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天啟時報
字數:6774 加入書籤
隨後,幾人又暢快地聊了許久。
眼見天色漸晚,眾人便紛紛起身告辭。
神虛子望著那空空如也的酒壇子,頓時淚如雨下。
他緩緩站起身,小心翼翼地將酒壇子抱在懷裏,而後轉身離去。
江寧見狀,不禁暗自歎了口氣,心想:都這把年紀了,怎麽心理承受能力還這麽差呢?
隨後,江寧轉頭對李若璉說道:“你去把張文和叫來,我得問問他最近《天啟時報》籌備得怎麽樣了。”
李若璉點頭稱是,而後匆匆離開。
不多時,張文和便跟著李若璉來到了江寧府上。
張文和剛要行禮,江寧笑著說道:“文和啊,不必如此多禮。
我就是想問問,《天啟時報》如今進展如何了?”
張文和趕忙從懷中掏出一個樣板,恭敬地遞給江寧,說道:“大人,這是卑職日夜趕工做出來的第一份樣板,請大人過目。”
江寧接過一看,不禁拍手稱讚。
隻見上麵朝廷政令、百姓趣聞等內容應有盡有,他滿意地點點頭,說道:“文和辦事果然靠譜。
既然如此,那就盡快確定最終內容,然後安排人手印刷,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傳揚開來。”
這時,張文和忽然開口說道:“大人,這裏麵還有個難題。
達官顯貴大多識字,可普通百姓中識字的人卻百裏都難挑出一個。
就算把報紙發到百姓手裏,他們也看不懂啊,關鍵就在於百姓不認字。”
江寧聽到這話,猛地一拍額頭,心中暗罵道:“他娘的,光一門心思搞報紙了,竟然忘了開展掃盲工作。”
但轉念又一想,讓百姓讀書識字,這工程實在太過浩大,隻能循序漸進。
可如今報紙推行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隨後,江寧轉頭對張文和說道:“文和,咱們錦衣衛不是收編了不少三教九流的人嘛。
你現在從他們當中挑選一部分人,讓他們擔任說書人,到酒樓茶館、街頭小巷、市井作坊這些地方,拿著報紙給百姓們宣讀。
記住,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得讓百姓們都能聽得明白,千萬別整那些文縐縐的‘之乎者也’之類的廢話。”
張文和聞言,點了點頭,說道:“大人放心,卑職這就去辦。”
江寧又開口說道:“文和,先別急。
這份樣板明日我帶進宮給皇上瞧瞧,皇上心裏一直有不少話,想跟大明的百姓們說一說。
明日我把皇上想要對百姓說的話帶回來,到時候你就把皇上的聖訓當作《天啟時報》的頭條,仔細校對後再安排發放。”
張文和聽到這話,激動得差點叫出聲來。
皇上居然要在《天啟時報》上與百姓對話,自己作為這報紙的第一負責人,那可是簡在帝心啊!
江寧再次開口叮囑道:“對了,文和,報紙上一定要著重把魏公公寫進去。
這一年來,魏公公在京城可是做了不少善事,必須得好好為魏公公宣傳宣傳。”
張文和聽完,連忙點頭應道:“大人放心,卑職明白。”
可江寧還是有些不放心,又接著說道:“還有啊,文和,編排戲文的事兒也不能落下。
就以魏公公為例,先給他編上幾段戲文。
之前魏公公在天津可是大殺四方,嚴懲貪官汙吏,為百姓申冤做主,那事跡多精彩啊!
還有在山西,對付那些通敵賣國的賊子,魏公公也是出了大力的。
到時候你直接找老李拿相關資料,然後精心修改,編成戲文。
再讓京城的這些戲班子都演唱起來,讓老百姓都知道魏公公的功績。”
張文和趕忙連連點頭稱是,心中暗自驚歎不已。
如今皇上要在《天啟時報》上發表講話,江大人又親自吩咐給自己為魏公公編排戲文以贏得美名的任務。
自己這下可算是同時搭上了兩條粗壯的大腿,今後飛黃騰達那不是指日可待嘛!
江寧思索了一番,覺得該交代的都交代得差不多了。
畢竟張文和在這方麵天賦異稟,自己要是再說多了,反倒顯得自己外行。
就眼下這架勢,為老魏宣揚美名一事,通過報紙和戲文雙管齊下,如果這樣都還不能幫老魏洗白,那他江寧也實在是無計可施了。
隨後,張文和告辭離去。
這時,李若璉開口說道:“大人,卑職如今算是看明白了,大人要推行的這個報紙,那可真是妙用無窮啊!”
江寧頓時來了興致,笑著說道:“老李,那你且給我說道說道,都有哪些妙用呢?”
李若璉一臉激動地說道:“皇上下發聖旨,通常都得經由內閣,政令才能傳達出去。
有時候,皇上的聖旨甚至會被駁回,連紫禁城都出不了。
但如今有了這報紙,皇上便能隨時與天下百姓對話,這就相當於直接繞過了內閣和朝堂。
如此一來,百姓們可以直接知曉皇上的想法,甚至能與皇上‘對話’。
這樣發展下去,皇上的威信必定如日中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更進一步說,要是有人反對皇上的意見,皇上還能借助報紙的影響力,調動天下民心。
到那時,隻要皇上是為天下百姓著想,誰要是敢跟皇上唱反調,恐怕瞬間就會被天下百姓的唾沫星子給淹沒。”
江寧聞言,不禁豎起大拇指,稱讚道:“老李,你能想到這一層,確實厲害。”
李若璉尷尬地撓了撓頭,略帶羞澀地說道:“卑職也就是胡思亂想,才碰巧猜到這一點。”
江寧輕輕咳嗽了兩聲,說實話,李若璉能猜到這一點,他江寧還真沒往這方麵想。
至於興辦報紙的初衷,其一便是掌控輿論,其二則是幫魏忠賢洗白,其他更深層次的影響,他著實沒考慮太多。
畢竟如今身處大明王朝,推行報紙這件事究竟能取得怎樣的成效,還得先觀望一段時間才行。
…………
第二天大清早,江寧領著李若璉,帶領數十名錦衣衛,騎著馬來到午門之外。
江寧遞上腰牌後,他和李若璉便進入皇宮,徑直來到禦書房門外。
方正化瞧見江寧,趕忙熱情地打起招呼。
隨後,江寧便帶著李若璉一同走進禦書房,也算是給老李一個晉升露臉的機會,畢竟江寧看得出,老李一直都很渴望進步。
進入禦書房後,隻見朱由校一副神情輕鬆的模樣,正一邊嗑著瓜子,一邊不緊不慢地批閱奏章。
還時不時端起茶杯輕抿一口,整個人顯得悠然自得,與往日那個勤勉的“勞模”形象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看到江寧進來,朱由校趕忙笑著招呼道:“江兄,你可算來了,快請坐!”
一旁的方正化見狀,趕忙從偏殿搬來一把木馬,畢恭畢敬地擺放在江寧身旁。
江寧也沒客氣,伸手抓起旁邊的木馬就順勢坐下。
李若璉見此情景,當場就愣住了。
他實在沒想到皇上對自家大人竟如此客氣,連基本的君臣禮儀都免了。
而且,自家大人什麽時候有坐木馬的癖好啊?
但他李若璉可不敢像江寧這般隨意無禮。
隨即,他恭恭敬敬地行大禮,口稱:“錦衣衛指揮同知李若璉,拜見陛下!”
朱由校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愛卿請起,你既是跟著江愛卿做事,往後再來禦書房,也無需多禮,賜座。”
方正華又搬來一個秀墩,李若璉這才小心翼翼地坐下,屁股隻敢沾秀墩的三分之一 。
朱由校望向江寧,滿臉笑意地說道:“江兄,今兒個又給朕帶來啥好消息啦?
快說來讓朕也樂一樂。”
江寧從懷中掏出報紙的樣板,遞給方正化。
方正化趕忙雙手接過,小心翼翼地輕輕放在禦案之上。
朱由校頓時來了興致,拿起樣板仔細觀看,沒過多久,便忍不住讚歎道:“江兄,你可真是才華橫溢啊!
這《天啟時報》做得著實精妙,朕定要好好賞賜你一番。”
說著,便拿起一張宣紙,示意一旁的方正化去端點心來。
見朱由校又是這老一套,江寧一陣無奈,趕忙開口說道:“陛下,臣不過是盡了些微本分,實在不敢領賞。
陛下整日為了國事操勞,已經十分不易,這些點心陛下還是留著自己享用吧。”
朱由校聽他這麽說,略顯尷尬地笑了笑,說道:“江兄能體諒朕的難處,那朕也就不勉強賞你了。”
隨後將宣紙重新放回禦案,開口問道:“江兄,那你打算何時正式推出這《天啟時報》呀?”
江寧微笑著回答:“陛下,臣今日進宮,就是想請皇上先講講想對大明百姓說的話。
待臣連夜整理好,明日便可在京城發放了。
屆時,百姓們就能知曉陛下對他們的關懷了。”
聽到江寧這話,朱由校激動得不行,手舞足蹈起來,還在原地來回踱步,陷入沉思。
過了一會兒,他問道:“江兄,你說朕該跟百姓們說些啥好呢?
要不問問他們吃飯了沒,吃的啥?”
江寧聽完,一臉無奈,說道:“陛下,這些話或許就不必問了。
百姓們又不是不傻子,吃飯這種事他們自然曉得。”
朱由校聽後,尷尬地咳嗽了幾聲,說道:“江兄,你幫朕好好琢磨琢磨,到底該說些啥,好讓百姓們真切感受到朕對他們的關懷。”
江寧思索片刻,說道:“如今朝廷雖已有諸多忠心臣子,但仍有不少百姓生活困苦。
陛下不妨將朝廷當下的局勢告知他們,讓百姓們知道朝廷一直在努力,一心想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陛下每日起早貪黑批閱奏章、處理國事,內閣和六部官員們也都為了讓天下百姓早日過上富足生活,日夜操勞。”
朱由校聽後,點頭稱是:“江兄所言極是。”
這時,江寧趕忙提醒道:“陛下,您把想對百姓說的話寫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就行,可千萬別用那些‘之乎者也’之類的文言,也別找人代筆潤色。
不然,百姓們恐怕理解不了。”
朱由校聞言,微微一笑,說道:“江兄放心,這點朕明白。
太祖爺在位時,就曾給沿海百姓下過用大白話寫的聖旨,原文好像是‘百姓們都聽好了,狗日的倭寇要是來了,大家準備好刀子殺了就是’。
朕知道該咋寫,朕本身學問確實不算高,也寫不出那些文縐縐的話。
而且,借此也得讓京城百姓知道,朕可不是他們說的什麽‘木匠皇帝’,更不是不認字的文盲皇帝。”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