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舐犢情深

字數:6754   加入書籤

A+A-


    小川是個孩子,且還是齊麟唯一的徒弟。
    他既不會齊麟的槍法,也不會齊麟的劍法,仿佛和齊麟也沒什麽關係。
    但,他卻從齊麟那兒學會了一項神技——善於動腦。
    有人肯定就會問了,善於動腦又算是什麽神技,但凡是人又有幾個不會動腦的?
    其實不然,腦子雖是這世上最好的東西,卻也是這世上最糟糕的東西。
    ——做人不能沒有腦子,沒有腦子就和傻子無異。
    ——做人又不能太有腦子,太有腦子則會自誤,也會成為一種缺陷。
    東漢末年,曹操身邊有一謀士,名曰:楊修。
    他就是一個極有腦子的人。
    也正因他太有腦子,才會死在曹操的刀下。
    常言道: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恃才傲物之人也往往參透不了大道。
    楊修多能揣摩如意,察得曹操心思,常常處於“獨醒”視角去笑觀渾濁。
    在眾人皆渾濁下,也就容不得“清醒”之人。
    不然,天機不成,君王也便無威。
    有人說,楊修死於奪嫡之爭;也有人說,楊修死於自作聰明。
    可,當你明白世間萬物皆環環相扣,一舉一動皆有相應回饋,隻有種下善因才能得善果時,就一定不會再從單方麵去判定一整件事。
    事實上,楊修死於不知急流勇退上。
    既是“急流”,也就能左右一些關鍵之事,衝改河道也不在話下。
    據史料記載:楊修與曹植友善,力助其爭太子。後曹植失寵,曹操慮有後患,且其為袁氏之甥,又懼其能窺伺己意,乃借故殺之,時年四十五歲。
    ——假如,曹植失勢後,楊修能收斂鋒芒,辭官暫退,那他必也不會喪命。
    ——這世間最可悲的事,也是人人都想成為上大夫範蠡,人人卻又都成不了範蠡。
    究其原因,也全在一個“度”字,“度”亦是人生最大的學問。
    怎奈,人受貪嗔癡所限,知“度”又如何,不知又怎樣?
    ——反正都過不了貪嗔癡,也自然覺悟不到“度”在何處。
    既不知“度”在何處,知與不知又有何意義?
    ——這世上多得是無度之人與無度之事...
    無度,就沒有節製;無節製,就容易出現極端。
    ——極端的好,必能迎來人人稱頌;極端的壞,也必是死路一條。
    話說至此,可能有些人就更含糊了,那我們不如以人為例。
    在列舉人例前,就要先說說以人為例的意義在何處。
    它並不是完全在說,前人走過的路可以作為參考,而是,在你受阻、困陷之時,能有一盞如標杆般的燈塔。
    假如,沒有《孟薑女哭長城》的故事,又何來的勇敢頑強、堅持不懈、有情有義之例?
    假設,沒有屈原投江,哪會有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
    倘若,沒有秦檜,世人又怎知何為忠奸,何為羞恥?
    一個泱泱大國,千載文明,如果在你想做一事、想成就一種精神時,你卻找不到一個標杆和榜樣,又是何等的淒涼?
    ——以人為例,是不可或缺的精神信仰,亦是勇往直前的源泉和動力。
    ——它不在別處,就在我們心中,也一直都在我們心中。
    在數千年的歲月長河中,要說起“度”,就不得不提一提範蠡和文種。
    文種乃是越國大夫,更是範蠡的伯樂。
    文種遇範蠡時,範蠡就是一個左鄰右舍眼中的大傻子。
    但,他這個大傻子可不是真傻,文種那是一眼就看出他有真才實學。
    範蠡雖行事瘋癲,卻做事直接明了,頗具道理。
    ——隻是,人們常常以異態為恥,在人前總想保下幾分顏麵。不在乎顏麵之人,自也成了一種傻。
    比如:想從雞窩裏抓雞,應不會有人直接拱進雞窩裏,多半會先拿棍棒敲敲打打。
    在敲打下,雞是出窩了,卻也有了廣闊天地,上躥下跳的雞也就更難抓了。
    範蠡抓雞,無需棍棒敲打,而是直截了當地鑽進雞窩裏抓。
    在狹小的雞窩裏,那是一抓一個準。盡管縮身抬頭後,會蓬頭垢麵,身上也會沾上汙穢,但,他卻以最迅捷的方式達到了目的。
    文種自認做不到,他文種又怎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拱雞窩呢?
    他和大多數人一樣,凡是會丟顏麵的事,必會猶豫不決,甚至壓根就不決。
    原因很簡單,潛意識就已明確告知他——因此丟了顏麵,不值得。
    隻要“不值得”三字出現,哪怕是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也斷然成了一件難事。
    也正因文種做不到,他才極其看好範蠡,且邀範蠡同赴越國。
    範蠡也沒讓文種失望,不但幫助勾踐興越滅吳,成就霸業,還被封為上將軍。
    雖,後人多罵範蠡不顧西施情義,但,如果將他拱雞窩之事結合起來,是不是也更能理解他為何會對西施那般狠心了?
    ——他隻是在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做事,去達成某種目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而,單是西施也救不了勾踐,卻能使勾踐留下一命。
    ——能有命可留,也就有了徐徐圖之。
    然,誰又能想到,範蠡在功成名就後,居然棄榮華富貴不顧,選擇了遠離勾踐。
    這一點,也是文種至死才想通的一件事。
    可在沒想通前,即便範蠡拽他走,他也絕不會離開越國。
    通常,人都不會放棄付出過多的人和事,何況,文種還屬於那種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人,也就更聽不進範蠡的勸告了。
    範蠡之所以能急流勇退,甘做鴟夷子皮,也全因他明白一個“度”。
    後,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更是體現了一個“度”字。
    有人說,他之所以三散家財全為保命。
    可無論他散盡家財多少次,都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他不怕一無所有,隻怕無命可活,無福消受。
    ——或許,整日抱著現有財富和本錢的人,一輩子也隻能徘徊在守與防之間,守與防自成限製。
    ——世人所惑,也全在想要極力維持現狀上,既不想放棄,又不想妥協。
    ——終是,得之幸也,失之命也。若真彼此憐惜,物有靈性,必會失而複得,前路再相逢。
    多年前,齊麟就與小川講述過範蠡和文種的故事。
    齊麟自知小川成不了範蠡,卻也想使其心中有度。
    齊麟不在北疆的這幾年,小川不僅有度,還學會了敬畏。
    在此期間,他習得沈天挐的大刀,也學會了鎮北軍副將馮吉的槍法。
    沈天挐的大刀有著怎樣的威力,恐齊麟也難以知曉,但,馮吉的槍法卻是老鎮北王齊烈一招一式教出來的。
    ——如果說“度”是得以保命的秘籍,那敬畏也就是得以長存的要領。
    ——凡事到了極致,就會成為一種錯;極致的人也往往會成為某些人與某些事的絆腳石。
    ——但,有了敬畏之心後,那就完全不一樣了。
    小川不會小瞧沈天挐,即便他是鎮北王唯一的弟子。
    小川也不會看不起馮吉,就算馮吉隻是鎮北王麾下的一名副將。
    為了能使眾人放心,小川還有了嗜酒、貪財的惡好,雖然他本就貪財,也不妨礙他再貪一些。
    他之所以會這樣,也隻因他明白一個道理——做人必須要有和優點等量的缺點,一個全是優點且沒缺點的人,又如何能使他人寬心呢?
    貪財、好色、嗜酒、易怒...在這些最明顯的缺點中,你若想其樂融融與特定人群好好相處,還真就要選一個,且還要將這一缺點完全凸顯出來。
    就比如,一個人自卑又愛臉麵,那完全可以和對方深交,隻需多鼓勵對方、多給對方台階下,那對方也定會視你為摯友。
    倘若,一個人沒有缺點,那誰人又敢接觸呢?
    ——你根本就不知曉哪句話能戳中對方的敏感神經,甚至,對方都將刀子刺入你的胸膛了,你還不知為甚。
    小川對每一人都心懷敬畏,但,齊麟卻是他的“度”。
    擁有了敬畏和度後,小川也斷然不會再出什麽大錯了。
    即便,他強如神佛,他也懂得眾生平等,亦懂得不可胡作非為。
    凡事好中有度,壞中有敬畏,自也能勘破天道,理解天道。
    現在,一隻小狼正在他的手臂間慵懶地打著哈欠,隨之,小狼也再次伸出舌頭舔動起了他的手臂和臉頰。
    他閉眼仰笑,顯得有些害臊。他與小狼也在泛黃的斜陽下顯得極為陶醉。
    沒人知道他是如何馴服小狼的,但,自小狼被他抱起後,狼群也就沒再攻向他。
    突然,他從腰間拔出利刃,直抵小狼的脖頸,小狼用好奇的眸光打量著利刃,又淡然地舔了舔利刃最鋒利的部位。
    它每舔一下,小川也會收回一寸利刃,就這樣次次舔,次次收回。
    小狼是懵懂的,小川的眸光卻越發狠厲起來,他凝視著狼王,也隻對狼王在發著狠!
    狼王眸顫身退,它很清楚利刃是用來做什麽的,也極其清楚利刃上是何味道。
    然,小狼卻不知,正如一個嬰兒無法分辨出親疏、好壞一般,更會對著父母厭倦之人連連微笑。
    漸漸的,狼王淡了殺氣,眸中似有晶瑩泛出,它仿佛在哀求,又閃爍著一種淺淺的恨。
    它一定不是在恨小川,人類本就無所不用其極,它隻會恨小狼的無知和稚嫩!
    就在這時,妖?赫然撲上,雙手直按狼王,一口咬住了狼王的脖頸。
    在狼王的淒淒慘叫下,狼群的攻勢有所遲緩,終原地不動,靜待狼王再次站起。
    可,妖?又怎會給狼王再次起身的機會呢?
    她見狼王躺臥不動,便怒聲長吼,吼得天地變色,冰雪飛旋。
    又過了良久,她才一點一點地抬起雙手,已屈服的狼王仍是躺姿不起。
    她笑了,這世上最邪魅的笑,也是這世間最不可一世的笑。
    她在笑聲中騰躍起身子,戟指霸氣揮動之刻,數不盡的狼群也驟然向前衝去。
    她又是一聲長嘯,似在片刻間與狼群達成了某種共識,狼群聞聲而回,又隨她戟指而去。
    就這樣,反複數十次後,狼群終踏出了一條平坦之路...
    喜歡厥木惟喬厥草夭請大家收藏:()厥木惟喬厥草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