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情況不對
字數:4503 加入書籤
嗯?
還真有反悔的餘地。
原主的父親最想要的是自己出人頭地,最好能入仕。
拜師張角就是這麽一條捷徑。
因為張角認識好多的達官顯貴,隻要成了張角的徒弟,就有希望被舉孝廉。
能夠被舉孝廉,就意味著有機會可以步入仕途。
想到這些,他不禁感歎:“真是個讓人絕望的時代啊!”
漢朝崇尚以孝治國,曆代皇帝的諡號都是大漢孝什麽什麽帝。
而最主要的官員選拔的製度被稱作舉孝廉,與舉孝廉並行的是另一個製度,征辟製。
舉孝廉的前提是這個人是否孝順父母,然後才是他在當地的名聲、學問等。
大漢開國初期還好,隻要孝順父母長輩,有才名,基本都能被舉孝廉。
政治一度十分清明,有才能的人都能入朝為官。
征辟製是除了舉孝廉之外的另一條為官之路。
要想讓皇帝征辟你。
首先你要在整個大漢都有才名。
然後你的名聲能直達帝天庭。
這樣你就有機會被當今天子征招,直接入朝為官。
但這一製度已經多年沒有實施了。
大多都是高官、皇室貴胄等聘請幕僚或者門客。
隨著時間推移,經過王莽之亂到了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再次中興大漢,與士大夫共天下。
這就導致世家人才大量進入朝堂。
這也可以理解劉秀,畢竟開國之初,正處於亂世剛剛結束的時間,也缺少讀書人治理國家。
畢竟十幾二十年的戰亂下來,平民生存下來都困難更別說讀書了。
估計劉秀當時也是無奈的選擇,畢竟自己無人可用,也就隻能飲鴆止渴,大量任用世家子弟。
當然也可能劉秀當時想著,等寒門子弟或者平民弟子崛起進入朝堂再來改變這一現象。
這一切從開國之初到之後的明章之治都還好。
但隨著漢章帝英年早逝,外戚的竇氏一族把控朝政,似乎之後的大漢皇室就陷入了和外戚和皇帝爭權的旋渦之中。
到了漢和帝時期,皇帝直接縱容宦官直接幹政。
雖然漢和帝成功利用宦官勢力,擊敗了竇太後和大將軍竇憲,直接從兩人手裏收回了皇權。
但之後的皇帝要麽早逝,要麽夭折,整個朝堂上都是宦官和外戚互相爭鬥,一片烏煙瘴氣。
也導致了後來的宦官和外戚之間的爭鬥越發激烈。
隨著皇位在數十年間不斷頻繁更替。
世家大族這些年悄然的成長起來。
世家、外戚、宦官三方徹底的占據朝堂,也就導致了舉孝廉徹底變了味道。
朝堂上也早已經沒有了寒門子弟和平民子弟的位置。
舉孝廉的權利也隨之過渡到了這些世家、外戚和宦官手中。
直到桓帝時期,朝中的清流士人看不慣宦官幹政弄權。
於是以太尉陳蕃、司空劉茂和大臣李膺為首的眾臣聯合外戚大將軍竇武一同向桓帝進諫,要求革除宦官參政之權。
起初桓帝還是聽了清流的話,確實打壓了不少為非作歹的宦官。
但隨著打壓的人越來越多,宦官集團開始感到害怕。
於是開始了反擊。
宦官勢力便向桓帝進言,說這些讀書人和朝中的清流結黨意圖顛覆朝堂,當然過程是怎樣的他是不清楚的。
而桓帝繼位後能擊敗外戚梁家,靠的也是宦官集團。
所以也就信了這些話。
宦官集團依靠著皇權,向清流黨人發動大規模和殘酷迫害活動,並最終使大部分黨人禁錮終身。
這便是東漢時期著名的事件“第一次黨錮之禍”。
說白了就是朝中三方利益的衝突。
世家和外戚看不慣宦官罷了。
然後沒兩年桓帝病故,由漢靈帝繼位。
陳蕃、竇武等士人認為宦官這樣幹涉朝政也不是個辦法。
於是私下商議,打算趁某次日食的天象上書竇太後,要求革除宦官參政。
但竇太後認為從漢元帝時就有宦官參政,是正常現象。
雖然最後還是處死了管霸、蘇康等幾個宦官,但宦官集團內為首的曹節、王甫幾人卻沒有任何處置。
之後,竇武不死心,打算再次利用天象來清除曹節、王甫等人。
但一個不小心,被一個宦官偷出他的奏折,使得宦官集團得知了士人的計劃。
於是宦官集團連夜歃血共盟,發動了政變。
宦官們與皇帝的乳母趙嬈一起蒙騙年幼的靈帝。
格殺親近士人的宦官山冰等人,之後搶奪印、璽、符、節,脅迫尚書假傳詔令,劫持竇太後,追捕竇武、陳蕃等人。
隨著陳蕃、竇武等人相繼被殺,朝中清流的力量再次被土崩瓦解。
但宦官仍然懼怕民間清流士人的力量,於是向靈帝進讒言,誣陷士人一黨"欲圖社稷",意圖謀反。
年僅十四歲的漢靈帝再次被他們欺騙,因而大興牢獄,追查士人一黨。
李膺、杜密等名士先後被處死。
後來大部分士人被赦免,雖然被放歸田裏了,但終身罷黜不得出仕。
這就是東漢時期最著名的兩次黨錮之禍的經曆。
直到黃巾之亂起,皇甫嵩等人聯名上書劉宏,這才解除了黨錮。
這兩次黨錮之禍也大大損耗了朝中清流的力量,也牽連到了外戚。
徹底打破之前三方勢力之間的平衡,使得宦官直接壓在了大臣和外戚的頭上。
也使得原本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麵越來越不可控。
一直到現在,以張讓、趙忠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團,依舊把持著朝堂。
直到幾年後,何進被宦官誅殺。
袁紹、曹操等人殺進皇宮誅殺了十常侍。
至此在大漢朝廷上爭鬥了百餘年的宦官和外戚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到了曹丕篡漢稱帝後,實施九品中正製,使得世家大族的權利達到了頂峰。
也就有了那句流水的王朝,鐵打的世家。
隨著兩晉、南北朝、在到隋後的大一統,這些世家逐步發展成了門閥。
這些世家門閥一直深深影響著隋唐時期的朝堂。
從隋開始,唐朝曆代皇帝都開始大肆打壓當時的“五姓七望”。
科舉製,就是為了打破門閥世家徹底壟斷朝廷的一大選才措施。
到了唐朝末年,一個科舉落榜生黃巢,他揮動屠刀才徹底的終結了世家門閥近千年的朝堂統治地位。
喜歡三國之楊家天下請大家收藏:()三國之楊家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