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利益存亡品

字數:5733   加入書籤

A+A-


    在法會現場那莊重且祥和的氛圍中,小普宛如置身於佛法智慧的深邃海洋,全身心沉浸於世尊的法音教誨裏。那法音,一字一句恰似清澈的涓涓細流,源源不斷地注入他的心田,潤澤著他內心深處對佛法的懵懂認知,使他漸漸對諸多要義融會貫通,仿若明鏡照徹萬物,清晰而透徹。
    此時,法會現場仿若被一股神秘聖潔之力輕輕觸動,一道祥和之光悠悠升起。那光芒柔和而靈動,似被賦予了生命,嫋嫋升騰而起,宛如一位無聲的講述者,編織著一個個充滿神秘與深意的故事。在那光芒之中,眾多生靈的虛幻影像隱隱浮現,各自帶著塵世的滄桑與悲歡。有的身形佝僂,滿麵愁苦之色,歲月的風霜在他們臉上刻下深深的皺紋,每一道皺紋都藏著生活的艱辛與無奈,仿佛被世間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梁;有的麵露猙獰,眼中閃爍著不甘與嗔怒的火花,想必在世時嗔心熾盛,被嗔怒的烈焰灼燒了心靈;還有的神情迷茫,飄忽不定,恰似在茫茫業海之中迷失方向的孤舟,隨波逐流,不知何去何從。他們皆帶著在生死迷茫中對解脫的深切渴望,期盼能從佛法慈悲的光輝中覓得那通往解脫的光明路徑。
    小普目睹此景,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悲憫之情油然而生。他神情莊重地輕輕整理了一下身上的袈裟,那袈裟的每一次飄動,都似在訴說著他對佛法的敬畏與虔誠,宛如風中舞動的經幡,傳遞著他內心堅定的信仰。隨後,他虔誠地向世尊合十鞠躬,身體緩緩前傾,額頭幾乎觸及地麵,以清澈而恭敬的聲音問道:“世尊,如今呈現這般奇異之景象,想必是處於生死邊緣的眾生在向佛法發出求救的信號,渴望得到救贖之光的照耀。然而,世間諸多眾生在生前未曾聽聞佛法真諦,對因果輪回這一深奧道理一無所知,如同在黑暗中盲目摸索前行的旅人,因無知而肆意妄為,造下諸多業障。待無常的風暴驟然降臨,他們的生命之火瞬間熄滅,離開人世後,其眷屬即便滿心悲戚,猶如心被撕裂一般,也知道要為他們廣做功德,以求超度解脫。但不知該如何精準地將這些功德回向給亡者,才能讓亡者真正受益,獲得超脫生死輪回的珍貴機會呢?這就如同在茫茫無垠的大海之中,想要將珍貴無比的寶物準確無誤地送到彼岸之人手中,卻因迷霧重重、波濤洶湧而迷失方向,內心滿是迷茫與無助。”
    世尊慈悲地垂下雙目,那目光所及之處,仿佛被溫暖而柔和的陽光輕柔地包裹,讓人感到無比安心,仿若倦鳥歸巢,尋得了那寧靜的棲息之所,心靈也隨之沉靜下來。片刻之後,世尊以洪亮而清晰的聲音說道:“普廣,你當仔細聆聽,銘記於心。倘若有眾生,其眷屬能夠在七七四十九天這一關鍵時期內,懷著一顆至真至誠、純淨無染的菩提之心,如同守護世間最珍貴的寶物一般,堅定不移地廣泛去做各種善事。
    往昔曾有一富戶,家中主人一生樂善好施,卻因早年誤食生靈,業障暗生。臨終之際,臥病在床,痛苦不堪。其眷屬依循佛法,在伽藍精舍籌備盛大齋供,供養僧眾。僧人們誦經祈福,法音繞梁。此後,主人在中陰身時,竟覺病痛消減,往昔罪業似有鬆動。這便是法布施的無量功德,能為亡者消減業障,眷屬亦能增長福慧。
    又如一地,疫病橫行,死傷無數。有善者發心募資印刷《地藏經》,廣傳四方。眾人誦讀經文,祈求平安。疫病竟漸漸平息,許多瀕危之人也轉危為安。這是佛經智慧的力量,能驅散災厄,啟迪人心。
    再看那江河之畔,漁夫常困魚蝦無數。有居士勸其放生,漁夫不聽。後居士自掏腰包買下魚蝦放歸,魚兒歡快入水,鳥兒重歸藍天。此後,居士家中順遂,業障漸消。此為放生之舉,能洗淨罪業,獲福無量。
    也可對貧困弱小之人施予援手。曾有老嫗,孤苦伶仃,饑寒交迫。鄰裏常送食送衣,關懷備至,更以善言撫慰其心。老嫗心懷感恩,雖生活清苦,卻也內心安寧。這財布施與無畏布施並行,能照亮他人黑暗世界。
    與此同時,眷屬們要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地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每一聲都要從內心深處最柔軟、最純淨的地方發出,真誠懇切,念念不斷,如同潺潺流淌的清泉,永不停息。在稱念之時,需閉目靜思,想象著那慈悲為懷、救度眾生的地藏菩薩就在眼前,以無比的虔誠之心呼喚他的名號,讓這聲聲佛號傳遞著自己對亡者的深切祈願。然後將這些所做的功德,以毫無私心、純粹利他、不摻雜一絲雜念的清淨之心,真誠地回向給亡者。如此這般,亡者在中陰身這一特殊階段,就能免受地獄各種殘酷苦難的折磨,往昔所造的惡業,也會因為這些功德和佛號的強大加持,如同冰雪在炎炎烈日下消融一樣,逐漸消散於無形。地藏菩薩的威神之力不可思議,能夠破除地獄的深沉黑暗,就像那明亮耀眼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光芒萬丈,照亮世間的每一個角落,引領亡魂往生到極樂淨土或者善道之中,享受安寧與喜樂。就好比在黑暗中迷路的人,一旦得到明燈的指引,就能找到回家的路,擺脫恐懼和迷茫的籠罩,最終獲得安穩和解脫,回歸心靈深處那寧靜祥和的家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時,會中有一位中年比丘緩緩站起身來,他麵容清瘦,卻透著一股堅毅之色,神情莊重而肅穆,雙手合十,恭敬地向世尊問道:“世尊,如果有人在生前肆意作惡,犯下了諸如五逆十惡這般嚴重的罪孽,其心性被惡念蒙蔽,如同深陷在無間地獄中無法自拔,周身被業障的重重枷鎖禁錮。其眷屬雖然為他做了很多功德,然而他的業障如此沉重,仿若巍峨高山,難以撼動,那要怎樣才能讓他解脫生死之苦,往生到善道呢?這就如同一個人深陷泥沼,越掙紮陷得越深,周圍是無盡的黑暗和絕望,讓人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曙光。”
    世尊聽後,臉上露出一抹微笑,那笑容中蘊含著無盡的智慧和寬容,仿佛能包容世間一切的過錯和罪惡,宛如寬廣無垠的大海,能容納百川。他回答道:“比丘,莫要為此而憂慮煩惱,心生絕望。即使這個人前世的罪業如同堆積如山,高聳入雲,但其罪業雖重,佛法的力量卻是無窮無盡的,如同那能摧毀一切黑暗與邪惡的光明,無有窮盡。
    曾有一人,生前嗔怒無常,打罵妻兒,作惡多端,鄰裏皆懼。臨終時,惡業現前,痛苦萬分。其眷屬痛心疾首,深知往昔未能勸導之過,遂於佛前真心懺悔,發願改過自新,廣行諸善。不僅為其在七七日內虔誠供燈、誦經、稱念地藏菩薩名號,還在日常生活中,時刻警醒,不生惡念,對人友善溫和,常施助他人。如此堅持,終感得菩薩慈悲加持。亡者於中陰身時,竟見地藏菩薩現前,放光攝受,其業障如雪遇驕陽,漸漸消融,最終得以轉生善道,重新修行。
    隻要其眷屬能夠真心誠意,依照佛法去做,毫不懈怠,如同那不知疲倦的行者,堅定地走在修行的道路上;也不產生任何懷疑,心如磐石,堅定不移。地藏菩薩一定會以他那無比慈悲的心腸和不可思議的神通之力,將這個人從苦海深淵中解救出來。就好比一根已經腐朽、千瘡百孔的木頭,雖然被歲月無情地侵蝕得麵目全非,但如果遇到技藝高超、獨具匠心的工匠,憑借著精湛絕倫的手藝和巧妙絕倫的構思,也能把它雕刻成精美絕倫的器具,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這工匠便是佛法,能將看似無可救藥之人雕琢成可承載佛法智慧的容器,使其獲得新生。
    然而,眷屬們需要深刻地明白因果報應的絲毫不爽之理,不僅要為亡者做功德,還要真心懺悔自己過去沒有好好勸導亡者的過錯,深刻反思自身的懈怠與疏忽,並發願從此之後改過自新,努力修行,以實際行動踐行佛法的教誨。在日常生活中,時刻保持警覺,如同那守護寶藏的衛士,不做惡事,哪怕是一絲一毫的惡念都要及時察覺並摒棄;多做善事,積極主動地去幫助他人,用這樣一顆純粹善良、毫無雜質的心去做各種善舉,將所修的功德毫無保留地回向給亡者。隻有這樣,才能感召到菩薩的慈悲護佑,讓亡者有機會脫離惡道的痛苦折磨,轉生到善道,重新開始修行,逐漸證得無上的菩提正果,踏上那通往解脫的光明大道,一步步走向覺悟的彼岸。”
    小普略微思考了一下,眉間微微皺起,似在思索著眾生的苦難與解脫之道,過了一會兒,又向世尊請教道:“世尊,如果有眾生因為前世的業力牽引,如同被無形的繩索捆綁,遭遇意外的災禍,生命瞬間消逝,突然離世,甚至來不及留下任何遺言,也沒有一點修佛的善念,仿若一張未曾著墨的白紙,那他的眷屬想要超度他,卻感覺無從下手,好似在黑暗的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口,內心滿是迷茫與焦慮。希望世尊能慈悲地為我們指點迷津,照亮這黑暗中的道路。”
    世尊目光平和而深邃,仿若能穿透時空的迷霧,看透世間萬物的因果本末,一切皆在他的智慧觀照之下,清晰明了。他和聲說道:“普廣,在這種情況下,眷屬更應該在七七四十九天內,為亡者在佛前供燈。那一盞盞明燈,閃爍著柔和而溫暖的光芒,燈代表著智慧,一盞明燈能夠破除千年的黑暗,讓亡者在迷茫無知的神識狀態下,得到光明的照耀,開啟本有的智慧,消除前世的業障迷霧,如同驅散陰霾的陽光;同時要持續不斷、專心致誌地稱念地藏菩薩的名號,每一個字都要念得清晰有力,如同金剛寶劍一樣,斬斷業力的糾纏,每一聲都是對菩薩的虔誠祈願,請求菩薩慈悲地拯救亡者,不要放棄任何一個眾生,讓這聲聲佛號成為連接亡者與菩薩的橋梁;還要為亡者虔誠地讀誦《地藏經》,在那莊嚴肅穆、香煙繚繞的氛圍中,一字一句地誦讀,讓經文的智慧聲波在空氣中流淌。
    往昔有一少年,生性頑皮,未聞佛法。一日外出,不幸遭遇山洪,瞬間殞命。其父母悲痛欲絕,不知如何是好。幸得善知識指點,於七七日內,在佛前供燈不輟,日夜稱念地藏菩薩名號,虔誠讀誦《地藏經》。一日夜間,母親夢中見少年身著白衣,麵帶微笑,稱已蒙菩薩庇佑,業障消除,往生善處。此後,父母更加篤信佛法,廣行布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借助佛的力量加持、法的力量護佑、僧的力量助緣,讓亡者在冥冥之中能夠聽聞經文的要義,從而心生覺悟,化解過去所結下的冤仇,放下貪嗔癡等種種煩惱和執著,就像被清涼的泉水澆灌,瞬間清醒過來,看到了生命的真相,不再被塵世的虛幻所迷惑。
    而且在日常生活中,眷屬們要常常踐行十善業道,不殺生,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存在,視眾生如己出;不偷盜,保持內心的廉潔,不被外物所誘惑;不邪淫,守護道德的底線,保持身心的純淨;不妄語,說話真誠可信,言出必行;不兩舌,避免挑撥離間,維護和諧的人際關係;不惡口,用善良、溫和的語言對待他人,傳遞正能量;不綺語,遠離花言巧語,保持言語的質樸與真誠;不貪欲,減少內心的貪念,知足常樂;不嗔恚,控製自己的憤怒,保持平和的心態;不邪見,樹立正確的認知,明辨是非善惡。將每一次做善事積累的功德,都以純淨無染的心態回向給亡者。這樣,亡者雖然在懵懂中離去,但依靠佛力的慈悲攝受和加持,也能夠逐漸開啟本有的靈明覺性,掙脫惡道的束縛,往生到善道,再也不會墮入那無盡的痛苦深淵,能夠享受解脫自在的快樂,如同從牢籠中飛出的鳥兒,重獲自由,在廣闊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小普及眾多比丘聽聞世尊這一番精妙深刻、充滿智慧與慈悲的開示後,內心豁然開朗,仿若被一道強烈的智慧之光穿透,法喜充滿,就像久旱的禾苗遇到了甘甜的雨水,被佛法的智慧和慈悲深深地滋潤著,滿心歡喜,難以用言語表達。眾人都深刻地明白,在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佛法的慈悲廣闊無邊,如同浩瀚的宇宙,能夠包容一切;地藏菩薩的願力強大而堅定,就像巍峨的高山,不可動搖。它們能夠解開眾生被生死束縛的枷鎖,為迷茫的靈魂指引通往解脫的光明大道,讓眾生遠離痛苦,獲得真正的快樂和自在,回歸到那純淨、安寧、祥和的心靈家園。
    小普在心底暗暗立下宏深的誓願,一定要將這利益存亡的殊勝妙法,傳播到世間的每一個角落,讓更多的眾生能夠聽聞佛法的偉大和慈悲,了解因果的真諦。讓生者能夠秉持善良的念頭,增長福慧,讓亡者能夠得到佛的接引,往生淨土。讓所有的眾生都能共同沐浴在佛法的恩澤之下,證得無上的菩提正果,最終回歸到清淨的法界之中,實現心靈的圓滿與解脫,達到那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超脫生死輪回的束縛,永享涅盤寂靜的安樂。
    法會之上,佛光此刻變得更加璀璨耀眼,金色的光芒如同諸佛菩薩慈悲的目光,灑遍整個世界,給予眾生力量和勇氣;梵音悠揚婉轉,仿佛在呼應著眾人的善念和佛菩薩的慈悲願力,像美妙的音樂在法會的每一處空間回蕩,撫慰著眾人的心靈。這場法會所散發出來的智慧之光,一定會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一樣,隨著眾弟子的腳步,照亮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為在生死輪回中掙紮的靈魂帶來無盡的希望和安慰,開啟解脫和覺悟的大門,引領眾生堅定地走向那光明璀璨的涅盤彼岸,永遠享受究竟圓滿的安寧和喜樂,超脫生死的束縛,證悟菩提的智慧,最終成就佛道,達到那至高無上的精神境界,實現生命的終極升華與解脫。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