著說道:“五弟的提議不錯,朕準了。
人數就控製在兩千以內。到時候朕會親自下旨,大明境內所有宗室藩王,若觸犯律法,皆由宗人府進行抓捕、審問、定罪。
朕覺得這支隊伍就叫‘皇明衛’,如何?
剛好依照《皇明祖訓管理宗室》。”
聽聞此言,一旁的朱由檢頓時笑得嘴都合不攏了,趕忙說道:“臣弟多謝皇兄!”
一眾大臣也趕忙紛紛附和:“皇上英明!”江寧則笑著點了點頭。
畢竟,若將大明宗室事務交給臣子們處理,恐怕大多會敷衍了事,要麽高高抬起、輕輕落下,最終免不了還是要被清算。
但要是交給宗室子弟來操辦,有這位眼裏不揉沙的信王帶頭,絕對能把事情辦好。
論關係,信王朱由檢可是當今天子的親弟弟,這般背景與身份,放眼整個大明,又有誰能比他牛的?
這時,一旁的江寧趕忙上前一步,恭敬啟奏道:“啟稟陛下,此次山西查抄所得的銀子,如今已全部充入戶部。
臣提議重造錢幣,以此規範我大明的錢幣使用。
如今民間的錢幣使用狀況實在混亂,百姓既有使用我大明開國以來鑄造的銅錢,也有使用前朝宋代以及唐代銅錢的情況,毫無具體標準可言。
因此,臣提議將民間銅錢盡數回收,熔鑄再造,並製定新的貨幣標準。
至於銀子,也統一鑄造為銀幣,由朝廷直接發放。”
聽聞此言,朱由校眉頭緊皺,陷入沉思。
這時,一旁的郭允厚趕忙開口說道:“江大人,此舉萬萬不可呀!”
江寧略感疑惑,轉頭看向郭允厚。
隻見郭允厚接著說道:“江大人,若是將民間的銅錢盡數回收,全部熔鑄再造,這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謂不可估量,到時候朝廷不知要虧損多少銀子。
更何況,大明的銅產量本就不多,實在沒有足夠的銅來供應如此大規模的鑄錢啊。”
江寧聞聽此言,冷笑一聲,說道:“郭大人,那您可知如今民間百姓使用的銅錢都有多少文的?”
郭允厚聞言,開口答道:“民間百姓使用的銅錢,大多有小平錢、折二錢、折三錢、折五錢、折十錢,還有當十錢。
不過,這些銅錢各朝各代的都有,具體情況十分混亂,而且價值越高的,混亂程度越嚴重。”
聽著郭允厚的回答,江寧冷笑一聲,說道:“郭大人,如今百姓使用錢幣這般混亂,毫無具體標準可言,尤其是麵值越大,情況越亂。
朝廷若對此不加管理,長此以往,局麵隻會愈發失控,甚至會動搖我大明根基。
正因如此,本官才提議將民間銅錢盡數回收,重新製定等額標準。
況且,此次山西查抄所得的錢財裏,不就有相當數量的銅錢嗎?”
郭允厚聞聽此言,一臉心疼地說道:“江大人,即便情況如您所說,可想要大規模發行新的銅錢,恐怕著實不易啊,就怕百姓不認可、不接受。”
聞聽這話,江寧微微一笑,說道:“郭大人,百姓之所以不願買賬,究其根源,是朝廷此前鑄造的銅幣質量欠佳,含銅量過低。
使用稍久,便磨損嚴重,在民間難以正常流通。
再者,還有不少不法之徒私鑄錢幣,嚴重擾亂了百姓對銅錢的正常使用。
所以,本官之意,是將朝廷現有的銅錢全部回爐重造。
待製定出相應的新幣後,先由官員帶頭使用,同時對積極兌換新幣的百姓加以鼓勵。比如說,百姓若使用舊銅幣繳納賦稅,朝廷可在一定程度上給予減免和關照。
在鑄造新銅幣時,務必足斤足料,確保新銅幣經久耐用。
與此同時,撤銷江南等地鑄造錢幣的權力,統一收歸京師,由京師統一鑄造。
並且,要派出官員四處明察暗訪,但凡發現有人膽敢私鑄錢幣,一律抄沒家產,株連九族,嚴懲不貸!”
聽到江寧這番話,郭允厚頓時吃了一驚。原本他以為江寧不過是隨口說說,沒想到竟然是動真格的。
眼見江寧態度這般堅定,一旁的朱由校陷入了沉默。過了半晌,他才緩緩開口說道:“江愛卿,你所言確實有理。
不過郭愛卿說的也在理,曆朝曆代以來,想要將銅幣全部統一重新鑄造,絕非易事,其中確實存在著方方麵麵的原因。
但倘若真能全力促成此事,那可真是利在百姓,一件大功。
郭愛卿,對於此事,你務必全力支持,朕不想聽到反對的聲音。”
郭允厚聽聞此言,頓時一臉痛心疾首,哭訴道:“皇上呀,如此行事,朝廷不知得損失多少銀子啊!
即便此次查抄了近萬萬兩白銀,可也經不起這般耗費呀!”
說著說著,他聲淚俱下,不知情的人,還真以為花的是郭允厚自己的錢財呢。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