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修德與修心

字數:3271   加入書籤

A+A-


    今朝晨霧散盡,暖日高懸,庭院中樹影搖曳,光斑點點。老子依舊安然坐於古鬆下,怡寶和小普準時來到,行禮如儀後,靜候老子傳道。
    老子目光悠然,輕聲啟口:“今番再解析:‘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小普沉思片刻,拱手問道:“老君,何為‘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其在世俗生活中有何深意?”
    老子微笑著說:“徒兒,從世俗之理來講,‘善建者不拔’,就如同那能工巧匠精心構築的高樓大廈,根基穩固,曆經風雨、地震等磨難亦不會倒塌。這意味著人若建立起堅實的品德、才能、事業基礎,便不會輕易被外界的困難、挫折所動搖。比如,一位匠人專注於提升技藝,從基礎的打磨、材料的甄選到工藝的鑽研,幾十年如一日,其建立的聲譽和客源便難以被輕易搶走。
    ‘善抱者不脫’,好似緊緊抱住珍貴之物,不會讓其脫手遺失。於世人而言,是堅守內心的信念、原則和重要的人際關係。如有人堅守誠信原則經商,無論市場如何變化、利益如何誘惑,都不背離誠信之道,客戶和合作夥伴便會緊緊相隨,不會離去。此二者皆是在世俗中成就穩固根基與長久發展的關鍵。”
    怡寶接著問:“老君,那這與子孫祭祀不輟又有何關聯呢?”
    老子輕撫衣袖,緩緩道:“當一個人在世間能做到善建善抱,其積累的品德、福澤與事業成就,便會蔭庇子孫後代。子孫們受其恩澤與榜樣的力量,往往能夠傳承家族的優良傳統,使家族繁榮昌盛,家族的祭祀也因此得以延續不斷。就像古代的名門望族,先輩們憑借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功績奠定家族基業,後世子孫遵循祖訓,修身立德,家族因而長盛不衰,祭祀煙火終年不絕,這便是其在世俗中的深遠影響。”
    小普又問:“老君,從修身逐步推及到天下,這其中的修行之道該如何理解呢?”
    老子神色莊重,說道:“於修身而言,將道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修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心念欲望,去除貪嗔癡等弊病,培養慈悲、善良、堅韌等品德,如此德行才能真實不虛,這是一切修行的根本。
    當把這種德行推及到家庭中,以包容、關愛、尊重之心對待家人,家庭便會充滿和睦溫馨的氛圍,德行也會在家中充盈有餘,家人皆受其益。
    在鄉裏,秉持公正、友善、互助的態度,積極參與鄉裏事務,調解糾紛,促進鄰裏和諧,其德行便會在鄉裏傳揚,受到眾人的敬仰與推崇,成為一方的楷模。
    若為邦之棟梁,將道的智慧運用到治國理政中,推行仁政,關注民生,使國家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德行便會在國家層麵展現出豐饒的成果,國家也會因此強大穩定。
    至於平天下,以道心去感化天下之人,倡導和平、公正、包容的理念,消除戰爭與紛爭,讓天下蒼生皆能感受到道的恩澤,德行便會普照世間,實現大同之境。
    這是一個逐步遞進、由內而外的修行過程,每一步都至關重要,不可偏廢。”
    怡寶眨眨眼睛,問道:“老君,那‘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又是怎樣的一種智慧呢?”
    老子微笑著回答:“這是一種洞察事物本質的智慧。在修身時,通過觀察自身的起心動念、行為習慣,了解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修正與提升。
    以家觀家,是從自家的情況去推知其他家庭的狀況和需求,明白每個家庭都有相似的悲歡離合、矛盾糾紛,進而以同理心去幫助和引導其他家庭走向和諧幸福。
    以鄉觀鄉,站在本鄉的角度去審視其他鄉的發展與問題,能夠借鑒經驗、避免覆轍,促進整個地區的共同進步。
    以邦觀邦,從本國的曆史、文化、政治等方麵去洞察他國的國情,在外交、貿易等方麵做出明智的決策,實現國家間的和平共處與互利共贏。
    以天下觀天下,將整個天下視為一個整體,超越國界、種族、宗教的局限,以宏觀的視野去把握天下的發展趨勢和人類的共同命運,為實現天下大同而不懈努力。
    這是一種層層遞進、相互關聯的認知方法,有助於修道者在不同層麵上發揮作用,踐行道的精神。”
    小普的頓悟
    小普聽聞老子的講解,閉目沉思良久,心中似有靈光一閃。他緩緩睜開眼睛,眼中滿是澄澈與欣喜,再次拱手向老子說道:“老君,徒兒於您的教誨中,體悟到一種獨特的修行之法。心即宇宙,這宇宙萬物皆由心生,亦由心滅。當我們修身時,便是在修這顆心所映照出的小天地,讓其純淨無染、光明澄澈,如同擦拭一麵鏡子,使其能清晰映照萬物之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推及到家庭,家庭亦是心之投影,當我們以慈愛、寬容之心對待家人,便是在修正心對於家的映照,使家的影像充滿溫馨和諧。於鄉裏、邦國乃至天下,皆是如此。我們所感知到的外界狀況,皆源於內心的呈現。若我們內心充滿嗔怒、偏見,所觀之天下便是紛爭不斷、亂象叢生;若內心充滿仁愛、平和,天下便會呈現出安寧祥和之象。
    所以,徒兒以為,修行便是時刻覺察內心的念頭,不讓其被貪嗔癡所染汙,使其始終保持在一種與道契合的狀態。如此,無論身處何方,所行何事,皆能以這顆純淨之心去影響周圍的環境,讓世間萬物皆因我們內心的道之光輝而發生改變,這便是從心即宇宙的角度所領悟到的修行真諦。”
    老子微微點頭,目光中滿是讚許:“徒兒,你能有此體悟,實屬不易。這心即宇宙之理,蘊含著無盡的智慧,你當以此為指引,在修行之路上不斷深入探索,切莫偏離正道。”
    小普和怡寶聽聞,皆躬身行禮,齊聲應道:“多謝老君教誨,徒兒們定會在各自的修行之路上,從自身做起,逐步將道的智慧推廣開來,為世間的和諧美好貢獻自己的力量。”
    言罷,二人退至庭院一隅,盤膝而坐,閉目沉思,將今日所學細細回味,思索著如何將這些深刻的道理融入到日常的修行實踐之中,從自身的點滴言行開始改變,逐步影響身邊的人,乃至整個世界,向著那至高無上的道之境界穩步邁進,以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去書寫屬於自己的修行篇章。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