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能淨業障分

字數:7191   加入書籤

A+A-


    在對第十五品“持經功德分”的深度參透與踐行中,小普對《金剛經》的認知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傳播佛法的使命感如同洶湧澎湃的浪潮,在他心中不斷翻湧,愈發強烈,好似內心燃起一團永不熄滅、熊熊燃燒的火焰,熾熱而明亮,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點燃了他對眾生解脫的無限渴望。隻樹給孤獨園依舊寧靜祥和,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光影交錯,形成一片片斑駁陸離的圖案,仿若在訴說著歲月裏的修行故事,每一道光影都像是在輕聲低語,講述著往昔修行者們的執著與堅持、頓悟與成長。
    又一個清晨,第一縷陽光還未完全驅散夜的涼意,法堂裏就已經彌漫著淡淡的檀香。那股清幽的香氣,絲絲縷縷、若有若無地鑽進每個人的鼻腔,如同一隻溫柔的手,輕輕安撫著眾人的心靈,讓人心神安寧。眾弟子早早齊聚於此,他們身著整潔的僧袍,每一道褶皺都仿佛蘊含著對佛法的敬重。大家雙手虔誠地合十,靜靜地端坐在蒲團上,宛如靜謐的湖麵,沒有一絲波瀾,內心卻滿是對佛陀開示的期待與敬畏。每一個人都在心底默默祈禱,希望能從佛陀的教誨中汲取到新的智慧與力量,如同幹涸的土地渴望甘霖的滋潤。
    佛陀端坐在法座之上,周身散發著慈悲與智慧交融的光輝。那光輝柔和而明亮,仿佛是從宇宙的深處散發出來,穿透了時間與空間的界限,能夠照亮世間萬物,也能穿透靈魂的每一個角落。佛陀的眼神掃過眾人,溫和且充滿力量,那目光仿佛擁有一種神奇的魔力,能夠洞悉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困惑與迷茫,就像能看穿每個人靈魂深處最隱秘的角落,知曉他們內心的掙紮與渴望。
    佛陀緩緩開口:“須菩提,若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小普聽得全神貫注,眼睛緊緊盯著佛陀,目光一刻也不敢有絲毫分神,仿佛佛陀的每一個字都是打開智慧寶庫的鑰匙,一旦錯過就會永遠失去開啟寶藏的機會。他在心裏默默逐字逐句地翻譯著,每一個字都像是在腦海中敲響的鍾聲,震響著智慧的回音:“須菩提啊,要是有個人聽聞了這部經典,內心的信心堅定得如同巍峨的高山,毫無違逆之意,他所得的福報就能勝過那些做了很多善事的人。這裏的‘彼’,大概指的是那些行諸多善舉,無論是布施財物、救濟貧苦,還是廣行仁義,卻未聽聞此經的人。僅僅聽聞,就能獲得如此殊勝的福報,這已經讓我感到震撼不已。更何況這個人要是還能書寫這部經,那可不是簡單的書寫,而是一筆一劃,懷著對佛法無比的敬畏之心,將經文落在紙上,每一個筆畫都傾注著對智慧的追求;能夠受持,把經文深深地銘記於心,讓經義時刻在心中回響,時刻遵循經義去生活,無論是在與人相處時的慈悲為懷,還是在麵對困境時的從容淡定,都以經義為指引;能夠讀誦,讓經文的智慧之聲在耳邊回蕩,每一次誦讀,都像是在與佛陀進行一場靈魂的對話,讓智慧的光芒照亮內心的黑暗角落;並且還能為他人解說,把這無上的智慧傳遞給更多人,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佛法的精妙之處,深入淺出地講給那些在迷茫中徘徊的人聽,讓他們也能感受到佛法的溫暖與力量。”
    “簡單來說,這部經有著不可思議、沒辦法用數量衡量、無邊無際的功德。這該是怎樣一種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功德啊!它超越了我們對世間一切價值的認知,超越了我們所能想象的極限。如來是為那些發了大乘心,也就是一心想要普度眾生,以眾生的解脫為己任,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拯救眾生事業的修行者說這部經的,更是為發了最上乘心,追求至高無上、究竟圓滿智慧境界,渴望徹底超脫世間苦難,達到一種超凡入聖、與宇宙合一境界的人說的。要是有人能夠做到受持讀誦,還廣泛地向他人宣講,如來都能知曉這個人的修行,看到這個人的努力。這意味著,我們的每一分付出,每一次對佛法的領悟和傳播,都被如來注視著,都被這世間最偉大的智慧所洞悉。這樣的人都將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的巨大功德。而做到這些的人,就等同於肩負起了如來無上正等正覺的偉大使命。這不僅僅是一種榮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這份責任重得如同泰山壓頂,卻又讓人甘之如飴,因為它承載著眾生的希望,關乎著無數生命的解脫。”
    理解到這裏,小普心中感慨萬千,內心就像被一場盛大的煙火照亮,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有對佛法的敬畏,有對使命的擔當,還有對未來的憧憬:“世尊再次強調這部經的功德,僅僅聽聞就有如此大福報,要是能傳播,那功德更是無量啊。這讓我深刻地認識到,隻有發大乘、最上乘心的人,才有緣分領悟這部經。這不僅僅是對我們修行的認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重得讓我不敢有絲毫懈怠,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動,都要以傳播佛法為出發點。我一定要把這無上智慧傳遞給更多人,絕對不能辜負世尊的教誨。我要像一盞明燈,在黑暗的世間散發光明,讓更多的人看到佛法的道路,走向解脫的彼岸。”想到這裏,小普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那眼神仿佛能穿透一切困難,看到未來眾生在佛法指引下獲得解脫的美好景象,仿佛已經看到自己奔波在傳播佛法道路上的身影,無論風雨如何,都無法阻擋他前進的腳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小普在心裏琢磨著,每一個字都像是一把鑰匙,試圖打開佛法更深層次的奧秘:“須菩提啊,要是那些隻喜歡小法,也就是追求個人解脫,滿足於小乘佛法,隻關注自己的修行,不關心世間其他眾生苦難的人,還執著於我見,總是覺得有個真實的、永恒不變的自我存在,圍繞這個‘我’,產生了無數的煩惱和分別。比如,會因為別人的誇讚而沾沾自喜,因為別人的批評而心生怨恨,這都是因為心中有一個強烈的‘我’的概念。人見,區分你我他,有了親疏貴賤之分,對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度,不能平等地看待每一個生命,這種分別心就像一道道鴻溝,隔開了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慈悲。眾生見,對眾生有著不同的分別和偏見,根據外貌、財富、地位等去評判他人,無法領悟到眾生平等的真諦。壽者見,執著於壽命長短,擔心衰老死亡,為了延長壽命而焦慮、奔波,被生死的恐懼所束縛,無法超脫。這樣的人,他們的內心被這些偏見和執著填滿,就像一個裝滿了雜物的容器,塞得滿滿當當,再也沒有一絲縫隙,無法再容納《金剛經》這樣高深而廣闊的智慧。他們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用自己狹隘的認知去評判和看待世間的一切,就像戴著一副有色眼鏡,永遠無法領悟到佛法中那種超越自我、超越一切分別的境界,無法看到世間萬物的本質都是空性,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
    “須菩提啊,無論在什麽地方,隻要有這部經在,一切世間的天眾、人類、阿修羅,都應該去供養。要知道,有這部經在的地方,就等同於佛塔,大家都應該懷著最虔誠的恭敬之心,圍繞著它作禮,並且用各種鮮花和香料來供奉。這就好比是在向世間最偉大的存在致敬,向那能夠拯救眾生的智慧和慈悲致以最崇高的敬意。這經所在之處,仿佛被一層神聖的光輝籠罩,成為了世間最聖潔的地方,所有的眾生都應該懷著敬畏之心前來朝拜。”
    小普暗自思索,腦海中不斷浮現出那些執著於小法和四相的人的模樣,以及這部經被眾人敬重供養的場景:“沉迷小法、執著於四相的人,確實難以領會《金剛經》的高深智慧。就像被一層厚厚的迷霧遮住了雙眼,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看到佛法的真諦,在黑暗中不斷摸索,卻始終找不到光明的方向。這部經所在之處,如同佛塔般尊貴,受各方敬重。我們必須以最虔誠的心對待,讓更多人了解它的殊勝。”他不禁回想起自己曾經對經文一知半解的時候,那時的自己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對很多經義都隻是略懂皮毛,以為自己理解了佛法,實則隻是觸及了冰山一角。現在想來,深感慚愧,那時的自己是多麽的淺薄和無知。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深入研習的決心,他暗暗發誓,一定要把每一句經文都吃透,領悟其中的究竟含義。他想象著自己深入經藏,與佛陀的智慧緊密相連,每一次的領悟都像是在黑暗中點亮一盞明燈,照亮自己前行的道路,也能為他人指引方向。
    “複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則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小普在心裏翻譯著,每一個字都像是在解讀命運的密碼:“須菩提啊,再者,要是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這部經,卻被人輕視、侮辱,這是因為這個人前世的罪業,本來應該墮入惡道受苦的。惡道,那是充滿痛苦和折磨的地方,是前世惡業的果報。但是因為現在被人輕賤,前世的罪業就會因此消滅,最終還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智慧境界,是徹底的解脫和覺悟,是與宇宙的真理融為一體。”
    小普心中一震,仿佛一道閃電劃過黑暗的夜空,照亮了他內心深處的角落:“原來受持讀誦此經,即便被人輕賤,也是在消前世罪業,最終還能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這讓我想起之前在傳播佛法時,有人嘲笑我,說我講的都是些虛無縹緲的東西,沒有實際用處,當時我還覺得委屈,心裏很不是滋味,覺得自己的努力不被理解,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現在看來,這都是修行的考驗,是我前世罪業的一種顯現,是命運給我的一次磨礪。我不能退縮,要把這當作消業的機會。這就像是一場靈魂的洗禮,每一次的挫折都是在淨化我的心靈,讓我更加堅定地走向佛法的道路。”想到這兒,小普內心的委屈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對修行的堅定信念,他握緊了拳頭,仿佛在給自己打氣,無論遇到什麽困難,都不能放棄修行和傳播佛法。他想象著自己在未來的日子裏,無論遭受多少誤解和嘲笑,都能坦然麵對,因為他知道,這些都是修行的必經之路,每一次的困難都是成長的階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隻劫,於燃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空過者,若複有人, 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小普在心裏逐字逐句地理解,每一個數字都像是在訴說著無盡的歲月和浩瀚的功德:“須菩提啊,我回想過去無量的阿僧隻劫,那是一段漫長到無法用時間來衡量的歲月,在燃燈佛麵前,得以遇到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那麽多的諸佛,我全都對他們進行供養、侍奉,沒有一次錯過。供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供奉,更是心靈上的敬畏和追隨;侍奉,是在諸佛的身邊,聆聽他們的教誨,學習他們的智慧和慈悲。要是再有其他人,在後世末法時期,能夠受持讀誦這部經,所得的功德,和我供養諸佛的功德相比,我的功德連他的百分之一都比不上,甚至千萬億分之一都達不到,用算數和比喻都沒辦法形容這種差距。這是一種怎樣巨大的差距啊,就像一粒沙子與整個宇宙相比,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小普驚歎不已,內心被深深地震撼,仿佛置身於一個無限廣闊的宇宙之中,感受到了佛法力量的浩瀚無邊:“世尊在燃燈佛前供養了那麽多諸佛,這得積累多大的功德啊,那功德恐怕如同浩瀚宇宙,無邊無際,每一次的供養都像是在宇宙中點亮一顆星辰,無數的星辰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璀璨的星空。可世尊卻說,後世有人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遠超世尊供養諸佛的功德,這《金剛經》的力量太驚人了,簡直超乎想象。這就像是在平靜的湖麵上投入一顆巨石,激起千層浪,讓我對佛法的力量有了全新的認識。這也激勵著我,要更加努力地修行和傳播,讓更多人能從這部經中受益。我要像一位勇敢的使者,穿越時空和地域的限製,將佛法的智慧傳遞給每一個渴望解脫的靈魂。”小普的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動力,就像有一團火在燃燒,那團火越燒越旺,幾乎要將他整個人都點燃。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一感悟分享給他人,讓更多的人知道《金剛經》的殊勝,讓更多的人能在佛法的指引下走向解脫。
    這時,法堂中一位年輕修行者站起身,滿臉疑惑地問道:“世尊,我們在受持讀誦時,如何克服內心的雜念呢?”
    佛陀微笑著,尚未開口,須菩提便溫和地說道:“當雜念生起時,要覺察它,不被其左右,專注於經文本身。把讀經當作與世尊對話,用心領悟其中智慧,雜念自然會慢慢消散。”
    小普聽後,心中豁然開朗,仿佛一道明亮的光照進了他內心深處最黑暗的角落,驅散了所有的迷茫和困惑。他回想起自己讀經時,常常被瑣事幹擾。一會兒想著今天要做的雜事,比如要去打掃庭院,要去給寺裏的花草澆水;一會兒又被外麵的鳥鳴吸引,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向了窗外的世界,想象著鳥兒自由自在飛翔的樣子,根本沒辦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經文之中。現在想來,不禁有些慚愧,自己是如此輕易地被外界的事物所幹擾,無法真正領悟經文的精髓。他決定往後讀經時,更加專注,將全部身心融入經文之中。他想象著自己坐在靜謐的山林中,周圍隻有微風輕輕拂過樹葉的沙沙聲和偶爾傳來的鳥鳴聲,自己與經文融為一體,每一個字都像是從內心深處流淌出來,雜念再也無法侵擾自己。他仿佛看到自己的內心變得無比平靜,就像一麵平靜的湖水,沒有一絲波瀾,能夠清晰地映照出經文的智慧之光。
    此後,小普修行愈發精進。他每日天未亮便起身讀經,在靜謐的山林中,讓經文的智慧隨著清新的空氣融入自己的身心。他坐在一棵古老的樹下,麵前擺放著那本珍貴的《金剛經》,微風輕輕翻動著書頁,仿佛在為他的誦讀伴奏。他的聲音在山林中回蕩,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力量和虔誠。他還常常前往市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百姓講解《金剛經》。他穿梭在熱鬧的集市中,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心中充滿了悲憫。他尋找著那些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人,那些被煩惱困擾的人,用佛法的智慧為他們解開心中的枷鎖。
    有一次,小普在市集遇到一位因生活困苦而自暴自棄的年輕人。年輕人滿臉沮喪,對未來失去信心,眼神中滿是迷茫和絕望,仿佛被一層黑暗的烏雲籠罩,看不到一絲希望的曙光。小普上前耐心傾聽他的遭遇,年輕人訴說著生活的艱辛,貧窮讓他失去了尊嚴,一次次的挫折讓他對生活充滿了恐懼和厭惡。小普聽著,心中滿是同情,他深知,這個年輕人正處於人生的黑暗時刻,需要一道光來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隨後說道:“人生的苦難就像一場夢,看似真實卻會過去。《金剛經》裏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我們不應被眼前的困境困住,要看到希望。”小普在心裏默默想著,這裏的“有為法”,指的就是世間一切有生滅變化的事物,它們看似真實存在,但其實都是虛幻的,就像夢境、泡影一樣,轉瞬即逝。我們不能執著於這些虛幻的東西,要明白生活的本質,找到內心真正的安寧。就像這個年輕人,他現在所經曆的貧窮和困苦,雖然讓他感到痛苦和絕望,但這些都是暫時的,都是虛幻的表象,隻要他能放下心中的執著,從內心深處找到力量,就能走出困境。
    小普接著為年輕人講述了經中關於放下執著、積極麵對生活的道理。他告訴年輕人,不要執著於眼前的貧窮和困苦,不要把困難放在心上。
    當一個人真正地放下心中所執著之事時,仿佛整個世界都變得寧靜而清澈起來。那些曾經讓人心煩意亂、糾結不休的過往,如同被風吹散的雲霧一般漸漸消散,留下一片澄澈的天空和一顆平靜的心。
    不再為過去的遺憾而悔恨,也不再對未來充滿無謂的焦慮。放下之後,心靈得到了解脫,不再受到紛繁複雜思緒的牽絆,可以以一種平和淡然的姿態去麵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這種清淨並非是逃避現實,而是一種內心深處的釋然與豁達。它讓人能夠更加專注於當下,珍惜眼前擁有的一切,用心去感受每一刻的美好與溫暖。
    喜歡修仙修傻了請大家收藏:()修仙修傻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