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市委變動,兩個項目

字數:7481   加入書籤

A+A-


    當天晚上。
    劉誌高在住處,赫然接到了和縣長張世德的電話。
    “誌高,這個時間點不會影響到你的工作吧?”張世德客氣的說道。
    在私底下的時候,自己對劉誌高絕不擺任何架子。
    “張縣長,不影響,您打電話過來有什麽指示?”劉誌高客氣的說道。
    他突然想到,今天下午周宇和自己說的那件事,難道和馬輝有關係?
    “我聽說林書記已經離開東海市了?”張世德試探著詢問道。
    今天上午的時候,兒子就已經給自己打了電話,說新任市委書記很有可能空降。
    “嗯,昨天下午的時候,林書記就已經離開了。”劉誌高說道。
    即便是自己不說,張世德去市裏問一下,也能知道這件事情,現在關於林書記的調動都已經公示出來了。
    “那太可惜了,我還想著親自送他離開呢。”張世德帶著幾分遺憾的說道。
    劉誌高笑了笑,並沒有急著接話。
    張世德繼續說道:“誌高,新任市委書記是不是從省裏麵空降?”
    “張縣長,我隻能說,新任市委書記不會是劉東陽書記,更不可能是周本昌市長,而且我們東海市的市委即將迎來重大變動,下個星期您大概就清楚了。”劉誌高緩緩說道。
    自己也隻聽了一些風聲,林安邦在離開之前,並不會對劉誌高說這些事情。
    “好吧,我和王書記商量了一下,打算推薦財政局副局長李安平,去金海鎮擔任鎮長,也能夠更好的協助你的工作。”張世德開口說道。
    他的話音落下以後,便在心中暗道:看來自己要提前準備,爭取讓自己兒子成為市委常委的秘書,而不是在秘書科裏麵打雜。
    “張縣長,你們考慮太妥當了,我全力支持縣委的決策。”劉誌高開口說道。
    兩個人又簡單的聊了兩句以後,便掛掉了電話。
    關於馬輝的問題,劉誌高還是沒有開口詢問。
    有些事情,知道的越少越好。
    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裏麵,劉誌高的主要工作方向,還是在各個村裏麵視察,了解最真實的情況,才能夠對症下藥。
    不過,這段時間市裏麵就發生了大的人事變動。
    周本昌依舊還是市委副書記、市長。
    劉東陽這位市委副書記,經過不斷的努力,終於被調到了隔壁江川市擔任市長。
    市委宣傳部部長趙青山,通過自己的努力,調去了附近太華市擔任市委副書記。
    市委組織部部長陳英華,順利調任市委副書記的位置,接了劉東陽的班。
    市委秘書長周輝,則是調任市委組織部部長。
    江川市市長李國華,則是調任東海市擔任市委書記。
    ……
    二月底,金海鎮。
    劉誌高坐在辦公室裏麵,看著手中的材料,心中暗道:現在人事缺口都已經補齊了,是時候開始搞點動作了。
    原縣財政局副局長李安平擔任鎮長,黨政辦主任王紅梅提拔擔任副鎮長,周宇接任黨政辦主任。
    咚咚咚!
    “劉書記。”
    李安平站在辦公室門口,非常客氣的說話。
    他清楚自己目前的任務,全力協助劉誌高,推動金海鎮的經濟發展。
    所以不敢有任何私心,更不敢像劉小波一樣拉幫結派。
    “請進。”
    李安平在進入到辦公室裏麵,便立刻拿出了一份材料,放在了劉誌高的麵前。
    他恭敬的說道:“劉書記,這是我這段時間收集到的材料,根據陳家溝的村民反映,他們自己家種的葡萄,結出來的果實品相極佳,拿到鎮上當天就能賣完。
    而且,我也去其他的村裏麵問了一下,他們但凡是有種植葡萄藤的,每年結果的品相都不錯。
    所以,我覺得可以先集中一個村的力量,發展葡萄種植產業,看看效果。”
    當然,如果今年進行大麵積種植的話,那麽想要收獲,那就必須等到明年,時效性有一點長。
    “安平同誌,看來你確實用心去調查了,我也了解到了這個情況,同時對於葡萄種植產業也是十分看好,不過還要說服鄉親們相信種植葡萄能夠盈利。”劉誌高開口說道。
    “劉書記,既然你都已經考慮到了這個方麵,我相信您這邊一定有解決辦法。”李安平恭敬的說道。
    他的心中很清楚,劉誌高雖然很年輕,但是工作能力絕對不一般!
    “不錯,如果大麵積種植葡萄的話,那麽鄉親們肯定會考慮銷量的問題,我隻要能夠提前幫他們解決銷路,那麽肯定就容易多了。”劉誌高從容的說道。
    隻要解決了銷售問題,那基本上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了,除非出現天災人禍,影響葡萄的產量。
    “劉書記,還是您想的周到。”李安平連忙開口說道。
    劉誌高詢問道:“另外,關於沙口村的情況,我打算充分發揮地理優勢,幫助他們發展魚類養殖產業,你覺得這件事情怎麽樣?”
    “我覺得可行,東溝鎮的養豬企業如今形勢大好,已經為我們提供了現成的成功經驗,而且魚也算是老百姓的日常所需品,也不用太擔心銷售的問題。”李安平開口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兩個人討論了大半個小時,基本上先定下了兩個目標,一是種植葡萄,二是開展養殖產業。
    “安平同誌,既然這件事情定下來了,那你去通知陳家溝,河灣村,王沙村等的村幹部,今天下午兩點來政府大院,和他們討論一下關於種植葡萄產業的事情。”劉誌高開口說道。
    現在無論是黨政辦還是政府的領導班子,都已經全部歸心於自己。
    這要是放在古代,可以說的上是兵強馬壯,可以進行開疆擴土了。
    劉誌高也不例外,看著金海鎮全盤在握的局麵,也是希望能夠早點做出成績,進一步獲得上級領導的認可。
    下午兩點出頭,金海鎮南邊四個村的村長和村支書都來到了政府大院,坐在了辦公室裏麵。
    “劉書記上任都大半個月的時間了,也不知道這一次,把我們叫過來,到底是有什麽事情?”陳家溝村長說道。
    “我感覺是和鄉鎮企業有關係,他過去在我們村裏麵的時候,就詢問我們村有沒有辦鄉鎮企業的想法?”河灣村村支書說道。
    “我隻希望劉書記能夠幫我們找縣裏麵要點錢,我們村的小學條件太差了,我孫子在裏麵上學很危險。”王沙村村支書說道。
    在他們討論的時候,李安平帶著其他幾名副鎮長來到了辦公室裏麵。
    各個村幹部看到他們以後,也是滿臉笑意的開始打招呼。
    尤其是李鎮長,聽說以前還是財政局的副局長,搞不好以後就是他們的財神爺。
    李安平開口說道:“大家安靜一下,劉書記馬上過來了。”
    其他人聽到他的這一番話,便立刻停止了討論。
    這些村幹部並不清楚劉誌高的背景,而且劉誌高看起來這麽年輕,確實很難給他們足夠的信任。
    大概一分鍾以後,劉誌高帶著周宇來到了辦公室。
    他平靜的掃了一圈,然後說道:“上個星期的時候,我都逐一的去了你們各個村裏麵看了一下,也了解到了你們村裏麵的情況,你們幾個村裏種植的葡萄,結出來的果實還算是不錯,在市場上應該不愁銷路,所以我打算幫助你們發展葡萄種植產業。”
    這四個村的村幹部,聽到這番話,表情都有了些許變化。
    “劉書記,你剛剛也說了,隻是應該不愁銷路,我們不敢拿村裏麵的未來去賭。”陳家溝村長說道。
    劉書記要是做的不好,大不了重新換一個地方去任職,但是他們卻世世代代的生活在這裏。
    “是啊,劉書記,葡萄這玩意放不了太久,而且量一多了,很難賣出去,到時候虧得連飯都吃不上。”河灣村村長說道。
    現在不管是鎮裏還是縣裏,真正有錢的終究隻是極少數人,沒多少舍得花錢購買葡萄。
    劉誌高從容的說道:“我知道你們的擔憂,但是我這幾天也詢問了一下農業局的朋友,現在一畝地大概可以種出一千斤左右葡萄,按照8毛錢左右的批發價,一畝地的經濟效益就有八百塊。”
    眾人聽到這番話,眼神中不由得露出了一抹詫異之色,沒想到葡萄的產量居然這麽高。
    現在超級水稻還沒出來,一畝地的稻米也不過六七百斤,減掉自己吃的糧,根本就賣不了多少。
    “劉書記,你嘴上雖然這麽說,但是我們真不敢跟著您去賭。
    以前胡書記說的不錯,我們做好本職工作,雖然不能發財,但是填飽肚子沒有多大的問題。
    真要是發展鄉鎮企業的話,那很有可能會欠一屁股債。”河灣村村長開口說道。
    李安平見到這一幕,忍不住開口說道:“你們這是覺得政府部門會害你們?我們也是在想辦法幫助你們致富。”
    劉誌高立刻抬手,示意李安平不要說了。
    他緩緩的說道:“我個人是非常看好葡萄種植產業的,你們可以回去和鄉親們討論一下,如果真不願意朝著這方麵發展的話,那麽我會把這個機會給個體戶。”
    現在已經是處於時代的風口了,不少人都想做點事業。
    既然村裏麵不幹這件事,那麽就隻能把這件事情交給個體去做。
    “劉書記,我們陳家溝不用討論,我可以在這裏做決定,村集體肯定不會種植葡萄。”陳家溝的村支書底氣十足的說道。
    其他三個村的村幹部,也都是一副信誓旦旦的模樣,拒絕了劉誌高的好意。
    李安平見狀,在心中無奈的歎了一口氣。
    多麽好的一次發展機會,擺在他們的麵前,居然都不知道珍惜。
    劉誌高也不生氣,而是平靜的說道:“既然你們都不願意的話,那這件事就算了。
    不過,後續個體戶在你們村種植,你們可千萬別搗亂!”
    相比於村集體項目,個體戶辦起來肯定更上心,隻是他們如果沒有政府扶持,那麽在遭遇風險的時候,就很容易倒下去。
    “劉書記,這一點還請你放心,我們肯定不會做那種違法違規的事情。”
    劉誌高在離開辦公室以後,李安平和其他幾個副鎮長,便和這幾個村幹部交代了一下上麵下達的任務,然後就讓他們離開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下午四點左右的時候,沙口村的村支書鄧開農也來到了政府大院。
    隻不過,這一次是劉誌高單獨和他溝通。
    “劉書記,不知道您讓我過來,有什麽指示?”鄧開農恭敬的說道。
    自從劉書記上次來沙口村視察以後,已經有大半個月都沒有來過沙口村了。
    “鄧支書,上次和你們說修路的事情,你們籌備的怎麽樣了?”劉誌高笑著說道。
    “所有的主要通道都已經填補結束,保證車輛可以安全通過。”鄧開農信誓旦旦的說道。
    劉誌高聽完這番話以後,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繼續說道:“我這段時間考慮了一下,隔壁東溝鎮的養豬企業發展的很不錯,我們完全可以借鑒他們的經驗,發展水產養殖,主要還是養魚……”
    鄧開農在聽完劉誌高的規劃以後,眼神中都露出了一道精光。
    他忍不住開口詢問道:“劉書記,我們沙口鎮真的可以辦理漁場嗎?”
    “你們沙口村有這個自然條件,就看你願不願意去落實這件事情了。”劉誌高笑著說道。
    “劉書記,您放心,回去以後我就和鄉親們說一下這件事情,保證全力落實這件事。”鄧開農笑著說道。
    他的話音頓了頓,又繼續說道:“我們村也有人在自家的小魚塘裏麵養魚,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幹塘的時候,附近幾個村都有人過來買魚,有時候等半天還搶不到。”
    劉誌高和他聊了大概半個小時,雙方對於水產養殖的未來都極為看好。
    “鄧支書,你回去和鄉親們說一下這件事,村集體弄一個簡單的規劃書,然後我帶你去縣裏把資金弄下來,爭取早一點帶著鄉親們賺錢。”
    鄧開農感激的說道:“劉書記,真的是太感謝您了。”
    喜歡官場:從秘書開始問鼎京圈請大家收藏:()官場:從秘書開始問鼎京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