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進抵泰安

字數:2949   加入書籤

A+A-


    18 軍指揮部內,氛圍相對寧靜,周亦雲正專注地盯著牆上懸掛的大幅地圖,腦海中反複推演著之後部隊進抵泰安後的作戰計劃。
    4 月 12 日下午 14 時 10 分,一封電報發了過來參謀迅速接過電報,快步走到周亦雲身旁,敬了個禮,報告道:“軍長,整編 24 師來電。” 周亦雲微微轉身,接過電報,隻見上麵寫道:“我部於 14 時 05 分占領曲阜,敵守軍已經北逃,我部已派出一個團前往追擊。” 周亦雲看完,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神色,攻下曲阜,意味著戰局已朝著有利方向大步邁進,大局已定。他當即口述回電內容:“讓整編 24 師維持好曲阜秩序,安撫百姓,確保城內穩定。” 參謀迅速記錄,轉身前往通訊處傳達指令。
    與此同時,徐州北伐軍司令部內,同樣收到了 18 軍占領曲阜的消息,司令得知後,興奮之情溢於言表,拍著桌子大聲說道:“好啊,周亦雲幹得漂亮,我要即刻前往曲阜祭孔” ,周圍的參謀們一聽,紛紛麵露難色,連忙上前勸阻。一位參謀小心翼翼地說道:“司令,如今大局未定,敵軍尚未完全消滅,曲阜周邊局勢仍不明朗,此時貿然前往,恐有危險,實在不太合適。”
    但司令卻一臉輕鬆的說道:“我對黨國的軍人的實力充滿信心,而且我信仰孔夫子和三民主義,深知孔子的思想對於統一思想、治理天下有著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我就是要去曲阜,將孔子的文化發揚光大,鼓舞士氣,讓民眾看到我們對傳統文化的重視。”
    18 軍司令部,下午 15 點 25 分,又一份電報送達。周亦雲接過,得知是第一裝甲師的消息:第一裝甲師第二團已經占領交通要道王莊鎮。周亦雲立刻在地圖上仔細尋找王莊鎮的位置,當確認其為關鍵交通要地後,他思考了片刻,在電報回複欄中寫下四個大字:“務必全殲”。
    時間來到下午 16 點 10 分,喜訊再次傳來,周亦雲接到第三師占領兗州的電報。此時的他,開始滿心期待裝甲第二團的後續消息,終於,晚上 5 點 19 分,杜玉明的電報抵達:“曲阜守軍被全殲,頭目楊成被打死”。看到這份電報,周亦雲長舒一口氣,此次 18 軍濟寧戰役,大獲全勝,殲敵 1 萬餘人,而各部合計傷亡僅 500 餘人,戰果輝煌。
    此時,濟寧防線就隻剩下了濟寧城這最後一個據點。在 18 軍於周邊地區展開猛烈進攻的同時,第一軍也對濟寧城發起了總攻。由於濟寧守軍此前的一係列策略,城內雖兵力不多,但皆是敵軍的少量精銳力量。第一軍發起進攻後,戲劇性的轉折出現了,原鄒縣部隊在戰場上臨陣起義,瞬間在濟寧城防上打開了一個巨大缺口。第一軍抓住戰機,迅速攻入城內,與敵軍展開激烈巷戰。敵軍憑借堅固工事和頑強抵抗負隅頑抗,但在第一軍的英勇奮戰下,局勢逐漸扭轉。終於,在下午 6 點,第一軍成功殲滅濟寧守軍,進占濟寧。
    4月13日當周亦雲得知司令要來曲阜祭孔後,當即將兗州和曲阜交了第一軍,18軍全部繼續北上,14日占領寧陽,15日,18軍進抵大汶河的大汶口。
    泰安大汶口因地處大汶河與柴汶河匯流處,地勢平坦,在1913 年津浦鐵路建成通車後,大汶口的商業進入鼎盛時期,成為了連接南北的交通重鎮,也成為了進入泰安的第一道天然防線,此時的大汶河隻有兩條路可以過河,一條是1913 年津浦鐵路建成通車後的津浦鐵路大橋,一條是明隆慶年間修建的大汶口明玉石橋。
    杜玉明觀察地形的時候才注意到守軍已經在津浦鐵路大橋上炸開了兩米敵軍不光在上麵安裝了照明燈還有大量的碉堡和機槍,而下遊的明玉石橋全長570米,這裏也是整個下遊水最緩的地方,在河的對岸就是大汶口鎮的城牆牆高3米,敵軍在上麵布置了2挺機槍,河的兩邊視野開闊。
    當天,作為先鋒的第一裝甲師在指定地點短停留,下午時分,周亦雲趕到了第一裝甲師的指揮部,一進指揮部,杜玉明迎了上來,向周亦雲詳細介紹了當前的戰場局勢和部隊的準備情況,周亦雲一邊認真聆聽,一邊微微點頭,隨後親自前往前線進行實地勘察。他仔細觀察了地形、敵軍可能的防禦要點以及部隊的部署情況,經過一番研判,認為各項準備工作基本到位,認為杜玉明的作戰計劃具備可行性。
    勘察結束後,部隊迅速行動起來,開始緊張地采集鋼板和木板,為即將展開的進攻做最後的準備,夜幕降臨,四周一片漆黑,在火炮的掩護下,一個連的兵力率先發起了進攻。第一輛開上石橋的坦克緩緩啟動,它謹慎地打開燈光,在狹窄的石橋上小心翼翼地前行。石橋兩側是洶湧澎湃的河水,水流湍急,一旦坦克稍有不慎偏離軌道,就極有可能翻入水中。
    與此同時,防禦津浦路的敵軍在發現裝甲第一師進攻後,迅速做出反應,準備增援城牆,裝甲第一師的主力部隊已經對著津浦鐵路橋發起了猛烈進攻,在裝甲第一師強大的火炮火力下,敵軍的碉堡被一個個精準摧毀,磚石飛濺,隨著敵軍火力逐漸減弱,早已待命的工程部隊立刻推著木板和鋼鐵衝了上去,他們要在在鐵路橋上鋪設一條可供坦克和部隊通行的道路。
    但所有人都不知道,這看似宏大的進攻場麵,其實隻是裝甲第一師的佯攻策略,真正的突破口既不在明玉橋,也不在鐵路橋,而是隱藏在趁著炮火和槍聲的掩蓋,從下遊渡河的突擊隊那裏。
    此時坦克已經緩緩行進到了石橋中間,敵軍的子彈打在坦克的鋼板上,發出叮叮的聲響,隻能在坦克的鋼板上來打出來火花,隨著坦克離城牆越來越近,在距離城牆越 200 米處,它穩穩地停了下來,隨即調整炮口,開始對著城牆進行猛烈炮擊,吸引城牆守軍,與此同時,在對岸掩護的的坦克部隊也不甘示弱,紛紛開炮,朝著城牆傾瀉而去,炸得城牆上塵土飛揚,磚石橫飛。
    喜歡重生從黃埔開始請大家收藏:()重生從黃埔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