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九邊現狀

字數:7001   加入書籤

A+A-


    【好久沒給兄弟們加更了,?? 最近有點寫不動了,還請兄弟們見諒。】
    江寧把陳策、沈有容、秦良玉、鄧文明都請到自己的辦公房內。
    眾人落座後,江寧便開始詢問五軍都督府如今各項工作的進展情況。
    陳策和沈有容一五一十地向江寧詳細匯報。
    江寧聽完,滿意地點點頭,心中不禁感慨“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古人誠不我欺啊。
    有這兩位老將坐鎮,五軍都督府的各項工作如今都在穩步推進。
    如今,秦良玉也漸漸熟悉了五軍都督府的相關事務,工作也開始步入正軌,這讓江寧著實鬆了口氣。
    就在這時,陳策開口說道“江大人,如今有件事迫在眉睫。
    今年過後,朝廷在軍餉方麵的開支將大幅增加。
    除去原本的九邊將士,如今京營有三十萬人馬。
    西南數省經江大人整頓後,軍餉開銷更是提升了一倍有餘。
    畢竟如今大明無論是九邊重鎮還是內地衛所軍,軍餉向來都隻下撥一半。
    以往各地兵馬或多或少都存在吃空餉的問題,可江大人將西南數省兵馬全部足額補充,這就意味著軍餉必須足額發放。
    此外,京營這三十萬人馬的糧草、火器消耗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江寧點點頭,他明白陳策所言屬實。
    畢竟之前朝廷財政一直吃緊,隻能在軍費上想辦法,下邊將領為應對這種情況,便大肆吃空餉。
    這時,坐在一旁的沈有容也開口道“是啊,江大人,老陳說得沒錯。
    就拿九邊重鎮來說,永樂年間,成祖皇帝五次親征漠北,隨後逐步設立九邊,以此取代太祖年間的九大塞王鎮守邊疆。
    當時國力強盛,九邊將士配備齊全,軍餉也足額發放。
    但隨著朝廷國庫收入逐漸減少,九邊軍鎮也開始出現吃空餉的現象,發展到如今,情況已極為嚴重。
    先前老陳巡視九邊時,雖查處了一部分人,但這種情況短期內根本難以徹底杜絕。
    畢竟一旦查得太嚴,邊軍很可能發生嘩變,屆時後果不堪設想。”
    江寧聞言,再次點頭,隨後開口說道“陳都督、沈都督,二位不必過於著急。
    既然今日說到這兒,本官不妨告知你們,年後本官打算對北方數省衛所軍展開全麵整頓。
    如今大明除了九邊重鎮的兵馬,還有百萬帶甲之士,但清一色都是衛所軍。
    可如今大明的衛所軍,早已腐敗到了骨子裏。
    將領侵占軍田,據為私產,普通士兵淪為佃戶,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而這些將領卻大發橫財,侵占軍田、貪汙軍餉。
    衛所軍如今早已沒了戰鬥力。
    所以,本官打算重新清查軍田,將那些被侵占的軍田盡數收回。
    對於那些貪墨軍餉、貪汙受賄的衛所軍將領,一律嚴查到底。
    屆時,大明北方數省的衛所軍將全部裁撤,改為募兵製。
    同時,廢除軍戶世襲製,改為三年為一期。
    三年期滿後,表現優異者可留任軍中,予以提拔任用。
    能力欠佳者則返回原籍,自謀生路。
    至於軍田,就按照咱們之前商議的計劃,全部租售給百姓,由百姓代為耕種,朝廷與百姓各自承擔一半賦稅。
    若是遇到災荒之年,百姓也可享受朝廷減免賦稅的政策。
    如此一來,各地衛所軍便能全職在軍中操練,無需再兼顧耕種,必定能練出精兵。這樣一來就能大部分壓縮各地兵力。
    各地也就無需像之前那樣,配備大量毫無戰力的衛所軍,白白浪費朝廷資源。”
    在場幾人聽完,紛紛點頭表示讚同。
    畢竟如今九邊重鎮將士的戰力令人擔憂,各級軍中將領大多存在吃空餉、貪汙受賄的狀況。
    雖說京營如今有三十萬大軍,且經過眾人齊心協力的調教操練,堪稱大明最精銳的中央軍,但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地域遼闊,一旦有戰事,不能光指望京營士兵上。
    畢竟,就算京營有五十萬精銳將士,恐怕也難以滿足各地的需求。
    就在這時,坐在一旁的定遠侯鄧文明也開口說道“江大人,此方法甚妙。
    如此一來,不僅能大幅減輕朝廷在軍餉方麵的負擔,還能解開各地軍戶身上的枷鎖,使他們有機會自謀生路。
    如今各地衛所軍毫無戰鬥力可言,軍戶士兵大量逃亡,已然腐朽至極,卻仍在白白耗費朝廷的諸多資源。
    待整頓之後,咱們將節省下來的糧草、軍餉以及軍械,分配給重新編練的精銳之師。
    以好汰劣,一旦北方數省成功編練新軍,其戰力起碼能與九邊將士相當。
    就拿陝西、河南兩地來說,原本都各有十幾萬衛所軍,經過整頓後,兩省各自保留五萬兵額即可。
    同時,從京營之中抽調精銳之士,前往各地擔任軍中將領,如此便足夠應對各種情況了。
    畢竟,兵貴精不貴多,將在謀而不在勇。”
    江寧聽後,亦是點頭稱是,說道“如此一來,北方數省所有士兵都將轉變為職業軍人,朝廷資源也不會再無端浪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就在這時,坐在一旁的秦良玉麵帶憂慮地開口說道“江大人,這樣做恐怕北方數省各地衛所軍將領不會坐以待斃,他們必定會煽動士兵趁機作亂鬧事。
    要是北方數省各地衛所軍全都鬧起來,那後果可就不堪設想呀!”
    江寧聞言,冷冷一笑,說道“秦都督不必擔憂。
    京營有三十萬兵馬,年後直接派出二十萬,每個省派遣五萬大軍負責整頓衛所軍。
    倘若有人膽敢鬧事,直接就地鎮壓。
    反正這些衛所軍將領,本官也沒打算放過他們。
    他們傳承了多少代,手中積累的財富和土地,剛好可以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陳策、沈有容、鄧文明三人皆是笑著點頭,說道“江大人言之有理,早該這麽幹了。
    這群家夥占著位置不做事,他們要是真敢趁機鬧事,直接全部拉去滿門抄斬,。”
    秦良玉心中略感驚訝,作為久經沙場的宿將,她當然明白“慈不掌兵,義不理財,善不為官”的道理,隻是她沒想到,眼前坐在自己麵前的這幾位,一個比一個手段狠辣。
    要知道,此刻大明北方數省各地衛所軍加起來,起碼有幾十萬之多,其中各級將領加在一起,少說也有幾千人。
    這要是真殺下去,少說也能牽連數萬人。
    秦良玉看著眼前幾位對如此大規模的處決,毫不在意,不禁想起進京後聽到關於江寧的種種傳聞。
    先是和老魏在天津大開殺戒,而後血洗山西官場,最後更是一路殺穿西南數省。
    而身旁這幾位,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秦良玉也有所了解,能與江寧同坐議事的,顯然都非等閑之輩。
    想到這兒,秦良玉心中湧起一陣激動,如此自己便能大展身手、為國效力了。
    不然,一直待在五軍都督府當個擺設,還不如回四川鎮守。
    就在這時,陳策開口問道“江大人,如今您帶回來的幾十萬人馬都已妥善安置,不過,其中有十五萬人馬尚無明確編製。
    不知是將這十五萬兵馬盡數編入京營,還是另有安排?”
    江寧聞言,思索片刻後說道“原先京營三營九衛共計十七萬人馬。
    本官從西南帶回來的這十五萬人,皆是土司兵馬,個個驍勇善戰,且擅長山地作戰,堪稱一等一的精銳。
    這樣吧,重新編練一營三衛。
    以陷陣營為名,編練左、中、右三衛,下轄人馬各一萬,就從寫十五萬人馬中挑選,擇優錄取。
    至於剩下的十二萬人馬,暫時全部掛在在京營名冊之上,日後用來替換九邊重鎮的兵力。”
    在場眾人聞言,麵露震驚之色,沒想到江寧已經開始準備對九邊重鎮動手了。
    陳策開口問道“不知江大人打算如何用這十幾萬人馬替換九邊重鎮的兵力?”
    江寧一臉正色地問道“陳都督,且說說九邊重鎮各有多少兵馬?”
    陳策不假思索地答道“遼東鎮號稱有十七萬兵馬,但老夫所知,最多也就十萬兵馬,而且這還是因為有熊延弼坐鎮壓製,否則空額起碼得有一半。
    薊州鎮在冊兵馬十萬,實則不足五萬。
    宣府鎮總兵黑雲龍大力整頓後,如今八萬兵馬全員滿額。
    大同鎮經過上次江大人對山西官場的清洗,總兵楊肇基也將麾下六萬兵馬補充至全員滿額。
    山西鎮在冊六萬,實則隻有兩萬。
    延綏鎮在冊四萬五千人,實則兩萬。
    固原鎮在冊四萬,實則不到兩萬。
    甘肅鎮在冊五萬,實則兩萬。
    這便是老夫先前巡視九邊時了解到的情況。
    後來朝廷國庫稍有寬裕,提升了軍餉,但人數應該變化不大。”
    江寧聞言,冷哼一聲,說道“這就是我大明號稱最為精銳的九邊精銳?
    竟然連遼東鎮都空額近半,怪不得區區幾個建奴就能在遼東邊疆攪得天翻地覆。
    敢情這九邊精銳也腐敗到骨子裏了。
    既然如此,等北方數省衛所軍整頓完畢,便著手對九邊重鎮進行整治。
    屆時,利用京營多出的這十二萬兵馬,分批將九邊重鎮的士兵替換下來,隨後加以整頓,重新編練九邊軍隊。
    如此一來,既能精簡兵力,又能節省軍餉。”
    在場幾人聽完,紛紛點頭。
    九邊重鎮雖說在一定程度上替大明抵禦了北方外敵入侵,但同時也持續不斷地消耗著大明的國力。
    就在這時,江寧像是突然想起什麽,猛地一拍腦袋,開口問道“鄧侯爺,遼餉如今還在征收嗎?”
    鄧文明點頭回應道“自萬曆四十六年起,為應對遼東作亂的建奴,朝廷便開始在全國征收遼餉,每畝地加收三厘五毫,一年下來大約能收四百萬兩左右。”
    江寧聞言,又是一聲冷哼“每畝三厘五毫看似不多,可經過官府層層加碼,最終落到百姓頭上就變成三鬥二升五合了。
    官員、士紳、宗室都不用納稅,名義上是全國征收,實際上全攤派到普通百姓身上。
    每年收上來四百萬兩,各地官員從中撈取的油水起碼有幾千萬兩,朝廷反而隻得到三瓜倆棗,還替他們背了罵名,被老百姓指著脊梁骨罵。
    如今國庫沒那麽緊張了,所以本官打算向陛下上書廢除遼餉,也算是造福天下百姓。
    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在場幾人聽聞,皆點頭稱是,說道“既然如此,我等與江大人一同上書。”
    隨後,鄧文明取來紙筆,開始書寫奏折。
    不多時,便書寫完畢。
    江寧等人依次簽字署名,之後立刻安排人將奏折送往司禮監。
    要知道,如今五軍都督府的奏折,無需經過內閣,可直接交到司禮監,由司禮監代為轉呈皇帝。
    這樣便能避免文官趁機奪取兵權。
    喜歡天啟朝第一攪屎棍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天啟朝第一攪屎棍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