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忠臣落幕

字數:5934   加入書籤

A+A-


    鄒元標離世的消息傳至京師,朝野上下一片震驚。
    朱由校在最短時間內為其擬定諡號,又趕忙安排人手籌備喪葬事宜。
    鄒元標在京師府邸的幾名老仆收到消息後,趕忙布置靈堂。
    左光鬥得知此訊,整個人驚愕得半晌說不出話來。
    隨後,他火急火燎地跑到督察院尋找楊漣,卻被告知楊漣不在督察院當值。
    左光鬥又匆匆趕往楊漣府邸,楊漣家人告知他楊漣正在錦衣衛鎮撫司衙門。
    於是,左光鬥一路狂奔至鎮撫司衙門。
    隻見楊漣正抱著一堆典籍,向張五爺虛心請教,張五爺則坐在一旁,一邊悠然品茶,一邊耐心指點,楊漣聽得津津有味。
    看到左光鬥前來,楊漣略感詫異,開口問道:“共之,你怎麽來了?”
    左光鬥麵露悲痛之色,聲音低沉地說道:“恩師他老人家因病離世了,消息剛傳到京師。
    皇上已在禦書房與內閣八部為恩師擬定諡號為文貞,同時下旨追贈恩師為吏部尚書,由禮部右侍郎官應震運送恩師遺體返回江西吉水,好生安葬。”
    楊漣聽到這個消息,如遭雷擊,手中的書籍不由自主地掉落地上。
    他猛地站起身來,神情激動,難以置信地問道:“共之,你別跟我開玩笑,恩師身子骨一向硬朗,怎麽會突然病逝呢?”
    左光鬥眼中泛起淚花,滿臉痛苦地說道:“大洪,消息千真萬確,是錦衣衛快馬加鞭送至京師的。
    數日前,恩師在東林書院與高攀龍、汪文言、黃遵素等人展開激烈辯論,將他們駁得體無完膚。
    之後,恩師一把火焚毀了東林書院。
    當天夜裏,恩師便病倒了。
    可即便如此,第二天他還強撐著病體,為江南學子開壇授課。
    誰料,當天夜裏,恩師便與世長辭了。”
    楊漣聽完,憤怒地將手中的茶杯狠狠摔碎在地,雙目泛紅,咬牙切齒地說道:“恩師一定是被人害死的,肯定是江南那幫人幹的!
    不報此仇,我楊漣誓不為人!”
    這時,張五爺也站起身來,向左光鬥詢問鄒元彪病逝的相關經過。
    聽完左光鬥的講述,張五爺不禁感歎道:“鄒老大人一生忠貞為國,如今因火燒東林書院而離世,或許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安排吧!
    他以這樣的方式,向世人詮釋了什麽叫做為官之道,這其中飽含著他終其一生對大明的忠貞之情啊!
    咱們一同去鄒老大人府邸祭拜一番吧。”
    楊漣和左光鬥二人聽完,默默地點了點頭,隨後邁著沉重的步伐,朝著鄒元標府邸走去。
    當他們來到鄒元標府邸時,發現朱由校以及內閣、八部、五軍都督府等朝堂一眾大佬都已會聚在此,共同祭奠鄒元標。
    由於鄒元標孤身一人在京城,身邊並無家人陪同,楊漣和左光鬥便主動以弟子的身份,充當起孝子,為鄒元標披麻戴孝,神情悲戚,以盡師徒之義。
    …………
    就在朱由校等人祭奠完畢,正準備離去之際,楊漣突然上前,將朱由校攔了下來。
    朱由校一臉詫異,不明所以。
    隻見楊漣緩緩從袖中掏出一本奏章,高高舉過頭頂,神色凝重地沉聲說道:“陛下,請允許臣辭去督察院禦史一職。
    臣懇請陛下恩準,讓臣前往錦衣衛任職。”
    朱由校聽完,簡直懷疑自己的耳朵聽錯了。
    要知道,朝堂之上,就數楊漣和左光鬥與江寧、老魏爭鬥得最為激烈,堪稱不死不休。
    如今楊漣竟然主動請求辭去督察院禦史之職,反而要投身錦衣衛當差,這實在出乎朱由校的意料。
    一時間,朱由校麵露猶豫之色。
    然而,楊漣心意已決,直接“撲通”一聲跪了下來,再次沉聲說道:“請陛下成全。”
    這時,朱由校轉頭望向張五爺,隻見張五爺微微點了點頭。
    得到張五爺的示意後,朱由校說道:“既然愛卿心意已決,那朕便準了。”
    隨後,朱由校又轉頭看向張五爺,問道:“張五,楊愛卿入錦衣衛,應當擔任何職?”
    張五爺聞言,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老臣以為,楊大人入錦衣衛,可擔任掌刑千戶之職。”
    朱由校點頭表示認可,說道:“那朕便任命你為錦衣衛掌刑千戶,同時賜飛魚服、繡春刀。
    希望愛卿能繼承鄒老大人的遺誌,忠君愛國。”
    楊漣趕忙跪地領旨謝恩,激昂地沉聲說道:“陛下放心,臣今後必定繼承恩師遺誌,殺盡天下貪官,匡扶大明社稷!”
    在場一眾大佬見狀,無不暗自心驚。
    孫承宗、袁可立、薛國觀三人對視一眼,彼此心領神會地點了點頭。
    他們心裏清楚,今後朝堂之上恐怕要少了一位直言進諫的臣子,而錦衣衛則要多了一位手段殘酷的酷吏。
    畢竟文人一旦發起狠來,那可是相當厲害的,更何況楊漣要去的是錦衣衛這種作為天子親軍,擁有緝盜、抓捕、審訊等特殊權力的衙門。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跪在一旁的左光鬥,本能地想要開口阻攔楊漣。
    可稍一思索,這些時日楊漣既不去督察院當值,也不回家,成天往錦衣衛鎮撫司衙門跑,跟在張五爺身邊,虛心學習、不斷請教,這分明就是在為投身錦衣衛做準備。
    而今天,楊漣竟當著恩師的靈前,直接拿出奏本,可見他早有謀劃,心意已決。
    作為多年的至交好友,左光鬥實在不好意思再開口相勸。
    畢竟,恩師鄒元標的離世,對他們二人打擊太過沉重。
    ………
    與此同時,幾日之後,朱由校的聖旨傳至南直隸。
    眾人接旨後,便由何可剛率領士兵將那幾千名準備發配遼東的江南學子,以及上千名新興學派的學子,先行返回京師。
    田爾耕則陪同官應震一同前往鄒元標的老家江西吉水縣,去處理後續喪葬等事宜。
    王紹徽原本也打算與官應震、田爾耕同行,可轉念一想,自己身為南直隸巡撫,若無聖旨,不能擅自離開轄區。
    於是,他索性與官應震、田爾耕商議之後,決定將抓捕的東林黨人高攀龍、汪文言二人直接斬了,算是給鄒元標送行。
    至於黃尊素,鄒元標在焚毀東林書院時,僅僅是將他痛罵了一頓,並未下令抓捕。
    鄒元標覺得此人有些才能,便網開一麵,放了他一馬。
    ………
    隨後,官應震與田爾耕親自扶靈,護送鄒元標的遺體返回江西老家。
    在整理這位老大人的遺物時,他們隻找到幾件打著補丁的舊衣物,以及幾兩散碎銀子,這便是這位當朝二品大員的全部遺產。
    目睹此景,在場眾人無不為之動容。
    那些曾聆聽鄒元標授課的江南學子,不少人紛紛跪地相送,以此表達對這位老大人的崇高敬意。
    數日之後,田爾耕和官應震護送鄒元標的遺體抵達他的老家——江西吉水縣。
    當地縣令親自前來迎接。當來到鄒元標的老家時,隻見當地百姓紛紛跪地相迎。
    鄒元標家中兩子一女、四個孫子,以及幾名老仆,皆已披麻戴孝。
    隨後,田爾耕和官應震踏入鄒家,兩人當場愣住。
    江西文風昌盛,鄒元標更是當地有名的書香門第、當代大儒,其家族即便不敢稱富甲一方,至少也應是書香傳世之家。
    然而眼前的鄒府,卻顯得頗為殘破。
    田爾耕和官應震經一番仔細詢問後得知,鄒元標原本家境殷實,但當年被罷官賦閑在家後,便時常造福鄉裏、救濟百姓,還出資興建義學,親自為學子傳道授業。
    對於家境貧寒的學子,鄒元標更是慷慨解囊,拿出銀兩資助他們參加科舉、入朝為官。
    多年下來,鄒元標的家產早已所剩無幾,如今僅餘良田百畝、一座略顯破敗的府邸,以及數不清的書籍,這些便是鄒元標留給家人的全部。
    當地百姓為感念鄒元標造福鄉裏、傳道授業、救濟學子的恩情,為他建造了一座牌坊,上書“浩然正氣”四字,以表對這位老大人的敬意。
    隨後,官應震向鄒元標的家人宣讀了朝廷的聖旨,追贈鄒元標為禮部尚書,諡號“文貞”。
    其家人領旨謝恩後,官應震、田爾耕和鄒元標的家人,將鄒元標葬入祖墳,並為他舉行了隆重的送葬儀式。
    官應震提筆寫下“流芳千古”四字。
    當地縣令也為鄒元標修建了一座牌坊,以表敬意。
    在接下來的數日裏,眾多江西學子以及當地大儒紛紛前來祭奠鄒元標,現場人山人海。
    不少人送來銀兩慰問鄒元標的家人,卻被其家人一一婉拒,稱鄒元標在世時常常教導家人,無功不受祿,無德不受寵,即便一日三餐僅粗茶淡飯,也已足夠。
    眾人無奈,便將銀子紛紛捐給了鄒元標興建的義學,並為他立碑傳頌,以表敬意。
    眼見鄒元標的身後之事皆已妥善辦理完畢,官應震和田爾耕也準備啟程返回京師。
    臨別之際,官應震特意將當地知府、知縣召集過來,鄭重地叮囑道:“鄒老大人一生清正廉潔、造福鄉裏,如今他已離世,你們務必要好生照看鄒家後人。
    倘若鄒家遭遇什麽難處,你們即刻上報京師。
    切不可懈怠!”
    眾人紛紛應諾。
    交代完畢後,官應震便和田爾耕一同踏上了返回京師的路途。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天啟朝第一攪屎棍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